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簡稱阿壩州,是四川省的一個自治州,以少數民族為主要人口 。位于四川西北部,與青海、甘肅交界處。全自治州以高海拔山區為主。其北部傳統上屬于安多地區,西部金川縣、小金縣傳統上屬于康區。轄區面積83,426平方公里,州政府駐馬爾康市,下轄2市11縣(馬爾康市、九寨溝市、小金、阿壩縣、若爾蓋縣、紅原縣、壤塘縣、汶川縣、理縣、茂縣、松潘縣、金川縣、黑水縣)。阿壩州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區和中國羌族的主要聚居區。阿壩州有九寨溝、黃龍等世界自然遺產。阿壩州被世界旅游專家譽為世界生態旅游最佳目的地。2012年入選“2012年度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戰國時,公元前316年秦置湔氐道(今松潘),阿壩州始有建制。西漢置汶山郡。晉、隋襲舊制有所拓展。唐代建置時有興廢,演變頻繁。宋置茂州通化郡、威州維川郡。元為土司制度之始,明置于茂州、威州、松潘衛,分轄各土司及千戶所。清設茂州、理番廳、松潘廳、懋功廳。民國之初改廳州為縣,繼后設松理懋茂汶屯殖督辦公署,后改為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區,轄松潘、茂縣、汶川、理縣、懋功(今小金)、靖化(今金川)6縣及草地65部、20個土司、11個屯守備。1952年茂縣專區屬四川省領導。1953年1月1日撤銷茂縣專區,改設四川省藏族自治區。原懋功縣改稱小金縣(駐美興鎮);原靖化縣改稱大金縣;由松潘縣部分地區設置南坪縣(駐南坪);理縣駐地遷雜谷腦。原阿壩地區改設阿壩縣(駐中阿壩);原黑水地區改設蘆花縣(駐蘆花);原若爾蓋地區改設若爾蓋縣(駐納摩
寺);大金縣的綽斯甲地區建立縣級行政委員會(駐舟山)。將卓克基、松崗、黨壩、梭磨四土司分別建立相當于區的政權機構,并在四土的中心地區馬爾康暫設相當于縣級的行政機構--四川省藏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事處。四川省藏族自治區轄10縣、1縣級行政委員會、1縣級辦事處。1954年蘆花縣改名黑水縣,若爾蓋縣由納摩寺遷駐達扎寺。1955年四川省藏族自治區改設阿壩藏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員會駐刷經寺。1956年原四川省藏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事處(四土)改設為馬爾康縣。綽斯甲行政委員會改為綽斯甲縣,駐地遷觀音橋。阿壩藏族自治州轄12縣。1958年阿壩藏族自治州駐地由刷經寺遷馬爾康縣城。由壤塘行政委員會設立壤塘縣(駐南木達)。撤銷茂縣、汶川2縣。同年7月7日由原茂縣、汶川2縣全部轄區和理縣部分地區合并設立茂汶羌族自治縣(駐威州鎮)。理縣遷駐刷經寺。阿壩藏族自治州轄11縣、1自治縣。1959年壤塘縣遷駐壤塘;理縣遷駐哈拉瑪。1960年撤銷理縣,以原理縣和阿壩縣的部分地區設立紅原縣(駐哈拉瑪);原理縣的其余地區并入茂汶羌族自治縣和馬爾康縣。撤銷南坪縣,并入松潘縣。大金縣改名為金川縣。撤銷綽斯甲縣,并入金川、壤塘2縣。阿壩藏族自治州轄9縣、1自治縣。1963年恢復南坪(駐南坪)、汶川(駐威州鎮)、理縣(駐雜谷腦)3縣;茂汶羌族自治縣由威州鎮遷駐鳳儀鎮。阿壩藏族自治州轄12縣、1自治縣。1987年,阿壩藏族自治州更名為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2015年10月四川省阿壩州馬爾康縣、九寨溝縣撤縣建市已獲國務院通過。
行政區劃編輯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轄2市11縣,面積84242平方千米。阿壩州包括馬爾康市、金川縣、小金縣、阿壩縣、若爾蓋縣、紅原縣、壤塘縣、汶川縣、理縣、茂縣、松潘縣、九寨溝市、黑水縣。 汶川縣4083 k㎡威州鎮、綿虒鎮、映秀鎮、臥龍鎮、水磨鎮、漩口鎮、龍溪鄉、克枯鄉、雁門鄉、草坡鄉、銀杏鄉、耿達鄉、三江鄉
理縣4318 k㎡雜谷腦鎮、米亞羅鎮、古爾溝鎮、薛城鎮、夾壁鄉、樸頭鄉、甘堡鄉、蒲溪鄉、上孟鄉、下孟鄉、木卡鄉、通化鄉、桃坪鄉
茂縣4075 k㎡鳳儀鎮、南新鎮、回龍鄉、疊溪鎮、東興鄉、渭門鄉、永和鄉、溝口鄉、光明鄉、富順鄉、土門鄉、黑虎鄉、飛虹鄉、三龍鄉、白溪鄉、洼底鄉、石大關鄉、太平鄉、松坪溝鄉、 曲谷鄉、雅都鄉
松藩縣8486 k㎡進安鎮、川主寺鎮、進安回族鄉、十里回族鄉、青云鄉、安宏鄉、大寨鄉、牟尼鄉、鎮江關鄉、鎮坪鄉、岷江鄉、大姓鄉、白羊鄉、紅土鄉、紅扎鄉、小姓鄉、燕云鄉、山巴鄉、水晶鄉、小河鄉、施家堡鄉、黃龍鄉、上八寨鄉、下八寨鄉、草原鄉
九寨溝市5286 k㎡永樂鎮、漳扎鎮、永豐鄉、永和鄉、安樂鄉、白河鄉、雙河鄉、保華鄉、羅依鄉、勿角鄉、馬家鄉、郭元鄉、草地鄉、陵江鄉、黑河鄉、玉瓦鄉、大錄鄉
金川縣5524 k㎡金川鎮、觀音橋鎮、沙耳鄉、慶寧鄉、咯爾鄉、勒烏鄉、萬林鄉、河東鄉、河西鄉、集沐鄉、撒瓦腳鄉、卡拉腳鄉、俄熱鄉、太陽河鄉、二嘎里鄉、阿科里鄉、安寧鄉、卡撒鄉、 曾達鄉、獨松鄉、馬爾邦鄉、馬奈鄉、毛日鄉
小金縣5571 k㎡美興鎮、日隆鎮、老營鄉、崇德鄉、新橋鄉、美沃鄉、沙龍鄉、宅壟鄉、新格鄉、達維鄉、日爾鄉、結斯鄉、沃日鄉、木坡鄉、兩河鄉、撫邊鄉、八角鄉、雙柏鄉、窩底鄉、汗牛鄉、潘安鄉
黑水縣4154 k㎡蘆花鎮、卡龍鎮、沙石多鄉、紅巖鄉、麻窩鄉、雙溜索鄉、瓦缽梁子鄉、色爾古鄉、石碉樓鄉、龍壩鄉、洛多鄉、木蘇鄉、維古鄉、知木林鄉、扎窩鄉、晴朗鄉、慈壩鄉
馬爾康市6639 k㎡馬爾康鎮、卓克基鎮、松崗鎮、梭磨鄉、白灣鄉、黨壩鄉、木爾宗鄉、腳木足鄉、沙爾宗鄉、龍爾甲鄉、大藏鄉、康山鄉、草登鄉、日部鄉
壤塘縣6836 k㎡壤柯鎮、蒲西鄉、宗科鄉、石里鄉、吾伊鄉、崗木達鄉、上杜柯鄉、茸木達鄉、南木達鄉、尕多鄉、中壤塘鄉、上壤塘鄉
阿壩縣10435 k㎡阿壩鎮、哇爾瑪鄉、麥昆鄉、河支鄉、龍藏鄉、求吉瑪鄉、甲爾多鄉、各莫鄉、德格鄉、四洼鄉、安斗鄉、柯河鄉、垮沙鄉、安羌鄉、查理鄉、茸安鄉、洛爾達鄉、麥爾瑪鄉、賈洛鄉
若爾蓋縣10437 k㎡達扎寺鎮、班佑鄉、阿西鄉、唐克鄉、轄曼鄉、紅星鄉、麥溪鄉、嫩哇鄉、凍列鄉 崇爾鄉、熱爾鄉、占哇鄉、降扎鄉、巴西鄉、阿西茸鄉、求吉鄉、包座鄉
紅原縣8398 k㎡邛溪鎮、刷經寺鎮、安曲鄉、龍日鄉、江茸鄉、查爾瑪鄉、瓦切鄉、阿木鄉、壤口鄉、麥洼鄉、色地鄉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川省西北部,緊鄰成都平原,北部與青海、甘肅省相鄰,東南西三面分別與成都、綿陽、德陽、雅安、甘孜等市州接壤。是四川少數民族自治地方中距省會城市最近的地方,具有相對較好的區位優勢。
地形地貌
阿壩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北端與川西北高山峽谷的結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峽谷為主。東南部為高山峽谷區,中部為山原區,西北部為高原區。
氣候特征
阿壩氣溫自東南向西北并隨海拔由低到高而相應降低。西北部的丘狀高原屬大陸高原性氣候,四季氣溫無明顯差別,冬季嚴寒漫長,夏季涼寒濕潤,年平均氣溫0.8℃~4.3℃。山原地帶為溫涼半濕潤氣候,夏季溫涼,冬春寒冷,干濕季明顯,氣候呈垂直變化,高山潮濕寒冷,河谷干燥溫涼,年平均氣溫5.6℃~8.9℃。高山峽谷地帶,隨著海拔高度變化,氣候從亞熱帶到溫帶、寒溫帶、寒帶,呈明顯的垂直性差異,海拔2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帶降水集中,蒸發快,成為干旱、半干旱地帶,海拔2500~4100米的坡谷地帶是寒溫帶,年平均氣溫1℃~5℃,海拔4100米以上為寒帶,終年積雪,長冬無夏。
自然資源編輯礦產資源
阿壩州蘊藏的礦產資源極其豐富。迄今為止,已發現礦種54個,大型礦床12處,中型礦床10處,小型礦床36處。優勢礦種有金、鋰、花崗石、大理石、水泥用石灰石、泥炭、礦泉水、石榴子石、泥炭、溫泉等。已探明黃金儲量116噸,約占四川省的49%。隨著地勘工作的不斷深入,金礦儲量還會逐步增加。鋰輝礦分布在馬爾康、金川兩縣境內,探明儲量(礦石量)1546.5萬噸,居四川省第二位,平均品位1∽1.2%。呈現集中、埋藏淺、易開采等特點,且鋰礦與國內緊缺的鈮鉭礦共生。大理石已探明儲量1239萬立方米,占四川省的33%,優勢品種“蜀金伯”被列入全國80個“名特石材品種”,主要分布在小金和汶川兩縣境內,品種主要有“夾金花”、“竹葉青”等,其中“夾金花”被列入全省40個花崗石“名特石材品種”。水泥用石灰石主要分布在汶川境內,已探明儲量5000萬噸,占全省的22%,遠景資源儲量在20億噸以上,居四川省第一。泥炭已探明儲量5000萬噸,遠景資源儲量在19億噸以上,居世界之首,主要分布在紅原、若爾蓋、阿壩縣境內。石榴子石為四川省內獨有,已探明儲量1398萬噸,分布在理縣、汶川境內。礦泉水境內礦泉水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的礦泉水有九寨溝、松潘、理縣、若爾蓋等6處。水溫在35∽62度之間,具有很高的醫療保健價值。
水能資源
阿壩州境內江河縱橫。黃河在阿壩州流經165公里。長江上游四川境內的主要支流岷江、嘉陵江、涪江均發源于阿壩州。岷江干流及最大支流大渡河縱貫全境,其流域內水量充沛、天然落差大,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全州大小河流530余條,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46億m3。水能理論蘊藏量1933萬千瓦,占四川省水能蘊藏量的14%;可開發量1400萬千瓦,占四川省的11%;水能資源特點是河流落差大,距離負荷中心近,年發電小時長,各類電站單位造價低。截至2010年4月底,全州發電額定裝機容量358 萬千瓦,并網投運裝機容量318.3萬千瓦。其中:“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恢復裝機容量253.16萬千瓦,正在恢復36.6萬千瓦。特大地震后,新增柳坪、獅子坪等8座水電站,總裝機68.3萬千瓦。裝機190萬千瓦的大渡河雙江口電站已經進入前期準備階段。截至2010年4月底,全州已恢復110千伏—500千伏電網變電容量261.56萬千伏安?;謴?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電網輸電線路1460公里,未恢復175公里。
生物資源
截至2009年底,全州已建立包括森林類型、濕地類型、野生動植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25處,總面積218.6萬公頃,占全州幅員面積的26%。其中,國家級4處:九寨溝、臥龍、四姑娘山、若爾蓋轄曼,面積48.7萬公頃;省級12處:黃龍、白羊、勿角、白河、鐵布、寶頂溝、米亞羅、草坡、曼則塘、三打古、南莫且、弓杠嶺,面積91.6萬公頃。有各類植物資源1500余種(其中:藥用植物1200種,芳香油植物70種,淀粉植物37種,油脂植物80種,纖維植物79種,單寧植物68種)。有野生動物381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6種(其中一級保護23種、二級保護53種),珍稀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黑頸鶴、梅花鹿、獼猴、牛羚等。阿壩州是四川省植物資源最豐富地區之一。是成都平原及長江、黃河上游的“綠色生態屏障”和著名的“珍貴生物基因寶庫”。
經濟編輯綜述
經省統計局審定,2014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7.7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5.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25億元,增長4.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2.4%,拉動經濟增長0.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125.31億元,增長5.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3.0%,拉動經濟增長3.0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85.23億元,增長5.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4.6%,拉動經濟增長1.9個百分點。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5.0:51.6:33.4調整為15.0:50.6:34.4,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下降1.0個百分點,第一產業比重不變。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13.28億元,比上年增長7.2%,占GDP的比重達45.7%,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7.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65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66.08億元,增長6.6%;第三產業增加值26.55億元,增長10.3%。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1.6%,漲幅比上年同期低1.9個百分點,其中:八大類商品及服務項目“五漲三跌”,食品類上漲3.4%,居住類上漲2.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下降4.1%,購進價格(IPI)下降1.7%。
農牧業
2014年全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6.5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4.9%,其中:農業、林業、牧業、漁業、服務業分別增長7.5%、5.4%、3.4%、24.3%和6.1%。年末,灌溉面積22850公頃,其中農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17000公頃。新增農業機械總動力0.69萬千瓦,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達73.7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0.9%。全年農村用電量2.11億度,增長0.8%。年末耕地面積6.05萬公頃,增長0.2%。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7.98萬公頃,比上年增加1770公頃,增長2.3%。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37萬公頃,增長2.0%;糧食總產量16.48萬噸,增長5.5%;蔬菜產量63.21萬噸,增長13.9%;園林水果產量15.34萬噸,增長27.8%。加快推進現代林業產業和各項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新建林業產業基地3.65萬畝,低產改造0.45萬畝。川西藏區生態保護與建設防沙治沙省級配套資金1.48億元,生態功能轉移支付項目1.13億元。造林面積共計13446公頃,其中封山育林4434公頃,人工造林(一般造林)9012公頃。森林撫育11434公頃。全州森林覆蓋率24.95%。全年出欄生豬38.86萬頭,比上年增長8.1%;出欄牛38.1萬頭,增長6.3%;出欄羊32.82萬只,增長3.3%;出欄兔62.77萬只,增長9.2%。年末豬存欄33.71萬頭,增長3.5%;牛存欄175.64萬頭,下降1.5%。全年肉類總產量7.77萬噸,增長6.6%。其中:豬肉產量2.78萬噸,增長9.1%;牛肉產量4.22萬噸,增長5.3%。奶類產量11.8萬噸,增長2.3%。
工業和建筑業
2014年,全年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102.66億元,比上年增長7.0%,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0.0%,拉動經濟增長2.8個百分點。工業化率為41.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6%。輕工業發展快于重工業,分別增長30.7%和17.5%。主要產品中,鐵礦石原礦產量增長99.5%,碳化鈣增長6.8%,中成藥增長27.8%,鐵合金增長62.4%,鋁合金增長34.9%,水泥增長3.3倍,發電量增長9.6%,葡萄酒增長40.2%。2014年末,全州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3戶,總資產501.48億元,比上年增長0.2%。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3.14億元,增長18.3%。實現利稅總額16.61億元,增長74.8%。產品銷售率90.4%,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2014年末,全州具備資質等級的建筑企業共有28戶,其中有工作量的企業27戶,比上年增加3戶。全年建筑業企業實現總產值9.4億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總產值1.59億元,下降22.4%??⒐ぎa值6.67億元,下降11.4%。房屋建筑施工面積56.58萬平方米,增長19.3%。
固定資產投資
2014年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83.34億元,比上年下降5.6%,其中:固定資產投資347.34億元,下降4.7%。分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設投資157.53億元,下降1.7%;產業投資88.55億元,下降24.3%;民生及社會事業投資114.87億元,增長1.6%;房地產投資4.25億元,增長5.3%;其他投資18.14億元,增長55.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17.61億元,下降1.0%;第二產業97.63億元,下降27.9%,其中工業投資95.46億元,下降28.2%;第三產業268.1億元,增長6.1%。三次產業投資比例為4.6:25.5:69.9。全年計劃總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297個,完成投資255.39億元,占總投資的66.6%,其中,計劃總投資億元及以上項目139個,完成投資198.01億元,占總投資的51.7%。
國內貿易
2014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9.21億元,比上年增長13.4%。按銷售單位經營地統計:城鎮實現零售額46.4億元,鄉村實現零售額12.81億元,分別增長14.4%、9.7%。按國民經濟行業統計:批發業、零售業分別實現零售額6.43億元、36.37億元,增長20.9%和14.3%;住宿業、餐飲業分別實現零售額6.75億元、9.66億元,增長9.9%和7.9%。
對外經濟
2014年實現進出口總額475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1.2%,其中:出口2685萬美元,進口2073萬美元,分別增長17.9%、25.6%。全年招商引資續約項目172個,新簽項目47個,累計到位州外資金72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00萬美元。在第十五屆西博會上共簽訂投資項目36個,簽約金額達329億元。
旅游經濟
2014年接待游客2876.1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42.7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5.6%、24.1%。其中,入境游客14.83萬人次,實現外匯收入3197.38萬美元,分別增長15.9%和13.1%。九黃機場進出港航班15789架次,旅客吞吐量170.07萬人次(其中,進港86.07萬人次,出港84萬人次),分別增長10.0%和16.5%。
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2014年末,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8.58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其中:稅收收入15.71億元,增長11.7%;非稅收入12.87億元,增長23.9%。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92.3億元,增長9.4%。其中:交通運輸增長57.2%,農林水事務支出增長5.8%,科學技術支出下降1.1%,節能環保支出增長11.4%,住房保障性支出增長44.2%,商業服務業等事務增長15.2%,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增長3.5%。2014年末,全州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73.6億元,比上年增長8.8%,其中個人儲蓄存款余額164.55億元,增長11.0%;各項貸款余額205.68億元,增長10.3%,其中:短期貸款38.64億元,增長5.3%;中長期貸款165.13億元,增長11.4%。2014全年保費總收入4.41億元,比上年增長17.6%。其中:人身險1.07億元,增長13.9%;財產險3.34億元,增長37.9%。已決賠案件數4.1萬件,增長6.2%;已決賠案件金額1.55億元,比上年增長0.4%。
居民收入
201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50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69元,比上年增收2035元,增長8.8%。家庭總收入中,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性收入分別為23142元、2400元、425元,分別增長8.7%、2.5%、92.1%,轉移性收入2068元,下降11.6%。人均消費支出16310元,增長15.2%。2014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7866元,比上年增收1073元,增長15.8%。其中,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分別為2299元、4351元、143元、1073元,分別增長14.6%、19.9%、30.2%、2.3%。
交通運輸和郵電產業編輯概況
截至2013年,阿壩現有公路5000多公里,已建成了鄉鄉通公路的良好交通網絡。國道213線、317國道橫穿境內,主要干道正向高速公路和標準公路發展,九寨黃龍機場、鷓鴣山隧道已建成使用。阿壩與西南大都會成都和西北大都會蘭州相鄰,緊靠四川省內的綿陽市、德陽市、雅安市和甘孜
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風光(3張)
州。在州境內,若爾蓋是從甘肅方向進入阿壩州的中轉站,刷經寺是州內由成都經米亞羅、馬爾康、紅原等地的西線的必經之地,茂縣和松潘是成都至九寨溝的九環線的要沖,平武是川東地區進入阿壩的中轉站,而都江堰和汶川則是進入阿壩州的咽喉。進入阿壩州還有另外兩條線路,起點站在四川的綿陽、甘肅的文縣。綿陽客運中心至九寨溝縣城320公里,文縣至九寨溝縣城77公里。平武至松潘縣城170公里。從平武去黃龍的散客,可在中途的黃龍景區下車,平武至黃龍為114公里。從成都坐客車抵松潘縣城的散客,可以乘返平武的班車到黃龍。
交通運輸業
2014年末,行政區劃面積內公路總里程達13447公里,其中等級公路12731公里。全年公路客運量達1901萬人,比上年增長15.4%,旅客周轉量254599萬人公里,增長27.7%;貨運量達2057萬噸,增長0.2%;貨物周轉量605028萬噸公里,增長21.4%。
郵電業
2014年末,全州有固定電話用戶11.96萬戶,比上年下降3.5%;移動電話用戶75.35萬戶,增長6.2%;互聯網用戶12.31萬戶,增長41.9%。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9.52億元,增長25.3%;完成郵電業務收入7.34億元,增長11.5%。全州快遞企業完成快遞業務量27.02萬件,增長20.9%,完成快遞業務收入539萬元,增長23.7%。郵政局所網點總數為185個,郵路29條、總長度2563公里;農村投遞路線146條,總長度2877公里。
人口民族編輯2014年末,全州戶籍人口總數922481人,其中:男性469747人,女性452734人;農業人口714697人,非農業人口207784人;藏族531131人、羌族171508人、漢族187763人、回族30135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分別為57.6%、18.6%、20.3%、3.3%。2014年末,全州常住人口總數92.0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2.85萬人。城鎮化率35.69%,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人口出生率8.40,人口死亡率4.64,人口自然增長率3.76。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事業
2014年末,全州有大專院校1所,專任教師415人,在校生6867人,招生1982人,畢業2332人;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4所,專任教師359人,在校生2938人;小學271所,專任教師6419人,在校生64648人;初中39所(含九年一貫制12所),專任教師2671人(含完全中學初中部分),在校生30127人;高中18所,專任教師1279人,在校生15930人;幼兒園344所,在園幼兒26775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8%。全州在?!?+3”學生6173人,“9+3”畢業生就業率達96.78%。
科技事業
2014年獲批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項目2家,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早期科技創新省級扶持資金項目立項2家,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補助資金計劃項目立項1家。全年復審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家,認定四川省創新型企業2家。年末,全州有省認定的新材料產業化基地1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創新型企業25家,州民營科技企業76家。全年申請專利119件,專利授權82件。
文化事業
2014年末,全州文化系統有國有文化機構268個,其中:國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4個,文化站222個,博物館(紀念館)8個,公共圖書館13個,圖書館書籍總藏量54萬冊。有農家書屋1354個。有州廣播電視臺1座,縣廣播電視臺13座,有線電視用戶11.21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8.42萬戶。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91.0%和97.8%。
醫療事業
2014年末,全州有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1683個,其中:醫院35個,衛生院222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0個,采供血機構1個,村衛生室1244個,衛生機構擁有床位4250張。有衛生技術人員506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932人,注冊護士1444人,醫療機構病床使用率為58.8%。婦幼保健工作不斷加強。全州孕產婦死亡率21.85/10萬、嬰兒死亡率9.72‰,均低于全省民族地區平均水平。孕產婦住院分娩率85.25%,比上年提高了2.53個百分點。甲乙丙類傳染病發病率下降12.85%。城鄉衛生面貌得到較大改善,農村自來水普及率、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分別提高至63.07%和77.68%。
體育事業
2014年開展各類群體活動164次,參與人數達5萬人次,體育人口比例達39%。免費開放體育場館29萬人次。完成229個農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91個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54條全民健身路徑建設。參加第十二屆省運會獲13金13銀8.5銅總分727.5分,創歷史最好成績;參加省民運會競技項目獲21個一等獎、28個二等獎、19個三等獎;參加省殘運會獲7金17銀18銅牌。銷售體育彩票5673萬元,籌集體彩公益金298萬元。
社會保障
2014年城鎮新增就業772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56%。2014年末,全州參加養老保險人數達41.38萬人,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9.76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31.62萬人。參加醫療保險人數達21.61萬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68.65萬人,參合率達99.4%。參加失業保險人數達5.33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達7.65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達2.71萬人。2014全年共有5.03萬人納入城市低保,15.69萬人納入農村低保,城市和農村低保標準分別為350元/月和150元/月。全州納入農村五保供養9127人,其中:分散供養5539人,集中供養3588人,分散供養每人每月260元,集中供養每人每月400元。困難群眾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覆蓋率為100%。3045名Ⅰ度、8642名Ⅱ度、3045名Ⅲ度大骨節病患者的農村低保、生活補助及醫療救助全部兌現。銷售福利彩票6707萬元,比上年增長24.8%。
旅游編輯九寨溝、黃龍寺風景名勝區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四姑娘山屬國家級
四姑娘山影像 (2張)
風景名勝區,臥龍、若爾蓋高原濕地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卓克基土司官寨屬國家級人文景點,藏羌民俗特色鮮明。阿壩自然景觀和歷史人文景觀富集,人與自然和諧相融。團獨具魅力的自然景觀和本樸的歷史人文景觀,被稱為“世界最后一處尚待開發的旅游金礦”。走進阿壩就是走進自然,走進阿壩就是走進風景。阿壩,東南向西北海拔由820米上升到6250米。世界自然遺產九寨溝、黃龍風景區隔山相望,雙橋溝、鍋莊坪、尖子雪山景點,流云山崗輕抹濃裹,冰斗湖、沙棘林、風嬌波池、岷江大峽谷自西東來,流泉飛瀑穿行其間,大渡河裂谷由北向南;三江生態圈、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高原濕地自然保護區、黑頸鶴梅花鹿自然保護區;九曲黃河第一彎;川西北大草原遼闊無垠;降扎溫泉、米亞羅紅葉溫泉,靈泉圣水洗浴民俗。
花湖岷江上游石棺葬及出土青銅器、玉石、金銀器、陶器(戰國時期),濃縮和再現了羌族先民的獨特文化面貌和聰明智慧;古剎等建筑古樸久遠,是藏羌民族文化藝術的杰作,是藏羌民族建筑藝術的活化石,宗教文化豐富多彩,天文、地理、美術、醫學等包羅萬象,文物名剎不勝枚舉。藏羌民俗風清古樸,鍋莊舞、服飾、羌族刺繡、藏羌山歌、飲食文化等無不引人入勝。2010年,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申報的“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工藝”,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從1935年4月進駐到1936年8月全部走出草地,停留達16個月,留下數處會址、遺址、文物等,還有鮮為人知的紅四方面軍在金川建立的格勒得沙共和國遺址,以及后來建造的松潘紅軍長征總碑園、亞克夏雪山紅軍烈士陵園等。阿壩現有3個世界級風景區,3個省級風景區,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01個一級景點,38個二級景點,19個三級景點。5個人文景觀板塊:長征史詩、藏文化、羌文化、歷史文化、藏傳佛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