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縣,隸屬湖南省株洲市,位于湖南東部。北抵長沙,南通廣州,西接衡郴、東鄰江西,面積2500平方公里(2013年)。地處東經113°20′~113°65′,北緯26°30′~27°7′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茶陵縣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個以茶命名的行政縣。 因地處“茶山之陰”,而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崩葬于茶鄉之尾”而得名。 又因南宋縣令劉子邁鑄鐵犀鎮河妖而有“犀城”之美譽。茶陵縣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六縣之一,湘贛革命根據地重點縣、模范縣,是毛澤東親手締造的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 2015年9月,《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推進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出臺。根據《方案》,茶陵縣成為湖南國土資源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縣(市)。行政區劃編輯2014年茶陵縣行政區劃下屬:云陽街道、思聰街道、洣江街道、下東街道、界首鎮、湖口鎮、浣溪鎮、馬江鎮、高隴鎮、潞水鎮、虎踞鎮、平水鎮、棗市鎮、火田鎮、嚴塘鎮、腰陂鎮、舲舫鄉、八團鄉、秩堂鄉、桃坑鄉。
地貌
茶陵縣地貌類型以山地為主,丘陵次之,崗、平俱備,其中山地面積186.49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49.73%;丘陵面積80.54萬畝,占21.48%;崗地面積48.58萬畝,占12.95%;平原面積49.75萬畝,占13.27%,水面9.64萬畝,占2.57%。全縣地質狀態是周圍山地主要為砂頁巖、變質巖、花崗巖和石灰巖,中部西南部主要為紅巖和第四紀松散堆積物。
氣候
茶陵縣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由于西北有武功山阻擋,減弱了北方冷空氣南侵的勢力。茶陵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寒期短。年平均氣溫17.9℃,一月最低,平均5.9℃,七月最高,平均29.2℃,穩定通過10℃的天數有233天,活動積溫5509℃,平均初霜日為12月3日,終霜日為2月10日,無霜期294天。日平均氣溫連續三天在零度或零度以下。
水文
屬湘江水系的洣水流域,連接大小河流25條,溪澗1732條。界首河入安仁永樂江。屬贛江水系的溪澗3條,發源于茶山,入江西永新縣三灣河,匯入禾水。全縣地表水徑流總量4.43×10米。境內主流是洣江,流域面積2495平方公里,通航里程137千米。洣水的主要支流水系有茶水、洮水、漚江和文江。人口民族編輯2011年茶陵縣戶籍總人口608425人。其中:農業人口504681人,非農業人口103744人。實現計劃生育率90.2%,2011年出生8184人,出生率為1.34%,死亡3612人,死亡率0.59%,人口自然增長率0.75%。茶陵是少數民族散居縣,至2012年,茶陵有藏族、維吾爾族、高山族等19個少數民族,共計221人,散居在20個鄉鎮。
交通編輯茶陵交通資源豐富,境內有衡炎高速、岳汝高速、泉南高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