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區位于重慶市城區西北部,重慶主城九區之一,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事先規劃,逐步按計劃建設的經濟開發區。因有巨石伸入嘉陵江中,曰碚,又因在渝州之北,故名北碚。北碚區背靠縉云山,嘉陵江環城而過,以濃郁的文化氛圍、著名的風景名勝、雄厚的科技實力、秀麗的花園城區而名揚四方。該區環境十分優美,空氣環境質量已連續12年居重慶主城首位,Ⅱ級以上優良空氣質量天數長期保持在338天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26.16平方米,全區森林覆蓋率達48.68%。 素有“嘉陵江畔明珠”、“重慶都市花園”的美譽。北碚區東接渝北區,南連沙坪壩區,西界璧山區,北鄰合川區。全區幅員面積755平方公里,轄5個街道,12個鎮。2014年城市建成區面積49.88平方公里,全區常住人口77.09萬人。 北碚區是市級風景旅游區、智力型清潔工業基地,西部第一個國家園林城區、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區,國家生態示范區、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全國首批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范區等國家級榮譽,并被聯合國人居環境署授予"迪拜國際人居環境良好范例獎"。
盧作孚1893-19521927年,著名民族實業家盧作孚出任峽防團務局局長,一方面繼續加強地方治安秩序,一方面積極開展鄉村建設,在他的主持下,先后建成了嘉陵江溫泉公園(北溫泉公園)、平民公園(北碚公園)、民眾體育場(北碚體育場)、兼善中學、中國西部科學院(中國西部地區成立的第一家科學院)、北川鐵路(四川省修建的第一條鐵路)、三峽染織工廠,天府煤礦(四川省最大的煤礦)等。并整修街道,發展貿易,治理險灘,疏通航道,到1936年北碚嘉陵江鄉村建設實驗區署成立時,北碚已發展成為一個擁有一定經濟實力,教育文化相對發達的西部小城鎮。盧作孚也成為建設北碚的奠基人,發展北碚的開拓者。民國二十五年(1936)劃江北、璧山、巴縣的2鎮3鄉成立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實驗區,為一等縣設置??箲饡r期,國民政府明定重慶為陪都,由于北碚風景優美,距市區僅數十公里,并有嘉陵江水路和碚青公路可通,很快被確定為重要的遷建區。一時間,在北碚及其附近鄉鎮,遷入上百的政府機關、科研機構、大專院校、文化單位,云集了上千的政治家、科學家、教育家、文學藝術家。北碚從此聞名遐邇,被人們稱之為“陪都之陪都”、“小陪都”,北碚也成為大后方重要的文化區,當時北碚的夏壩,與市區的沙坪壩、江津的白沙壩及成都的華西壩并稱為大后方的“文化四壩”。據1940年人口普查統計,實驗區共有人口97349人,比1936年凈增32065人。
20世紀40年代的北碚城區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為適應戰時北碚的發展形勢,四川省政府報經國民政府行政院批準,將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實驗區改設為北碚管理局,“照一等縣設置,組織和權責與一般縣政府相同”,隸屬四川省政府領導,受第三區專員公署監督,至此,北碚列為正式行政區,管理權限進一步擴大。隨著人口的增加和城鎮管理的加強,城市建設也加快了速度,進行了大規模的填溝防洪、修建改建下水道,擴寬道路,陸續建成了中山、中正、林森等新路,市區面積不斷擴大,城鎮面貌大為改觀,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具有一定市政基礎、公共設施較為齊全、城市環境較為優美的衛星城鎮,成為民國時期西部地區城鎮發展的一個典范??谷諔馉帟r期的北碚,不僅是大后方重要的文化區,而且也是陪都重慶的重要能源基地、紡織工業基地和一些重要事業的試驗基地。據1945年統計,北碚有天府、寶源、華鎣、全濟、復興隆、三才生等大大小小60多座煤礦,專用煤碼頭7個,儲煤坪130多座,煤炭從業人員2萬多人,年產原煤70多萬噸。北碚生產的煤炭,通過嘉陵江“黃金水道”,上達南充、達縣、遂寧等地,下抵重慶并經長江可達江津、瀘州、宜賓、樂山等地,主要保證重慶地區兵工、紡織、機械、冶煉、航運、電力等1228家企業的70%的工業燃煤和近100萬市民的民用煤的供應,是大后方最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谷諔馉幈l后,1930年建立的北碚三峽染織廠與內遷常州大成織布廠、漢口隆昌染廠合并,組成大明染織股份有限公司,占地32000平方米,廠房182間,設備230多臺,其獨自開發生產的大明藍布,質優價廉,暢銷西南。此外,還有西南麻織廠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工廠、私立協興染織廠、重慶蜀華布廠北碚分廠、北碚黃桷棉織社等??箲饡r期,北碚還被確定為國民政府地籍整理實驗區、扶持自耕農示范區和榮譽軍人自治實驗區等。
鄧小平舊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0年設立重慶北碚行政管理處,后更名為川東行署北碚管理處。1951年,建立川東行署北碚市,為川東人民行政公署首府,為中共中央西南局夏季辦公地點。1953年撤市改區,為重慶市第六區,為一等區。1955年,定名為重慶市北碚區。1995年,原江北縣水土鎮、靜觀鎮等6鎮2鄉劃入北碚。2004年,將原北溫泉鎮、龍鳳橋鎮、東陽鎮改為北溫泉街道、龍鳳橋街道、東陽街道。2005年又將原金刀峽鎮和偏巖鎮合并為金刀峽鎮,三圣鎮和石壩鎮合并為三圣鎮。 行政區劃編輯至2014年底,北碚區下轄天生街道、朝陽街道、龍鳳橋街道、北溫泉街道、東陽街道、歇馬鎮、金刀峽鎮、三圣鎮、施家梁鎮、童家溪鎮、蔡家崗鎮、柳蔭鎮、澄江鎮、靜觀鎮、復興鎮、水土鎮、天府鎮共五個街道,十二個鎮。
北碚區人民政府天生街道天生街道位于城區中心。轄新星路、勝利街、泉外園、西南大學北、天生橋、西南大學南、碚峽路、龍溪路、荷花池、奔月路10個社區。 朝陽街道朝陽街道位于城區中心。轄新房子、大明、解放路、天津路、蘆溝橋、牌坊灣、河嘉村7個社區。 龍鳳橋街道龍鳳橋街道位于城區南2千米,嘉陵江西岸。轄兼善、燎原、龍鳳3個社區,群興、長灘、龍車、鳳凰4個行政村。國道212線、襄渝鐵路過境。 北溫泉街道北溫泉街道位于城區西北2千米,嘉陵江西岸。轄雨臺花園、城北新區、郭家沱、北泉、新天花園、華光、縉云、云清路8個社區,金剛、人民、梅花3個行政村。國道212線貫穿鎮東部,省道碚青公路過境。有縉云山、北溫泉等風景旅游區。 東陽街道東陽街道位于城區東北2千米,嘉陵江東岸。轄黃桷、大新、磨心坡、大沱口、丹陽5個社區,先鋒、磨心坡、上橋、勝利、東陽、桃花山、西山坪7個行政村。襄渝鐵路、高速公路、北岳公路過境,嘉陵江設碼頭。 歇馬鎮歇馬鎮位于北碚區西南部,距城區9.5千米。轄華偉、解放臺、紅巖、小磨灘、狀元碑、三元溪6個社區,永遠、虎頭、農榮、東風、衛星、小灣、石盤、天馬、文鳳、人和10個行政村。北(碚)青(木關)公路、襄渝鐵路過境。 金刀峽鎮金刀峽鎮位于北碚區東北部,距城區28.7千米。轄偏巖1個社區,小塘、七星洞、五馬、勝天湖、小華瑩、永安、石寨、響水8個行政村。 三圣鎮三圣鎮位于北碚區東部,距城區18.5千米,距江北機場15千米。三興公路縱橫貫鎮境。轄興圣、石壩2個社區,古佛、亮石、德龍、春柳、茅庵、衛東、德圣、樓房、是平、天宮10個行政村。 施家梁鎮施家梁鎮位于北碚區東南部,距城區5千米。轄施家1個社區,施家、獅子、三勝、桂花4個行政村。嘉陵江流經鎮東部,國道212線貫穿全鎮。 童家溪鎮童家溪鎮位于北碚區南部,嘉陵江西岸,距城區22千米。轄蘇家灣、馬山埡、天成3個社區,建設、同興2個行政村。國道212過境。 蔡家崗鎮蔡家崗鎮位于北碚區南部,嘉陵江西岸,距城區15千米。轄燈塔街、蔡家街、三溪口、汪家堡、兩江民居北、兩江民居南6個社區,石井、陵江、群力、三溪、燈塔、天印、雙碑、太平8個行政村。212國道過境。
北碚區鳥瞰柳蔭鎮柳蔭鎮位于北碚區東北部,距城區21.5千米。轄柳蔭1個社區,東升、明通、西河、永興、合興、麻柳河、柳蔭7個行政村。水(土)偏(巖)公路穿鎮。 澄江鎮澄江鎮位于北碚區西北部,嘉陵江西岸,距城區6千米。轄澄江路、運河2個社區,縉云、北泉、澄江、中石盤、運河、柏林、五一、轉龍、史家、民權、上馬臺11個行政村。國道212線過境。 靜觀鎮靜觀鎮位于北碚區東北部,距城區13.7千米,距江北國際機場20千米。轄志達、興城2個社區,素心、萬泉、天星、九堰、雙塘、大坪、金堂、花園、塔坪、羅坪、集真、陡梯、和睦、吉安、中華15個行政村。水(土)偏(巖)公路過境。 復興鎮復興鎮位于北碚區東部,距城區11.7千米。轄復興1個社區,歇馬、龍王、山柳、雙龍、書院、思源、長溝、東岳、太山、三樹、墮井、梔子12個行政村。水(土)兩(路)公路過境。海底溝地下水庫位于鎮東北部。 水土鎮水土鎮位于北碚區東南部,嘉陵江東岸。曾為江北縣縣城。轄陵江、九龍、和欣家園3個社區,屋基、飛馬、三元、云豐、興仁、挑燈、三匯、大地、萬壽9個行政村。 天府鎮天府鎮位于北碚區中部,嘉陵江東岸,距城區8千米。轄文星、后峰、代家3個社區,中心、五新、文星、工農、代家溝、大田、石佛、石家8個行政村。北(碚)岳(池)公路,襄渝鐵路過境。
交通編輯北碚區毗鄰重慶市中心,交通發達,是重慶進出川北的咽喉要地,已形成了水、陸、空綜合聯運的獨特優勢和快捷的物流體系。
航空
北碚區城區距離重慶江北國際機場27公里??沙俗?55路公交車或北碚—機場專線大巴抵達機場。
陸路
北碚區交通建設 (3張)
北碚區公路總里程1124.5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7.82公里、國省道62公里、縣區道215.51公里、鄉道163.57公里、村道613.43公里。蘭海高速(G75)、繞城高速、渝廣高速穿越全境。重慶繞城高速公路西段起于北碚區,與蘭海高速公路交叉形成北碚樞紐互通。國道212、中環快速、悅復大道等城市干道快速聯通主城核心區。東陽大橋、北碚大橋、朝陽橋、水土大橋、嘉悅大橋、馬鞍石大橋等6座跨嘉陵江大橋連接區內區外。襄渝鐵路、遂渝鐵路、蘭渝鐵路橫穿南北。襄渝鐵路在北碚區龍鳳一村設有北碚站。重慶軌道交通6號線由北碚通往南岸區茶園,在境內共25公里,建有車站7個,現已開通6個,分別是北碚站、天生站、狀元碑站、龍鳳溪站、向家崗站、蔡家站、曹家灣站(暫緩開通),交通便捷。
水路
北碚區通航河流航道里程48.62公里,港口和碼頭共34個,北碚、澄江等碼頭、渡口已具規模。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
北碚區位于東經106°18′14″至106°56′ 53″、北緯29°39′10″至10°3′53″。轄區總面積755平方公里,東接渝北區,南連沙坪壩區,西界璧山區,北鄰合川區。
氣候
北碚區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雨量充沛,有春早、夏熱、秋短、冬遲特征。最高氣溫44.3℃。最低氣溫-3.1℃,年平均氣溫18.2℃。
地質
北碚區屬西南坳褶帶,華鎣山隔擋式復背斜帚狀弧形構造區重慶弧一部分。牛鼻峽、溫湯峽、觀音峽三個背斜與轉龍、歇馬、靜觀三個向斜,自東南向西南相間平行排列,嘉陵江從西北向東南橫流而過。境內由低山槽、山麓裸丘、淺丘和沿江河谷構成,海拔最高1312米,最低175米。
地貌
北碚區代家溝老龍洞生物礁為上二疊統長興組礁灰巖,位于區東北天府煤礦地區,構造上屬于揚子準地臺四川臺坳川東坳褶帶西緣的觀音峽背斜,于1983年4月發現。此生物礁帶發育完美,對于研究二疊紀生物大滅絕以及川東地區具有重要意義。白廟子飛仙關組下段剖面位于觀音峽嘉陵江邊白廟子至富皇水泥廠,剖面完整,各種相標志明顯。由于江水的原因,底部未出露,被淹沒。金剛碑自流井群地質剖面位于嘉陵江邊,出露地層侏羅系自流井群,發育有罕見的淡水相生物碎屑灰巖,反映處于早侏羅世晚期至中侏羅世早期的淺湖-濱湖且湖底開始抬升的沉積環境,沉積物的顏色自下而上呈紫紅色-黃褐色-灰色,反映出一個干燥-半干燥-溫濕的氣候環境。瓦店子姚家溝嘉陵江組第一、二段沉積相剖面,沉積相代表了嘉陵江組時期的又一次海侵沉積,周邊地區成為淺水海洋。海水初始侵入飛仙關時期,西部古陸有相當多的陸源物質供應,與之臨近的川南和川西主要發育泥質沉積 ,本地屬于局限臺地和蒸發臺地沉積。
人口編輯2014年末全區戶籍人口63.1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8.14萬人。常住人口77.09萬人,同比增長1.3%。其中城鎮人口60.97萬,同比增長2.1%。城鎮化率79.09%,比上年提高0.62個百分點。
經濟編輯2014年北碚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5.41億元,比上年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15.77億元,增長15.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84億元,增長12.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36.11億元,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3.07億元,增長12%;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28071元和13169元,增長8.8%和11.1%。 統籌推進“五區四帶”建設。按照全市五大功能區域戰略部署,圍繞都市功能拓展區發展定位,制定“五區四帶”建設實施方案和近、中、遠期工作計劃。出臺并實施分類扶持和差別約束政策,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各板塊協調發展。北碚中心城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0億元,完成征地1140畝,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兩江蔡家新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6.5億元,完成征地4360畝,產城融合發展步伐加快。兩江水土高新技術產業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5.4億元,完成征地6365畝,基礎設施加快建設,高新產業加快集聚。澄江生態休閑旅游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6億元,完成征地350畝,旅游開發穩步推進。柳蔭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億元,完成征地1078畝,休閑觀光農業穩步發展?!八膸А钡貐^基礎設施建設有序實施,特色產業適度發展,生態保護得以加強。推動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新引進中國浪潮、斐訊數據、首鋼武中汽車零部件等18個重點項目,新開工德國佐治、日本住友、韓國東進、橫河川儀等27個重點項目,新投產法國液化空氣、華能燃機、干細胞、川儀儀器儀表(一期)等30個重點項目。川儀股份成功上市,三圣特種建材通過上市發行審核。兩江科創中心建成投用。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8家,新建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到395.8億元、增長12%,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5.3%。完成《北碚區休閑旅游產業發展綱要》《縉云山—北溫泉旅游度假區規劃》編制。兩江云頂酒店對外營業。承辦首屆中國溫泉旅游推廣季活動。接待過夜游客20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5億元。渝商投資集團等5家企業入駐重慶市中小企業創業孵化基地,紅星美凱龍落戶北碚,佳程商業綜合體主體基本竣工。新培育限額以上商貿企業18家。加強商旅聯動、節會營銷,激活大眾消費,完成商品銷售總額328億元。新開工商品房337.49萬平方米,竣工241.61萬平方米,銷售169.45萬平方米。保利、融創等10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金科、上善等38個重點項目有序推進。加快城市開發建設。全面啟動規劃編制全覆蓋工作,北碚組團、蔡家組團、溫泉城共41.1平方公里控規修編、新編方案獲市政府批準。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期評估。城市建成區增加3.7平方公里。新開工城市道路26.5公里,建成20.3公里。悅復大道南段、竹溪河路中段、繞城高速公路跨線橋建成投用,渝廣高速公路北碚段、云漢大道靜觀段、快速路一橫線中梁山歇馬隧道加快建設。軌道交通六號線天生、向家崗站開通。澄江變電站等5座變電站建成投運。建成人行天橋2座、地下通道3座。新(改)建公廁16座,新增公共停車位3552個,安裝路燈4500盞、紅綠燈38組。加強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完成6個城區老舊社區改造,取締學堂堡等4個臨時市場。拆除違法建筑12.9萬平方米。實施環?!拔宕笮袆印?。關停磨心坡火力發電廠,完成一批燃煤鍋爐、工業項目廢氣治理,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1417輛,PM2.5平均濃度下降13.8%,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主城第一。城區湖庫治理扎實推進。水土污水處理廠主體完工。嘉陵江北碚段穩定保持Ⅱ類水質。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分別達到97.1%和100%。新(改)建城市公園5個,新增綠地97萬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達到27平方米。加強“三農”工作。實現農業總產值20.57億元,花木、蔬菜、休閑觀光等特色效益農業產值比重達75%。建成全國休閑農業示范點1個、標準化產業示范基地35個,新發展農村新型股份合作社5個,“三品一標”認證產品達到92個。統籌推進小城鎮建設,中心鎮輻射能力不斷增強,農村居民生活環境不斷改善。新(改)建集中式供水工程30處、分散式供水工程10處,完成996口山坪塘整治。新解決3.77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建成農村公路81公里,行政村通客車率達93%。新建農民新村1個,改造農村危房400戶。完成20個行政村環境連片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