潑水節是幾月幾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一般在公歷的4月中旬,通常持續3~7天。
潑水節來歷:
潑水節起源于印度,是古婆羅門的一種儀式,后被佛教吸收,在公元12世紀至13世紀處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云南傣族地區。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力的加深,潑水節也成為傣族的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延續至今。
潑水節舉辦地區:中國云南地區的德昂族、傣族;泰國;緬甸。
潑水節的習俗:
潑水節歷史3天,潑水節來臨之際,傣族人家家忙著殺豬、殺雞、釀酒、做豪諾索(年糕)。
潑水節的第一天為“麥日”,類似農歷的除夕,傣語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舊。此時人們要收拾房屋,打掃衛生,準備年飯和節間的劃龍舟、放高升、文藝表演等各種活動。
潑水節的第二天為“惱日”,“惱”意為“空”,按習慣這一日既不屬前一年,亦不屬后一年,故為“空日”,這天通常要舉行潑水活動,紀念為民除害的天女,以圣潔之水消災免難,互祝平安幸福。
潑水節的第三天為“麥帕雅晚瑪”,據稱此麥帕雅晚瑪的英靈帶著新歷返回人間之日,人們習慣將這一天視為"日子之王來臨",是傣歷的元旦。
浴佛習俗
在“麥日”,一清早人們就要采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也是祈求神靈保佑人們在新的一年里身體健康?!霸》稹蓖戤?,集體性的相互潑水就開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
丟包
潑水節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們尋覓愛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時節。潑水節期間,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歡做“丟包”游戲。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愛情的信物。丟包時,在綠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將包擲給小伙子,小伙子再擲給姑娘,并借此傳遞感情。
潑水節是幾月幾日?您現在清楚了吧。傣族的潑水節是不是趣味十足呢?如果您下次去云南旅游不妨在四月中旬前往,興許還能趕上傣族的潑水節呢。
微信能訂景區門票?掃下面的微信號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