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城縣,隸屬于新疆阿克蘇,位于天山中段南麓、卻勒塔格山北緣的山間盆地、渭干河上游流域。北依天山與昭蘇、特克斯縣相連,南隔卻勒塔格山與新和縣為界,東與庫車縣毗鄰,西與溫宿縣接壤??偯娣e15917平方千米??側丝?0萬人左右(2007年統計數據)??h人民政府駐拜城鎮,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860千米。拜城縣城地勢北高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1200米。 2013年實現地方生產總值(GDP)498462萬元,比2012年增加67782萬元,第三次產業比例為20.2:50.1:29.7。人均生產總值20951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2年增長12.7%。行政區劃編輯拜城縣轄4個鎮、10個鄉:拜城鎮、鐵熱克鎮、察爾其鎮、賽里木鎮、黑英山鄉、克孜爾鄉、托克遜鄉、亞吐爾鄉、康其鄉、布隆鄉、米吉克鄉、溫巴什鄉、大橋鄉、老虎臺鄉。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拜城縣位于天山中段南麓、卻勒塔格山北緣的山間盆地、渭干河上游流域。北依天山與昭蘇、特克斯縣相連,南隔卻勒塔格山與新和縣為界,東與庫車縣毗鄰,西與溫宿縣接壤??偯娣e15917平方千米。
地形
拜城縣四周群山環抱,為帶狀盆地。西北高東南低,自然坡坡降較大,地形復雜,北部為天山主干,南部為卻勒塔格山,東部為庫車達坂,西部有疊山洪溝。
氣候
拜城縣氣候特點屬溫帶大陸性干旱型氣候,冬季寒冷,夏季涼爽,年均氣溫7.6℃,極端最高氣溫38.3℃,極端最低氣溫-28℃,無霜期133—163天,年均日照系數為2789.7小時,年均降水量171.13毫米。
水文
拜城縣境內有木扎提河、喀普斯浪河、喀拉蘇河、克孜勒河等水系。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拜城縣土地總面積2865萬畝。其中山脈丘陵2270萬畝,綠洲平原595萬畝?,F有耕地面積105.32萬畝,林地212.8萬畝,草場1394.8萬畝,水域面積148萬畝,尚有100萬畝土地可以開發利用。
礦藏資源
拜城縣已探明8大類58種,其中以原煤、天然氣、霞石、紅柱石、錳礦、重晶石、麥飯石、大理石、鹽巖等儲量最大。原煤遠景儲量53億噸以上。霞石8.5億噸,紅柱石3700萬噸,重晶石11.2萬噸,麥飯石9億噸,大理石4320萬噸,鹽巖108億噸,石油651萬噸。天然氣有3847億立方米,克拉2氣田含氣面積47.1平方千米,探明天然氣儲量2840億立方米,大北氣田含氣面積達100平方千米,探明天然氣儲量1007億立方米。
動物資源
野生動物有馬鹿、黃羊、野山羊、盤羊、大頭羊、野豬、野兔、野鴨、熊、狼、狐貍、旱獺及珍禽山雞、雪雞、奇獸山虎和雪豹等。
植物資源
野生植物主要包括芨芨草、蘆葦等工業建筑材料,和甘草、車前子、大小薊及雪蓮、當歸、黨參等名貴中藥材。
社會事業編輯科技事業
拜城縣2013年申報自治區級科技計劃項目10項,地區級科技計劃項目8項,承擔國家級,自治區級,地區級科技計劃項目(課題)5項。爭取自治區,地區科技項目資金71萬元。擁有縣屬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9個。受理發明專利申請50項;獲得專利授權12項。簽訂技術合同2 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32 萬元。
教育事業
截止2013年底,拜城縣共有普通中小學校111所,教職工3052人,增長39.9%,年末在校學生31525人,下降4.5%,其中:小學在校生18532人,初中在校生8931人,高中在校生4062人。幼兒園40所,其中民辦3所。在園幼兒7038名,增長9.3%,教師324人,增長109%。各類職業教育班25個,招生1067人,下降28.4%;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36%,到校率99.6%,小學學生輟學率控制在0.18%。初中階段適齡少年入學率99.46%,到校率90%,初中畢業升入普通高中(含技工)升學率92%。殘廢兒童入學率77.5%,初等教育完成率99.86%,青壯年非文盲率100%,脫盲人員復盲率控制在0.7%。
文化事業
2013年,拜城縣擁有文化館1個,文化站16個,公共圖書館1個。擁有廣播站14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電視臺1座,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98%。有線數字電視用戶6300戶, 減少11.27 %。藝術表演團體1 個,演出場次 139次,其中下鄉演出 96次。
衛生事業
2013年,拜城縣共有衛生機構188個,擁有床位765張,衛生技術人員1063人。其中:醫院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衛生監督檢驗機構1個。鄉鎮衛生院15個,床位328張。
就業事業
2013年,拜城縣從業人員24000人,比2012年增長44%,凈增1262人。通過各種途徑實現城鎮就業再就業3107人,其中,大中專畢業生就業244人,城鎮其他失業人員2721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4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3%。
社保事業
2013年,拜城縣城市居民中有7582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濟,比上年減少32人;農村居民中有17259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濟,比上年減少2738人。年末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有8個,擁有床位數851張,由于2013年取消了一些五保戶的供養的資格,轉納入農村低保范圍,收養各類人員393人,減少522人。民政部門全年累計發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599.2萬元,增加111.9萬元,增長4.5%;發放農村低保補貼2262.9萬元,減少471.1萬元。參加新農合的人口28439人,參合率100%。民政代繳農村低保戶21780人,參合率達100%。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員75000人,已領取養老保險待遇14199人。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13年,拜城縣總戶數70802戶,人口238061人,其中:城鎮人口67720人,鄉村人口170341人。城鎮化率為28.5%。女性人口116459人,男性人口121602人,性別比為100:104。全年出生人口4665人,出生率19.85‰;死亡人口1937人,死亡率8.23‰。人口自然增長率11.53‰。
民族
拜城縣境內居住有維吾爾族、漢族、回族、柯爾克孜族、哈薩克族、蒙古族、錫伯族、塔吉克族、烏茲別克族、滿族、東鄉族、壯族、藏族、苗族、土族、土家族、侗族、瑤族、彝族、黎族等20個民族。
經濟編輯綜述
2013年實現地方生產總值(GDP)498462萬元,比2012年增加67782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2年增長16.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0684萬元,比2012年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249664萬元,比2012年增長25.2%;第三產業增加值148115萬元,比2012年增長9.4%,第三次產業比例為20.2:50.1:29.7。人均生產總值20951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2年增長12.7%。
第一產業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3318.6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2年增長5.14%。其中:農業產值137634.64萬元,比2012年增長1.04%;林業產值5282.44萬元,比2012年下降80.22%;畜牧業產值51211.53萬元,比2012年增長11.56%;漁業產值6300萬元,比2012年增長7.14%;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390萬元,比2012年增長0.21%。農業2013年,拜城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5.5359萬畝,比2012年增長13%;其中:小麥面積22.51萬畝,同比2012年增長2.1%,玉米面積29.73萬畝,同比2012年增長26%,水稻面積1.9萬畝,同比2012年增長2.7%,油料播種面積4.23萬畝,同比2012年下降2.08%;甜菜播種面積4.56萬畝,同比2012年下降2.1%;亞麻面積5 萬畝,同比2012年下降 7%。洋芋面積18萬畝,同比2012年下降12%。菜播種面積6萬畝,比2012年下降23%。畜牧業拜城縣牲畜出欄62.29萬頭(只),比2012年同期增長8.6%;牛出欄3.2萬頭,同比2012年增長15.5%;羊出欄51.27萬只,同比2012年增長12.7%;豬出欄6.86萬頭,同比2012年下降15.9%。2013年拜城縣肉類產量達到24439噸,比2012年增長15.6%,羊毛產量達1385噸,同比2012年增長1.9%,羊絨產量達47.2噸,同比2012年增長3.05%,牛奶產量達到5210噸,比2012年增長13%;禽蛋1705噸,比2012年增長17.2%。拜城縣牲畜存欄數達101.31萬頭(只),同比增長9.5%;大畜10.72萬頭,同比2012年下降3.68%,其中:牛7.87萬頭,同比2012年下降0.13%;豬2.14萬頭,同比2012年下降11.2%;羊88.45萬只,同比2012年增長11.99%。
第二產業
工業2013年,拜城縣全口徑實現工業增加值215431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26.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10600萬元,比2012年增長27.2%;規模以下及個體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4831萬元,比2012年增長11.7%;其中:輕工業完成3172.3萬元,比2012年增長6.7%;重工業完成212258.7萬元,比2012年增長27.21%;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421979.3萬元,產品銷售率95.75%,實現利潤總額 610.3萬元,同比2012年下降 .9%。 建筑業2013年,拜城縣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34233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2年增長13.4%。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4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45325.9萬元,比2012年下降10.1%。其中:建筑工程產值44875.9萬元,比2012年增長22.3%,完成竣工產值21860萬元,比2012年下降34.2%,實現利潤總額140.1萬元,比2012年下降70.6%。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2013年,拜城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52000萬元,比2012年減少31.4%。其中:城鎮投資408749萬元,比2012年減少38%;農村投資193413萬元,比2012年減少26.1%。按三次產業劃分,第一產業投資137萬元,比2012年下降70.1%;第二產業投資457376萬元,比2012年減少42.2%;第三產業投資144649萬元,比2012年增長21.7%。在第二產業中,工業投資424708萬元,比2012年減少44.9%。2013年,拜城縣房地產開發投資49828萬元,比2012年增長114.4%。房屋施工面積546086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237.4%;竣工面積106145平方米,比2012年下降增長141.0%。商品房銷售面積78760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23.3%;銷售額30403萬元,比2012年下降0.52%。 國內貿易2013年,拜城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0105.9萬元,比2012年增長14%,按經營地劃分,城鎮零售額37950.5萬元,比2012年增長14.7%;鄉村零售額22155.4萬元,比2012年增長 .9 按行業劃分,批發總額 280.3 ,比2012年增長 .3 零售業零售額 9542.5萬元,比2012年增長 .7%;住宿業總額 209萬元,比2012年增長16.3%;餐飲業總額7354.4萬元,比2012年增長15.2%。 旅游2013年,拜城縣接待旅游人數51.65萬次,比2012年減少6.94%;旅游收入22051萬元,比2012年增長55.3%,接待國外旅游人數3085人次,比2012年減少48.6%。
交通編輯截止2012年,拜城縣道路總里程已達2065千米,其中:省道179.7千米,縣道216.4千米,鄉道841.44千米,村道742.42千米,專用公路85.53千米,班車鄉鎮、行政村通達率分別達100%、95%,基本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以307省道為干線,縣鄉道路為骨架,鄉村道路為基礎的公路交通網絡。
民俗文化編輯龜茲文化龜茲文化是我國古代漢唐文化、西域文化與國外古印度文化、伊斯蘭文化融會貫通,并結合龜茲人文特點而
拜城縣石窟壁畫孕育的有著鮮明民族特征、地域特色的一種文化綜合體。其文化特征主要是兼容并蓄的古佛教文化、佛教石窟壁畫、石窟題記、樂舞、戲曲、文物、詩詞等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龜茲文化在西域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交流和傳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兄弟民族拜城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居住區,早在新石器時代,拜城境內就有人類活動。公元五世紀的春秋戰國時期,境內有龜茲人、羌人、塞種人居住,漢西域都護府設立后,漢人、鮮卑人、柔然人、高昌人等相繼遷入拜城。古代的許多民族已不復存在,而現今的許多民族又都是歷史上民族相互遷徙、同化、融合的產物。這些不僅形成古代民族與現代民族既有關系又有區別的現象,而且形成了民族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更形成了“三個離不開”的新型民族關系。 民間歌曲拜城維吾爾族民歌蘊藏極為豐富,就其內容可分為傳統民歌和新民歌兩大部分。傳統民歌包括愛情歌、勞動歌、歷史歌、生活習俗歌等類別;勞動歌主要有獵歌、牧歌、麥收歌、打場歌、挖渠歌、紡車謠、砌墻歌等。
民間藝術拜城維吾爾族民間工匠技術精湛,巴扎(市場)上的各種手工藝品,充分顯示出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如地毯、刺繡、腰刀、日用銅器、木器、陶瓷、首飾、花帽、服飾等,大都線條流暢,色彩鮮艷,做工非常精細,散發著濃郁的民族生活氣息。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銅器和銀器,這些器皿全部是維吾爾族民間工匠以精湛、嫻熟的手工雕刻而成。
體育娛樂賽馬:拜城的維吾爾、柯爾克孜等民族都喜愛賽馬。盛大節日里,常舉行群眾性的賽馬大會,并以”肉孜節“時
拜城縣賽馬為盛。賽馬又增添了許多新項目:障礙賽馬、越野賽馬、騎兵馬術、劈剌等。叼羊:是維吾爾族人民酷愛的一項傳統民間體育運動。比賽時在場上立一個帶有木輪盤似的架子,兩隊各五人,雙方爭奪場地上的一只羊輪番傳遞,然后將羊扔上輪盤,把羊扔上輪盤次數多的那一方即為勝者。叼羊不僅是一項扣人心弦的馬上游戲。姑娘追:“姑娘追”,哈薩克語稱“克孜庫瓦爾”,它是哈薩克青年們最喜愛的一種馬上體育游戲,也是男女青年相互表白愛情的一種別致方式。沙哈爾迪:翻譯成漢語即為“臉黃了”之意,它是在桿子上安裝一個轉輪,轉輪的三根繩子上綁著三個姑娘,小伙子們使勁轉動轉輪,讓姑娘們飛起來。斗雞:“斗雞”時,兩只斗雞由主人抱到格斗場上,在一定的距離面對面站定。裁判發令后,兩人放出各自的雞,于是一場火拼便開始了。經過訓練的斗雞兇猛頑強,兩雞相斗,互相啄咬、爪搏,殺得血濺滿身、毛飛冠裂也不屈服。斗羊:裁判將兩只羊引入場內,先使用一些刺激的手段令其發怒尋斗。忿激性起的斗羊一次猛烈的抵撞后,退幾步繼續前沖撞擊。這時兩只羊相互碰撞,直至其中一只怯陣敗逃、舔身搖首或后退不前,勝負即定。得勝的斗羊獲得了披紅掛彩的獎勵后,跟登上領獎臺的冠軍一樣。摔跤:摔跤是維吾爾族的一項重要的民間傳統運動,多在“古爾邦”節、“肉孜節“上舉行?;槎Y和割禮、農閑和巴扎也常以摔跤助興,多推舉德高望重的長者當裁判。 旅游編輯克孜爾千佛洞克孜爾千佛洞位于新疆拜城縣克孜爾鄉東南7千米的木扎提河北岸峭壁崖上。雕刻和壁畫始鑿于公元3世紀后
拜城縣風景 (10張)
期,距今己有1700余年的歷史。石窟群分谷西區、谷內區、谷東區和后山區,綿延3千米,現己編號的洞窟有236個,內有壁畫1萬平方米。 阿克布拉克草原阿克布拉克草原位于黑英山鄉政府駐地以北,直線距離縣城60.9千米。山上終年積雪,山下云杉疊翠,溝谷中牧草豐美。有羊圈20余處,修建有多處木板房,放牧有牛、羊、馬、驢、駱駝等牲畜3萬余頭(只)。 卡普斯浪河石腳印卡普斯浪河石腳印位于新疆拜城縣鐵熱克鎮境內,海拔1670米。在一橢圓形的深褐色火巖石上印有深約3厘米,長約28厘米,寬約9.5厘米。據說是當年孫悟空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時路過此地,為師傅找水,而發現了溫泉,并且在溫泉洗浴,在跨越時留下一枚深深的左腳印。 克孜爾山谷千淚泉克孜爾山谷千淚泉地處渭干河上游北岸的明屋塔格山坳中,呈橢圓狀,三面均為高約50m的山巖峭壁,泉水從水平層面間滲出,巖峭壁像淚珠一樣點點滴滴,身臨其境,頭上只見藍天一片,使人感到如置身井底,光線暗淡,空氣濕潤清涼。細看泉水像淚珠一樣不斷從長滿苔蘚的懸崖峭壁上滴落下來,叮咚有聲,非常悅耳。 克孜爾魔鬼城克孜爾魔鬼城位于新疆拜城縣東部克孜爾鄉和黑英山鄉境內,由千百年來的戈壁風沙剝蝕以及河水雨水沖擊形成。在縱橫交錯的溝谷間的粱脊上、地臺上、一座座弧丘酷似妖魔鬼怪,地形十分復雜。地層色彩隨著陽光照射出現各種不同的色彩。有褐黃色、黃綠色、灰綠色等。如果進入魔鬼城就象身陷迷宮,找不到東西南北。尤其是遇到大風時便可聽到各種奇怪的如鬼哭神嚎的聲音,令人不寒而栗,堪稱一絕。 鐵熱克溫泉鐵熱克溫泉位于新疆拜城縣西北方向鐵熱克鎮境內地處卡普斯浪河下游東西兩岸,分布面積2萬平方米。一年四季均有溫水溢出,平均水溫61度,內含有豐富的硫、鎂、鈉等礦物質。 克孜爾水庫克孜爾水庫位于阿克蘇地區拜城縣境內,是塔里木河水系渭干河流域上的一座以灌溉、防洪為主,兼有水力發電等綜合效益的大型控制性水利樞紐工程,是目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最大的水庫,總庫容6.4億立方米。水庫最大集水面積44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瀕臨滅跡的珍惜魚種—扁吻魚和尖嘴魚的棲息地,為扁吻魚和尖嘴魚提供了良好的繁衍生息條件?!? 克孜爾湖克孜爾湖是新疆最大的人工湖。位于新疆拜城縣克孜爾鄉與賽里木鎮境內,距縣城直線距離41千米。水域面積44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