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新區是天津市下轄的副省級區、國家級新區和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務院批準的第一個國家綜合改革創新區。 濱海新區位于天津東部沿海地區,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地帶,總面積2270平方公里,人口263萬人,是中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高水平的現代制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宜居生態型新城區,被譽為“中國經濟的第三增長極”。 1994年3月,天津市決定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的基礎上“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建成濱海新區”。經過天津市10余年自主發展后,濱海新區在2005年開始被寫入“十一五”規劃并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成為國家重點支持開發開放的國家級新區。 2014年,濱海新區gdp達到8760億元歷史沿革編輯建制沿革
大港在戰國初隸屬齊,秦屬巨鹿郡柳縣, 漢時屬渤??ふ挛淇h,唐屬滄州乾符縣,直到公元966年宋乾德四年乾符縣并入滄州清池縣后又分屬滄清二州。民國時期相繼屬河北省和黃驊、靜海、天津三縣。1953年5月撤天津縣后屬南郊、靜海、黃驊。1963年2月建北大港區,1979年11月成立大港區,屬天津市。2009年11月撤區并入天津市濱海新區。 漢沽從漢代置灶煮鹽開始,曾隸屬漁陽郡雍奴縣,1961年6月與寧河縣分置。1962年8月復歸天津市,撤市設區。2009年11月撤區并入天津市濱海新區。 塘沽地跨海河兩岸,歷史上一直劃河分治。北宋末期,南岸地區屬宋河北路滄州清池縣;北岸地區屬遼南京道析津府武清縣。金代,隸屬關系初沿宋制。 1928年直隸省改稱河北省,廢道,南北岸地區分屬河北省天津縣與河北省寧河縣。1949年1月17日塘沽地區解放,天津市人民政府將南北岸地區合治,置區建制,初稱塘大區,1952年改名塘沽區,直轄于天津市。2009年11月撤區并入天津市濱海新區。 2009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復濱海新區行政體制改革方案,同意撤銷天津市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設立天津市濱海新區,以原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的行政區域為濱海新區的行政區域 。即撤銷濱海新區工委、管委會,撤銷塘沽、漢沽、大港區現行建制,設立濱海新區行政區,轄區包括原塘沽、漢沽、大港三區全境 。2010年,根據濱海新區街道區劃調整方案,撤銷原解放路街道和三槐路街道,成立于家堡街道;新設立新北街道、泰達街道。 2013年9月26日,天津市宣布撤銷濱海新區下轄的塘沽、漢沽、大港三個城區管委會,由濱海新區直管街鎮;根據市政府關于濱海新區整合部分功能區的決 定和市民政局關于濱海新區調整部分街鎮行政區劃的批復(津民復[2013]19號),濱海新區將27個街鎮調整為19個,12個功能區整合成7個。
規劃沿革
1984年,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第一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率先在天津東部沿海的鹽堿荒灘上建立。1986年8月21日,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在天津市市長李瑞環陪同下視察天津開發區,并親筆題寫“開發區大有希望”的題詞。同時,鄧小平指出天津“在港口和市區之間有這么多荒地,這是個很大的優勢,我看你們潛力很大??梢阅懽哟簏c,發展快點”,這是濱海新區最初的輪廓。 1994年,《天津市濱海新區城市總體規劃(1994–2010)》制定了依托中心城區發展的思路,提出以塘沽地區(包括塘沽城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天津港保稅區)為中心,向漢沽城區、大港城區和海河下游工業區輻射,形成“一心三點”組合型城市布局結構。2005年,《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規劃了城市內部空間結構,運用了軸帶發展空間理念,提出以沿海河和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城市發展主軸,以東部濱海城市發展帶,以濱海新區核心區、漢沽新城和大港新城為三大城區,簡稱為“一軸、一帶、三城區”的城市空間結構。2006年,《天津濱海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十一五”規劃》進行產業功能分區,提出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軸”,沿海岸線和海濱大道建設“海洋經濟發展帶”,在軸和帶結構中中建設三個生態城區,通過產業集聚,規劃建設七個產業功能區,簡稱為“一軸、一帶、三個城區、七個功能區”的功能分區結構。2009年,根據《天津市空間發展戰略》,濱海新區在符合天津市“雙城雙港”的空間發展戰略的同時,自身實施“一核雙港、九區支撐、龍頭帶動”的發展策略。 “一核”指濱海新區核心區,由于家堡金融區、響螺灣商務區、泰達MSD以及解放路和天堿商業區、藍鯨島生態區等;“雙港”指天津港和天津南港;“九區支撐”是指通過先進制造業產業區、臨空產業區、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臨港工業區、南港工業區、海港物流區、濱海旅游區、中新天津生態城、中心商務區等九大產業功能區,打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輕工紡織、國防科技等8大支柱產業;“龍頭帶動”指通過加快“一核雙港九區”的開發建設,凸顯濱海新區作為新的經濟增長極的帶動作用。如今,這一發展戰略正在通過“十大戰役”加速實施。2008年8月9日,國土資源部部長、黨組書記、國家土地總督察徐紹史出席國土資源部與天津市人民政府《關于共同推進天津國土資源工作促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合作備忘錄》簽字儀式,并在天津調研。2009年8月12日,天津市濱海新區總投資超過1.5萬億元,加快推進南港工業區、于家堡、響螺灣中心商務區、東疆保稅港區等十大工程。截止到2010年初,南港區域的分區規劃、總體發展規劃及有關專項規劃正式獲批;填海造陸的工程正在不間斷進行,已累計完成圍海28公里,造陸近25平方公里。臨港工業區已完成造陸55平方公里,天堿等部分項目投入運行,和諧號大功率機車檢修基地、中船重工、北車集團、中國建材、中核集團、華銳風電等項目開工建設,臨港鐵路竣工,10萬噸級航道疏浚工程啟動。2011年6月28日下午,天津與國家開發銀行在北京簽署“十二五”時期開發性金融合作備忘錄,國家開發銀行與天津在濱海新區開發開放、重點領域發展和重點項目建設等方面開展新的融資合作,這標志著天津與國家開發銀行的合作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2012年4月1日下午,中國國際商會與天津濱海新區政府共同簽署《中國國際商會 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政府關于共同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促進國際經貿合作的備忘錄》的簽字儀式在天津大禮堂舉行。2013年9月15日,天津濱海新區與臺灣新竹市簽訂友好交流合作備忘錄,全面推動兩地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以做到優勢互補、擴大交流、加強合作、共同發展、互利共贏。
行政區劃編輯按照相關方案,將濱海新區現有27個街鎮整合為19個。其中,撤銷于家堡街、新港街、新村街,設立塘沽街;撤銷大沽街、渤海石油街,設立新的大沽街;撤銷杭州道街、向陽街,設立新的杭州道街;撤銷漢沽街、大田鎮,設立新的漢沽街;撤銷茶淀鎮、河西街,設立茶淀街;撤銷迎賓街、勝利街,設立大港街;撤銷海濱街、港西街,設立新的海濱街;將寨上街調整為由兩部分組成。泰達街、新北街、新河街、北塘街、胡家園街、古林街、新城鎮、楊家泊鎮、中塘鎮、小王莊鎮、太平鎮等11個街鎮的行政區劃暫保持不變 。截至2014年1月1日,濱海新區下轄19個街鎮,分別是塘沽街道、大沽街道、杭州道街道、漢沽街道、茶淀街道、大港街道、海濱街道、寨上街道、泰達街道、新北街道、新河街道、北塘街道、胡家園街道、古林街道、新城鎮、楊家泊鎮、中塘鎮、小王莊鎮、太平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天津濱海新區地處華北平原北部,位于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交匯點上、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中心區的東面,渤海灣頂端,瀕臨渤海,北與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為鄰,南與河北省黃驊市為界,地理坐標位于北緯38°40′至39°00′,東經117°20′至118°00′。緊緊依托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擁有中國最大的人工港、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設施。 濱海新區擁有海岸線153公里,陸域面積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00平方公里。在1993年建成區110.85平方公里的基礎上,重點規劃建設面積350平方公里,2007年底建成區面積已達221.95平方公里。2010年底建成區面積達289平方公里。
地質
地層濱海新區屬華北地層大區晉冀魯豫地層區的華北平原分區,處在斷陷及坳陷盆地內,沉積了巨厚的新生代堆積物,前新生代地層發育情況與區域地層基本相同。厚度大于5000m,其中古近系和新近系是濱海新區油氣資源和地下熱水的主要生儲層和儲集層。第四系厚約280-410m,最厚約450m,是濱海新區淡水資源的主要賦存層位 。地質構造濱海新區區域構造處在華北地臺的二級構造單元—華北斷坳中,位于其三級構造單元—黃驊坳陷的北部,自北東至南西分別涉及寧河凸北塘凹陷、板橋凹陷和歧口凹陷四個4級構造單元。接近近黃驊坳陷的沉降中心 。
地貌
天津濱海地區位于華北地區東部盆地邊緣,渤海盆地的西岸,處在黃驊坳陷中的北端。其地貌類型具有從海積沖積平原、海積平原到潮間帶組成的比較完整的地貌分布帶規律,也就是在第四紀初期構造坳陷基礎上形成的報復型堆積平原。這個堆積平原是400米厚的松散堆積物,隨著新構造運動的下沉活動,由河流從周圍隆起區沖帶泥沙、湖積沖積為主,后期為陸海交互堆積形式充填而成。從距今4000年前開始, 地球全新世大暖期度過頂峰,氣溫開始回落,海面逐漸下降至接近近代海面高度,在華北平原肆虐了兩三千年的洪水結束,今天津濱海地區漸次露出海面,在河流裹挾泥沙的推動下,逐漸淤積成陸地。根據地質和考古專家的研究成果,整個天津濱海地區陸地形成年代跨度約在5000年到700年之間 。
氣候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濱海新區屬于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氣候,并具有海洋性氣候特點: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風;夏季氣溫高、濕度大、降水集中;秋季秋高氣爽、風和日麗。 全年平均氣溫13.0℃,高溫極值40.9℃,低溫極值-18.3℃。年平均降水量566.0毫米,降水隨季節變化顯著,冬、春季少,夏季集中。全年大風日數較多,8級以上大風日數57天。冬季多霧、夏季8-9月份容易發生風暴潮災害。主要氣象災害有:大風、大霧、暴雨、風暴潮、揚沙暴等。
水文
擁有海岸線153公里,陸域面積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00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編輯濱海新區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擁有水面、濕地700多平方公里 ;擁有1200平方公里可供開發的鹽堿荒地;新區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已探明渤海海域石油資源總量100多億噸,天然氣儲量1937億立方米,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
人口
1993年戶籍人口99.2萬人,常住人口103萬人。2002年戶籍人口106萬人,常住人口126萬人。2005年常住人口140萬人。 2007年戶籍人口114.41萬人,常住人口172.09萬。2008年常住人口202.88萬人,外來常住人口比上年同期增加30.82萬人,增長59.3%,占天津市外來人口增量的58.2%。 2009年常住人口230.17萬人。2010年,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濱海新區常住人口達248.21萬人。 2012年,濱海新區常住人口263.52萬人,外來常住人口137.68萬人,戶籍人口115.88萬人。濱海新區外來人口的來源比較廣泛,以河北、山東、河南、四川、黑龍江、吉林、遼寧、浙江等地為主。外來常住人口不僅超過了戶籍人口,而且還占到了常住人口的半壁江山,成為新區人口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全面推進,新區人口聚集明顯提速。截至2008年底,濱海新區常住人口達到202.88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0.64萬人,增長17.8%,新增人口占天津市人口增量的50.2%。
交通
公路
實施京津塘高速公路、津濱高速公路拓寬改造,加快推進已開工的國道112線、津寧高速、津港高速等項目,強化與區域腹地的聯系,形成10條對外運輸通道,進一步增強濱海新區對外服務輻射功能。
鐵路
津山線鐵路在濱海新區設有塘沽站,辦理普通列車以及京津城際列車的客運業務。津秦客專已于2013年開通運行,在濱海新區設有濱海站、濱海北站,極大的方便了濱海新區民眾的出行。濱海新區的綜合交通樞紐站于家堡站正在加緊建設中,該項目預計2015年完工,總投資約120億元,作為京津城際延長線的終點站。
航空
天津濱海國際機場,1974年被確定為首都國際機場的備降機場。1996年10月,國務院將天津機場升格為“國際定期航班機場”,并更名“天津濱海國際機場”至現今名稱。2009年旅客吞吐量達到578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6.8萬噸。在其運營的國內外航空公司達20余家,其中基地航空公司有6家,有天津航空、奧凱航空等。截止2006年底,天津機場開通航線59條,通航城市48個,其中國內城市30個,國際城市17個。日本航空、全日空、大韓航空、韓亞航空、新加坡航空等航空公司均已開通了飛往天津的航線。
航運
濱海新區擁有世界吞吐量第五的天津港,2013年吞吐量達到5億噸 ,通達全球400多個港灣,服務華北、西北、東北12個省區市。
地鐵
截至2013年,濱海新區已經開通運行的軌道交通有津濱輕軌9號線(東海路-天津站)、泰達現代有軌電車(泰達輕軌站-學院區北),其中津濱輕軌9號線全長52.759km,可以實現濱海新區塘沽主城區到達天津市區1小時通達的目標;泰達現代有軌電車全長7.86km,貫穿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5-2020年,濱海新區規劃建設B1、Z2、Z4三條軌道交通。其中B1線(欣嘉園-臨港經濟區)長度38公里,連接黃港欣嘉園、高鐵濱海站、塘沽老城區、海河外灘、中心商務區、中部新城、臨港經濟區等重點區域,在塘沽與津濱輕軌9號線換乘,B1線大部分為地下線路。Z2線(濱海國際機場-北塘)長度37公里,沿京津塘發展主軸,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與天津地鐵2號線換乘,沿線連接天津濱海國際機場、航空城、高新區、開發區西區、高鐵濱海站、開發區、北塘,遠期延伸連接天津西站、京津路地區、雙街、武清,Z2線在空港和高鐵濱海站區域為地下線路,其余為高架線路。Z4(漢沽-中部新城)線長度44公里,位于濱海新區南北向客流走廊中央大道,經中部新城、于家堡、天堿商業區、泰達開發區、北塘、中新生態城、旅游去及漢沽中心漁港,Z4線將新區塘沽、漢沽、大港區域連接起來,真正意義上拉近了濱海新區各部分的時空距離,規劃在開發區與津濱輕軌9號線換乘,Z4線在開發區為地下線路,其余為高架線路。
經濟
概況
201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30.1億元,比上年增長25.1%;工業總產值10653.6億元,增長33.2%;財政收入1006億元,增長36.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23.2億元,增長36.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352.7億元,增長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7.4億元,增長23.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00元,增長1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2600元,增長10.5%。2011年,濱海新區完成生產總值6206.9億元,增長23.8%,是2006年的3.1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2732.2億元,增長29.4%,是2006年的2.6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702.1億元,增長32%,是2006年的4.3倍;地方財政收入917.3億元,增長47.2%;萬元生產總值能耗0.647噸標準煤。2013年,濱海新區生產總值8020.4億元,同比增長17.5%,比2009年增長1.1倍。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2%和13%;新增就業12萬人;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1%。
第二產業
2007年,濱海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完成生產總值1755.47億元,比1998年增長59倍;汽車工業規模迅速擴張,2009年轎車產量約為2006年的2倍;以OTIS、大功率機車為代表的裝備制造業2008年總產值比1998年增長26倍;2007年原油加工量529.54萬噸,比1993年增長2.7倍,乙烯2007年產量22.55萬噸,比1996年增長1.8倍,隨著百萬噸乙烯、千萬噸煉油等大項目的相繼投產石油煉化和乙烯產量還將劇增;現代冶金業2007年總產值711.4億元,比1993年增長100多倍。2006年,天津開發區的手機生產量超過了1.05 億臺,約為當年全球銷量10億臺的10%。2010年,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汽車及裝備制造、石油和化工、現代冶金、生物制藥、新材料新能源等八大主導產業總產值9168億元,占工業總量的86%。其中,石油和化工產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電子信息等三個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湛虯320大飛機、新一代運載火箭、百萬噸乙烯、300萬噸造船等引擎項目帶動作用明顯,汽車年生產能力達到120萬輛,無縫鋼管產量位居全國第一,手機產量占全國總產量比重達到17%,未來將成為中國最大的航空航天產業基地和世界級石化基地。
第三產業
2010年,天津港貨物吞吐量4.1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008.6萬標準箱,機場旅客吞吐量727.7萬人次。金融租賃同比增長60%,服務外包增長30%,旅游綜合收入增長25%以上。2010年,建成了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等50個國家級研發中心,90家企業技術開發中心,63家外商投資研發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達到26家,博士后工作站達到66家。組織實施了100項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初步形成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綠色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成為先進技術的承接地和擴散地、高新技術的原創地和產業化基地。
城市布局
產業布局
空間發展戰略按照中央要求,濱海新區編制完成了 “十一五”規劃綱要、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規劃確定濱海新區的功能定位為:依托京津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努力建設成為中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高水平的現代制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逐步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宜居生態型新城區。 確定的空間和產業布局為:“一軸”、“一帶”、“三個城區”、“九個功能區”。一軸:即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軸”。一帶:即沿海岸線和海濱大道建設“海洋經濟發展帶”。三個生態城區:即建設以塘沽為中心、大港和漢沽為兩翼的三個宜居生態型新城區。九大功能區包括:一是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主要發展金融、貿易、商務、航運服務產業;二是臨空產業區,主要發展臨空產業、航空制造產業;三是濱海高新區,主要發展航天產業、生物、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四是先進制造業產業區,主要發展海洋產業、汽車、電子信息產業;五是中新生態城,主要發展生態環保產業;六是海濱旅游區,主要發展主題公園、游艇等休閑旅游產業;七是海港物流區,主要發展港口物流、航運服務產業;八是臨港工業區,主要發展重型裝備制造產業及研發、物流等現代服務業;九是南港工業區,主要發展石化、冶金、裝備制造產業。 十大戰役:“十大戰役”涉及濱海新區的改革開放、科技創新、功能區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涵蓋社會事業發展、生態環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一、加快南港區域建設,打造世界級重石化工業基地和中國北方重要的輕紡工業基地;二、加快臨港工業區建設,打造中國沿海高水平的重型裝備制造業基地;三、加快核心城區建設,打造具有改革開放前沿特點的現代化新城區;四、加快中心商務區建設,打造于家堡金融改革創新基地和響螺灣商務商業聚集區;五、加快中新天津生態城建設,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能實施、能復制、能推廣的宜居生態新城; 六、加快東疆保稅港區建設,打造中國北方對外開放程度最高、功能最齊全的保稅港區;七、加快濱海旅游區建設,打造中國北方知名的國內國際旅游目的地和高品位的休閑區;八、加快北塘區域建設,打造具有中國北方傳統小鎮特色的國內外會議舉辦地和小企業總部聚集區;九、加快西部區域建設,打造具有強大核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高端企業總部經濟區;十、加快中心漁港建設,打造中國北方水產品加工物流產業中心和游艇產業發展基地。
功能分區
濱海新區CBD效果圖先進制造業產業區包括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包括東區和西區)、塘沽海洋高新技術開發區、海河下游石油鋼管和優質鋼材深加工區??傄巹澝娣e155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汽車和裝備制造、石油鋼管和優質鋼材、生物技術與現代醫藥、新型能源和新型材料等產業,努力建設成為服務和帶動環渤海地區產業升級的現代制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 空港經濟區(原名臨空產業區) 空港經濟區包括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空港物流加工區、民航科技產業化基地等,總規劃面積102平方公里,依托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優勢資源,重點發展臨空產業,努力建設成為以航空物流、民航科技產業、臨空會展商貿、民航科教為主要功能的現代化生態型產業區、總部經濟聚集區。天津臨空產業區(航空城)是濱海新區重要的功能區之一,以空港物流加工區為載體,是中國新興的國際合作與自主研發相結合的國家級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 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第一個由國家科技部和天津市政府共建的國家高新區,規劃面積30.5平方公里。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將建設成為自主創新的領航區、國際一流的高新技術研發轉化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和高端人才聚集中心、綠色宜居的生態科技城。主要包括綠色能源、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產業、高端信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支柱產業。 臨港經濟區(原名臨港工業區) 臨港工業區包括臨港工業區(一期)、港口功能區、臨港產業集聚區、物流功能區,重點發展石油化工成套設備、造修船和海洋工程、交通運輸設備和港口機械、風力發電及輸變電設備等重型裝備制造業,并開辟天津港第二航道。 南港工業區 南港工業區定位于以世界級重化工業為核心的具有持續競爭力的工業區域,規劃面積200平方公里,重點發展以石油化工、冶金鋼鐵、重型裝備制造、港口物流4大主導功能。 海港物流區 海港物流區是建設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的重要載體,包括天津港、天津保稅區和東疆保稅港區,規劃面積100平方公里。重點發展海洋運輸、國際貿易、現代物流、保稅倉儲、分撥配送及與之配套的中介服務業,形成貨物能源儲運、商品進出口保稅加工和綜合性的國際物流基地。 中心商務區 中心商務區規劃面積7平方公里,包括于家堡金融商務區、響螺灣商務區和開發區商務區。重點發展金融、保險、商務商貿、文化娛樂、會展旅游等產業。中心商務區努力建設成為環渤海地區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國際性文化娛樂中心,高品質的國際化生態宜居城區。 中新天津生態城2007年11月,中國新加坡兩國共同簽署協議,在天津濱海新區規劃建設中新天津生態城。生態城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將全力構筑生態型產業體系,重點發展高端、高質、高新的現代服務業。它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非傳統水資源所占的比例要達到50%,綠色出行比例達到90%,可再生能源使用率達到20%,所有建筑都要符合綠色建筑標準,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60%。 濱海旅游區 濱海旅游區位于中新天津生態城東側,規劃面積100平方公里,其中陸域約25平方公里,海域約75平方公里?,F已有基輔號航母軍事主題公園等游樂設施。規劃濱海旅游區將形成主題公園游、生態濕地游、黃金海岸休閑游、游艇度假游、海上觀光游、高爾夫休閑運動等主要游線,與周邊生態城、七里海濕地、中心漁港、北塘、漢沽休閑農業等主要景點形成一體化的旅游線路。
基礎建設
濱海新區堅持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連續實施20項民心工程,把80%以上的財政支出用于民生領域,群眾生活明顯改善。累計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812.9萬平方米,基本實現應保盡保。新開提升公交線路63條,更新節能環保車1221部,新建改造首末站16座。 啟動建設第一、第二、第三老年養護院和貽芳托老所,建成44個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68個老年日間照料服務站。每年為2000名困難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政府補貼。解決了10.5萬農民安全飲水問題。新建7個街鎮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和改造171個社區服務站。新建一批社區商業中心、菜市場、人行天橋和停車設施。實施放心食品系列工程,食品安全保障體系逐步完善。
教育事業
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200所,全面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完成中小學校舍安全加固工程,義務教育學校全部通過現代化達標驗收。積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南開中學濱海生態城學校、天津實驗中學濱海學校開工建設。創新職業教育模式,成立了物流、機電等7個職教聯盟。被評為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地區、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和我市首批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區。 類別 學校列表
高等院?!∧祥_大學
天津科技大學
天津外國語大學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民辦)
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民辦)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外事學院(民辦)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
部分中學天津市大港第一中學天津市塘沽第一中學天津市大港油田實驗中學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中學
天津市漢沽第一中學天津市紫云中學天津市渤海石油第一中學
天津市大港第三中學
天津市大港實驗中學天津市塘沽第十三中學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一中學
天津市漢沽第五中學
天津市漢沽第六中學
醫療衛生
開工建設了天津醫科大學中新天津生態城醫院、空港國際醫院、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醫療設施,大港中醫院、港口醫院、塘沽安定醫院等新建、改擴建項目投入使用。 一批街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完成標準化建設。實施公立醫院升級工程,第五中心醫院通過“三甲”醫院評審,泰達醫院升為“三級”醫院。成功引進高端民營醫院和境外高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鶎俞t療機構基本藥品零差率銷售實現城鄉全覆蓋。建立人口服務管理中心。全面完成國家免費孕前優生檢查試點任務和婦女兒童健康行動計劃。
文化體育
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和提升了一批街鎮文體中心,在全市率先實現農家書屋和村文化室全覆蓋。建成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和大港冬棗博物館。 成功舉辦濱海國際藝術節、濱海國際作家寫作營等品牌文化活動,多件文學藝術作品和多家動漫企業獲得全國大獎。圓滿完成第六屆東亞運動會協辦任務,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競技體育取得優異成績。有力踐行“濱海精神”,扎實推動文明城區創建,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
社會保障
累計新增就業38.7萬人,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4.4萬人,幫扶9084名困難人員就業,村級勞動保障工作站實現全覆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榮獲全國創業先進城區稱號。社會保障參保人數持續增長,職工和居民社會保險覆蓋率居全市領先水平。城鄉低保、重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特困補助、殘疾人生活補助標準有較大提高。
文化古跡
歷史古跡
貝殼堤貝殼堤是由海生貝殼及其碎片和細貝殼堤砂、粉砂、泥炭、淤泥質粘土薄層組成,并與海岸線大致平行或交角很小的堤狀地貌堆積體。形成于高潮線附近,為古海岸在地貌上的可靠標志。堤高0.5-5米,寬幾十至幾百米,長數十米、上百米或延伸百余公里。其橫割面頂部上凸,兩翼減薄至尖滅。第Ⅲ一Ⅳ道貝殼堤分布于濱海地區,第Ⅳ道貝殼堤靠近現海岸,分布于海積平原東部特大高潮線附近,走向大體與現代海岸一致,在河北岐口與第Ⅲ道貝殼堤匯合。以貝殼及其碎片為主,貝殼種屬反映在潮間帶環境,距今7O0-5OO年形成,明末清初堤上已有人居住。大沽口炮臺大沽口炮臺明清原置重炮于海河南北兩岸,素稱“津門之屏”,戰功顯赫;1901年清政府簽《辛亥條約-大沽口炮臺遺址約》,炮臺被拆毀,僅余遺址,唯有南岸“?!弊种信谂_,上磚下石建筑,內部三合土夯實,至今還保存完好,為近代列強侵華與中華民族抗御外侮鐵證。天津地區古海岸天津地區古海岸的位置分別以三條貝殼堤為代表,高出地面1-4米不等,寬數十米至二百米,現第一條貝殼堤之亡巨葛莊附近已建成自然保護區,新海岸附近的多廢河曲與洼淀沼澤,水域面積廣大,岸邊蘆葦叢生,環境幽靜,空氣新白鶴、鴛鴦等觀賞鳥類天然棲息地,每年春節為最佳賞鳥季節.
西沽潮音寺
位于濱海新區西大潮音寺沽海河入??谀习?。明初創建。坐西朝東,面向海河。原有前、后兩進院落?,F存 西沽潮音寺山門,大殿和配殿。大殿面闊三間,進一間,前后廊,青瓦山頂,磚木結構,為大沽口僅存的祭祀海神的廟宇。
華陽觀
華陽觀建于東漢時期,重修于大明正德六年(1511)已有1800余年的歷史。位于鄉內仲家、坦王兩村之間,占地八畝多,前后三進,建筑宏偉。前進是戲樓,中進是靈宮殿,后進稱仁靜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