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簡稱“巴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下轄州,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東經82°38′-93°45′,北緯35°38′-43°36′。東鄰甘肅省、青海省;南倚昆侖山與西藏自治區相接;西連和田、阿克蘇地區;北以天山為界與伊犁、塔城、昌吉、烏魯木齊、吐魯番、哈密等地、州、市相連。東西和南北最大長度為800余千米,面積達48.27萬平方千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陸地面積最大的地級行政區。
巴音郭楞石油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還具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另外,巴音郭楞和靜縣的巴音布魯克草原,是中國第二大草原,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巴州主要旅游景點有金沙灘、環博斯騰湖旅游區等。2014年,巴音郭楞實現生產總值(GDP)1129.6億元。
歷史沿革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域早在西漢初期,西域36國就有若羌、且末、小宛、山國、烏壘、侖頭、渠犁、焉耆、危須等11個“城國”和“行國”分立。
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烏壘(今自治州輪臺縣境內)設西域都護府。
東漢永元三年(公元91年)東漢王朝時設置西域長史。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設置焉耆都護府。
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設置喀喇沙爾辦事大臣,所屬焉耆、庫爾勒、布古爾實行伯克制?!敖z綢之路”南道的卡墻(即今州且末縣)、卡克里克(今州若羌縣)隸屬于闐辦事大臣管轄。
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土爾扈特及和碩特蒙部回歸祖國,烏納恩蘇珠克圖盟舊土爾扈特部南路四旗五十四蘇木和巴圖色勒圖盟和碩特中路三旗十一蘇木共游牧于珠勒都斯,實行札薩克制,由喀喇沙爾辦事大臣兼轄,伊犁將軍節制。
光緒八年(公元1884年),新疆建省后,設喀喇沙爾直隸廳,光緒二十五年升為焉耆府,先后管轄新平(今尉犁)、若羌、輪臺三縣。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于1950年4月12日成立焉耆專署。1954年6月23日撤銷焉耆專署,分設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轄焉耆、和靜、和碩三縣)和庫爾勒專署(轄庫爾勒、輪臺、尉犁、若羌、且末五縣)。1960年12月,庫爾勒專署并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府由焉耆遷址庫爾勒。
1970年4月設置博湖縣。1979年10月成立庫爾勒市。1983年將庫爾勒縣并入庫爾勒市,形成現在的八縣一市格局。
2012年12月29日成立縣級鐵門關市。
行政區劃
巴州下轄庫爾勒市、輪臺縣、尉犁縣、若羌縣、且末縣、焉耆縣、和靜縣、和碩縣、博湖縣共八縣一市,州府設在庫爾勒市,全州有61鄉,24個鎮,5個街道辦事處。 總面積472472平方千米,人口125.43萬人(2008年)。
地理環境
巴州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位于東經82°38'—93°45'、北緯35°33'—42°26'之間。東鄰甘肅、青海,南倚昆侖山與西藏相接;西連相接;西連新疆和田、阿克蘇地區,北以天山為界與伊犁、塔城、昌吉、烏魯木齊、吐魯番、哈密等地州市相連。東西和南北最大長度為800余公里。全州行政區劃471526平方公里,占新疆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地級行政區。
氣候特征
巴州屬典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春季升溫快而不穩,秋季短暫而降溫迅速,多晴少雨,光照充足,空氣干燥,風沙較多。其中,南5縣(市)即庫爾勒、尉犁、輪臺、且末和若羌屬塔里木盆地東部暖溫帶干旱區,該區的農業氣候優勢是光熱充足,熱量資源較豐富。冬夏和晝夜溫差大,空氣干燥,≥10℃積溫3870—4300℃,無霜期175—200天。北4縣即焉耆、和靜、和碩、博湖和烏拉斯臺、清水河兩場屬焉耆盆地中溫帶區,該區域日照充足,氣候溫和,≥10℃積溫3420—3580℃。
地形地貌
巴州地貌分屬天山山脈、塔里木盆地東部和昆侖山、阿爾金山等三個地貌區,基本格局似一個大“U”字型。境內有高山、盆地、河流、湖泊、戈 壁、沙漠和平原綠洲。在全州面積中,山地面積23.61萬平方公里,占48.9%;平原面積24.66萬平方公里,占51.1%;其中沙漠面積14.30萬平方公里,占全州面積的29.6%。天山,橫亙于準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間,為亞州最大的山系之一,在州境內長約950公里,寬140-200公里之間,走向大致呈北西西向。山間盆地和縱向構造谷地,把整個山系分割成許多山脈和山塊。主要有北部的天格爾山,阿拉溝山,霍拉山等。昆侖山,位于塔里木盆地與藏北高原之間,自治州南部的昆侖山為東昆侖山,呈東北西南走向,一般高在4000-6000米之間,最高峰木孜塔格峰海拔7723米。東昆侖山北側,且末以東為阿爾金山,是州境東南部塔里木盆地東端與青海省柴達木盆地之間的界山,由北向東延伸,山脈一般高度為3000-5000米,氣候干旱,為荒漠山地。
自然資源編輯生物資源
巴州自然資源呈現多樣性,動植物資源豐富。有野生動物73種,占全疆野生動物種數的56%;巴州分布的名貴野生動物有野駱駝、大天鵝、普氏原羚、塔里木兔、馬鹿、羅布泊盤羊、白尾地鴉、新疆大頭魚等:有野生植物2200多種。
風能資源
巴州各地年平均風速1.5—2.7米/秒輪臺1.5米/秒,其他各地均 在2.0米/秒以上,若羌、庫爾勒、巴音布魯克最大。一年中春季風大, 秋冬季小。最多風向庫爾勒、尉犁、若羌、且末為東北風,其它地區 為西北風。最大風速19.0—25.0米/秒,年大風日數(7級以上)12— 34天,若羌、庫爾勒、巴音布魯克最多,輪臺少。
土地資源
全巴州地域遼闊,國土資源十分豐富,1996年,全州土地總面積為470954.25平方公里(合47095425.00公頃)。根據地質、地形,巴州可劃分為三個地貌單元:天山地區、塔里木盆地東部沖洪積平原及沙漠區、昆侖山——阿爾金山山地區。全州適宜大農業的荒地資源1299.33萬公頃,現已利用1042.81萬公頃。全州平原可利用荒地430.53萬公頃,其中一、二等荒地135.67萬公頃;宜農荒地68.07 萬公頃。
水利資源
巴州境內有塔里木河,開都河、孔雀河、迪那河、車爾臣河、米蘭河等主要河流。全州地表水年徑流量106億立方米,地下水總補給量60億立方米,可開采量29億立方米。全州有可開發荒地資源4300多萬畝,其中優質荒地2100多萬畝,按照水土平衡原則,在現有330萬畝耕地的基礎上,可增加耕地300--400萬畝,具有發展現代化農業的良好前景。全州水能資源蘊藏量296萬千瓦,可開發的水能資源177萬千瓦,其中開都河干流水能蘊藏量140 萬千瓦,規劃建11個梯級電站,裝機容量可達112萬千瓦。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截至2012年巴州已發現74種礦產,礦產地681處。全國三大氣田之一的塔里木天然氣田。以石油、天然氣、鉀鹽礦產、菱鎂礦、蛭石、石棉、紅柱石、飾面用花崗巖等為巴州優勢礦產,其中蛭石、紅柱石、鉀鹽、菱鎂礦儲量為全國之冠。
能源資源
石油、天然氣資源巴州石油、天然氣資源開發前景廣闊,塔里木盆地是中國石油資源儲量超過100億噸的三大盆地之一,約二分之一的面積在巴州境內。塔里木盆地和焉耆盆地已累計探明36個整裝油氣田,探明加控制油氣儲量10.58億噸,拿到建設730萬噸原油和150億立方米天然氣年產能力的資源儲量。其中塔里木油田探明20個整裝油氣田,探明加控制石油儲量3.59億噸,天然氣儲量5050億立方米,形成年產500萬噸原油和100億立方米天然氣的產能。煤炭資源巴州煤炭資源豐富,累計探明和預測擁有地質儲量10.74億噸,主要分布區是:庫爾勒市塔什店區7.88億噸,輪臺縣陽霞區2億噸,其余分布在和碩、若羌、和靜、且末縣等地。1999年,全州煤炭產量84.1萬噸,離全州的需求缺口60萬噸。自治州正抓緊引進資金,建設塔什店二井田項目和農二師哈滿溝煤礦新礦井的建設。
交通運輸航空
庫爾勒每星期有到且末縣、成都、濟南和北京等地的航班;每天有8班往返烏魯木齊的班機,半小時即可到達烏市。
鐵路
有火車直達烏魯木齊、吐魯番、哈密、蘭州、西安。
公路
巴州交通便捷,新疆有7條省道、國道,其中有5條穿越巴州境內,呈“三橫兩縱”狀態貫穿巴州。覆蓋城鄉的客貨運輸網絡已形成。 翻過天山可抵達石河子、克拉瑪依、伊寧;西通阿克蘇、喀什;南經若羌可抵達青海的格爾木;每日都有直達焉耆和烏魯木齊的班車;從庫爾勒市內到博斯騰湖、和靜、輪臺、若羌等地均有長途班車;新修好的世界第一條沙漠公路自輪臺縣進入塔克拉瑪干沙漠,可達民豐縣、和田市。
人口民族
2012年末,巴州總人口1374726人,少數民族人口595416人,其中蒙古族51144人,維吾爾族459041人,回族70098人。
經濟
2014年,全州預計實現生產總值(GDP)1129.6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92億元,同比增長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08億元,增長7.3%左右,工業實現增加值626億元,同比增長7%,建筑業實現增加值82億元,同比增長8.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29.6億元,同比增長11.9%。三次產業結構為17:62.7:20.3。人均生產總值達到80843元,比上年增長8.5%。 據國家統計局巴音郭楞調查隊抽樣調查資料顯示:2014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7%,商品零售價格同比上漲0.8%。
第一產業
2014年,我州繼續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積極落實各項惠農政策,農業和農村經濟實現穩步發展。2014年預計全州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92億元,比上年增長6%。 全州農作物總播面積816.86萬畝,比上年增加66.08萬畝,同比增長8.8%。其中,糧食種植面積為124.28萬畝,比上年增加10.1萬畝,增長8.8%;棉花種植面積541.88萬畝,比上年增加52.95萬畝,增長10.8%;甜菜種植面積11.5萬畝,比上年減少1.94萬畝,同比下降14.4%;蔬菜種植面積85.1萬畝,比上年增加5.04萬畝,同比增長6.3%,其中,工業辣椒種植面積39.36萬畝,比上年減少1.36萬畝,同比下降3.3%;工業番茄種植面積27.53萬畝,比上年增加5.26萬畝,同比增長23.6%。2014年,全州林果面積205.72萬畝,比上年減少3.96萬畝,總產量92.92萬噸,比上年增長17.7%,其中,地方林果面積162.38萬畝,同比增加0.18萬畝,增長0.1%。主要特色林果產品產量逐年增加。2014年,全州年末牲畜存欄484.47萬頭(只),比上年增加81.01萬頭(只),增長20.1%,其中,地方年末牲畜存欄421.58萬頭(只),比上年增加77.57萬頭(只),增長22.5%;全州肉類總產量22.3萬噸,比上年增加9.63萬噸,增長76%,其中,地方肉類總產量18.7萬噸,比上年增加9.32萬噸,同比增長99.4%。2014年,全州農村用電量12.06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32.8%;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38.02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9.8%;大中型拖拉機49564臺,比上年增加7422臺,增長17.6%;小型拖拉機26887臺,下降11.9%。
第二產業
預計全州實現工業增加值626億元,比上年增長7.3%。其中:石油工業完成增加值459億元,比上年增長4%;非石油工業實現增加值167億元,比上年增長15.7%。非石油工業占全州工業比重為26.7%,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 全州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70家,2014年完成施工產值191.39億元,比上年下降0.3%,竣工產值130.84億元,比上年下降1.5%,建筑企業全年上繳稅金9.98億元,比上年下降2.4%。2014年,全社會計劃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822.39億元,比上年增長12.3%。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不含房地產投資)710.23億元,比上年增長8%;農村固定資產投資25.22億元,比上年增長90.9%。按三次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29.75億元,比上年增長30.6%;第二產業投資511.24億元,比上年增長6.3%,其中:工業投資511.24億元,比上年增長6.3%;第三產業投資281.4億元,比上年增長23.1%。2014年,全州房地產開發投資86.95億元,比上年增長41.1%。房屋施工面積957.5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0.6%??⒐っ娣e268.90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7.4%。商品房銷售面積116.42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1.8%,銷售額41.33億元,比上年下降16.2%。
第三產業
2014年,全州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9.14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分地域看,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29.39億元,增長14.2%,其中:城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01.52億元,增長15.2%;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9.75億元,比上年增長2.3%。 據海關統計,2014年全州實現進出口總值2.2億美元,同比增長15.7%。其中:實際出口總值1.8億美元,同比增長11.6%。進口總值0.4億美元,同比增長37.9%。2014年,全州累計落實招商引資項目620個。落實引進到位資金433.43億元,同比增長4%。其中:落實執行區外項目609個,到位資金420億元,同比增長3.5%。2014年,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172億元,比上年增長2.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1.08億元,比上年增長8.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4.5億元,比上年增長8.8%。在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完成61.8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83%。2014年末,全州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896.34億元,比上年增加26.11億元,其中:單位存款374.74億元,比上年增加7.91億元;居民儲蓄存款余額508.49億元,比上年增加19.57億元。2014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565.32億元,比上年增加29.2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