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古稱“武陵”,別名“柳城”,是湖南省省轄市,湖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圈核心城市之一,也是長株潭3+5城市群之一。位于湖南北部,江南洞庭湖西側,武陵山下,史稱“川黔咽喉,云貴門戶”,是一座擁有二千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城市、湘西北鐵路樞紐城市。常德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首屆魅力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全國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中華詩詞之市等稱號。常德市現轄武陵區、鼎城區、安鄉縣、漢壽縣、桃源縣、臨澧縣、石門縣、澧縣,共6縣2區,以及代管1縣級市津市市。常德綜合實力位居湖南省前列,經濟總量常年保持湖南前三甲,常德正致力于打造成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并全面發揮湘西北地區中心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和生態宜居城市的職能。行政區劃編輯常德市現轄武陵區、鼎城區、安鄉縣、漢壽縣、桃源縣、臨澧縣、石門縣、澧縣,共6縣2區,以及代管1縣級市津市市,另外還設有經濟管理區:常德經濟技術開發區、柳葉湖旅游度假區、西湖管理區,西洞庭管理區以及東山峰管理區,有鄉(鎮)225個、行政村4170個。人口編輯2013年末,戶籍總人口為607.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2.1萬人。常德市男性人口310.0萬人,女性人口297.2萬人。18歲以下人口94.7萬人,18—35歲人口134.2萬人,36—59歲人口260.1萬人,60歲以上人口118.3萬人。常德市人口出生申報61486人,死亡人數24508人。常德是一個散雜多民族的地區。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常德市46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47萬人,占常德市總人口的8%,在湖南省14個州市中居第五位。除漢族以外,還有蒙古、回、藏、維吾爾族、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傣、佤、黎、畬、高山、水、景頗、土、仫佬、錫伯、普米、俄羅斯、鄂倫春、毛難、仡佬等45個民族。
自然資源編輯境內已探明礦藏145種,其中雄磺儲量亞洲第一,金剛石、石煤、芒硝儲量為全國之首,磷礦、石膏礦、膨潤土等蘊藏量和產量均居湖南省前列。
交通編輯公路
常德境內有319、207兩條國道,有S205、S226、S227、S302、S303、S304、S306等7條省道。 高速公路有:長張高速公路G5513,二廣高速公路G55,杭瑞高速公路G56。是常德的客運大站有常德汽車總站,常南汽車總站,常德客運北站。常德境內也有四座跨沅江大橋:沅江一橋,沅江二橋(善卷大橋),沅江三橋(桃花源大橋),以及沅江高速公路大橋;政府正于2014年規劃修建沅江過江隧道,屆時,江北城區和江南城區關系更加緊密,城區逐漸連成一片。
鐵路
截止2014年3月,有焦(作)柳(州)鐵路與石(門)長(沙)鐵路2條,線路總長207公里。在建或規劃中的鐵道線路有石長鐵路復線,黔張常鐵路,常岳九鐵路以及宜常鐵路。石長鐵路復線預計2015年通車,屆時長沙至常德僅需一個半小時,節省時間1個小時左右。黔張常鐵路預計于2014年動工,是連接成渝地區與華中地區并溝通華東、華南的客貨運快速通道。常德境內客運站有常德站(客運業務三等站),石門縣北站(客運業務三等站),澧縣站,臨澧站。貨運站有常德東站(貨運業務四等站),漢壽站(貨運業務四等站)等。
航空
常德桃花源機場為國家4C級機場,是黃花機場的主要備降機場,位于常德市鼎城區斗姆湖街道,可供波音737同類型飛機滿載起降,機場正在籌備改建工作,建設更大更現代的機場。截止2014年4月,常德桃花源機場已開通常德至北京、上海、昆明、廣州、深圳、重慶、西安、廈門、??诤桨?。
航運
常德港是中國主要內河港口之一。常德市有沅江、澧水等87條通航河流,航道里程1753公里,其中通航里程1191公里;港口有8個,年吞吐量百萬噸以上的有常德、津市2個港口;有100噸級以上泊位134個,碼頭總長6626延米。
市內交通
公交
普通公交貫穿整個常德城區以及周邊鄉鎮,市民出行便利方便,票價1-1.5元不等。
出租車
出租車起步價2公里5元,截至2012年,已有出租汽車1800輛。
快速公交(BRT)
常德BRT截至2013年,常德是湖南唯一,也是第一個建設BRT的城市,因此BRT也成為了常德的城市名片,截止2014年4月,BRT的線路主要為城市環線,以常德大道,柳葉大道為主,經過沅水二橋鏈接常德江北城區和德山。一期線路的BRT公交有:H1、H11、H12、H13、H15、H16、L11、L12線路BRT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中,預計2014年底至2015年通車,二期工程是經常德大道,柳葉大道,常德三橋(桃花園大橋)鏈接常德江北城區與江南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