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羅縣是廣東省惠州市轄縣,位于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部,東江中下游北岸。東與惠州市區相接,南與東莞隔江相望,西連增城,北靠龍門、河源,毗鄰港澳,是京九鐵路經濟增長帶的咽喉地帶。博羅是珠三角最大的可連片開發的縣區,是廣東省兩個全國百強縣之一。境內的羅浮山,集道、佛兩教于一山,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體,是中國道教十大名山之一,素有“嶺南第一山”和“中國道教圣地”之美稱。博羅土地肥沃,四季如春,年平均氣溫21℃,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發展“三高”農業條件優越,是廣東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博羅戶籍人口80萬,外來人口40萬。海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15萬人。博羅縣的大部分鄉、鎮說客家話、惠州話;西部的石灣、園洲2鎮則以粵語為主;有數千人說畬語。博羅縣置縣始于秦朝,有羅浮山,自會稽浮往博羅山,故置博羅縣。一說原為傅羅縣,后訛傅為博。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客家文化、南粵文化在此相互輝映交融,使博羅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博羅古城在以前還形成三街六十四巷。 1945年7月6日至22日,在博羅縣羅浮山沖虛觀,由中共廣東省臨委書記、東江縱隊政治委員林平主持召開的擴大干部會議,稱“羅浮山會議”。
行政區劃編輯截至2011年8月,博羅縣轄17個鎮,一個管委會(羅陽鎮、龍溪鎮、龍華鎮、園洲鎮、石灣鎮、福田鎮、長寧鎮(羅浮山管委會)、湖鎮鎮、橫河鎮、柏塘鎮、公莊鎮、觀音閣鎮、楊僑鎮、麻陂鎮、石壩鎮、泰美鎮、楊村鎮。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博羅縣位于北緯23°03′50″至23°43′20″,東經113°49′50″至114°45′50″。地處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端,2007年底總面積2858.36平方公里。東北接河源市源城區的東源縣和紫金縣,東南與惠陽區、惠城區相連,南隔東江與東莞市相望,西連增城市,北鄰龍門縣。距廣州110公里,距深圳97公里,距惠州18公里??h政府位于羅陽鎮博惠路中段。地形地貌博羅縣地勢東北高西南低,自東北向西南傾斜,形成北部山地丘陵,間有山谷平原,中部丘陵臺地,南部沿東江自東向西有三個小沖積平原。山峰有羅浮山、象頭山、太陽峰。水文氣候廣東三大水系之一的東江環繞博羅近百公里,境內有較大
河流29條,有大中小型水庫453座,地表水流量77億立方米,水能蓄藏量達5.73萬千瓦。東江,珠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干流河道長523千米,流域面積占全珠江流域的6.3%。發源于粵北、贛南,主流尋烏水發源于江西省尋烏縣的大竹嶺,屬山區性河流。下游在石龍以下分東江北干流,在匯入增水和綏福水后,西流至增城,從虎門注入獅子洋入南海。東江南支流,在匯寒溪水后分許多汊流,經獅子洋入南海。東江流經的城市有河源、惠州、東莞。東江河源以南河段可通航,水質優良,是香港淡水的主要供應源。北回歸線中部偏北穿過,水源充沛,氣候溫和,春秋相連,年平均氣溫21.8℃,年降雨量1932.7毫米,平均日照2023小時,無霜期長達345天。1月均溫12.8℃,7月均溫28.4℃,年均降水量1814毫米。
交通概況編輯國家高速G35濟廣高速公路、S27博深高速公路在此交匯。全縣共投入了近50億元的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205國道、324國道和京九、廣梅汕鐵路,以及正在興建的廣惠高速公路、惠河高速公路都在博羅境內交匯,水泥大道貫連22個鎮,是全國交通先進縣。博羅超前發展了通信、供電、供水事業,早在1994年已進入全國通信百強縣。博羅不斷整頓機關工作作風,加強勤政廉政建設,全縣對外資企業實行“一個窗口”收費制度,對外商的投資項目實行“一條龍”服務??梢哉f,博羅縣已構筑了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投資環境。扎實的經濟基礎。2009年以交通基礎設施為主,加大了與珠三角發達地區對接力度。廣河高速博羅段已動工建設,博深高速、莞從高速博羅段建設的前期工作正在進行。羅浮山旅游大道升級改造和酥醪公路、觀楊公路改造基本完成,惠州大道五期三標段、中部通道改造、北環一路等道路建設全面啟動,東江景觀大道、縣城東江大橋北引路等項目的前期工作強力推進。連接東莞的石灣沙河大橋建設和園(洲)石(龍)公路改造加緊進行,園洲龍江東江大橋建設前期工作基本就緒,交通一體化進程加快。珠三角九市共同簽署了關于旅游一體化發展的《羅浮山宣言》,開展了與珠三角發達地區的勞動力轉移對接工作,各項對接全面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