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市是福建省會福州的門戶,名取自《詩經》“長安久樂之義。擁有空海陸三軸交通,國內屈指可數的空海“兩港”城市,屬國家頒布的開放縣(市)之一。長樂太平港是鄭和七下西洋開洋地,貢茶方山露芽與貢鹽產地。中國著名僑鄉,僑胞分布世界各地,也是臺胞祖地。根據2006年統計海外僑胞30多萬。 歷史文化經濟聚為一身的長樂市,“海濱鄒魯、文獻名邦”、“華僑之鄉、民營企業雄厚”的稱譽。
當地人的民營集群企業紡織、軋鋼、食品、建材與機電分布全國各地,其中最為出名的是紡織,被譽為福建“草根工業”的發源地。 2013年,擁有各類紡織企業1053家,是全國最大的化纖類混紡紗生產基地和民用長絲切片類生產基地;開辦民營廠人數在全國各省約有20余萬人。長樂市工業總產值位居福州五區八縣第一位。[行政區劃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長樂設1鎮5區,轄138個鄉。城關鎮駐地吳航,一區鶴上區駐沙京,二區江田區駐江田,三區金峰區駐金峰,四區營前區駐營前,五區玉田區駐玉田。全縣159個鄉。
1950年春,設城關區(含城關鎮),后設第六區(潭頭區,駐潭頭),共7個區。1951年,改城關區為一區,鶴上區為第二區(駐地移到鶴上),江田區改為第七區。1952年夏季,增設古槐區為第八區(駐古槐),梅花區為第九區(駐梅花)。
1955年8月23日,將9個區合并為6個區:營前、東渡、鶴上、江田、金峰、潭頭。
營前區包括:營前、洋嶼、霞洲、籌東、長安、馬頭、洞頭、下洋、黃石、石龍、泮野、龍門、石屏、十洋、勝德、東關、西關等。
東渡區包括:玉田、環山、橋臺、羅南、羅北、東渡、坑田、珠瓊、八社、大溪、瑯岐、瑯峰、赤嶼、上洋、首占、塘嶼、岱邊等。
鶴上區包括:漳港、新覽、仙街、云路、東平、白眉、演嶼、屏陽、龍峰、仙岐、百戶、陳橋、嶼頭、壺井、萬沙、沙京、湖尾、桃坑、青湖、青橋、北山等。
江田區包括:江田、三溪、石門、漳流、長林、垅下、首祉、大祉、松下、前連、洋下、東山、古槐、龍田、竹田、上店、感恩、下沙、巴頭、港西、珠山等。
金峰區包括:金峰、前林、首占、六林、三星、華陽、仙陳、仙塘、仙宅、湖南、閩鵬、閩沙、大鶴、嶺南、風沙、楓林、東吳、鳳洋、后董、石壁等。
潭頭區包括:潭頭、猴嶼、浮岐、文溪、二劉、大宏、汶上、克鳳、厚東、梅花、阜山、文嶺、東沙等。
1956年4月,6個區縮為1個鎮、4個區,轄52個鄉。城關鎮轄西關、勝德、東關、十洋(街);營前區轄營前鎮、玉田鎮、三峰、下洋、洋嶼、羅聯、首占、坑田、石屏、赤嶼、大溪、泮野;鶴上區轄漳港鎮、鶴上、嶼頭、百戶、壺井、旒峰、演嶼、青橋、沙京、云路;金峰轄金峰鎮、梅花鎮、梅花奐石壁、大鶴、嶺南、文溪、厚福、阜山、華陽、三星、湖南、東吳、石董、閩鶴、猴嶼、東沙(待解放鄉);江田區轄古槐鎮、江田鎮、三溪鎮、感恩、洋下、長垅、首祉、大祉、環山。翌年,改城關鎮為城關區。
1958年6月,實行撤區并鄉,全縣區劃為:城關、營前、首占、金峰、羅聯、玉田、潭頭、梅花、湖南、猴嶼、沙京、漳港、江田、感恩、東沙15個鄉(鎮)。同年9月,農村實行人民公社化,把15個鄉(鎮)合并成8個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全縣以村為單位劃為88個生產大隊、850個生產小隊。
1959年,調整體制后,分為118個生產大隊、805個生產小隊。1960年,并為94個生產大隊、762個生產小隊。1964年恢復城關區為城關鎮,隸屬城關公社。1967年1月,公社領導機構改稱生產領導班子。同年,增設梅花、湖南、首占、漳港4個公社。至此,全縣共有12個公社,199個生產大隊、2763個生產小隊,另立4個管理區。
1968年5月,各公社先后成立革命委員會。1979年1月,由梅花公社劃出文嶺等11個大隊,設文嶺公社。1980年5月,由玉田公社劃出馬厝等8個大隊,設三山公社。此時,全縣共12個公社。1980年10月公社、鎮革命委員會分別改稱公社管理委員會、鎮人民政府。1982年9月,城關鎮更名吳航鎮,城關公社更名航城公社,三山公社更名羅聯公社。此時,全縣共12個公社、1個鎮。
1984年9月,金峰、營前、梅花、潭頭4個公社改為鎮建制,其余均改為
長樂市鄉建制,共設11個鄉,5個鎮。1987年7月,潭頭鎮劃出猴嶼等4個村設猴嶼鄉;江田鄉劃出首祉、大祉等7個村設首祉鄉。
1990年2月,玉田鄉改為鎮建制;12月江田、鶴上、古槐3個鄉改為鎮建制。1992年1月,航城鄉改為鎮建制;10月,首占、文武砂、首祉、漳港、湖南、文嶺6個鄉改為鎮建制。
1994年8月,首祉鎮改稱松下鎮。至此,全縣有吳航、航城、營前等16個鎮,羅聯、猴嶼2個鄉,十洋、西關、東關等238個村委會,航興、十洋、西關等9個居委會。
2008年,長樂轄4個街道、12個鎮、2個鄉:吳航街道、航城街道、漳港街道、營前街道、首占鎮、玉田鎮、松下鎮、江田鎮、古槐鎮、文武砂鎮、鶴上鎮、湖南鎮、金峰鎮、文嶺鎮、梅花鎮、潭頭鎮、羅聯鄉、猴嶼鄉。[地理
編輯
區位
長樂,位于閩江口南岸,處于長江口與珠江口海岸線的
福州長樂國際機場正中,與臺灣島隔海相望介北緯25°40′~26°04′、東經119°23′~119°59′之間。位于福建省東部沿海、閩江口南岸,東瀕臺灣海峽,西與閩侯縣毗鄰,又與福州市區一線對稱,南與福清市相連,北與馬尾區隔江相望。而接近福廈國道,福泉高速公路從境內通過,北接閩江。 海岸線長96千米,島嶼36個。
地貌
長樂是一個準半島,地貌屬低山丘陵小區。低山丘陵略成“工”字型,分布于中部和南部。東部為開闊的濱海平原,梗以花崗巖殘丘,最低處海拔2~5米。西部為營前-玉田平原,貫以溪川,屬福州平原一部分。
境內山丘屬戴云山脈東翼的延伸支脈。西部有大象山、靈隱墓、龍卷墓、黃晶嶺,走向北東。蟛蜞山、天臺嶺、大寨山等為天然屏障雄峙北部。天險、大埔尾、六平、董奉諸山直貫中部,大埔尾為全境之最,天險山次之,崩山、旗山、風洞、御國諸山橫踞南部。
水文
閩江橫貫北境,是長樂境內最主要的河流,自黃石至梅花入海,全程約35公里。西部較大的河流有上洞江、下洞江,其余河流均較短小,長度僅在11~16公里之間,多源自南部諸山,注入江海。河網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0.5~1公里,平原地區每平方公里2公里。另有西湖、東湖、福湖、天塌湖等小湖泊,面積僅1~2平方公里。
氣候
長樂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暖和濕潤,夏長少酷暑,冬
長樂東洛島短少霜雪。年平均氣溫19.3℃。1月平均氣溫10.3℃,極端低溫-1.3℃;7月平均氣溫28.3℃,極端高溫37.4℃。無霜期333天。降水量1382.3毫米。年平均風速每秒4.1米,大多東北風。
長樂自然災害以風、澇、旱災最重。風、澇災多由臺風引起。臺風一般發生在6~9月,有“六月風初、七月風半”之說,平均每年5次。旱災受大區氣候影響,因境內植被覆蓋率較低,蒸發量大于降水量,所以干旱發生幾率較高。[地理
編輯
區位
長樂,位于閩江口南岸,處于長江口與珠江口海岸線的
福州長樂國際機場正中,與臺灣島隔海相望介北緯25°40′~26°04′、東經119°23′~119°59′之間。位于福建省東部沿海、閩江口南岸,東瀕臺灣海峽,西與閩侯縣毗鄰,又與福州市區一線對稱,南與福清市相連,北與馬尾區隔江相望。而接近福廈國道,福泉高速公路從境內通過,北接閩江。 海岸線長96千米,島嶼36個。
地貌
長樂是一個準半島,地貌屬低山丘陵小區。低山丘陵略成“工”字型,分布于中部和南部。東部為開闊的濱海平原,梗以花崗巖殘丘,最低處海拔2~5米。西部為營前-玉田平原,貫以溪川,屬福州平原一部分。
境內山丘屬戴云山脈東翼的延伸支脈。西部有大象山、靈隱墓、龍卷墓、黃晶嶺,走向北東。蟛蜞山、天臺嶺、大寨山等為天然屏障雄峙北部。天險、大埔尾、六平、董奉諸山直貫中部,大埔尾為全境之最,天險山次之,崩山、旗山、風洞、御國諸山橫踞南部。
水文
閩江橫貫北境,是長樂境內最主要的河流,自黃石至梅花入海,全程約35公里。西部較大的河流有上洞江、下洞江,其余河流均較短小,長度僅在11~16公里之間,多源自南部諸山,注入江海。河網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0.5~1公里,平原地區每平方公里2公里。另有西湖、東湖、福湖、天塌湖等小湖泊,面積僅1~2平方公里。
氣候
長樂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暖和濕潤,夏長少酷暑,冬
長樂東洛島短少霜雪。年平均氣溫19.3℃。1月平均氣溫10.3℃,極端低溫-1.3℃;7月平均氣溫28.3℃,極端高溫37.4℃。無霜期333天。降水量1382.3毫米。年平均風速每秒4.1米,大多東北風。
長樂自然災害以風、澇、旱災最重。風、澇災多由臺風引起。臺風一般發生在6~9月,有“六月風初、七月風半”之說,平均每年5次。旱災受大區氣候影響,因境內植被覆蓋率較低,蒸發量大于降水量,所以干旱發生幾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