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塔區,邵陽市轄區,位于湖南省邵陽市城區北部,西鄰邵陽縣,北接新邵縣,東南兩面與雙清、大祥兩區隔江相望??偯娣e83.72平方千米。轄2個街道、3個鄉,區政府駐狀元洲街道蔡鍔路。北塔區主要農產品有蔬菜、稻谷、柑桔、家禽牲畜、百合等。其中陳家橋鄉的龍牙百合有300多年的栽培歷史,肉厚細嫩,色澤潔白,行銷海外;茶元頭鄉的白田蘿卜,狀如砂罐,肉質多汁,生吃如藕,松脆甘醇,熟后滑膩軟綿;田江的生豬、茶元的養鴨、江北的養雞都已成規模并各具特色。行政區劃編輯北塔區轄2個街道、3個鄉,和1個省級開發區。新灘鎮街道轄:新灘鎮、資新2個社區居委會;新渡、南崗、楊家垅3個村委會;江北農場。
狀元洲街道 轄:北塔、九江、資園、狀元、觀音庵、磨石、西湖橋7個社區居委會;資棗、槐樹2個村委會。田江鄉轄:高撐、柘木、楓江、匡家、鄧家、田江、谷洲、苗兒、響水、農科10個村(社區)。茶元頭鄉轄:樟木、劉黑、白田、茶元頭、馬家、河上、六十、漣江、木山、興隆、新利、楓林12個村委會。陳家橋鄉轄:光裕、李子塘、賀井、下馬石、高馬沖、石子坳、望城坡、陳家橋、桂花、楊旗嶺、萬歲廟、萬橋、田莊、三塘沖、柑子塘、廖家、白泥田17個村委會。邵陽市江北民營經濟開發試驗區。
人口編輯2000年,北塔區轄1個街道、4個鄉??側丝?7538人,其中: 江北街道 12711 田江鄉 9710 江北鄉 16844 茶元頭鄉 13278 陳家橋鄉 14995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 人)2009年末全區總人口91966人。年內出生人口1086人,出生率11.8‰;死亡人口313人,死亡3.4‰;自然增長率為7.4‰。
交通編輯北塔區交通便捷。320國道橫貫東西,207國道和1821省道縱連南北,洛湛鐵路、潭邵高速咫尺相鄰,正在建設中的太澳高速公路在境內設有互通和服務區,資江一橋、資江二橋、西湖大橋與市中心緊密連接,區內蔡鍔路、魏源路、北塔路等“七縱十橫”城區路網基本形成。
經濟概況編輯2009年,北塔區實現生產總值134485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去年增長15.6%。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
北塔區15240萬元,增長5.7%;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5699萬元,增長21.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3546萬元,增長10.1%。第二產業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73.3%。三次產業結構為14.2:51.8:3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14678元。 2012年,北塔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23億元,同比增長12.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53億元,同比增長36.5%;實現財政總收入3.52億元,同比增長43.1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860萬元,同比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37元,同比增長13.6 %;農民人均純收入9491元,同比增長17.9%。風景名勝編輯北塔:境內的“北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 6月公布)。北塔與東塔相對峙,與水府廟隔江相望,它始建于明萬歷年三年( 1573年),距今已有 400多年歷史,傳說這里的人民“苦耕作、勤誦讀,卻家不殷
北塔區實,及第者鮮。歸咎于風水,因造一塔鎮之以興風水而振人文”。塔高 37米,共 7層,塔的下面幾層塔檐,斗拱皆由紅磚筑成,瓦面配有蓮花圖案。由當時知府胡梗、縣令車大任倡導捐資所建。 2001年10月由國家文物局撥款對其進行了維修。廖耀湘公寓:北塔下原有前國民黨將領廖耀湘(新邵縣人)的公寓,曾為市十五中。廖耀湘( 1906-1968年)在北塔所建的公館、營房及附屬設施,中西合璧風格,基本保存完整。 1995年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馬家村清真寺: 是邵陽市清真寺西寺,始建于 1922年,并于 2003年投入資金 15萬元對其進行了準修。陳勝祥石碑: 位于陳家橋鄉河上村,始建于清朝,高 4米,寬 0.7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