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北管理區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北部的壩上高原,與張北、康保、沽源三縣接壤,其前身是察北牧場,2003年8月由省屬農墾企業改制為管理區,歸屬張家口市管理。
概況編輯察北管理區地處河北省西北部、張家口北部壩上地區,地理坐標北緯41°21′至41°32′,東徑114°45′至115°。位于張北、沽源、康保三縣交界處,東西35公里,南北18公里,平均海拔1380米,總面積373平方公里。轄一鎮、一鄉、五個管理處,共18個行政村56個自然村,2010年戶口在冊人口21117人,農業人口16036人,在職職工2045人,有滿、蒙、回、彝、黎、壯、漢7個民族。產業吸納流入區人口1萬余人。管理區駐地沙溝鎮,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壩上中心地帶。全區土地總面積3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800公頃、草場15667公頃、林地14400公頃;總人口3萬人,其中常住人口2萬,產業吸納流動人口1萬;下轄兩個鄉鎮,五個管理處,區內注冊工商企業38家,個體工商戶560余戶。察北是多省市東出西聯北接的樞紐,也是壩上地區的“金三角”。察北距張家口84公里,距錫林浩特330公里,距北京280公里,距天津420公里,“207”國道與張(張北)石(石家莊)高速縱貫全區,“宇一線”縣道橫貫東西,加之京張、丹拉高速公路和張桑鐵路等交通干線,使察北進出快捷,物暢其流。
行政區劃編輯行政區
2003年,察北牧場改制為察北管理區,下轄5個管理處:黃山(原林場、五分場)、白塔(原一分場)、石門(原二分場)、烏蘭(原三分場)、金沙(原四分場),兩個鄉:沙溝、宇宙營。
下轄鄉村
左家營位于河北省駐地石家莊市北偏東380公里處、張家口市北90公里處。地勢平坦,為沙土質?,F有1341人,其中回族5人、蒙族5人、滿族3人,其余為漢族?,F為張家口市察北管理區駐地。據查,1921年,左氏首居建村,故名左家營。蘭峽溝蘭峽溝位于察北管理區駐地偏東北13.2公里處。地處山溝,為栗鈣土質。共908人,有回族1人,滿族8人,蒙族8人,其余為漢族。據查,1930年,蘭氏首居建村。因村座落在溝中,又因溝口其形若峽(方音jia平聲),故名蘭峽溝。石老五石老五位于察北管理區駐地東北13公里處。地勢平坦,為栗鈣土質。共810人,有回族7人,其余為漢族?,F為金沙管理處駐地。據查,1910年,因石老五首居建村而得名白塔位于察北管理區駐地西偏北10.5公里處。地勢平坦,為栗鈣土質。共1503人,有回族3人,滿族1人,蒙族3人,其余為漢族?,F為白塔管理處駐地。據查,1905年建村。因此地原有蒙民建的一座白塔而得名。邊家營邊家營位于察北管理區駐地東偏南11.9公里處。地勢平坦,為鹽堿土質。共780人,有回族3人,滿族1人,蒙族7人,其余為漢族?,F為烏蘭管理處駐地。據查,1930年建村,因邊姓為此地富戶而得名。宇宙營宇宙營位于察北管理區駐地東偏北16.2公里處。地處山坡,為栗鈣土質。共492人,均系漢族。耕地3130畝?,F為宇宙營鄉和宇宙營行政村駐地。據查,1910年,蔚縣人遷此定居建村。因蔚縣原稱蔚州,得名蔚州營,后習慣稱為宇宙營。閆腦包閆腦包位于宇宙營鄉駐地北偏東4.2公里處。地處山坡,為栗鈣土質。共259人,均系漢族。耕地2832畝。為閆腦包行政村駐地。據查,1910年,張北縣閆腦包村人遷居此地,沿用原村名(腦包:蒙語即土丘)。后營子位于宇宙營鄉駐地正西4.8公里處。地勢平坦,為鹽堿土質?,F有216人,均系漢族。耕地1751畝。為后營子行政村駐地。據查,1915年,張廷仁首居建村。因位于雙愛堂之北,稱為后營子。雙愛堂雙愛堂位于宇宙營鄉駐地西偏北5.7公里處。地勢平坦,為鹽堿土質?,F有917人,均系漢族。耕地6240畝。為雙愛堂行政村駐地。據查,1900年,一個外國神父在此建天主教堂兩處,稱“雙挨堂”,后習慣稱雙愛堂。大朱家營大朱家營位于宇宙營鄉駐地西偏南7.2公里處。地勢平坦,栗鈣土質?,F有350人,均系漢族。耕地3190畝。為朱家營行政村駐地。據查,1910年建村,因朱氏首居得名。沙溝沙溝位于察北管理區駐地北2公里處。地處緩坡,栗鈣土質?,F有264人,均系漢族。耕地2900畝。為沙溝鄉和沙溝行政村駐地。據查,1895年,張北縣小二臺鄉沙溝村人遷此建村,沿用原籍村名。丁家梁位于沙溝鄉駐地正東1公里處。地處坡梁,栗鈣土質?,F有386人,均系漢族。耕地3200畝。據查,1898年,丁氏首居建村,因處于坡梁而得名。大蘇家營大蘇家營位于沙溝鄉駐地東略偏北2.5公里處。地勢平坦,栗鈣土質?,F有660人,均系漢族。耕地5058畝。為蘇家行政村駐地。據查,1898年,邢不見首居,稱邢不見村。后以勢大的蘇姓取為村名。哈爾胡洞哈爾胡洞位于沙溝鄉駐地西2.7公里處。地處坡梁,沙土質?,F有462人,有蒙族4人,其余為漢族。耕地5660畝。為哈爾胡洞行政村駐地。據查,1912年建村,因首居者由張北縣哈爾胡洞遷來而得名(哈爾胡洞:蒙語即二面井)。吉家村位于沙溝鄉駐地東北偏北4公里處。地勢平坦,栗鈣土質?,F有630人,均系漢族。耕地6130畝。為吉家村行政村駐地。據查,1897年建村,因吉氏首居得名。七間夭七間夭位于沙溝鄉駐地西北3公里處。地勢平坦,栗鈣土質?,F有212人,均系漢族。耕地1159畝。為七間窯行政村駐地。據查,1912年張氏首居,建窯房7間而得名。駱駝房駱駝房位于沙溝鄉駐地西北偏北6.5公里處。地處緩坡,栗鈣土質?,F有830人,有滿族7人,其余為漢族。耕地7000畝。為駱駝房行政村駐地。據查,1891年,由拉駱駝人到此建村,故名駱駝房。腦包底腦包底位于沙溝鄉駐地西北10公里處。地處坡梁,栗鈣土質?,F有1006人,有蒙族8人,其余為漢族。耕地5400畝。為腦包底行政村駐地。據查,1878年建村,因位處腦包腳下得名。
綜合情況編輯歷史沿革
1949年,張北縣廟灘農事試驗場更名察北畜牧試驗場,華北人民政府在雙愛堂周圍墾荒,組建察北區機墾農場。1951年,分別更名為察哈爾省立種畜改良場,察哈爾省立雙愛堂農場。1952年,兩場合并組建國營牧場,駐地白塔,隸屬中央農業部,因其位處察哈爾省察北專署境內,故名為察北牧場。1959年,下放到河北省農墾局管理。1968年,察北牧場更名為東方紅牧場,再次下放到張家口地區農業處管理。1972年,恢復察北牧場稱謂。1974年,上劃省農墾處管理。2003年8月察北牧場改制為察北管理區,設黨的工作委員會和管理委員會,屬張家口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建一級財政,行使縣級政府部分職能。
地理特征
察北管理區屬高原低山丘陵區。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部低平。整個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境內最高山峰——腦包山,海拔1525米,位于東部。最大湖泊——三蓋淖(白塔淖),位于西南部,水面5000畝,最深4米,為淡水淖。土壤為栗鈣土,多為砂性。地下水比較豐富,水質好,多為微硬水。屬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2.9℃,最冷月(一)平均氣溫-15.3℃,最熱月(七)平均氣溫18.5℃,多年平均日照時數2932小時。平均降水量381毫米,無霜期100天。主要災害性天氣有干旱、風砂、霜凍、冰雹。2010年降水量420毫米。
交通運輸
207國道與張石高速縱貫全區,設有高速路出口、服務區各一處,距石家莊380公里,距張家口市90公里,距北京270公里,距錫林浩特330公里。區內建公路總長近300公里??h級公路1條,全長34.7公里,為三級瀝青路;鄉級公路8條,共計110公里;管理處和行政村都通了村村通道路,工程總計113公里。
教育衛生
全區現有寄宿制小學1所,在校學生1200多人,有教職工111人,實行公寓化管理;中學2所,教職工130人,在校學生1000多人,其中私立中學1所。學校建有教學樓,裝備現代化教學設備。有管理區醫院1處,設有病床50張,鄉衛生院2處、管理處和行政村衛生室24個。
土地結構
區域總面積中:國家所有26.4萬畝,集體所有28.3萬畝。共開發耕地14.45萬畝,屬國家所有4.45萬畝,集體所有10萬畝;水澆地3.56萬畝;種植林地25萬畝,國有林地14萬畝,含有林地3.35萬畝,灌木林地0.07萬畝,其他林地21.6萬畝;天然草地11.54萬畝,國有草地6萬畝;城鎮村及其他用地共有3.6萬畝。
經濟發展編輯近年來特別是改制以來,察北緊緊圍繞更快更好跨越式發展和構建和諧察北兩大主題,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以招商引資為主要抓手,著力培強乳業主導產業,培育肉、草、菜、薯等后續產業,開發風電、生態旅游、石材加工等新型產業,全力實施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鎮化“三化”互動戰略,經濟社會發展步入快車道,發展后勁加足。2005年全區實現GDP1.71億元,比上年增長16%,今年年底預計可完成3.6億元,同比增長110.5%; 全部財政收入2005年完成21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0.9%,今年預計完成3000萬元,同比增長42.9%;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005年完成750萬元,比上年增長176%,今年預計完成1000萬元,同比增長33.3%;全區人均純收入2005年達到3958元,比上年增長12.4%,其中兩鄉農民人均純收入3140元,五個管理處職工平均收入11888元,今年初步測算全區人均純收入預計可達4592元,同比增長16%,其中兩鄉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3560元,同比增長13%,五個管理處在冊職工平均收入預計達13900元,同比增長17%。乳業已成為全區第一優勢主導產業?,F有四家乳業加工龍頭(其中現代牧業、蒙牛、圣元、福星奶粉廠在該區投資建廠),液體奶和和配方粉生產線共27條,日處理鮮奶能力達1000噸,占全市乳品企業總加工量的60%,乳業龍頭企業納稅占全區總稅收的70%左右,目前蒙牛生產線已正式投入生產。區內奶牛存欄發展到3.16萬頭,建起千頭以上規模養殖小區8個,入區奶牛近萬頭,機械化集中擠奶率達到90%以上,兩鄉農民和五個管理處家庭農場職工以養奶牛為主要收入來源(養牛收入占人均收入的70%以上),并輻射帶動周邊縣旗養殖近10萬頭。以肉、草、菜、薯為輔助的后續產業較快發展。肉業在已有兩家牛羊肉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百萬只羊、萬頭牛以上)基礎上,今年新增了肉雞養殖加工項目。草業加工引進唐山博亞集團新注冊的察北鴻源公司年產10萬噸飼草料加工廠已鋪開建設。吸引荷蘭福瑞德公司從明年起6年總投資近10億元的馬鈴薯加工項目最近簽訂了協議,目前已投入生產。今年蔬菜和莜面方便面加工均開始啟動。以乳品加工為主導,以肉、草、菜、薯等壩上特色農產品加工為輔助的產業龍頭集群化發展戰略初見成效,初步構建起察北推進跨越式發展的產業支撐體系。此外,吸引中廣核電集團十一五期間總投資近20億元的風電項目,已列入壩上百萬千瓦風電基地的總規劃,今年測風已結束,明年可正式開工建設;由張家口天地人公司和北京客商共同投資2億元以上的察北國際旅游莊園項目也已完成部分基礎設施建設;吸引唐山博亞集團投資的礦泉水開發和石材加工于今年啟動。培育發展這些新型產業,也為察北可持續發展積蓄了后勁。產業帶動,引發人流、物流集聚,加速了察北城鎮化進程,隨著行政寫字樓、派駐單位辦公樓、框架路、住宅小區等一些工程完工,察北規劃新區建設初見雛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