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楚縣隸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地處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地理坐標東經77°22′30″-79°56′15″,北緯38°47′30″-40°17′30″,東與阿瓦提縣、墨玉縣相望,南與麥蓋提縣、莎車縣、皮山縣為鄰,西與伽師縣、岳普湖縣毗連,北依柯坪山和喀拉塔格山為界與柯坪縣、阿合奇縣、阿圖什市接壤。2014年,巴楚縣總面積21741.3平方千米;轄4個鎮、8個鄉;2014年,巴楚縣總人口37.7949萬人;2015年上半年,完成生產總值25.18億元,與2014年同期增長13.76%。巴楚縣有唐王城、古烽燧遺址、卡拉姆達爾拜克古墓等歷史文化遺跡,有金色胡楊、大漠風光、平原湖泊等自然景觀。境內有314國道烏(魯木齊)紅(其拉甫)公路和巴楚-莎車公路、巴楚-圖木舒克公路、南疆鐵路等南疆重要交通要道過境。行政區劃編輯2014年,巴楚縣轄4個鎮、8個鄉;分別為:巴楚鎮、色力布亞鎮、阿瓦提鎮、三岔口鎮等4個鎮、恰爾巴格鄉、多提巴格鄉、阿納庫勒鄉、夏瑪勒鄉、阿克薩克馬熱勒鄉、阿拉格爾鄉、瓊庫爾恰克鄉、英吾斯塘鄉等8個鄉;縣境內有下河林場、兵團四十八團、兵團五十二團。政府駐巴楚鎮。巴楚縣地理坐標東經77°22′30″-79°56′15″,北緯38°47′30″-40°17′30″,東與阿瓦提縣,墨玉縣相望,南與麥蓋提縣,莎車縣,皮山縣為鄰,西與伽師縣,岳普湖縣毗連,北依柯坪山和喀拉塔格山為界與柯坪縣,阿合奇縣,阿圖什市接壤。東西最長218千米,南北最寬134千米,總面積21741.3平方千米。
地質特征
巴楚縣所處的大地構造單元屬于塔里木地臺次級構造單位巴楚隆起,其西南側為西南臺坡,北部為柯坪太隆。由于南部昆侖山及北部天山自第三紀末期以來,新構造運動頻繁,主要表現為強烈隆起。受昆侖山強烈隆起影響,塔里木地臺的基底向北緩傾。同時,塔里木臺塊受到不均勻升降運動,致使葉爾羌河沖積平原產生斷塊上升,形成巴楚凸起,巴楚未見有斷裂帶和構造形跡,區域構造穩定性較好。
地形地貌
巴楚縣綠洲集中在葉爾羌河和喀什噶爾河沿岸的沖擊扇平原上,由西南到東北呈狹長地形。海拔2000—2500米。
氣候特征
巴楚屬于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四季分明,夏季、冬季長,春季、秋季短,干旱少雨,風沙天氣多,無霜期長。主要氣象災害為大風、沙塵暴、浮塵、冰雹、霜凍、春旱和洪澇。年平均氣溫11.8℃,年日照數在4434小時,年均無霜期213天,一月份平均氣溫-6.19℃,七月份平均氣溫26.1℃,縣城年平均降水量50mm左右,年降雪量為2.8毫米。
水文特征
巴楚縣位于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下游。葉爾羌河由西南向北東貫穿全境,縣內流程250余千米,葉爾羌河是巴楚縣主要水源,境內河床為砂粒質河床??κ哺翣柡?,在距巴楚縣約19千米處,注入小海子水庫北閘放水渠內,境內全長150千米。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巴楚縣截至2005年有耕地面80萬畝,可墾荒地467萬畝。各類林地面積318萬畝,共天然草場400萬畝,境內有胡楊林306萬畝。有天然野生甘草118萬畝、羅布麻67萬畝。
礦產資源
巴楚有石油、天然氣、礬、鈦、鐵、螢石、花崗石、巖鹽、鉛、瑪瑙、紫晶石、金剛石、石膏等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其中釩鈦磁鐵礦、花崗巖探明儲量均在2億噸以上。
水資源
巴楚紅海水庫最美晚霞 (5張)
葉爾羌河縱貫巴楚縣340千米,有3座平原水庫,蓄水量1.27億立方米,巴楚縣地下儲水量約2億立方米。其中,紅海水庫距縣城8千米,儲水庫容為7500萬立方米,設計水位1122.3米,水庫面積34.265平方千米;草龍水庫距縣城76千米,儲水庫容為3000萬立方米,設計水位1142.5米,水庫面積16.31平方千米;衛星水庫距縣城19.5千米,儲水庫容為2500萬立方米,設計水位1122.5米,最高水位1123.5米。 地表水巴楚縣地表水資源量10.57億立方米 ,地下水天然資源量(降雨入滲)為474.4萬立方米 ,合計巴楚縣水資源總量10.62億立方米 。巴楚縣可利用的地表水總量在P=50%年份為91720.3萬立方米 ,P=75%年份為83677.0立方米 (均不含巴楚林場水量)。 地下水巴楚縣地下水資源可開采量為25089.4萬立方米 。合計巴楚縣水資源可利用量在P=50%年份為134225.2萬立方米 ,P=75%年份為125018.9萬立方米 。
植物資源
巴楚縣有胡楊林5萬公頃,是世界罕見的大面積胡楊林生長區。巴楚縣野生植物主要有天然野生甘草、羅布麻、巴楚蘑菇、羅布麻茶。此外還有大蕓、枸杞、沙棘、麻黃、黃花等120多個種類的藥用植物。[4-5]
人口民族編輯2014年,巴楚縣總人口37.794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9735萬,非城鎮人口19.819萬人,漢族人口1.7748萬,少數民族36.0201萬; 其中有維吾爾族、漢族、回族等49個少數民族。
經濟概況編輯綜述
夕陽下的“埃菲爾鐵塔” (2張)
2014年,巴楚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4.83億元,比2013年增長1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4233億元,比2013年增長17.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8.69億元,比2013年增長2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24億元,比2013年增長20%。外貿進出口額105.9萬美元,比2013年增長100.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24元,比2013年增長13.9%。農民人均純收入7725.75元,比2013年增長20.7%。 2015年上半年,巴楚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5.18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8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5.77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1.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4.5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加值完成20.92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293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2億元。
第一產業
2014年,巴楚縣果品總產達到10.35萬噸,比2013年增產55%;全年牲畜出欄76.67萬頭(只),比2013年增長2.9%;農民專業合作社比2013年新增73家。 2014年巴楚縣種植小麥25萬畝、復播玉米22萬畝,建立高產示范棉田10萬畝,136萬畝棉花皮棉總產達到342.67萬擔;果品總產量達到10.35萬噸,產值12.2億元,以紅棗、核桃、杏為主的特色林果面積達到80.8萬畝;“牲畜年出欄量76.67萬頭(只),家禽出欄突破805萬只羽。
第二產業
2014年,巴楚縣以棉紡織、農產品加工、建筑建材等為重點產業。引進千萬元以上投資項目34個,到位資金20.76億元,比2013年增長21.4%。 2015年1-5月,巴楚縣完成工業總產值59820萬元,同比2014年增長6%;完成工業增加值19023萬元,同增比2014年長8.2%,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34.14%。其中:規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7321萬元,同比2014年下降23.94%,完成工業增加值5059萬元,同比2014年下降23.59%;規下企業完成總產值42499萬元,同增比2014年長26.44%,完成增加值13964萬元,同比2014年增長27.4%。
第三產業
2014年巴楚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24億元,比2013年增長20%。紅海國家4A級景區順利掛牌,成功舉辦了第五屆胡楊文化旅游節。 2015年1-5月,巴楚縣各銀行業機構各項存款余額663406萬元,較去年同期上升16.71%,各項貸款余額258039萬元,較去年同期上升16.54%。1-5月發放春耕生產貸款35598萬元。
社會事業編輯文化事業
巴楚縣廣場2014年,巴楚縣有圖書館、文化館等文化機構。實現了村村通大喇叭,鄉鄉通閉路電視。有縣級電視臺一座,縣級廣播電臺一座,可播放32個頻道開(閉)路電視節目。巴楚縣9個鄉鎮建立了電視差轉臺,12個鄉鎮開通了有線電視節目,9個鄉鎮建立 了調頻廣播站,巴楚縣廣播覆蓋率達到94%,電視覆蓋率達92%。 2014年巴楚縣啟動實施“巴楚市民之家”、村民服務中心等項目建設,大力推進維文手機報、連環畫(口袋書)進村入戶、廣播電視戶戶通等文化工程。
教育事業
2014年,巴楚縣有各類學校141所,在校學生69694人,其中中等職業成人學校1所。小學入學普及率 達99.99%,鞏固率為97.5%;中學毛入學率為107%,純入學率為73.2%,鞏固率為88%。2003年高考錄取270人,錄取率達88%。 2015年巴楚縣有完全中學3所(民族2所),高級中學1所(民族),高中在校學生1470人(民族1227人);初中11所(民族),在校學生12551人(民族1192人);小學111所(民族108所),在校學生49427人(民族4734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9%。投入資金588萬元,修繕、新建中小學教室66710平方米,辦公室1010平方米,新添桌椅6225套,招聘教師10名。巴楚縣舉辦教育培訓班29期,有8717人參加培訓,8568人脫盲,脫盲率98.3%。
醫藥衛生
2014年,巴楚縣有各類醫療機構20個,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8人,每萬人擁有病床位32張。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升,有效降低了傳染病發生率、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提高了人均期望壽命;“兩癌”篩查項目順利實施;新農合參合率達100%,落實計劃生育獎扶政策,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2.82‰以內。
體育事業
2014年,巴楚縣有業余體校1所,巴楚是刀郎舞的故鄉,城鄉盛行賽馬、叼羊、摔跤和球類運動。1987年4月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體育先進縣”。2015年縣體育運動員有7名榮獲地區級冠軍,2名榮獲亞軍。在自治區第九屆運動會上,有8名運動員榮獲金牌。
對口援疆
2014年,投入援疆資金3.58億元,實施援疆項目20個,開工率達100%,已完工18個。金博針織等一批重點援疆工業企業落地投產。有28名援疆干部和志愿者。
交通編輯巴楚縣地處交通要道,是南疆的交通樞紐和喀什地區的東大門,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和“絲路明珠”。巴楚境內314國道(烏(魯木齊)紅(其拉甫)公路)和巴楚—莎車公路、巴楚—圖木舒克公路和南疆鐵路貫穿縣境,巴楚火車站距縣城4.5千米。構成了巴楚縣優越的陸路交通優勢,是中國人流、物流由喀什進入中亞的重要通道,是喀什、克州、和田地區及西藏阿里地區的交通樞紐,也是南疆重要的客貨集散地之一。
歷史文化編輯巴楚縣是新疆胡楊文化的發源地,維吾爾族刀郎舞的故鄉。巴楚縣有1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維吾爾族叼羊;有4個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刀郎木卡姆、維吾爾族叼羊、維吾爾刀郎麥西熱甫、維吾爾民族樂器制作技藝(卡龍琴制作)。民族節日有肉孜節(開齋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