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h,屬江蘇省鹽城市所轄縣之一。位于北緯33°43’~34°23’,東經119°37’~120°20’之間,江蘇省東北緣、北依廢黃河、西枕204國道,江蘇沿海高速貫穿南北,淮河入海水道,蘇北灌溉總渠橫穿東西境。北距歐亞大陸橋東橋頭堡連云港不足100公里,海岸線44.6公里,東西最大直線距離55公里,南北最大直線距離47公里。濱??h因東瀕黃海而得名。其中陸地面積1667.4平方公里,占88.69%;水域面積106平方公里,占5.64%;灘涂面積106.6平方公里,占5.67%。耕地面積7.73萬公頃,有120萬(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濱??h行政區劃設五汛、蔡橋、正紅、通榆、天場、東坎、八巨、八灘、陳濤、濱海港、濱淮、界牌12個鎮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以及濱海港經濟區。 濱??h區屬暖溫帶向亞熱帶過渡的濕季風氣候區,冬冷夏熱,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無霜期較長,降水較充沛,雨熱同季。是中國著名的何首烏之鄉,優質糧棉生產基地縣,林業生產大縣,草柳編織大縣,也是中國著名的書畫之鄉。
行政區劃
2011年底轄12個鎮、1個農場、1個鹽場。
地理環境
位置
濱??h,屬江蘇省鹽城市所轄縣之一。位于北緯33°43’~34°23’,東經119°37’~120°20’之間,江蘇省東北緣、北依廢黃河、西枕204國道,江蘇沿海高速貫穿南北,淮河入海水道,蘇北灌溉總渠橫穿東西境。北距歐亞大陸橋東橋頭堡連云港不足100公里,海岸線44.6公里,東西最大直線距離55公里,南北最大直線距離47公里。
氣候
濱??h處于北半球中緯度,在地理區域上為北亞熱帶向南暖溫帶過渡的氣候帶,劃為暖溫帶向亞熱帶過渡的濕季風氣候區,冬冷夏熱,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無霜期較長,降水較充沛,雨熱同季,無霜期223 天,常年風向北北東風為主,東北、東南風次之;歷年平均風速4.5米/秒,最大風速20米/秒,有史以來,未發現臺風中心經過,只受外圍影響;常年年平均氣溫14.1℃,歷史上最高39℃,最低-17℃,冬季平均封凍期為12天,日照2236.3小時。濱??h內主要航道極少封凍,海面上沒有結過冰;歷年平均降雨量為942.6毫米,最大為1371.9毫米,最少535.8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00天左右,多集中在夏季;根據有關統計資料,歷年平均霧天為23天,連續4個小時以上有9天。
交通
公路
境內204國道,省道陳李公路,海堤公路與寧靖鹽,京滬,寧連高速及沿海高速聯成一體,成為鹽城市乃至蘇北交通最發達的縣份之一。
水運
通榆運河南接長江水道,入海水道中山河,蘇北灌溉總渠貫穿境內并西接京杭運河,濱海港已成為國家二類開放港口,是蘇北沿海建10~20萬噸碼頭的理想選址。濱海港據實測,-5米等深線距岸1.5公里,-10米等深線距岸2公里,可建5~10萬噸的碼頭泊位,-15米等深線距岸3.95公里,可建10~20萬噸以上碼頭泊位。濱??h海岸線長44.6公里,濱海港可建設成為30萬噸級深水良港。尤其是廢黃河三角洲一帶長約20公里岸段,具有開發建設特大型、多功能、綜合性深水大港的優越條件,其建港條件不僅在江蘇海岸最佳,而且是國家在沿海布局大中型電力、鋼鐵冶煉、石油化工、鹽化工、煤化工等工業項目和集裝箱樞紐碼頭、接煤港址的理想選擇,是江蘇沿海能建年吞吐量億噸以上的極少數港口之一。
空運
鹽城和連云港機場已開通北京,廣州,上海,杭州,大連,沈陽,廈門等城市航線,并可通過鹽城南洋國際機場往韓國首爾、泰國、臺北等國際城市和地區,形成四通八達的海陸空運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