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地處江蘇省中部,屬寧鎮揚同城化外圍圈層、長江三角洲北翼、里下河平原北部,東接建湖、鹽城、興化,南連高郵,西與金湖、洪澤隔寶應湖、白馬湖相望,北和周恩來總理故鄉淮安毗鄰。世界文化遺產京杭運河穿邑而過,風光宜人,設施配套,悠久歷史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寶應秦時建縣,始名東陽縣、平安縣、安宜縣,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公元762年,境內獲"八寶"獻于皇帝,唐肅宗視為定國之寶,遂改上元三年為寶應元年,賜安宜縣名為"寶應"。寶應是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地,全國首家有機食品基地示范縣、首批平原綠化先進縣、首批生態示范區、中國荷藕之鄉、中國慈姑之鄉。先后成功創建成為國家生態市(縣)、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江蘇省文明城市、省級社會治安安全縣。行政區劃寶應縣轄14個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有機農業開發區??h域東西長55.7公里,南北寬47.4公里,總面積1468平方公里。 地理環境地理位置
寶應縣位于東經119°07′43″— 119°42′51″、北緯33°02′46″— 33°24′55″,地處長三角和里下河地區,東接建湖、鹽城、興化,南連高郵,西與金湖、洪澤隔寶應湖、白馬湖相望,北和淮安毗鄰??h域東西長55.7公里,南北寬47.4公里,總面積1467.48平方公里。
地形地勢
寶應屬黃淮沖積平原,以京杭運河為界,分成東西兩部分,西高東低;沿運河兩岸高亢,東西邊緣低洼;運東南北兩側略高,中間偏低。境內多數地區在海拔兩米左右,屬里下河江蘇淺洼平原區。
氣候特點
寶應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水豐沛,年平均降水量 966毫米。日照充足,呈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特征,年平均氣溫14.4℃,適宜動植物繁衍生長。
自然資源土地資源
截止2013年,寶應縣耕地面積90萬畝,主產稻、麥、棉花、油菜、大豆和多種蔬果,是中國優質糧棉生產基地縣。灘地土壤屬腐殖沼澤土亞類,以種植優質蓮藕、耐水林木為佳。鮮藕產量和出口量名列全國之最。
水文狀況
截止2013年,寶應縣境內河湖密布,水資源總量共約為1.6億立方米 。主要有潼河、朱馬河、寶射河等42條河流,總長約652公里。面積較大的湖蕩有白馬湖、范光湖、射陽湖、 廣洋湖、和平蕩、獐獅蕩、綠草蕩、三里蕩等,俗稱“五湖四蕩”,約257.69平方公里。湖泊多屬淺水、封閉型水體,水生物資源豐富,盛產魚蝦螃蟹、龜鱉珍珠,是全國水產品生產重點縣。灘地面積約73.4萬畝,為里下河地區最多的縣份。
生物資源
截止2013年,寶應縣野生藥用植物305種,總蘊量3560噸。白術、紅花、生地、丹參、玄胡、澤瀉、薏仁等名貴藥材遠銷省內外。境內棲息著多種野生動物,以野雞、野鴨、大雁為多。
交通公路
京滬高速公路設有寶應、氾水、涇河3個高速匝道口S237省道S203省道(新淮江公路)S331省道
鐵路
連鎮高鐵穿寶應境內,并在城南新城設寶應高鐵站。
空運
淮安漣水機場(40分鐘車程)揚州泰州機場(1個小時車程)鹽城南洋國際機場(1個小時車程)南京祿口國際機場(3個小時車程)上海浦東國際機場(4個小時車程)
港口
寶應可通過揚州港、上海港、大豐港、連云港運輸出海,距離分別為100公里、350公里、180公里、32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