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梧縣位梧州市北部,東毗廣東省肇慶市,南接萬秀區和長洲區,西連藤縣,北通賀州市,縣城距梧州市區53公里。蒼梧縣轄9個鎮:石橋鎮、沙頭鎮、旺甫鎮、嶺腳鎮、六堡鎮、梨埠鎮、木雙鎮、京南鎮、獅寨鎮9個鎮 。 。全縣總面積2784平方公里,全縣總人口36萬人, 縣人民政府駐石橋鎮。蒼梧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資源豐富,年均氣溫21.2℃,年均降雨量1506.9毫米,年均無霜期達331天,是著名黑茶六堡茶的原產地。 。全縣森林蓄積量94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4.3%。榮膺“全國科技興林示范縣”、"八大產脂縣之一"、“全國詩詞之鄉”和“全國初級電氣化縣”等稱號;縣內有石橋龍巖名勝風景區和爽島民俗風情旅游區等旅游景點。
秦始皇南取百越,置南海、桂林、象郡3郡??h地屬桂林郡(一說南???。南??ぽ牼呈菛|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據《漢書》記載),郡治番禺 。此外,湛江等地屬象郡,粵西有一部分屬桂林郡 ,梧州屬桂林郡(一說南??? 。秦末,趙佗武力攻并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當時,廣東除今連州及樂昌北境屬長沙郡管轄外,都屬南越國地盤。西漢高后五年(前183年),趙佗稱南越武帝,封趙光為蒼梧王。同年,建蒼梧王城,這是梧州建城之始 .。漢武帝平定南越后,漢朝將南越地劃分為南海、蒼梧、郁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9個郡 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后,在其原屬地上分置7郡:南海、蒼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包括今廣東廣西大部分地區,北至湖南江永縣,南至越南順化市的廣大地區。蒼梧郡郡治廣信縣蒼梧王城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置猛陵縣(今人和鎮、嶺腳鄉地),縣治猛陵(今人和鎮孟陵村)。廣信、猛陵兩縣隸蒼梧郡??ぬ伛v廣信縣(位于現今廣西梧州、賀州與廣東封開一帶,即西江與賀江交匯一帶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刺史部治所由贏[阝婁]移駐廣信縣。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地域內置8縣,四會縣隸屬南???廣信、謝沐、高要、封陽、端溪5縣隸屬蒼梧郡;高涼縣、臨允縣隸合浦郡;統屬交州 。東漢末,交趾部改為交州,蒼梧郡、和浦郡、荊州貴陽郡和揚州豫章郡的一部分屬于今天的廣東 。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步騭把交州州治從廣信東遷番禺 。三國(吳)黃武五年(226年),將交州東部置廣州,以番禺為廣州治,蒼梧郡屬于廣州,郡治在今廣西梧州。三國吳孫皓天紀四年(280),由廣信縣分置新寧縣(今大坡鎮、廣平鎮地),縣治大城村(今大坡鎮城村)。隸蒼梧郡,蒼梧郡屬于廣州。晉太康元年(280),由廣信縣分置農城縣(今龍圩鎮、新地鎮、林水鄉地),縣治農城(今龍圩鎮),同年新寧縣改名寧新縣。東晉時農城縣改名遂城縣,隸蒼梧郡,蒼梧郡屬于廣州。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廣信、端溪、元溪、高要、新寧、臨允6縣隸蒼梧郡;謝沐、封陽隸臨賀郡;統屬廣州 。東晉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廣信縣、高要縣隸蒼梧郡,統屬廣州 。南北朝時期(公元420~479年),設置了38縣,分隸南海、蒼梧、晉康、新寧、綏建、宋隆(原宋熙)、臨慶7郡,分屬廣州、湘州 。隋開皇三年(583),撤寧新縣并人蒼梧縣。隋開皇三年(583年),改廣信縣為蒼梧縣 ,開皇十九年(599),遂城縣改名戎城縣。大業三年(607)撤猛陵縣并入始安郡豪靜縣。今縣境有蒼梧縣、戎城縣,同隸蒼梧郡。蒼梧縣為蒼梧郡治所。屬于廣州。
唐至民國
唐武德四年(621),復置猛陵縣,更名為孟陵縣。孟陵縣、戎城縣隸藤州。屬于廣州。統屬嶺南道。唐武德四年(621年),始稱梧州 ,統屬嶺南道。貞觀八年(634)孟陵縣改隸梧州。永徽(650—655)中戎城縣隸梧州。統屬嶺南道。天寶元年(742)戎城、孟陵兩縣改隸蒼梧郡。光化四年(901)戎城、孟陵兩縣改隸桂州。蒼梧縣隸梧州,為州治所。統屬嶺南道。862年(懿宗咸通三年),嶺南道劃分為東、西道,蒼梧縣屬嶺南西道。宋開寶四年(971),撤孟陵、戎城兩縣并入蒼梧縣。開寶六年復設戎城縣。熙寧四年(1071)撤戎城縣并入蒼梧縣,同時戎城改名稱戎圩鎮。蒼梧縣隸梧州,為州治所。自宋代以后至民國,今蒼梧屬地均無縣以上行政建制。元設行中書省,廢州郡,省下設路。蒼梧縣隸梧州路,為梧州路治所。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梧州安撫司改為梧州路,設總管府,治梧州,轄蒼梧縣 。明改路為府,蒼梧縣隸梧州府,為梧州府治所。清蒼梧縣隸梧州府,為梧州府治所。咸豐五年(1855),陳開、李文茂率起義軍攻占梧州,改蒼梧縣為秀平縣。義軍敗退梧州后復為清制。民國元年(1912年),梧州隸屬梧州軍政分府,為府治 。民國元年(1912),蒼梧縣并入梧州府。民國2年,廣西廢府為縣,復置蒼梧縣,隸郁江道,為道治 ,民國3年6月,郁江道更名蒼梧道,轄蒼梧等15縣 。16年,廣西廢道設行政督察區,蒼梧縣隸梧州區,同年12月1日,梧州市政府正式成立 ,19年,蒼梧縣隸蒼梧民團區。民國21年7月,撤市復歸蒼梧縣,治梧州 。21年4月蒼梧、郁林兩個民團區合并置梧州民團區,蒼梧縣隸梧州民團區,同年7月撤銷梧州市,其轄區域劃歸蒼梧縣管轄。23年3月,以原8個民團區轄域劃為8個行政監督區,蒼梧縣隸梧州行政監督區。29年4月行政監督區改稱行政督察區,蒼梧縣隸梧州行政督察區。民國38年10月隸第三區,區治蒼梧縣。
建國以后
1949年11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蒼梧。1950年1月10日,蒼梧縣人民政府成立,與梧州市分治,隸梧州專區。1951年7月梧州、玉林兩個專區合并稱容縣專區,蒼梧縣隸容縣專區。1958年7月復歸梧州專區。1971年隸梧州地區。1983年10月8日國務院批準梧州地區的蒼梧縣劃歸梧州市管轄。1984年1月改屬梧州市管轄。 2013年3月1號國務院批準把蒼梧縣的龍圩鎮、大坡鎮、新地鎮、廣平鎮劃給新成立的梧州市龍圩區管轄??h城原在龍圩鎮,2013年3月遷到石橋鎮。2013年3月1號國務院批準把梧州市萬秀區旺甫鎮劃回蒼梧縣管轄。
蒼梧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地處潯、桂兩江匯合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10°51′~111°40′,北緯22°58′~24°10′。東鄰廣東省封開縣、南與萬秀區和長洲區交界,西與藤縣,西北與昭平相接,北接賀縣??h城石橋鎮距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陸路420公里、水路611公里,距廣東省省會廣州市陸路350公里,水路355公里??h城距梧州市65公里。
氣候
蒼梧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處于海洋性氣候與大陸性氣候的過渡地域。夏半年盛行暖濕海洋氣團,吹偏南風,冬季盛行干冷的大陸氣團,吹偏北風。由于地處低緯度地帶,太陽輻射強,夏長冬短,無霜期長,年均331天。年均氣溫21.2℃;年均降雨量1506.9毫米。大于或等于0℃總積溫為7738℃,大于或等于10℃的活動積溫為6925.3℃。按四季劃分標準,以平均氣溫小于10℃為冬季,大于22℃為夏季,10—22℃為春季、秋季。蒼梧縣的四季起止時間為:春季自1月26日始至4月20日止,共85天。夏季自4月21日始至10月20日止,共183天;秋季自10月21日始至1月10日止,共82天,冬季自1月11日始至1月25日止,共15天??偟膩碚f,縣境內,夏熱冬暖,雨熱同季,適宜作物生長的季節長,農作物可一年三熟,四季均可耕種,并宜于亞熱帶及部分熱帶的生物生長繁衍。但水、旱、風、低溫、霜凍、冰雹等災害仍時有發生。
交通
蒼梧縣交通發達,縣內有重要一條鐵路線洛湛鐵路,公路有G207國道和一條高速公路G65包茂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