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泉縣隸屬于黑龍江省中部偏西,地處小興安嶺余脈與松嫩平原的過渡地帶,東經125°30′至126°31′,北緯47°20′至47°55′,行政隸屬齊齊哈爾市。東以通肯河為界與海倫市、北安市相望,南接明水縣,西與依安縣毗鄰,北連克山、克東縣。拜泉縣幅員面積3599.15平方公里。 2012年,拜泉縣總人口59.6萬人,其中農村人口50.8萬人。還有漢、滿、回、朝等11個民族。 拜泉縣地處中高緯度,歐亞大陸東岸,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特征。每年均降雨量490毫米,每年均積溫2454.5℃,每年均日照2730小時,無霜期122天。 拜泉縣幅員面積3599.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75.3萬畝、草原面積17.8萬畝、水域面積8萬畝。 拜泉縣有粘土礦、磷、硅化鉬、草炭等礦產資源。 拜泉縣有玉米、大豆、小麥、馬鈴薯、蕓豆等,經濟作物主要有亞麻、甜菜、葵花等。 2011年,拜泉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1.4億元,比2006年增長1.5倍,2011年均增長17.3%。全口徑財政收入、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實現2.94億元和2.02億元,比2006年增長3.5倍和3.9倍,年均增長34.9%、37.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4億元,比2006年增長5.4倍,2011年均增長45.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2.8億元,比2006年增長95%,年均增長14.3%。
行政區劃編輯
2012年,拜泉縣下轄有8鎮13鄉鎮:拜泉鎮、三道鎮、興農鎮、長春鎮、龍泉鎮、國富鎮、富強鎮、新生鄉、興國鄉、華光鄉、上升鄉、興華鄉、建國鄉、大眾鄉、新建鄉、長榮鄉、豐產鄉、永勤鄉、自強鄉、愛農鄉。
地理環境編輯
位置境域
拜泉縣隸屬于黑龍江省中部偏西,地處小興安嶺余脈與松嫩平原的過渡地帶,東經125°30′至126°31′,北緯47°20′至47°55′,行政隸屬齊齊哈爾市。東以通肯河為界與海倫市、北安市相望,南接明水縣,西與依安縣毗鄰,北連克山、克東縣。拜泉縣幅員面積3599.15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375.3萬畝,全境南北長55公里,東西寬66公里。
氣候
拜泉縣地處中高緯度,歐亞大陸東岸,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特征。每年均降雨量490毫米,每年均積溫2454.5℃,每年均日照2730小時,無霜期122天。
水文
拜泉縣境內有雙陽河、通音河、潤津河三大水系,總流程115公里,泡泉300多處,大中型水庫24座,總蓄水能力3974萬立方米。
交通運輸編輯
拜泉縣交通 (5張)
拜泉縣屬于非鐵路沿線,境內共有公路2443.4公里,202國道貫穿全境,省道林泉公路、縣道依拜公路、克拜公路、拜自公路、齊拜公路等主干線在縣城交匯,距離哈爾濱240公里、齊齊哈爾市192公里、綏化市190公里、大慶市202公里、黑河口岸341公里;距克山縣火車站55公里、克東縣火車站65公里、依安縣火車站75公里。拜泉縣是公路“興”字型主骨架。由三條縣級公路和三條鄉級公路組成,覆蓋了拜泉縣通往9鄉的公路運輸主通道,實現了城鄉間、鄉鎮間、地區間公路運輸的暢通;拜泉縣環形公路。由九條鄉級公路組成的閉合型環路,以龍愛線、國三線、大富線三條鄉級公路作為三條輔助線,基本實現了城鄉間、鄉鎮間、鄉(鎮)村間、村村間公路運輸的暢通。
風景名勝編輯
拜泉生態公園 (3張)
拜泉生態公園
拜泉縣生態公園位于縣城東霍家溝小流域,占地600多畝,公園始建于1984年,首先對其進行了生態治理,公園內有四季長青之樹,三季不敗之花。
寶塔公園 (5張)
寶塔公園
寶塔公園以古塔為依托,園內的古月塔建于1936年,是拜泉縣縣僅存的唯一的一座古跡,園內還存放一株一億年以上的古樹化石給園中增添了新的景觀。
拜泉縣北山 (3張)
拜泉縣北山
拜泉縣北山位于國富鎮東北10公里,幅員面積2.6萬畝,其中林地面積1.8萬畝,具有山地旅游景觀特點,林密樹高,松濤陣陣,冬來銀裝素裹,夏看萬山碧翠。猶如一道道綠色的音樂長廊,消融著城市的喧囂,流瀉著田園風光的寧靜安逸。
太陽廟 (2張)
太陽廟
太陽廟位于新生鄉東南丘陵漫崗溝壑區,曾被國家水利部、財政部命名為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范小流域,每到秋季,這里七色撒金天織錦,五谷飄香地釀醇,游人來到此處好像置身于大自然的圖畫之中,讓人流連忘返。
通肯河 (5張)
通肯河
通肯河又作“通鏗河”。松花江左岸二級支流。位于黑龍江省中部。發源于小興安嶺西南麓,由東向西折向南流經北安、海倫、拜泉、明水、青岡、望奎等縣(市)交界,在青岡、望奎、蘭西3縣交界處注入呼蘭河。全長346公里,河寬10-40米,水深0.5-1.0米,流域總面積10339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流域土地肥沃,為黑龍江省重要農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