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開設“性教育”展廳
“古代人因為年齡太小結婚,身體與心智均不成熟,是不能勝任為人父母的?!苯?,清遠某民俗文化主題公園古代婚姻物件展館內,導游向學生介紹古代婚姻情況,給學生上一堂生動的“戀愛婚姻性”教育課。對于景區的做法,老師與學生家長批贊不一。
該景區的古代婚姻展館是景區眾多展館其中一個,展館面積上百平方米,里面布置了幾十件古代婚禮用品,包括花轎、禮盒、婚床、樂器等,歷史最悠久的過百年。墻上掛著文字牌匾,詳細地介紹古代結婚的歷史狀況與程序,包括古代延續至今的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展區還有一些用陶瓷制作的男女魚水之歡公仔,用銅器制作的男生殖器等。里面小展館有一副洞房花燭夜楹聯:上聯是“洞房香暖”,下聯是“魚水情深”,橫批“把根留住”。
一名景區導游在向學生游客介紹展館的基本情況、婚禮用具的用途與意義、古代婚禮的禮儀,重點介紹古代人結婚的真實狀況“在中國歷史上,婚齡的規定,常隨著社會條件的變化有所變動。如南北朝時期北齊后主規定,女子14到20歲之間必須出閣;北周武帝強制規定,15歲以上的男子,13歲以上的女子必須成親;西漢惠帝規定女子在15歲至30歲之間必須出嫁,否則多征稅;唐太宗用法令強制男子20歲、女子15歲以上必須成家;清朝政府規定,男子16歲、女子14歲就可結婚?!?/p>
這名講解人員介紹說,封建社會對這些婚齡的規定,皆是實行鼓勵人口增殖的政策。因戰爭使人口銳減,統治者為增加勞動力和補充兵源,強迫青少年早婚以繁殖人口?!斑^早結婚,身體與心理發育尚未成熟,是不能勝任為人父母的,對自己身體也不好。我們青少年正是學知識、長身體的時候,要把主要精力與時間用在學習方面,不要早戀,更不要早婚?!睂в窝a充。
該景區負責人謝俊忠介紹說,現在正是學生秋游旺季,景區每天都迎來幾千學生團。該景區是以博物館、歷史文化展覽、民俗文化體驗為主題的景區,比較適宜求知游、文化游、民俗游,他們在每一個展館都配備了講解人員,詳細向學生分解這個展館展品的歷史與意義。如古代婚姻展館,順便給學生上一堂生動有趣的戀愛婚姻性教育課。這個項目開展以來,頗受學生歡迎,尤其是高中生與初中生,普遍認為生動有趣,比課堂上的性教育課受益更多。
對于景區開設的性教育課,老師與學生家長對此評價、贊嘆不一。中學高級教師羅新權認為,在影視劇的影響下,加上網絡的發展,手機兼具網絡功能,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更加廣泛與便捷,一定程度催生了早戀現象,現在學生早戀漸趨低齡化。景區通過實物展示、古代婚姻介紹、戀愛婚姻科普教育等形式,給學生上一堂生動有趣的戀愛婚姻、性教育課,對學生還是有一定的教育與啟發意義,讓學生明白早戀對身體、心理、學習都有不良影響。
帶孩子來旅游的家長李世華認為,景區把婚姻博物館變為課堂,給學生上戀愛婚姻性教育課,想法是好的,但要注重度的把握。因為學生團有小學生團,也有中學生團,像這樣的展館教育課比較適宜中學生,做到有所區別。還有博物館里面小館展出的男女魚水之歡陶瓷公仔、銅器制作男生殖器等對學生不宜,應該將小館進行適當的屏蔽,只供成人觀賞,少兒則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