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h自古被譽為“贛中福地”。它地處江西省吉安市西部,毗鄰革命圣地井岡山,國土面積2800平方公里,人口近40萬,通行贛語。是中國“火腿之鄉”、中國“竹子之鄉”、中國樟樹之鄉、陳山紅心杉原產地、全國第一批商品糧基地縣、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建設典范城市。在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前一年,公元前222年,這塊土地上就存在安平、安成兩個縣。安福,它不愧于“江西省18個文明古縣之一”的稱謂,歷史上人文鼎盛,英才輩出,古稱“文章理學忠節之邦”,僅宋、明、清三代,安福進士題名就有460名,民國后,安福涌現出中國民盟領袖羅隆基,現代著名愛國人士、“七君子”王造時,愛國詩人王禮錫等國內外影響較大的歷史名人?,F安福下轄7鎮12鄉。全縣土地面積419萬余畝,耕地面積57.2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3.65%,其中水田51.74萬畝,旱地5.46萬畝。山地面積303萬畝,占土地面積的72.3%,其中林地174.9萬畝,森林覆蓋率為61%?;盍⒛究傂罘e量744萬立方米,毛竹2500萬根,樹種300種。安福樟樹數量之多馳名全國,故有"最美樟鄉"之稱。2014年5月27日,安??h被江西省確定為6大省直管縣之一,開展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工作。 2014年安??hGDP111.89億元,增長10.3%;財政收入16.26億元,增長11.5%;固定資產投資101.5億元,增長19.1%;規模工業增加值53.999億,增長12.5%;出口總額2.973億美元,增長22.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75億元,增長14.3%。建制沿革編輯距今有2200多年的建縣史,先后隸屬吳、楚。
安??h歷史上曾設過平都侯國,其前身是安平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聽從了廷尉李斯“廢分封,立郡縣”治理天下的建議,次年(前220年),秦王朝在安福瀘水河東面的竹江鄉設置了安平縣(今城田、矮屋、洋口村一帶),隸九江郡(郡治安徽壽縣);在瀘水河的西部的嚴田鎮設置了安成縣(橫屋村一帶),隸長沙郡,兩地相距只有48公里。平都侯國源于東漢和帝時期,年幼的和帝即位,竇太后臨朝,其兄竇憲柄權,竇氏家族橫行京師,和帝在深宮中與外隔絕。和帝成年后,永元四年(92年),利用宦官鄭眾掌握的部分禁軍,清除了竇氏勢力。從此,宦官鄭眾成為功臣,參與朝政,受封為“剿鄉侯”,這是東漢宦官掌權和封侯的高潮期。永元八年(96年),和帝下詔改安平縣為平都侯國,對外稱平都縣,屬豫章郡(郡治南昌)轄。至獻帝初平元年(188年),平都侯國歷時92年。三國吳寶鼎二年(267年),吳國已處于末期,為了加強對贛中西部的管理,將豫章郡所轄的宜春、新渝,廬陵郡管轄的平都、永新,長沙郡管轄的安成、萍鄉6縣劃歸新設立的安成郡管轄,郡治平都縣,隸揚州管轄。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以后,晉武帝又對贛中西部的行政建置進行調整,將安成郡改隸荊州,劃出永新縣西部增設廣興縣,改安成縣為安復縣,這可能就是安??h名的由來初始。從此,安成郡轄7縣,版圖幾乎囊括了整個贛中西部。據有關志書記載:安成郡建置,歷時7朝322年,共有近100位太守在安成郡任過職。元康元年(291年),太守朱居將郡城重新修建,郭門有闕,高數丈,郡城闊八里,置八門。當時郡城內八里,外四面八門這樣大的規模,贛中西部還沒有。隋開皇三年(583年),隋文帝根據歷朝設州、郡、縣過多過亂,有的地域不到百里就有數縣設置,還有的兩郡共管一縣的現象,下詔改州、郡、縣三級為州、縣兩級。開皇九年(589年)隋文帝下詔置吉州,廢安成郡,將平都、安復兩縣合并為安復縣,隸吉州。安福第一次設州是在唐初。武德五年(622年),唐高祖下詔改安復為穎州(一統志稱靖州),武德七年(624年),廢穎州改安復為安福,隸吉州管轄。改安復為穎州雖然只有2年,但這是唐滅隋后,舊體制向新體制過渡的嘗試,對繁榮贛中西部的經濟、穩定贛中形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公元1279年元滅南宋,元世祖忽必烈對中央和地方行政管理,進行了改革。為了鞏固政權,元朝建立了達魯花赤(行政長官)制。元貞元年(1295年)安福升格為州,隸吉安路。安福州至明初始撤,歷年73年,有16個達魯花赤和知州在安福州任過職。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安福廢州設縣,隸吉安府轄。清乾隆八年(1743年),安福析出上西鄉12個都歸蓮花廳,自從之后的250多年中,安福的行政區劃,一直沒有變化過。
行政區劃編輯截止到2015年安??h轄7鎮12鄉。地理環境編輯位置
安??h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吉安市的西北部。地理位置在東經114°-114°47′、北緯27°4′-27°36′之間。東鄰吉安縣,南靠永新縣,西和萍鄉市的蓮花縣、蘆溪縣交界,北與宜春市、分宜縣接壤??h城所在地平都鎮,距省會南昌市278公里,距吉安行署所在地吉安市59公里。
氣候
安福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7.7℃,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28.9℃,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5.9℃,年均降水量1553毫米,平均降雨日166天,降水明顯集中在春季和初夏,平均日照時數1649小時,山區日照偏少,年無霜期279天,最長323天,最短247天。適宜農作物和林木生長。自然資源編輯水資源
安福水資源和水能資源豐富。地表水多年平均徑流量22.69億方,人均占有量達5673立方米,耕地畝均占有量達5314立方米,不僅高于全國平均值,也高于長江流域水平。地下水儲量為3億立方米/年,日平均產水量84.9萬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約23.6萬千瓦,其中可開發利用的約15.6萬千瓦。安??h水域面積11.29萬畝,其中可養殖的水面為4.7萬畝。
土地資源
全縣行政區域總面積279328.91公頃。其中耕地45410.1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6.26%;園地1508.10公頃;草地4523.92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9412.25公頃;交通運輸用地2684.33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9859.62公頃;林地203784.95公頃,森林覆蓋率為70.5%?;盍⒛究傂罘e量12300340立方米,毛竹5000.6033萬根,樹種300種。
礦藏資源
安??h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鎢、鐵、猛、砂金、石英、花岡巖、稀土、鉛、鋅、銀、瓷土、石灰石等。尤以鎢礦儲量大,品位高,易開采,粉石英儲量達1,200萬噸。鐵礦儲量約1.3億噸。主要有磁鐵礦、赤鐵礦、褐鐵礦。
最美樟鄉
安??h被稱為樟樹之鄉。當地人心目中,樟樹是最“靈氣”的樹種,人人愛樟。人們視它為“風水樹”、“龍脈樹”。因此安福幾乎村村皆有樟,而擁有數百株樟樹的村莊比比皆是。
最美樟鄉 (2張)
人口民族編輯2014年,安??h常住人口總數為412,959人
,共有家庭戶124,661戶。安??h常住人口中,男性為215,889人,占總人口的52.51%;女性為197,070人,占總人口的47.49%。安??h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412,220人,占總人口的99.83%;各少數民族人口為672人,占總人口的0.17%。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13,431人,增長了3.62%,占總人口比重上升了0.01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減少了2人,減少了0.3%,占總人口比重下降了0.01個百分點。安??h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受教育程度的48,654人;具有高中(含中專)受教育程度的77,290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187,160人;具有小學受教育程度的85,286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經濟編輯概況
2014年,安??hGDP111.89億元,增長10.3%;財政收入16.26億元,增長11.5%,總量居全市第三,總量在全省排名前移兩名增幅在全省排位前移13位;固定資產投資101.5億元,增長19.1%;規模工業增加值53.999億,增長12.5%;出口總額2.973億美元,增長22.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75億元,增長14.3%。
工業
2014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6.3億元,增長13.6%。
農業
2014年糧食總產達到7.4億斤,14.17萬畝(新增3.93萬畝);全縣烤煙種植面積60378.10畝,面積全省第一,被列為全省現代煙草農業示范點,新增花卉苗木1萬畝、高產油茶1.1萬畝、陳山紅心杉3萬畝,武功山大鯢養殖基地全省規模最大;新增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市級3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91家。
教育
2015年3月,全縣現有各類學校254所,包括完全中學1所,普通高中2所,職業中學1所,初中1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9所,小學105所,特教學校1所,幼兒園124所;在校學生6萬余人(含在讀學前幼兒1.4萬余人),公辦在職教職工3200余人,公辦學校校園面積135.4萬平方米,校舍面積44.2萬平方米。學校裝配計算機2600臺、班班通設備760套、標準化實驗室75間,鄉鎮中心小學以上學校已普及信息技術教育。
文化
2014年,安??h全力推進國家級公共文化示范項目農村文化“星火”工程建設,開展了”激情瀘瀟·最美樟鄉“大型系列廣場文化活動,啟動了首批農村“文化禮堂”建設;重點打造了5個美麗鄉村文化示范村,實現了1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達到文化部免費開放標準;創作了極具本土特色的文藝精品“一歌一舞一小品一小戲”,做好了全縣各級文保單位和蘇區革命文物的維修工作,升級改造了縣文化館舊館“非遺展示廳”和縣圖書館“少兒閱覽室”;提升改造了76家農家書屋等 。
醫療
2012年,全鄉新農合參合人數達到98%以上,共報銷醫療費142萬元,基本解決了我鄉群眾無錢看病的問題,同時加強鄉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建設,滿足群眾就近就醫的需求。
保障
2014年,共解決困難群眾醫療救助資金25573人次913.2萬元,發放農村低保資金2031.1705萬元,受益人口11855人;發放臨時救助金125.75萬元,自然災害資金605.4萬元。
交通編輯大廣高速(干線)、分文鐵路(支線)、吉蓮公路(國道)、安永公路(國道)、安新公路(國道)、宜安公路(國道)、嚴宜公路(省道)縱貫安福全境。安福距井岡山機場、明月山機場都只需要1小時車程、距離新余高鐵站、宜春高鐵站、吉安高鐵站也只要一小時車程。
交通便利 (2張)
著名人物編輯唐禪宗七祖行思,宋代詞人王炎午、劉弇,詩人王庭珪,元代道士趙宜真,明朝內閣首輔彭時,名臣李時勉、劉球,理學名家鄒守益、王時槐,科學家歐陽必進,文武女豪劉淑英,近現代名人有中國民盟領袖羅隆基,愛國“七君子”之一王造時,著名愛國人士彭文應,國民黨中宣部長彭學沛,愛國詩人王禮錫等。功勛卓著的安福籍老紅軍有7位授銜將軍。
風景名勝編輯武功山景區
安福武功山,被列為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地,山上十萬畝高山草甸,為亞洲同緯度地區最大面積的高山草甸,人稱“云中草原,人間仙境”。風景獨好,別有洞天,已被打造成一流的慢生活基地。
大美武功 (3張)
羊獅慕景區
楊思慕(羊獅慕)景區位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遺產地、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江西省吉安市安??h境內。宋代大詩人楊萬里求學期間游歷此山,見山中奇石壯景而流連忘返,日夜思慕,尤其在觀賞了鬼斧神工的石筍峰后,留下憾世詩篇:“筆鋒插霄漢,云氣蘸鋒芒。時時同揮灑,散作甘露香”景區因此得名‘楊思慕’;又因景區經年云霧蒸騰,?,F‘羊’、‘獅’追逐嬉戲于山間的氣象景觀,而有‘羊獅慕’之名。
羊獅慕風光 (2張)
塘邊古村
塘邊,是安??h洲湖鎮的一個自然村,離縣城約30公里,交通方便。1996年,在京九鐵路沿線旅游資源普查中被發現。這些年來,對外有了一些宣傳介紹,來古村參觀、考察、游覽者絡繹不絕。2003年8月,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列為省首批“歷史文化古村”。這處很有價值的旅游資源,已引起社會各方面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