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山區,倉山區因地處倉前山得名。素有“瓊花玉島”之美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區南部南臺島上,四面環江,四面以閩江南、北港分別與鼓樓區、臺江區、晉安區、馬尾區、長樂市、閩侯縣為界,區所在地屬于典型的河口盆地,總面積約146平方千米,人口約762746人(2010年),占福州總人口的 10.72%。通行閩東方言福州話,是福州的傳統上的教育區和外國領事館聚集區,軍用福州義序機場位于轄區中南部,新建的福廈鐵路福州南站位于倉山區東南部,海峽國際會展中心位于倉山區東北部。進入21世紀由于倉山區西部的金山開發進入高潮,倉山區已成為福州的重要居住區。位置境域
編輯
春倫茶葉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區南部南臺島上,四面環江,四面以閩江南、北港分別與鼓樓區、臺江區、晉安區、馬尾區、長樂市、閩侯縣為界,總面積約146平方千米行政區劃
編輯
羅源灣宋代至清代中期,今倉山地區在閩縣內,屬高蓋南鄉的時升里及光德里的一部分;在懷安縣(1580年改為侯官縣)內屬移風鄉的長壽里、崇福里、清化里。元、明時期,倉山地區內還設有清安、清泰、登龍、義安、東安、興義、龍橋北、龍橋南、鰲頭、萬安、龍峰、梅峰、南洲、濟川、龍江、雁塔、雁塔勝、雁塔福、臨江、檀越、磁窯、中龍、云應等23個境。清乾隆、嘉慶年間,新增新登上、新登勝、新登福、新登義、臨江勝5境,原萬安境分為萬安上境、萬安中境、流澤境,合計共30個境。清道光、咸豐年間,東安境分為東安正境、東安上境,鰲頭境分為鰲頭境、鰲頭勝境,合計32個境。同期閩縣和侯官縣分區,倉山地區分別為下渡區、上渡區的一部分,其中上渡區僅有檀越境、磁窯境、中龍境、云應境,其他28境在下渡區內。
2004年全區轄8個街道、5個鎮:
倉前街道:梅塢社區、萬春社區、振興社區、公園社區、麥園社區、利民社區、勞工社區、星園社區、航興社區;
東升街道:東興社區、東南社區、埔頭社區;
對湖街道:長安社區、施程社區、程厝社區、馬廠社區、倉頂社區、師大社區、湖嶺社區;
臨江街道:觀井社區、上藤社區、信平社區、太平洋城社區、河邊社區、倉前山社區、下池社區、菖蒲社區;
三叉街街道:村東社區、村西社區、村南社區、村北社區、湖畔社區、綠島社區、金浦社區;
上渡街道:天民社區、新成社區、紅星社區、洋洽社區、鷺嶺社區、飛鳳社區、濱洲社區;
下渡街道:金彩社區、港頭社區、港當社區、工農社區、小嶺社區、藤山社區、龍津社區、下藤社區、銀橋社區;
金山街道:金洲社區、金河社區、金環社區、金麟社區、金駿社區、鑫龍社區、建中社區、水都社區、吉龍社區、橫江社區、麗景社區、香江社區、上雁村、潘邊村、石邊村、盧濱村、新頤村、劉宅村、葛嶼村、閩江村;
倉山鎮:萬里社區、三高居委會、萬升社區、萬里村、鄭安村、下湖村、先農村、湖邊村、聯建村、東升村、金星村、倉山村、先鋒村;
城門鎮:臚雷村、龍江村、浚邊村、清富村、洋坑村、下洋村、梁厝村、謝安村、安平村、厚峰村、璧頭村、樟嵐村、獅山村、紹岐村、福濂村、潘墩村、連坂村、黃山村、臚廈村、城門村、敖里村、白云村、湖際村、前錦村、濂江村;
蓋山鎮:郭宅居委會、白湖村委會、江邊村、浦下村、仕宅村、郭宅村、葉下村、葫蘆陣村、北園村、首山村、齊安村、東興村、黎升村、躍進村、浦口村、竹欖村、新安村、半田村、中山村、中亭村、尚保村、吳山村、高湖村、吳鳳村、天水村、后坂村、照嶼村、洋下村、六鳳村、上岐村、下岐村;
建新鎮:淮安居委會、洪塘居委會、農大居委會、馬榕社區、金亭社區、梅洲社區、江濱社區、狀元社區、嘉禾社區、金洪社區、福灣社區、金港社區、浦江社區、洪光村、勞光村、陣坂村、樓下村、麥浦村、高宅村、馮宅村、紅江村、玉蘭村、東嶺村、鳳高村、江邊村、透浦村、冠洲村、灣邊村、中截村、長埕村、橫龍村、建平村、霞鏡村、半道村、港頭村;
螺洲鎮:螺洲居委會、天福村、乾元村、敖山村、店前村、吳厝村、洲尾村、杜園村;
紅星農場:虛擬村委會。[交通郵電
編輯
歷史
交通
三縣洲大橋福州至廈門公路始于區內三叉街,從區最南端的白湖亭至義序機場僅2公里。閩江由西而東橫貫區北,順江而下至馬尾港約2.5公里。閩江大橋和解放大橋將倉山區與市中心區相連。1994年,全區共有道路38條,總長約68.81公里;小街巷254條,總長約33.87公里。
郵政
宋時有驛鋪傳遞信函,明代設白湖鋪,清代出現由商人組織的民間通訊機構——民信局。倉山近代郵政的創辦,始于19世紀末。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福州總局設于境內泛船浦海關大樓內,郵政業務掌握在外國人手中。是年,德商在程埔頭禪臣洋行安裝磁石式電話交換機一部,容量20門,專供外國領事館和洋行使用。這就是福州有電話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區內郵電事業發展較快。1970年倉山郵電分局成立。至1988年,全區郵電事業發展到有一個分局和觀井、埔頂兩個支局以及觀井、對湖、工農、橋南、三叉街、師大、洋洽等7個郵電所的規模,直接受理與世界各城市和全國各地的郵政、電信業務。
現狀
公路交通
進出島交通方便。北岸自西向東依次有洪山橋、金山大橋、尤溪洲大橋、三縣洲大橋、解放大橋、閩江大橋、鰲峰洲大橋、鼓山大橋通往市區北部的鼓樓區、臺江區、晉安區。南岸自西向東依次有洪塘大橋、橘園洲特大橋、浦上大橋、灣邊大橋、烏龍江大橋、烏龍江特大橋(福泉高速)通往市轄閩清縣、閩侯縣、福州大學城、永泰縣等。境內主要市內道路有南北走向的六一南路、則徐大道、福峽路、連江南路、浦上大道、金山大道;東西走向的三高-上三-上渡路、閩江大道、南二環路。國家高速G15線(沈海高速)福州連接段引入倉山區白湖亭(秀宅收費站)。國道G324線橫貫中東部(則徐大道、福峽路)。
鐵路交通
2010年剛剛投入使用的福州火車南站位于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臚雷村東側。福州南站是一座現代化的鐵路客運一等站,全國十大區域性客運交通樞紐之一,歸南昌鐵路局管轄。它是全國沿海鐵路大通道溫臺甬-溫福線、福廈-廈深線的連接樞紐,并與建設中的向莆鐵路交匯,開行CRH2動車組列車。采用中軸對稱、地域風格濃郁的建筑造型,成為福州市又一處地標建筑。福州南站投入使用后,福州始發普快、快速、直達特快列車及部分動車組列車由原福州站始發;過往動車組列車經停福州南站,大部分福州始發北上動車組列車由福州南站始發。
風景名勝
編輯
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琉球墓園、蔡襄祠堂、安瀾會館、廣東會館、林森公館、江南橋、龍江寺、種福寺、長興寺、天寧寺、真武廟、圣王廟、石厝教堂、臨江天主教堂、天安堂、明道堂。紀念地有將軍廟、獨立廳、嚴復故居、嚴復墓、陳若霖墓、螺江陳氏宗祠。游覽地有金山公園、煙山公園、江心公園、倉前公園、廣福山公園、城山豬姆豬仔風動石、金山寺等地。外國領事館聚集的煙臺山地區已被列為重要的歷史文化街區。
煙臺山在倉山梅塢頂,臨江而立,地勢沖要。元朝曾在這里筑有炮壘,以扼閩江。明清兩代復置煙墩做為報警之用,故名煙臺山,現辟為“煙臺山公園”,占地16500平方米,是倉山區群眾娛樂活動的好場所。
橋南社(獨立廳)是中國同盟會福建支部總機關舊址。民國元年4月,孫中山來閩在此發表演說,留影并親書“獨立廳”3字,制成橫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區內共有蔡忠惠公祠、琉球墓群、江南橋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通明古井、魯貽圖書館舊址等區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還有彌勒殿碑記、洋墓陵、下北館碑刻等其他文物。
鼓山:鼓山聳立于城東10千米許的閩江北岸,方圓1890公頃,是馳名中外的風景名勝區。山中古松參天,怪石嶙峋,洞穴林立。在曲徑靈巖、清泉幽壑、雄亭杰閣之間,常有嵐煙籠罩,構成風光勝跡160多處。自宋以來,歷代名士文人在全山各處鐫刻的摩崖題刻計有500多段,"宇內名人銘刻之盛,未有逾此者"。鼓山的風景勝跡以涌泉寺為中心。
華林寺:被譽為國寶的華林寺,位于福州屏山南麓。它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附近的羅漢院、越山庵等并入,華林寺規模更大了,后又增建御書閣、環峰亭、絕學樓、勝會亭諸勝。清嘉道年間(1789-1850年),重建大殿、天王殿、山門、廊廡、客堂、僧舍等。
華林寺大殿是中國南方古木構建筑的代表,其建造方法在唐宋木構建筑中獨具一格,華林寺大殿是南方遺存的、屈指可數的宋代木構建筑之一。它是極其珍貴的古建筑,對研究古代建筑有較高的文物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