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又啟申遺熱 促進旅游文化大融合
福建全力推動廈門鼓浪嶼、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史跡、閩南紅磚建筑群、福州三坊七巷、福建船政建筑群、閩東北貫木拱廊橋等項目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并把“支持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史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列入今年福建重點實施的“六大旅游工程”建設。通過申遺加強對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加快構建我國自然與文化旅游中心和國際知名的旅游目的地,這是繼武夷山、福建土樓、泰寧丹霞相繼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后,福建政府的又一大工程。
多個項目“申遺”緊鑼密鼓
目前,福建多個申遺項目緊鑼密鼓地進行。
——福州三坊七巷申遺分兩步走。三坊七巷是古老的坊巷制度的遺存,集中展現了在中國古代文化傳承與發展中起核心作用的士人階層整體生活情態,也是中國傳統城市住區肌理和城市景觀的突出例證。2010年9月,福州市正式組建三坊七巷文化遺產申遺工作小組,正式開展申遺工作。福州市從挖掘三坊七巷真實性與完整性入手,優化三坊七巷申遺文本,爭取明年2月前完成文本及遺產規劃,向國家文物局正式申報。為了更好配合申遺,年內將在三坊七巷建設我國首個社區博物館,在整體展示文化遺產的同時,開展旅游觀光活動。
——福建船政文化申遺陸續展開。福建船政建筑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申報文本已于8月前提交國家文物局審核。福州馬尾區文管辦表示,船政文化作為中國“洋務運動”的重要史證、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及閩都文化的重要代表,市政府決心在“十二五”期間推動船政文化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據了解,船政文物修繕一期工程從2004年至2010年,重在制定文物保護開發規劃,開展船政遺址修復。2010年下半年開始二期修繕工程,重在船政文化的深度挖掘和遺址文物的原貌恢復,并開發建設船政文化創意園,作為船政文化展示的延伸與補充。
——鼓浪嶼申遺有序推進。今年2月,廈門市政府成立了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領導小組, 由市領導掛帥,各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加入,申遺工作被提上重要議程。目前,國家文物局已原則同意將鼓浪嶼作為2013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的中國備選項目。據了解,鼓浪嶼申遺主題為“社會變革中的歷史見證”。自鴉片戰爭后的100年內,中國的社會經濟文化結構受到巨大沖擊,發生了重大變革,西方文化不斷融入,而這個融合的過程恰好在鼓浪嶼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被認為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特殊城市形態——租界的完整標本。
——泉州海絲文化申遺借助合力。自2006年國家文物局將泉州、寧波納入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預備清單后,各“海上絲綢之路”登陸港口城市積極行動,泉州海絲文化作為“捆綁”申報的一部分,目前申報工作得到了國家文物局的認可。泉州市與聯手申遺城市建立了協調機制,加快推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進程。經過組織專家論證,泉州對申遺考察點予以重新確定,分為航海與通商貿易、城市本身歷史、宗教與多元文化(包括開元寺、老君巖石刻造像等)三大類史跡,為“海上絲綢之路”申報夯實了基礎。在做好“海絲”史跡保護維修的同時,泉州市還積極促進閩南紅磚建筑群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力爭正式申遺。
此外,福建閩東北貫木拱廊橋申遺工作也在加緊運作。此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福建和浙江聯合申報的“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目前,當地政府正在為木拱廊橋申遺而積極努力。
申遺推動文化旅游資源保護開發
福建多個項目積極申遺,雷聲大,雨點也不小。其動因不難理解:每一項遺產的申報都伴隨著很高的期望值,其中體現出地方政府對文明遺跡的珍重與呵護,同時也表明各地認識到世界遺產是一個寶貴的旅游品牌資源,對當地旅游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全省各地紛紛借助申遺之機做好遺產資源的保護開發,為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文化遺產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保護文化遺產就要保護其真實性與完整性,利用文化遺產就是要利用其特有的價值?!备=ㄊ÷糜尉止忝骶珠L認為,遺產保護講究“靜”保護,旅游發展講究“動”開發。如何正確處理好長遠利益與當前利益,資源保護與開發建設,發展旅游與維護文化生態的關系是關鍵。只有把保護資源放在第一位,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才能保持文化遺產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采訪中記者遇到一位旅游項目民營投資者,他在早年就熱衷于旅游項目的投資開發,已初具規模。談到時下出現的申遺熱,他認為,有些地方政府把開發與保護之間矛盾的一面看多了,對統一的一面認識不夠,這使一些文化遺產塵封多年利用率不高,使有意投資文化旅游項目的民營資本往往欲為而不能。
業界專家指出,其實資源的保護與開發相輔相成,只保護不開發,不利于經濟發展;只開發不保護,不利于旅游業持續發展,關鍵在于著眼長遠、科學規劃、嚴格管理。如此,旅游開發不僅不會破壞資源及環境,而且會極大地促進資源的保護和環境的改善。福建此前申遺成功的項目,如武夷山、福建土樓等就是很好的例證。
福建省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福建多項目申遺的過程,其實就是保護文化遺產的過程。而且申遺不是文化遺產保護的終極目的,只是保護文化遺產過程的開始,為申遺所做的一切調查、研究、登錄、管理等項工作都只是為長期保護打下基礎。
泉州清源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主任黃環生在介紹景區今年全力開展創建5A工作時深有感觸,他認為,文化遺產的保護需要依靠強有力的管理,建立起完整的保護管理體系,對文化遺產實施強有力的統一管理、依法管理。文化遺產資源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對它的保護和管理投入必須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決不能因為追逐眼前利益而“殺雞取卵”。
申遺助力文化旅游融合發展
據了解,福建今年計劃建設旅游項目354個,總投資682億元人民幣,年度計劃投資120億元,其中省重點旅游項目60個。其中不少涉及文化旅游項目。省政府有關負責人明確表示,支持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史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加快龍巖志高、廈門華強文化創意主題公園、安溪茶博園、客家文化園等29個文化旅游項目建設,培育打造一批文化創意旅游景區、特色文化旅游點、旅游文化演藝場等。福建正借力申遺力推文化旅游產業大融合大發展。
去年5月,福建出臺了《福建省文化旅游業2010年至2012年發展規劃》,促進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結合,提高旅游產品和旅游活動的文化內涵,推動全省文化旅游業持續協調發展。在整合資源上下工夫,推動“六大工程”建設,推動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結合,以項目帶動產業發展,打造“八大文化旅游區”、“十大文化旅游精品”,推進文化資源向旅游產品轉化,著力打造特色鮮明的文化旅游產品。
福建不少地方都在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資源內涵,突出文化旅游產品的鮮明特色,加強項目帶動和品牌帶動。武夷山充分發揮“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品牌作用,帶動閩越文化、理學文化的產品開發;“福建土樓”制定實施《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旅游區服務標準》,進一步提升世遺品牌效應;廈門鼓浪嶼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全面啟動申報世界遺產工作;泉州全面挖掘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多元文化內涵,以申遺為抓手,整合文化旅游資源,培育地方特色旅游產品,打造集休閑、文化于一體的旅游精品。
以文化為靈魂,打造新品牌,形成新亮點;緊扣旅游與文化結合的生命線,改革體制,創新機制,打造新品牌,形成新亮點,走以文化激活經濟的旅游發展之路成為福建的工作重點?!吧赀z效應”正在八閩大地上輻射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