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區隸屬于四川省遂寧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遂寧市西南,距遂寧市城區23公里。東接遂寧市船山區、北靠遂寧市大英縣、西鄰資陽市樂至縣、南聯資陽市安岳縣和重慶市潼南縣,處于成渝經濟區的交界和成渝經濟圈的腹心地帶。區人民政府駐安居鎮。2014年,安居區轄21個鄉鎮, 497個行政村,總人口80.15萬人,城區常住人口4萬人,轄區面積1258.2平方千米。主要旅游景點有臥佛院—禪月湖(跑馬灘)、毗盧寺—蓮花湖(麻子灘)、地心大峽谷等風景名勝區。
秦代:屬蜀郡地。漢代:屬鍵為郡資中縣地。北周:建德四年(575年),增置安居郡和柔剛縣,隸屬普州(治所安岳縣岳陽鎮),郡治柔剛縣(治所今安居區安居鎮),柔剛縣因治東二十步有柔剛山而得名。今安居區境屬普州安居郡柔剛縣、遂州石山郡方義縣。隋代:開皇三年(583年),撤安居郡,柔剛縣隸屬普州。開皇十三年(593年),改柔剛縣名安居縣,隸屬普州,縣治所如前。以縣境內有安居水而得名。隋大業三年(607年),州改郡,以郡轄縣,安居縣隸屬資陽郡。今安居區境屬遂寧郡方義縣、資陽郡安居縣。唐代:武德元年(618年),罷郡置州,安居縣隸屬普州,縣治所如前。武則天天授二年(691年)移至張柵(今安居壩)。天寶元年(742年),撤州置郡,安居縣隸屬安岳郡(普州改名),縣治所如前。今安居區境屬遂寧郡方義縣、安岳郡安居縣。北宋:乾德五年 (967年),省崇龕縣入安居縣。安居縣隸屬普州,縣治所如前。南宋:寶祐六年(1258年),廢普州及安居縣,析安居縣入遂寧都督府小溪縣。安居縣治地改置鎮,隸屬小溪縣。今安居區境屬遂寧都督府小溪縣。元代:至元十九年(1282年),并青石、遂寧入小溪縣。安居鎮隸屬如舊。明代:洪武九年(1376年),降遂寧州為遂寧縣,并廢小溪縣名。安居鎮隸屬遂寧縣。據清張廷玉等著《明史·志十九·地理四》載:明憲宗“成化十七年九月(即1481年9月)析銅梁、遂寧二縣地置。東有安居溪,一名瓊江,下流入涪江?!鼻宕嚎滴醵拍?1690年),縣以下劃分里,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里以下劃分場,安居場隸屬遂寧縣忠誠里。民國初年,整頓體制,遂寧縣劃分7個區26個鄉(鎮)。安居鎮隸屬遂寧五區(駐安居鎮神圣廟)。新中國成立后,遂寧縣政區下置10個區。安居鎮仍設區建制,改稱安居壩區。1994年縣政區下置鄉(鎮),安居壩區改稱安居鎮。2003年12月18日,國務院調整遂寧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遂寧市市中區,以原市中區的行政區域設立遂寧市船山區和安居區。
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
2003年12月18日,安居區轄原市中區的聚賢、常理、大安、馬家、蓮花、觀音、步云7個鄉和安居、橫山、會龍、東禪、分水、石洞、三家、玉豐、西眉、磨溪、攔江、保石、白馬、中興14個鎮。2012年12月6日、2013年7月23日,安居區成立柔剛、鳳凰兩個街道辦事處,均于2013年9月25日正式掛牌。2014年1月17日,安居區撤銷聚賢鄉、常理鄉、觀音鄉,設立聚賢鎮、常理鎮、觀音鎮。
區劃現狀
2014年,安居區轄2個街道和21個鄉鎮(4鄉、17鎮),共472個行政村、50個社區。2個街道:柔剛、鳳凰4個鄉:蓮花鄉、步云鄉、大安鄉、馬家鄉17個鎮:安居鎮、東禪鎮、分水鎮、石洞鎮、攔江鎮、保石鎮、白馬鎮、中興鎮、橫山鎮、會龍鎮、三家鎮、玉豐鎮、西眉鎮、磨溪鎮、聚賢鎮、常理鎮、觀音鎮
安居區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遂寧市西南方,距遂寧城區23公里,轄區面積1258.2平方公里;東接遂寧市船山區、北靠遂寧市大英縣、西鄰資陽市樂至縣、南聯資陽市安岳縣和重慶市潼南縣,東經105°4′0″—105°43′45″,北緯30°10′30″—30°34′10″,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28公里,處于成渝經濟區的交界和成渝經濟圈的腹心地帶。
地貌
安居區地處川中丘陵腹地,地質構造簡單,褶皺平緩,地貌類型單一,屬中生代侏羅紀巖層,經流水侵蝕、切割、堆積形成侵蝕丘陵地貌,海拔高度在300—600米之間。全境巖層下部以石灰巖為主,上部以紫紅色沙土、泥巖為主,似為“紅土地”。
水文
瓊江貫穿安居區全境。瓊江發源于樂至縣境內,流經遂寧市和安岳縣,于潼南縣光輝鎮入境、小渡鎮出境,在銅梁縣安居鎮匯入涪江。
氣候
安居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無霜期長,熱量充足,雨量充沛,濕度大,云霧多。7—8月平均氣溫26—28℃,12—2月平均氣溫6—8℃;降水集中在6—8月,4—5月和9—10月次之,11—3月降水較少。風速一年四季較小,10—12月定時觀測2分鐘最大風速1.6—10.2m/s,靜風頻率5.4—12.6%,近地面盛行偏北風,約占43%;其次是偏南風,約占18%。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全區2014年耕地面積64.82萬畝,其中水田26.52萬畝(冬水田12.64萬畝,兩季田13.89萬畝),旱地38.3萬畝(水澆地18.51萬畝);大春作物107.09萬畝,小春作物54.97萬畝。
生物資源
安居區境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宜水稻、玉米、小麥等多種糧食作物;棉花、油料、甘庶、海椒、麻竹筍、中藥材等經濟作物;柑桔、蘋果、梨、桃等多種水果。 安居區林地總面積41990.21公頃,森林覆蓋率32.6%;全區共有木本植物110種,隸屬于61科、66屬。屬國家保護植物的有水杉、攀枝花蘇鐵、銀杏、鵝掌楸、翠柏、紅豆樹等,還有百年以上的黃桷樹等古樹。
礦產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以非金屬礦產為主,天然氣、鹽鹵、沙金、頁巖等蘊藏極其豐富。磨溪氣田是四川現在探明的三大氣田之一,天然氣儲量達8000億立方米;其中龍王廟組氣藏是截止2014年12月底全國單體規模最大的特大型海相碳酸巖整裝氣藏,技術可開采儲量3082億立方米;鹽鹵儲量60多億噸,并含多種微量元素;磚瓦用頁巖、建筑用砂巖遍布全區,礦業產值約為2.28億元/年(包括直接相關產業)。
水資源
安居區內有瓊江、蟠龍、白安等大小溪河37條,總長438.2km,總集雨面積1282.81,均屬長江二級支流的涪江水系。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區共有中型水庫3座,即蓮花湖(麻子灘)、禪月湖(跑馬灘)、新生湖,小(一)型水庫9座,小(二)型水庫76座,山平塘3932口,石河埝560節,蓄、引、提水能力1.44億立方米,有效灌面41.16萬畝。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14年,安居區總人口80.15萬人(男性42.04萬人,女性38.11萬人),城鎮人口5.93萬人,農村人口74.22萬人,總戶數269756戶。
民族
安居區內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主要有藏族、彝族、苗族、回族、維吾爾族、壯族等39個。
經濟概況編輯綜述
2014年,安居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0.09億元,比上年增長9.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9.12億元,增長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7%,拉動經濟增長0.6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33.03億元,增長14.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1%,拉動經濟增長4.5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27.94億元,增長8.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1.3%,拉動經濟增長3.72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43:31:26調整為今年的39:33:28。 2014年共到位國內市外資金52.39億元,增長11.7%;國內省外資金41.47億元,增長16.9%。到位內資項目84個,下降33.9%。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4287萬美元,增長14%。
第一產業
2014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6.19億元,增長4.4%。其中:農業總產值32.05億元,增長6.2%;林業總產值2.48億元,增長5.0%;牧業總產值28.04億元,增長2.7%;漁業總產值2.37億元,增長2.4%;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1.25億元,增長3.2%。農作物播種面積10.8萬公頃,增長0.6%。全年糧食產量41.53萬噸,與去年持平。全年豬、牛、羊、禽出欄分別為116.93萬頭、1.04萬頭、7.45萬只和495.13萬只,分別增長3.1%、6.1%、6.2%和7.5%。肉類總產量9.69萬噸,增長3.8%;禽蛋產量2.13萬噸,增長5.4%。2014年造林面積達654公頃,森林面積達到4.4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35.3%。年末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34420公頃,新增280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31.41萬千瓦,增長4.7%。
第二產業
2014年,安居區工業增加值20.66億元,增長8.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4.9%,拉動經濟增長3.1個百分點。年末全區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家,比上年增加1家,增長2.9%。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1.12億元,增長22%;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0.95億元,增長7.9%;實現利潤5.04億元,增長50.2%。產銷率為87.8%,降低9.3個百分點。安居建筑行業實現增加值12.37億元,增長25%。6家資質以上建筑企業實現總產值8.52億元,增長23%。
第三產業
2014年,安居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6億元,增長13.4%。按經營地分,城鎮實現零售額35.4億元,增長13.9%;鄉村實現零售額8.2億元,增長10.9%。按行業分,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零售額35.01億元,增長13.3%;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8.59億元,增長13.6%。全年接待國內游客115萬人次,增長63.6%;實現旅游收入10.1億元,增長74.1%。全年新增A級旅游景區1個,累計達到2個。全年郵電業務總量6238.32萬元,增長25.3%。全年通信業主營業務收入11153萬元,增長9.6%。年末全區固定電話用戶1.65萬戶,下降2.9%;移動電話用戶26.09萬戶,增長8.5%;固定寬帶用戶2.29萬戶,增長53.7%。2014年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115.13億元,比年初增長9.6%。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89.5億元,增長13.4%。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47.63億元,比年初增長23.5%。全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9.4億元,下降14.6%,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36億元,增長17.8%;稅收收入2.31億元,增長25.2%。地方財政支出28.5億元,下降12.8%,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1.14億元,下降8.3%;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76億元,下降12.8%。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事業
安居區現有各級各類學校126所(截至2014年12月),其中公辦學校78所(職業中學1所、高完中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1所、普通初中10所、小學40所、幼兒園10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各級各類民辦學校48所(含民辦高完中1所)?,F有在校學生6.5萬人,在職教職工4516人。安居城區共有學校17所,學生2萬余人,在職教職工1500余人。
科學技術
2014年末全區高新技術產值達5.09萬元,全年共申請專利91件。
文化事業
截至2014年,安居區有公共圖書館1個,藝術文化館(站)22個,體育館1個,劇場、影劇院1個。年末全區有無線廣播電臺1座,廣播人口覆蓋率90%,調頻共纜傳輸通424個行政村,行政村通率89.8%;電視人口覆蓋率92%;有線電視入戶率83%,有線電視用戶7.42萬戶,有線數字用戶6.94萬戶, 497個行政村連通光纖電視,行政村通率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14年,安居區衛生機構823個(包括村衛生室),其中,醫院(含衛生院)32家,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藥品檢驗機構1個。衛生機構實有床位2006張,其中醫院及衛生院床位1858張。衛生技術人員1390人,其中,執業醫師1168人(含助理醫師),注冊護士404人。有衛生防疫人員101人;新生嬰兒死亡率3.52‰,產婦住院分娩比率99.6%。
城市建設
2014年末全區建成區面積10.58平方公里,城市建設用地面積7.04平方公里。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53平方公里,覆蓋率5.01%。
社會保障
2014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616人,登記失業率4.2%。全區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53萬人,征繳養老保險費26852萬元?;踞t療保險參保人數1.35萬人,征收基本醫療保險費3246萬元。失業保險參保人數6890人,征繳失業保險費270萬元。工傷保險參保人數7194人,征繳工傷保險費149萬元。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387人,征繳生育保險費46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人數26.93萬人,參保率91.3%,發放養老保險金10724萬元。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9620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48235人,“五?!本葷藬?356人。
交通編輯2014年末全區公路總里程1674公里,其中等級公路1542公里,高速公路77公里。全年公路客運周轉量21950萬人公里,增長1.7%;公路貨運周轉量83423萬噸公里,增長24.2%。 國道318線穿安居區境而過,已建成通車的遂渝快速鐵路、遂渝高速公路,建設中的遂內高速公路,規劃中的遂內快速鐵路在區內交匯,全區鄉鎮等級公路通車率達100%,村道公路通車率達95%。
318國道
318國道是從上海通向友誼橋國道,全長5476公里,途經上海、浙江、安徽、湖北、重慶、四川、西藏等地。
遂寧安居快捷通道
遂寧安居快捷通道,由遂寧經西寧,同盟,八角寨至安居的機場通道,于2012年9月29日建成通車,縮短遂寧與安居的通行時間,成為安居至遂寧的第二選擇。
惠安機場
惠安機場,由遂寧機場遷建于會龍鎮接官亭村,預計2014年全面動工建設,機場功能定位與原機場的訓練,培訓等。
遂渝鐵路
遂渝鐵路是中國西部首條高速鐵路,設計時速200公里,全長114公里。遂渝鐵路西起既有的達成鐵路遂寧站,途經四川省遂寧市和重慶市潼南縣、合川市、北碚區等地,東至襄渝鐵路的北碚站,接入重慶鐵路樞紐。
遂渝高速公路
遂渝高速公路(四川段)的36.64公里,起點是遂寧市市郊的羅家灣,途經上寧、西寧、保升、復橋、西眉、磨溪六個鄉鎮,止于遂寧市與重慶潼南縣交界處的雙龍廟。這條路的寬度是24.5米,2007年12月29日上午9點,重慶至遂寧高速公路正式通車運營。
遂內高速公路
遂內高速公路全長119.69公里,全線起自內江市白馬鎮附近,接內宜高速公路,經四合,過沱江,經東興區的雙才、賈家場、雙橋進入資陽市安岳縣的永峰,經寶華、九龍、思賢、石橋、長河、人和,進入遂寧市安居區三家鎮,經玉豐鎮,止于船山區復興鎮,與遂渝高速公路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