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迷上火車票證收藏:小票證反映社會大變遷
7日上午,假日期間的天津市古文化街異常熱鬧,57歲的市民崔福起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來到古玩城,照例先在各個攤位上瀏覽一遍,不時拿起幾樣郵品錢幣細細打量。不少經營者都是崔福起的老朋友,崔福起走上幾步就得停下來寒暄幾句。不一會兒,遠處傳來一個響亮的聲音:“崔大爺,您來啦,等您半天了!”,只見一位攤主迎了過來,把崔福起拉到攤位前,從包里拿出兩張老舊的火車票,對崔福起說:“這是給您留著的,昨天有人出高價我都沒賣給他,今天看的人太多我就給收起來了?!?/p>
崔福起告訴記者:“你看,都惦記我呢,有這些朋友在,我就不怕一大早來‘抓貨’的人把好東西搶走了?!贝薷F鹪阼F路部門工作了41年,退休后專心搞起了鐵路紙品收藏,至今已收集了包括鐵路線路圖、火車時刻表、火車票、徽章、照片等上萬件鐵路文獻資料,是天津鐵路收藏愛好者圈子內公認的個人“鐵路博物館”。
多年收藏經歷中的學習和鉆研,讓崔福起對中國鐵路,尤其是天津鐵路的發展歷史了如指掌,談起自己的藏品也如數家珍:“火車票的票貌經歷了從厚卡紙到軟紙再到磁卡票的變化,從不同時期的列車時刻表上還能對比出火車行駛時間的縮短、速度的提高。我還收集了天津站在1954年、1988年、2008年幾次擴建改造的歷史照片。西站改建投入使用后我也馬上就去參觀了,簡直都不認識了?!?/p>
崔福起指著人頭攢動的舊貨市場說道:“別看交通發展得這么迅速,可是市面上的交通票證卻越來越稀少,因為科技發達了,乘坐公交車和地鐵都可以刷卡,火車票也實名制了,能流通到市場上的票證就越來越少。但是現在追捧交通類票證的人卻很多,因為交通運輸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能帶給人們社會進步的‘親歷感’,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p>
臨別時,崔福起還不忘囑咐記者:“有空常來逛逛,我們的歷史文化要傳承。這幾年收藏市場上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在網絡上交流和交換的活動也挺流行的。還有不少剛入門的年輕收藏者到我家里去拜訪、咨詢。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進來,用收藏活動記錄下社會生活的面貌和發展變遷的過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