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屯市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阿勒泰市和福??h之間,阿爾泰山南麓,準噶爾盆地北緣;西與哈薩克斯坦,北與俄羅斯,東與蒙古國接壤。216國道、318省道、319省道在此交匯,距烏魯木齊市580公里,距阿勒泰機場40公里,交通運輸以航空、鐵路、高等級公路為主線,國省道為輔助的運輸框架,奎阿高速公路已開始修建將于2013年建成通車,奎北鐵路北屯市火車站已于2011年6月份正式建成開通客貨運。國省干道直通塔克什肯口岸、紅山嘴口岸、喀納斯口岸、阿黑土別克口岸和吉木乃等五個邊境口岸。
北屯市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的師部,始建于1958年,由原兵團張仲瀚政委親自選點布局并命名,寓意為兵團屯墾最北之地。2011年12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成立,2011年12月28日正式掛牌,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雙重直轄縣級市,實行“師市合一”的管理模式。
建置沿革
北屯位于額爾齊斯河南岸、德仁山腳下的北屯,是新中國又一顆軍墾之星。這里曾是一片葦湖荒灘,沒有稱謂,無人定居。直到明代,這里才因地平如氈,被游牧于此的蒙古人稱作“多爾布爾津”。建市前一直屬于阿勒泰的一部分。
漢朝時阿勒泰為西域都護府轄地,繼塞種人之后有匈奴,鮮卑游牧于此。
唐朝為北庭都護府轄地,先后為柔然、突厥游牧地。
宋朝為蒙古游牧地,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轄境。
元朝為嶺北行省轄境。
明朝為瓦刺汗國轄境,蒙克帖木兒的封地。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為烏里雅蘇臺定邊左副將軍治下的科布多贊大臣管轄,阿爾泰烏梁海七旗封地的阿爾泰烏梁海左翼旗和左翼后旗地。
清同治六年(1867年),交布倫托海辦事大臣管轄,同治八年(1869年),布倫托海辦事大臣被裁撒,仍歸科布多贊大臣管理。
同治十年((871年)塔爾巴哈臺帶兵大喇嘛棍噶扎拉參借地安置其部眾及塔爾巴哈臺來的難民.在現阿勒泰市解放北路市三中附近修建千佛寺,后稱承化寺,自此為其借地。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科布多、阿勒泰分治,設阿爾泰辦事大臣管理阿爾泰地區,治所在承化寺。是其轄境。
1912年,改阿爾泰辦事大臣為阿爾泰辦事長官,直隸北京中央政府管轄。治所仍在承化寺,是其轄境。
1913年始設承化寺縣佐,隸屬阿爾泰辦事長官公署。
1919年撤阿爾泰辦事長官公署,改置阿山道。劃歸新疆省管轄,治所仍在承化寺。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以后,于1950年建立了承化縣人民政府,北屯之地隸屬之。
1953年11月20日,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準,改承化縣為阿泰縣。北屯之地隸屬之。
1954年2月1日,經新疆省人民政府批準,改阿泰縣為阿勒泰縣,北屯之地隸屬之。
1958年8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主持工作的副政委、鎮邊將軍張仲瀚為即將恢復重建的十師師部選址定點,因“多勒布爾津”成為中國最北的屯墾戍邊重地而命名“北屯”。
1959年5月,十師抽調基建人員從巴里巴蓋前往北屯,拉開北屯建設序幕。
1959年11月1日,農十師師部正式遷址北屯。
1966年,北屯標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版地圖。
1971年1月,北屯鎮革命委員會成立,為北屯鎮建制之始。
1974年,改北屯鎮革命委員會為北屯鎮人民政府,隸屬阿勒泰縣。
1984年11月17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阿勒泰縣,改置阿勒泰市。北屯鎮隸屬之。
1998年5月、2002年10月、2010年7月7日,十師三次向兵團上報《關于設立北屯市的請示》,建議采用師市合一的方式設立北屯市。
2011年12月2日,自治區黨委副書記、主席努爾·白克力簽署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北屯設市報國務院會議的文件。
2011年12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同意設立北屯市,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市,按照“師市合一”模式管理。
2011年12月28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屯市掛牌儀式在十師北屯市舉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屯市正式成立。
行政區劃
2011年,北屯市行政區劃以北屯建成區為基礎,以一八三團、一八七團、一八八團三個團場已確權土地作為北屯市市域行政區域范圍,合計910.5平方公里。
2013年,北屯市下轄北屯鎮(分3個城區:新城區、老城區、產業園區);三個團場:一八八團(海川鎮)、一八七團(豐慶鎮)、一八三團(錫伯渡鎮)。
人口
2013年末,北屯市總人口8萬人,增長2.1%,占十師北屯市總人口63.4%,人口出生率5‰,人口死亡率5.3‰。年末全社會從業人員2.1萬人,增長3%,其中:第一產業0.4萬人,占年末從業人員的21%;第二產業0.5萬人,占22%;第三產業1.2萬人,占56%。在崗職工年末人數1.06萬人,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3287元,增長7.7%。
自然地理
地處東經85°31′40″—91°00′00″,北緯46°02′30″—48°56′04″。所轄單位全部在邊境縣內,其中185團、186團、青河農場以及181團夏牧場地處邊境第一線,固守著250多公里的邊境線。西與哈薩克斯坦相鄰,北與俄羅斯、東與蒙古國接壤。所屬單位分布東西長430公里,南北寬330公里。
氣候
北屯氣候特點是冬季嚴寒,春旱多風,冬長夏短,無霜期平均在120天左右,最短時只有74天,極端最低氣溫零下49度,年平均氣溫3.6—3.9度,年降水量87毫米--l88.6毫米,蒸發量為l900毫米--2300毫米。
自然資源水產
北屯境內擁有豐富的資源,開發潛力十分巨大。一是水土及光照資源充足,具有較好的生態農業綜合開發條件。境內有額爾齊斯河、烏倫古河兩大水系,大小河流58條,地表水年徑流量123億立方米,全師擁有可養殖水面18.9萬畝,魚類品種達三十余種之多,其中有白斑狗魚、河鱸、江鱈、東方歐鳊等中國珍稀魚種,發展水產養殖業條件優越。2002年經中國農業部批準,成立了“額爾齊斯河流域特種魚類救護中心”,成為中國唯一一家集北冰洋水系特種魚類資源研究與開發為一體的國有水產企業。
土地
墾區土地規劃總面積620萬畝,可開墾面積100余萬畝,已開墾87萬畝,土地開發潛力大;所處地區雖然無霜期短,有效積溫低,但是日照時間長,光照資源充足;農牧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糧食、棉花、打瓜、哈密瓜、番茄等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逐年擴大。
礦產
所處的阿勒泰地區礦種齊全,儲量豐富,是新疆黃金、有色金屬開發的重點地區。境內已發現礦藏11大類86種,其中鈹、白云母、鉀長石等3個礦儲量居全國首位。黃金、銅、鎳等9種礦儲量居新疆首位。還有遠景儲量在50億噸的全國最大的優質膨潤土資源。
交通北屯市毗鄰多個對外通商口岸,發展對外貿易條件優越。墾區口岸鄰近吉木乃、塔克什肯、紅山嘴、阿黑吐拜克等4個國家一、二類通商口岸,現有經國家外經貿部批準享有邊貿權的企業7家,享有一般貿易經營權的企業一家。五是具有區位比較優勢,交通運輸便利。216國道、318省道、319省道在此交匯,距烏魯木齊市580公里,距阿勒泰機場40公里,交通運輸以航空、鐵路、高等級公路為主線,國省道為輔助的運輸框架,奎阿高速公路已開始修建將于2013年建成通車,奎北鐵路北屯市火車站已于2011年6月份正式建成開通客貨運。國省干道直通塔克什肯口岸、紅山嘴口岸、喀納斯口岸、阿黑土別克口岸和吉木乃等五個邊境口岸。
經濟綜述
2013年北屯市完成生產總值212990萬元,增長20.1%,占十師北屯市生產總值5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732萬元,增長6.9%;第二產業增加值96585 萬元,增長19 %,其中:工業增加值72146萬元,增長27 %,建筑業增加值24439萬元,下降3.6 %;第三產業增加值78673萬元,增長30%。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8∶45∶37。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分別為7.3%、38.5%、54.2%;人均生產總值40326元,比上年增加9104元,同比增長18.8%。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28146 萬元 。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1617萬元,完成地方財政公共預算收入14008 萬元。北屯市固定資產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快速發展,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6.5億元,增長45%。其中,第一產業1.5億元,增長13.6%;第二產業4.6億元,增長33.5 %;第三產業20.4億元,增長51.7%。三次產業投資之比為6:17:77。在投資總額中:國有經濟20.1億元,增長61.3%;私營、個體及其他經濟6.4億元,增長10.2%。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0.7萬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1.4%。其中:煤炭消費量0.74 萬噸,下降1.3%;電消費量681萬千瓦小時,下降1.4%。
第一產業
2013年,北屯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8051萬元,比上年增長5.7 %,占十師北屯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5.3%,其中:農業產值65007萬元,增長6%;林業產值1547萬元,下降29.9 %;畜牧業產值31291萬元,增長7.8%;漁業產值12069萬元,增長9.4%;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8137萬元,增長0.7%。全年農作物種植面積31.36萬畝,下降1 %。其中:糧食種植面積8.51萬畝 ,增長37.9 %; 全年糧食產量3.3萬噸,增長41.5%; 水果產量703噸,下降24%。牲畜存欄12.44萬頭(只),增長11.3 %;肉類總產量7794噸,增長14%;牛奶產量5540噸,增長20.1%;禽蛋產量2186噸,增長9.1 %,水產品產量5688噸,增長20.7%。全年農業機械總動力10.91萬千瓦,增長5 %;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14937噸,比上年增長12.1%,農場用電量1904萬千瓦小時,增長15.2%。
第二產業
2013年,北屯市實現工業總產值211432萬元,比上年增長35.7 %(可比價),占十師北屯市工業總產值63.2%,其中:輕工業產值89392萬元,增長90 %;重工業產值122040萬元,增長12.2 %,在總產值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產值26379萬元,增長68.2%;私營及其他工業產值185053萬元,增長32%,其中:個體 工業產值9894萬元,下降33 %。主要產品產量完成情況:食用植物油5358 噸,下降22.5%;小麥粉5871噸,下降18.5%;塑料制品17688噸,增長8.3%;機制紙及紙板690 噸,增長6.2%;磚16245萬塊,增長24%; 發電2786萬千瓦小時,下降4%;白酒2250噸,增長73%。2013年北屯市工業園區實現工業產值23610萬元,完成工業增加值6367萬元,實現綜合利潤3255萬元。市工業園區入住企業23家,已開工生產13家。2013年全市實現建筑業產值118369萬元,占十師北屯市建筑業產值56%,完成施工面積77.6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2013年,北屯市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9685萬元,同比增長26.8% ,占十師北屯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8 %,其中:零售業86230萬元,增長28.2 %;餐飲業13455萬元,增長18.4 %。全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97735 萬元,增長38.3 %。其中,批發業111505萬元,增長47.2%;零售業86230萬元,增長28.2 %。全市各項存款余額838389萬元,增長39.8 %,其中:單位存款463220萬元,增長40.5 %。各項貸款余額392894萬元,比上年增長55.1%,其中:單位貸款226314萬元,增長72.6%。2013年完成貨運量200萬噸,比上年增加77萬噸,同比增長63 %,占十師北屯市貨運量56.4%,貨物周轉量30788萬噸公里,比上年增加9942 萬噸公里,同比增長48 %;客運量434萬人,比上年增加99萬人,同比增長30%,占十師北屯市客運量79 %,旅客周轉量12466 萬人公里,比上年增加3443 萬人公里,同比增長38.2 %。
社會事業文化教育
2013年,北屯市在校生人數10099人,占十師北屯市在校生人數76.06%,其中:小學4028人,初中2336人,高中生3387人,職業學校348人。教職工791人,其中:專任教師709人(小學專任教師256人,初中專任教師201人,高中專任教師224人,職業學校專任教師28人)。新招生2742人(其中:小學656人,初中741人,高中1069人,職業學校276人)。畢業生2677人(其中:小學718人,初中782人,高中1170人,職業學校7人)。幼兒園5所,在園兒童數1793人,入園人數554人,離園人數544人,班級42個。教職工193人,專任教師90人。
醫療衛生
2013年,北屯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88所。其中:二級醫院1所,一級醫院4 所,??漆t院 1 所,個體醫療機構30 個,連隊衛生室 48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4 個。執業(助理)醫師187人(不含疾控機構),注冊護士283人。
社會保障
2013年,北屯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37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77萬人。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3.13萬人。參加居民醫療保險2.03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85萬人。參加生育保險1.86萬人。
環境保護
2013年,北屯市全年主要工業廢水排放總量45.55萬噸。工業廢水中COD排放量861.05噸;氨氮排放量9.09噸;工業廢水排放達標量45.55萬噸;工業煙(粉)塵排放量1523.06噸;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5.22萬噸;無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量;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量4.8萬噸;綜合利用率91.9%。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95%以上,城區生活飲用水水質達標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