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清縣,隸屬黑龍江省雙鴨山市代管縣,地處黑龍江省東部,三江平原核心,北大荒腹地,地貌特征可概括為“四山一水四分田,半分蘆葦半草原”。寶清縣行政區域面積10001.27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人口47萬。寶清縣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大縣、農業大縣和生態大縣,素有“煤電基地”、“北國糧倉”、“天府之縣”、“濕地之鄉”的美譽。 寶清縣的主要風景名勝有珍寶島革命烈士陵園、龍湖景區、東升濕地景區、七星河濕地和雁窩島等。建制沿革編輯寶清縣屬太古層地質,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 商周時期為肅慎居地,漢晉時期易稱挹婁,南北朝時期為勿吉,唐初
為黑水都督府所轄,元代為遼陽行省水達達路胡爾哈萬戶府管轄。明初,劃歸遼東都指揮使司。清初,屬諾羅路窩集部,為盛京將軍和寧古塔昂邦章京及其所屬副都統管轄。19世紀以來,沙俄的侵略,迫使清廷放棄封禁政策,提倡興墾戌邊,注意邊疆設治。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設臨江州(今同江市),寶清隸于其下。宣統元年(1909年)臨江州改為府治,寶清亦為其轄。民國元年(1912年)寶清設分防經歷。民國三年(1914年)改為分治員,隸屬臨江縣,發放街基,始立市井。民國五年(1916年)寶清正式建縣,隸屬吉林省依蘭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廢道制,歸吉林省直轄。1933年1月9日,寶清淪陷,同年2月,偽寶清縣公署成立。1934年10月,寶清縣劃歸為三江省,1939年6月又劃歸偽東安省,1943年10月歸東滿總省管轄。1945年“八·一五”光復后,寶清一度被日偽殘余勢力所控制。1946年7月2日,寶清解放,成立縣民主政府,歸合江省東安地區行署管轄。1947年10月,劃歸牡丹江省,1948年又劃歸合江省所屬。1949年,合江省制撤銷,寶清縣劃歸松江省。1954年8月,黑龍江、松江兩省合并,寶清縣劃歸黑龍江省合江地區行政專員公署管轄。1985年1月,合江地區專員公署撤銷,寶清縣直屬于佳木斯市。1991年,歸雙鴨山市管轄。
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
1950年寶清縣縣行政區分6個區,76個行政村。
1957年全縣6個區改為1鎮17個鄉,區公所改為鄉人民政府,全縣共有145個自然村。1958年全縣人民公社化以后,實行政社合一,全縣農村劃為6個人民公社,行政村改為111個生產大隊,475個生產隊。1959年變為7個人民公社,100個生產大隊,234個生產隊。1984年實行政社分開,改公社為鄉,改大隊為村,寶清縣行政區劃是16個鄉鎮,197個行政村,其中有寶清、青原、七星泡3個鎮,13個鄉。
區劃詳情
2008年,寶清縣轄6個鎮、4個鄉:寶清鎮、七星泡鎮、青原鎮、夾信子鎮、龍頭鎮、小城子鎮、朝陽鄉、萬金山鄉、尖山子鄉、七星河鄉;境內有:五九七農場、八五二農場、八五三農場。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寶清縣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三江平原腹地。地處東經131°12′至133°30′,北緯45°45′至46°55′。行政區域面積10,001.27平方公里。
地質
寶清縣鍋盔山地區地層屬興凱湖一布列亞山地層區;佳木斯一虎林分區;寶清小區;出露地層以下元古界興東群大盤道組的黑云角閃斜長變粒巖、矽線堇青鉀長變粒巖、黑云矽線片巖、石英片巖、大理巖為主。零星分布白堊系上統松木河組的流紋巖,英安巖及其凝灰角礫巖、角礫熔巖夾安山巖、珍珠巖等。
地貌
寶清縣有山地、丘陵、平原、沼澤、河川等5種地形,山地41.6%,丘陵21.7%,平原15.2%,沼澤河川地21.3%。山脈均屬于完達山脈,走向為北西—南西走向。地勢由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一般海拔300至400公尺,地貌構成“四山一水四分田,半分蘆葦半分草原“的格局??h域三面環山,東南西部為山區和半山區,北部為平原區。
氣候
寶清縣屬寒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3.2℃,無霜期145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491小時。氣候溫和,適宜多種作物生長,有“植無不宜,種無不豐”之說。年降水量為400至600mm,平均降水量548.6mm。風向冬季西北風,夏季南風,長年主導風向西南風。
水文
寶清縣河流為烏蘇里江水系,縣內均屬撓力河水系。全縣有大小32條河流,一般從西南順地勢流向東北,其中以撓力河干流為主,流經境內165公里,其余均為其支流,主要有:七星河、寶石河、蛤蟆通河、七里沁河、索倫河、小索倫河、小撓力河、金沙河等??h域水資源極為豐富,河流泡沼遍布,地表水資源量7.38億立方米,此外地下水含量更豐富,地下水資源量為66.42億立方米。
自然資源編輯礦產資源
寶清縣是國家11個重點煤炭開發區和七個煤化工基地之一。煤炭儲量86億噸,主要煤種有焦煤、褐煤、長焰煤、氣煤等。儲量在5000萬噸以上的大煤田10個。
土地資源
寶清縣2002年底用地總計5767163.1畝,總用地面積中,農林種植地用地區面積4622149.6畝,占總用地的80.2%;建設用地區面積2277805畝,占總用地的39.5%;未利用地區面積138435.1畝,占總用地的2.4%。
水資源
寶清縣共有大小河流三十二條,其中縣屬十六條,均屬于撓力河水系。其中撓力河為中型河流,其余均為小型河流。寶清縣現有10個鄉鎮、3個農場,建制鎮及農場供水普及率為39.95%,全縣水利工程和設施主要有中型水庫2座(龍頭橋、蛤蟆河)小型水庫3座,堤壩2座,灌溉井3200眼。
人口民族編輯1992年末,寶清縣總人口40.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3萬人,占32.76%;滿、朝鮮、蒙古、回等少數民族人口2.7萬人,占6.7%。截止2010年底,寶清縣總人口為4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11萬人??h域內平均人口密度為35人/平方公里。
經濟概況編輯綜述
2006年,寶清縣地區總產值實現40.4億元,財政總收入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0%和30.75%。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27.8億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5.7億元,縣域經濟綜合實力由2003年的第37位躍升至第15位。今年上半年,全縣生產總值實現13.1億元,同比增長17.1%;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9,021萬元,同比增長19.2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4,464萬元,同比增長22.81%。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社會各項事業也得到長足發展。
農業
截至2014年,寶清縣新建智能水稻浸種催芽車間2處,水稻育秧大棚1500棟。抓好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試點縣建設工作,完成測土配方施肥面積170萬畝,深松整地面積70萬畝,落實農業保險面積100萬畝,提高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 2014年,寶清縣全年完成土地流轉面積80萬畝,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368個。寶清縣是黑龍江省東部較大的次生林區和重要的天然林區。截至2014年,寶清縣森林總面積435萬畝,木材總蓄積量1,600多萬立方米。盛產松、柞、樺、椴、榆、水曲柳樹等。各種山野菜年產量達2000多噸,具有開發價值的植物藥材蘊藏量近3.5萬噸。
寶清縣總耕地面積近600萬畝,其中縣屬綠色(有機)食品面積80萬畝,被OFDC等國際認證組織認證的有機食品面積達23萬畝。全縣年產糧食130萬噸左右。寶清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和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耕地面積630萬畝,年產糧食260萬噸,盛產水稻、大豆、玉米、南瓜、紅小豆、甜菜、烤煙、毛蔥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其中綠色有機食品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30%以上,被歐盟等國際有機食品認證組織認證的有機食品面積占10%左右。
工業
寶清縣以熱電、水泥、制糖、食品、機械、釀造、醫藥、糧食加工和煤炭工業為主,全縣有大小工廠百余家,其中規模較大企業十幾家,其特點以當地礦產和農副產品為原料,生產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產品。2013年,寶清縣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家,總數達到42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實現56.1億元,利稅24.5億元,分別增長18%和10%。積極推進了小煤礦關閉整治整合工作,初步組建5個煤炭生產主體集團,涉及重組的煤炭企業80%以上達成協議。全年煤炭產量實現171萬噸(含神華褐煤36萬噸)。投入資金1000萬元,完善了經濟園區基礎設施,新增入園企業7家,經濟園區成功晉升為省級開發區,更名為“黑龍江寶清經濟開發區”。 2014年,寶清縣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60.6億元,同比增長8%。
商業服務業
2013年,寶清縣第三產業增加值預計實現28億元,同比增長10%,稅收實現2.8億元,同比增長11.5%,三產稅收貢獻力進一步增強。加大了對白瓜籽交易大市場的政策扶持力度,成功舉辦了中國·寶清白瓜籽交易會,白瓜籽年交易量達18萬噸。外貿進出口總額預計實現1.3億美元,同比增長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實現20.6億元,同比增長24%。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事業
2010年,寶清縣完成了7個鄉鎮集中辦學,高標準通過了“雙高普九”驗收,高考成績連續五年位居全省縣級前列。 1997年至2011年,寶清縣累計投入資金1.4億元,完成了第一高中改擴建和9個鄉鎮集中辦學,實施了第五學校及縣級公辦示范幼兒園建設和第二高中、4個鄉鎮中心幼兒園改擴建,高標準通過了“雙高普九”驗收。 全縣有各類學校279所,其中中學38所,在校學生21411人;小學241所,在校學生48291人;幼兒園41所。學校校舍基本實現磚瓦化,學齡兒童入學率98%生考入大專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學習。2012年,寶清縣投入資金3418萬元,實施第二小學異地新建、萬金山鄉中心幼兒園和七星泡鎮義和幼兒園建設項目,滿足城鄉適齡兒童教育需求。 2013年,寶清縣投入資金4500萬元,實施了教育建設項目7個。3所鄉鎮中心學校晉升為省級標準化先進學校。高考二表上線人數達918人,繼續保持全省縣級前列。被列為省部共建國家現代農村職成教育試驗區試點縣。 2014年,寶清縣投入資金3930萬元。
文化事業
2010年,寶清縣累計投入資金1500萬元,新建9個鄉鎮綜合文化站、54個農家書屋、44個農村廣場和64處農民健身工程。 1997年至2011年,寶清縣投入資金2273萬元,新建鄉鎮綜合文化站9個、農家書屋117個和農民健身工程75處。 2012年,寶清縣在鄉鎮落實了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開展了文化“三下鄉”活動,推進了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工作。 2013年,寶清縣共舉辦“天府之聲”、送戲下鄉和全民健身等文體活動1844場次。被評為全省文化先進縣。 2014年,寶清縣借助版畫人才優勢,組建黑龍江省版畫院寶清分院。繼續開展“天府之聲”、“送歡笑下基層”和全民健身等文體活動。
醫療衛生
2010年,寶清縣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90%,為65歲以上老人免費體檢2.4萬人次。 1997年至2011年,寶清縣投入資金2.1億元,實施了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異地新建和中醫院改擴建,完成了7所鄉鎮衛生院改擴建、30個村衛生所和7所鄉鎮計生服務站建設。 全縣共有衛生醫療單位34個,醫院病床1019張,醫療衛生技術人員1483人,其中中級以上職稱人員占60%以上,縣里建有設備完善的縣醫院及衛生防疫站。2012年,寶清縣投入資金1.79億元,完成了5個醫療衛生基礎建設項目,人民醫院新址投入使用,中醫院晉升為二級甲等醫院。 2013年,寶清縣人民醫院晉升為二級甲等綜合醫院,2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投入使用。投入資金1077萬元,在村級衛生室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減輕農民醫療負擔。2014年,寶清縣完成村衛生室信息化建設。
社會保障
截至2014年,寶清縣發放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貼息貸款1500萬元,新增就業5000人,實現再就業4000人。城鎮養老保險和新農保參保率分別達到90%和91%。新農合參合率保持在99%以上。名勝古跡編輯珍寶島革命烈士陵園
寶清縣珍寶島革命烈士陵園坐落在寶清縣城東2公里處,始建于1969年,是專門為紀念珍寶島自衛還擊戰而建造的,園內安葬著在戰斗中犧牲的五位戰斗英雄和六十三位烈士,建有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紀念館和漢白玉五英雄紀念碑。珍寶島烈士陵園于1988年被黑龍江省政府批準為第一批省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1年,被批準為乙級公園;1995年被評為甲級庭院綠化單位;1997年被評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4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陵園每年接待烈士家屬、珍寶島戰斗參戰者、駐珍寶島部隊指戰員、沈陽軍區、黑龍江省軍區和地方有關部門的領導以及瞻仰拜謁的群眾都在3萬人次以上。
東升濕地景區
東升濕地景區位于大、小撓力河交匯處,是典型的內陸濕地生態系統,被列為完達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重要景區??偯娣e為16169.23公頃,保護區內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高等植物有69科,406種。景區包括蘆葦沼澤景點、千年形成的塔頭沼澤景點、丹頂鶴繁馴中心、蓮花泡和瀕危植物園等景點。 東升濕地景區不僅是旅游觀光的圣地,而且具有極高的美學文化價值。八百年前,女真人曾在這里漁獵為生,這兒過去被滿族人稱作“烏拉本德”,意思是“美好的地方”。
龍湖景區
完達山國家森林公園龍湖景區以龍頭橋水庫為中心規劃的15000公頃龍湖森林公園坐落在完達山北麓,寶清縣城西南52公里處。龍頭橋水庫為中日合資5.6億元人民幣修建,庫容6.15億立方米,是集旅游、防洪、灌溉、養魚為一體的綜合性水利樞紐工程,是國家大Ⅱ型水庫。
七星河濕地
七星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七星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黑龍江省三江平原腹地,寶清縣北40公里七星河中下游與富錦、友誼、五九七農場交界處,為北方內陸濕地及水域生態系統類型,總面積2萬公頃。由于微地形發育,區內形成了以蘆葦沼澤為主,草甸、濕草甸、淺水沼澤、深水沼澤、水域等三江平原較為典型的各種不同類型的濕地生態系統及景觀單元,是包括珍稀、瀕危物種在內的眾多遷徙鳥類重要的棲息及中途停留地。1991年來,保護區相繼晉升為市級、省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列為國家“十五”期間全國重點保護區。
雁窩島
雁窩島自然保護區雁窩島自然保護區是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于1997年批準的內陸、水域、濕地生態系統類型的省級自然保護區??偯娣e15582公頃。保護區分核心區、緩沖區、實驗區。據專家考證有重大的科研、經濟價值,是世界目前保存最完整,典型、原始、有代表性的濕地,已被列為世界濕地名錄之一。自從保護區建立以來,先后有國際鶴類基金會、日本野鳥協會等國際組織和美國、俄羅斯、英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丹麥等7個國家的人來此觀光考察,日本國際協會事業團連續5年的環保技術援助項目在此啟動。
著名人物編輯王春娟,女,二中副校長,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2000年)。高淑云,女,二中校長,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2005年)。鄧淑芳,女,興華村支部書記,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范(2005年)。曹志杰,運輸公司,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獎章獎(1986)劉書福,原糧食局,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獎章獎(1995年) 李世芬,男,65歲,中共黨員,原為文化館創作員,縣劇團團長,縣人大辦公室副主任,現已退休。早在六十年代創作的歌劇《歌唱我們心中的紅太陽》(又名《新苫的房》)流傳甚廣。從1986年~1999年先后創作了《樂的沒法說》、《神州大地抖雄威》、《寶清可愛的家鄉》等十二首歌曲由黑龍江省音像出版社出版,冠名為《新苫的房》,面向全國發行。劉小聃,男,42歲,原為文化館干部,現為文化局副局長,縣政協常委,國家級書協會員。擅長書法。勤于創作,書法作品多次參賽,并獲獎。王國章,男,58歲,中共黨員,原為文化館干部,劇團團長,現已退休,二級館員,東北笑星。他表演的獨角戲《麻將迷》1988年黑龍江省地方戲調演獲表演一等獎。1991年參加全國首屆二人轉調演獲表演一等獎。王首國,男,52歲,原為工人,從事攝影工作,1995年開始根木根藝創作以來,多件作品先后被美國、日本、韓國、加拿大等外國友人、知名人士所收藏,在2003年第二屆中國吉林國際根木、根藝、木雕藝術博覽會上從《渭水垂釣》、《仙草》兩件作品分別獲得金獎和銀獎,現為中國根藝美術協會會員,寶請縣龍湖根木藝術研究室主任。 周保中,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1937年先后從牡丹江流域的依東清縣四西部三岔河地區開展抗日活動。李兆麟,抗聯第三路軍總指揮。1938年親臨過寶清完達山區指揮戰斗。季青,抗聯第五軍政委;李延平,抗聯第四軍軍長;王效明,抗聯第七軍政治部主任;黃玉清,抗聯第二路軍政務處主任。都在寶清完達山地區戰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