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鄉縣,隸屬于湖南省常德市,位于湖南省北部,北頂湖北省公安縣、石首市,南抵漢壽縣,東連南縣,西界鼎城區、 澧縣、津市市。安鄉于公元561年建縣,至今已有1437年歷史。從1977年至1991年,共出土文物1850件,其中屬國家一級文物13件,二、三級文物125件,并先后在北京、香港、日本展出。春秋戰國時期屬楚,即屈原流放旅次吟誦的“涔陽極浦”遺址。 安鄉縣轄19個鄉鎮、2個農場,有60萬人口,其中農業人口40萬,區域面積1087平方公里。安鄉屬洞庭湖沖擊平原,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棉、油、魚生產基地,棉花、油料、淡水魚產量均持續保持全國百強縣地位。2012年,安鄉縣被授予“中國乒乓球全民健身之鄉”稱號。
地質
安鄉縣凹陷于洞庭盆地北部,北接華容隆起的黃山至虎山臺地,南達沖天湖鞍部,西抵太陽山隆起,東至目平湖突起??h境在四周隆起起帶控制的斷裂帶之中。地殼厚度推斷為33.8公里,重力布格異黨值-10~30毫伽,是全省地殼最薄、重力高值區。地質構造復雜,推斷地層有缺失,尚待勘探。
地形
安鄉縣境內地形比較復雜。丘陵、平原、水域都有。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北境黃山,崗丘起伏,東西約5.5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東麓、虎渡河上設荊江分洪南閘,西麓,松滋東支大湖口河穿越馬波湖亞口。安鄉管轄黃山大頂、二頂、虎山在內的崗地2.75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0.25%。平原占全縣總面積72.61%。水域占全縣總面積的27.14%。
水文
安鄉縣境內主、支河道有8條,以荊江泄洪河流為主,澧水次之,自北向南過境,注入洞庭湖??傞L280.3公
安鄉縣里,其中0.2%取以灌溉。徑流深度,南部陳家嘴635毫米左右,北部官當583毫米左右。全境多年平均徑流深度616.2毫米。1989年徑流深度688毫米。主要河流有:澧水:發源于桑植杉木界,沿安保大垸西側南流,至蔡家洲灘出境,注入平湖,經本縣流程49公里。五里河:北起張九臺,南止匯口,為連接松滋中支自治局河與澧水洪道的汊河。長3.2公里。因松、澧水位高低、流量大小在不同時的相對轉化,流向順逆不定。松滋河:從松滋縣陳二口(陳家尾附近)進洪后,流至胡家崗分為東西兩支。西支經本縣境青龍窖流入澧縣,再經彭家港、濠口至七里湖,匯入澧水洪道。東支稱大湖口河,經王守寺、潭子口、大湖口至小望角,與中支匯合,境內流程42公里。原有自北至南的汊道米湖長河、自西至東串連大湖口河的焦圻河,先后于1938年、1952年堵塞。
氣候
安鄉縣屬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降水集中,陽光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氣候地域著異小,適宜工農業生產。但也有寒潮、大風、暴雨、干旱、冰雹、冰凍等災害性天氣,給工農業生和人民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人口編輯2010年,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安鄉縣有常住人口525619人,全縣戶籍人口為602299人。全縣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161275戶,家庭戶人口為508637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1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48人減少0.33人。[7-8] 2011年末戶籍總人口為60274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2000人,農業人口480743人;男性306160人,女性296583人。0-18歲人口80347人,18-35歲人口144165人,35-60歲人口266588人,60歲以上人口111643人,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8.5%。年內出生4653人,其中男性2417人,女性2236人,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1.08:1;年內死亡1411人。全年凈增人口3243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38‰。
交通編輯安鄉水陸交通方便。安鄉大橋、石龜山大橋的建成通車,使湘北干線貫通,公路可直達長沙、岳陽、武漢、宜昌、沙市??h內村村直通公路,其中有省縣道油路130公里。全縣河道通航里程272公里,水路可直溯長沙、武漢、上海。
經濟編輯2012年,安鄉縣地區生產總值從2007年的62.60億元增長到124.82億元,年均增長9.7%??h級財政總收入由
安鄉縣風光 (20張)
1.87億元增長到3.34億元,年均增長12.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12.06億元增長到35.41億元,年均增長24.0%。三次產業結構由37.5:22.7:39.8調整為23.7:25.8:50.5。 2013年,安鄉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129.57億元(預計數,下同),同比增長2.2%。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9.74億元、32.30億元和67.53億元,分別增長0.5%、-1.7%和5.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9.68億元、縣級財政總收入3.43億元,分別增長12.1%、2.8%;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6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334元,分別增長10.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