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區位于四川省東北部,米倉山南麓。東接通江、平昌,南鄰儀隴,西連恩陽,北界南江。1993年7月21日,撤縣建市(縣級市)。2000年11月28日,撤市設區。2013年1月18日,將巴州區一分為二,設新巴州區;巴州區幅員面積約1359平方公里,轄9個街道、15個鎮、8個鄉,戶籍人口75.2萬。巴州區人民政府駐地——巴城,素為川北重鎮,交通要沖。自東漢以來為歷代州、郡、縣治地。1933~1935年,川陜省、黨、政、軍機關曾先后遷駐巴城,成為川陜革命根據地中心??谷諔馉幒徒夥艖馉帟r期,川北地下黨以巴城為中心,組織開展革命斗爭。1993年7月,巴中地區建立,行署機關駐巴城,巴城成為通(江)、南(江)、巴(州)、平(昌)、恩(陽)三縣兩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
中文名稱巴州區外文名稱Bazhou District別 名巴城行政區類別市轄區所屬地區中國四川省巴中市下轄地區9個街道、15個鎮、8個鄉政府駐地東城街道電話區號0827郵政區碼636000地理位置四川省東北部面 積1359平方公里人 口75.2萬人方 言西南官話-成渝片-巴中話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著名景點水寧寺摩崖造像 南龕古窟造像機 場巴中恩陽機場火車站巴中站車牌代碼川Y區劃代碼511902目錄1 歷史沿革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氣候? 水文3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水能資源? 礦藏資源4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區劃詳情5 人口6 經濟? 綜合?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7 交通8 社會事業? 教育? 科技? 文化? 衛生? 社會保障9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特色文化10 名勝古跡11 著名人物歷史沿革編輯
巴州區巴州區古屬禹貢梁州之域,春秋時為巴子國,秦滅巴后置巴郡,西漢因之。東漢和帝永元年三年(公元91年)始分宕渠縣北境置漢昌縣。東漢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析置巴西郡。晉惠帝復分巴西郡置宕渠郡。南朝劉宋(公元420年-479年)末置歸化郡,梁武帝天監二年(公元504年)置太谷郡,北朝魏宣武帝延昌三年(公元514年)于太谷郡北始置巴州,轄地最寬時,巴州領歸化、哀戎、遂寧、義陽、木門、北水、伏虞、義安、隆城、梓潼、東宕渠、新興、景陽等13郡,梁廣、曾口、其章、始寧、平川、義陽、伏強、池川、難江、宣漢、安固、儀隴、大寅、相如、朗池、安漢、漢初、宕渠、綏安等19縣,其境域除擁有整個巴河流域外,還南接今南部縣,西南有今蓬安全部,并延伸至南充、武勝等,總面積22730平方公里。 隋煬帝大業二年(公元607年)罷州置清化郡。唐復曰巴州屬山南西道,唐玄宗天寶元年(西元742)改巴州改為清化郡。唐肅宗乾元元年(西元758)清化郡復為巴州。
巴城黃昏宋巴州屬利州路。元巴州屬廣元路,明初降州為縣,尋復故,屬四川布政使司保寧府,清因之。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州為縣,恢復古名改為巴中縣,先隸川北道,后屬嘉陵道,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屬第15行政督察區。1950年巴中這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川陜革命蘇區城市獲得解放,隸達縣專區,屬川北行署區。1952年達縣專區屬四川省。1970年達縣專區改稱達縣地區。1993年7月5日,國務院批準將達縣地區更名為達川地區;設立巴中地區,撤銷巴中縣設立巴中市(縣級),巴中地區行政公署駐巴中市。2000年6月14日,國務院批準:(1)撤銷巴中地區和縣級巴中市,設立地級巴中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巴州區。(2)巴中市設立巴州區,以原縣級巴中市的行政區域為巴州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巴州鎮。2013年1月18日,國務院批準成立巴中市恩陽區,同意將巴州區一分為二,將巴州區的24個鄉鎮劃歸恩陽區管轄。
巴州區巴州區,地處四川省東北部,大巴山南麓,坐標為東經106°21′~107°7′,北緯31°31′~ 32° 4′,東接通江、平昌,南鄰儀隴,西連恩陽,北界南江。
地形地貌
巴州區地形復雜,最高海拔1460米,最低海拔301米。大概可分為三個地貌區:(一)米倉山南坡中山區。包括南江大部,通江北部,米倉山由西向東南綿亙于本市北部邊緣,山脊起伏蜿蜒,海拔2000~2200米,相對高差可達1000米。西有光霧山海拔2507米,東有掛寶巖2088.6米,光霧山為本市最高峰。(二)北部低山。包括巴州區和平昌全部,通江大部,南江南部,這些地方經流水切割后形成臺狀、桌狀方山或低山,海拔600~1600米,相對高差200~1000米。(三)丘陵地帶。主要分布于巴州、平昌的河岸地帶,深丘居多,間雜有成片的沖積平壩。
氣候
巴州區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日照時數1462小時,降水量1119毫米,無霜期275天,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適宜,四季分明,冬暖、春旱、夏熱、秋涼。
水文
巴中市巴州區風光巴州區水資源較豐富。在山區最利于建水電站,松林河。正直河等深切山谷,河谷幽深,灘多流急,極富水利開發價值。巴州區河流主要屬渠江水系,呈樹枝狀分布。主要有:(一)南江發源于鐵船山,縱貫南江縣中部接納神潭河,南至巴州區接納恩陽河后改稱巴河,折向東南再接駟馬河流入平昌縣。(二)通江,由大通江與小通江匯合后得名,上源有于家河、肖口河等,在澌灘接澌灘河(上源為喜神河),至平昌注入巴河。
自然資源編輯生物資源
巴州區被譽為鑲嵌在大巴山南麓的綠寶石,是一塊資源富集的寶地。全區森林覆蓋率達50.2%,森林蓄積593萬立方米,已發現有各類喬木、灌木、草本、蕨類、菌類植物600余種,其中國家重點Ⅰ級保護植物3種、Ⅱ級保護植物10種。有野生動物498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Ⅰ級保護野生動物2種、Ⅱ級保護野生動物23種??晒┧幱玫牟荼局参镉?00多種。盛產水稻、玉米、小麥等10多種糧食作物和蠶絲、蘆筍、柑桔、生姜、黃花、金銀花、甘蔗500多種經作產品。特色產品大羅黃花年產量約1000噸 金銀花年產量約4500噸,銀杏、天麻、黃柏、杜仲、木瓜等200多種名優中藥材年產量達2萬噸以上。
水能資源
巴州區境內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條,水力資源蘊藏量7.71萬千瓦,可開發量為2.64萬千瓦。
礦藏資源
天然氣蘊藏豐富,儲量僅次于普光氣田。
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
1996年,巴中市面積2562平方千米。轄21鎮47鄉:巴州鎮、清江鎮、水寧寺鎮、興文鎮、曾口鎮、梁永鎮、鼎山鎮、大羅鎮、玉山鎮、茶壩鎮、觀音井鎮、花叢鎮、柳林鎮、下八廟鎮、漁溪鎮、青木鎮、三河場鎮、恩陽鎮、化成鎮、三匯鎮、上八廟鎮、光輝鄉、花溪鄉、大和鄉、中興鄉、白廟鄉、關渡鄉、三江鄉、金碑鄉、店子鄉、甘泉鄉、白云鄉、果敢鄉、獨柏鄉、羊鳳鄉、關公鄉、舞鳳鄉、雙勝鄉、群樂鄉、萬安鄉、樂豐鄉、來龍鄉、鎮廟鄉、尹家鄉、磨子鄉、和平場鄉、九鎮鄉、石城鄉、興隆場鄉、明揚鄉、平梁鄉、東興場鄉、福星鄉、青山鄉、棗林鄉、凌云鄉、寺嶺鄉、南陽鄉、柳崗鄉、梓童廟鄉、玉井鄉、義興鄉、鳳溪鄉、龍背鄉、雙鳳鄉、三星鄉、同樂鄉、天官鄉。市政府駐巴州鎮。
回風廣場2000年6月14日,國務院批準同意撤銷巴中地區和縣級巴中市,設立地級巴中市。市政府駐新設立的巴州區。巴中市設立巴州區,以原縣級巴中市的行政區域為巴州區的行政區域。區政府駐巴州鎮。2004年,巴州區轄巴州、清江、曾口、漁溪、恩陽、化成、梁永、鼎山、大羅、玉山、茶壩、花叢、柳林、青木、三匯、興文、三江、棗林、水寧寺、觀音井、下八廟、三河場、上八廟23個鎮和石城、光輝、花溪、中興、白廟、關渡、金碑、店子、甘泉、果敢、羊鳳、三星、同樂、天官、鳳溪、龍背、關公、來龍、鎮廟、尹家、雙勝、群樂、萬安、大和、福星、青山、凌云、寺嶺、南陽、柳崗、玉井、獨柏、樂豐、九鎮、磨子、雙鳳、明揚、舞鳳、玉堂、奇章、蘆山、金山、酒店、司城、金光、石門、義興、平梁、白云、興隆場、和平場、梓橦廟、東興場53個鄉。2005年3月25日,省政府(川府民政[2005]4號)批復:撤銷清江、曾口、鼎山、玉山、茶壩、花叢、漁溪、恩陽、平梁、化成、雪山11個片區工委辦事處及巴州鎮東城、西城、宕梁、江北、城守5個辦事處,玉堂、奇章、中興、白云、甘泉、店子、蘆山、果敢、金山、獨柏、同樂、天官、雙鳳、樂豐、鎮廟、來龍、磨子、和平場、酒店、司城、明揚、青山、福星、東興場、金光、柳崗、石門、南陽28個鄉鎮。將巴州鎮所轄的大東等13個社區和西華等10個行政村劃出設立4個街道;巴州鎮所轄剩余部分行政區域以及原石門、白云和玉堂3個鄉;將原奇章、中興2個鄉并入清江鎮;將原店子、蘆山、甘泉3個鄉并入曾口鎮;將原獨柏鄉并入梁永鎮;將原果敢鄉并入鼎山鎮;將原同樂、金山、雙鳳3個鄉并入玉山鎮;將原天官鄉并入關公鄉;將原樂豐鄉并入觀音井鎮;將原鎮廟鄉并入花叢鎮;將原來龍鄉并入柳林鎮;將原磨子鄉并入下八廟鎮;將原和平場、酒店2個鄉并入漁溪鎮;將原明揚、司城2個鄉并入恩陽鎮;將原青山、福星、東興場3個鄉并入平梁鄉;將原金光鄉并入化成鎮;將南陽鄉并入寺嶺鄉;將原柳崗鄉并入梓橦廟鄉。 2010年,全區轄4個街道、23個鎮、25個鄉:東城街道、西城街道、回風街道、江北街道、巴州鎮、清江鎮、興文鎮、水寧寺鎮、恩陽鎮、曾口鎮、梁永鎮、漁溪鎮、三河場鎮、青木鎮、鼎山鎮、大羅鎮、玉山鎮、茶壩鎮、觀音井鎮、花叢鎮、柳林鎮、下八廟鎮、化成鎮、三匯鎮、上八廟鎮、三江鎮、棗林鎮、光輝鄉、花溪鄉、大和鄉、白廟鄉、關渡鄉、金碑鄉、羊鳳鄉、鳳溪鄉、龍背鄉、三星鄉、關公鄉、舞鳳鄉、雙勝鄉、群樂鄉、萬安鄉、尹家鄉、九鎮鄉、興隆場鄉、石城鄉、平梁鄉、凌云鄉、寺嶺鄉、梓橦廟鄉、玉井鄉、義興鄉。區政府駐巴州鎮。2011年,經四川省政府同意,巴中市巴中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1、將江北街道的紅巖河、后河2個社區和楊壩、中壩、插旗山3個村,巴州鎮的塔子山、東華、搖鈴、尖山寺、排埡、涼水井、碾盤寺、清蓮、洪山9個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東城街道管轄。2、將回風街道的佛陽、南壩2個社區和西龕村,巴州鎮的柏楊廟、擂鼓、大連3個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西城街道管轄。3、將平梁鄉的新華、隴橋2個社區和八王、玉皇廟、仙人洞3個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回風街道管轄。4、將巴州鎮的新橋、登高2個社區和岳家坡、青灘坡、風頭山、牛鼻山、先鋒寨、黃家壩、檬子河、銅堡、李家碥、蘇山、三包、玉堂、侯家溝、管家溝、西溪溝、橋爐、長角梁、范家溝18個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江北街道管轄。5、將巴州鎮更名為大茅坪鎮。原巴州鎮幅員面積141平方千米,轄40個村(社區);調整后,大茅坪鎮轄明星社區和白云、大茅坪、紅埡、土地埡、得陽、孟家、南埡廟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大茅坪村。巴城面積也將由過去30平方千米,擴展至100余平方千米。
2013年,將巴州區的恩陽、玉山、茶壩、觀音井、花叢、柳林、下八廟、漁溪、青木、三河場、三匯、上八廟12個鎮,石城、興隆場、關公、三星、舞鳳、雙勝、群樂、萬安、尹家、九鎮、玉井、義興12個鄉劃歸新設立的恩陽區管轄。2013年末,全區轄6個街道、11個鎮、13個鄉:東城街道、西城街道、回風街道、宕梁街道、玉堂街道、江北街道、大茅坪鎮、清江鎮、興文鎮、水寧寺鎮、曾口鎮、梁永鎮、鼎山鎮、大羅鎮、化成鎮、三江鎮、棗林鎮、光輝鄉、花溪鄉、大和鄉、白廟鄉、關渡鄉、金碑鄉、羊鳳鄉、鳳溪鄉、龍背鄉、平梁鄉、凌云鄉、寺嶺鄉、梓橦廟鄉。2014年,省政府(川府民政[2014]10號)批復同意撤銷興文鎮,設立興文街道,街道辦事處駐通州大道9號;省政府(川府民政[2014]23號)批復同意將清江鎮、化成鎮、宕梁街道和玉堂街道部分村組劃歸興文街道辦事處管轄;巴中市政府(巴府函[2014]149號)批復同意設立奇章街道、時新街道。2015年,省政府批復同意平梁鄉、寺嶺鄉、光輝鄉、梓橦廟鄉、鳳溪鄉撤鄉設鎮。
區劃詳情
至2015年,巴州區轄9個街道、15個鎮、8個鄉:東城街道、西城街道、回風街道、宕梁街道、玉堂街道、江北街道、興文街道、奇章街道、時新街道等9個街道;大茅坪鎮、清江鎮、水寧寺鎮、曾口鎮、梁永鎮、鼎山鎮、大羅鎮、化成鎮、三江鎮、棗林鎮、平梁鎮、寺嶺鎮、光輝鎮、梓橦廟鎮、鳳溪鎮等15個鎮;花溪鄉、大和鄉、白廟鄉、關渡鄉、金碑鄉、羊鳳鄉、龍背鄉、凌云鄉等8個鄉;63個居民委員會、372個村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