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縣別稱“星沙”,自古為“三湘首善”,在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排名中,長沙縣列第13位。長沙縣位于湖南省東部,處于長株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核心地帶,是省會長沙市東部的近郊縣,西南臨湘江,瀏陽河和撈刀河貫穿全縣,東接瀏陽市,西連長沙市城區,南抵株洲市市區、 湘潭市市區,北達岳陽市。全縣總面積1749.9平方千米,總人口65.1萬人(2015年)。截至2015年2月28日,全縣共轄5個街道、16個鎮。長沙縣有眾多名勝古跡,如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黃興故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楊開慧故居、徐特立故居等。2014年,長沙縣GDP達到1100億元,人均GDP達到9.8萬元。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長沙縣行政區域總面積為199665.89公頃,其中耕地58047.08公頃,園地2711.12公頃,林地88161.52公頃,草地516.84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5822.65公頃,交通運輸用地6162.17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4611.56公頃,其他土地3632.95公頃。
礦產資源
長沙縣礦產資源豐富,經探查縣境內已發現鎢、錫、鈹、鈮、鉭、鈷、鉬、金、硅、煤、高嶺土、石灰石等32個礦種,已探明儲量的19種。全縣已發現礦產地236處,其中大型5處、中型10處、小型151處、礦(化)點73處。開采利用的主要與建筑材料有關的幾個非金屬礦種,如磚瓦粘土、硅石、石英砂、建筑石料,占全部礦產地的74%,其余大多數礦種因產地規模小尚未開發利用。
生物資源
長沙縣野生動物有獸類10種,鳥類48種,蛇類10多種,其中穿山甲、果子貍、猴面鷹、白鵡、虎皮蛙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野生植物有藥用植物120余種,木本植物80多種。其中銀杏、杜仲、福建柏等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水杉為省一級保護植物。森林覆蓋率42.5%,林木綠化率48.04%,活立木總蓄積371萬立方米。
人口民族編輯2008年至2011年,長沙縣總人口分別為758515人、781972人、788566人、803861人,四年新增人口38956人??側丝谥校恨r業人口69.1萬人、69.36萬人、69.16萬人、69.7萬人,非農業人口84500人、88413人、96937人,107363人;男性人口39.38萬人、39.5萬人、39.83萬人、40.5萬人,女性人口38.2萬人、38.63萬人、38.9萬人、39.8萬人;男女比例為103.09:100、102.45:100、102.21:100、101.7:100。人口出生率分別為9.9‰、11.7‰、13.8‰、14.2‰。長沙縣以漢族為主,2011年漢族人口798234人,占全縣總人口的99.3%。少數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壯族、回族、藏族、蒙古族、布依族、朝鮮族、維吾爾族、哈尼族、滿族、水族、高山族等37個族別,計5627人,占全縣人口總數的0.7%。還有流動少數民族1000多人,主要來自新疆、四川、青海等地。
經濟概況編輯綜合
長沙縣1992年,長沙縣啟動了新縣城和開發區建設,十多年來,全縣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近500億元。全縣有國家重點鎮2個,省重點鎮3個,市重點鎮4個,城鎮化水平從1992年的13.6%提高到了2008年的45.6%,縣城(經開區)規劃面積達68平方公里。長沙縣主要產業有機械、汽車、電子信息和新型材料、非金屬礦物制造業等四大產業集群。重要工程機械企業有占據整個國內工程機械一半市值的三劍客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汽車企業有長豐獵豹、北汽福田、三一客車、三一汽車、同心實業等,及一大批以汽車配套企業為主的汽車制造和零部件企業,此外還有以LG、玻殼、伊萊克斯、長海視聽等為主的電子信息和家電企業,江背水泥廠等為主建筑原料生產企業。2004年四大產業總資產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總資產的73.29%。其中,多家企業資產過10億元,分別是中聯重科工程起重機公司、樂金飛利浦曙光電子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長沙遠大直燃機有限公司、湖南HEG電子玻璃有限公司。 1992年10月,長沙縣委、縣政府趁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的東風,在107國道和319國道交匯處規劃38平方公里,設立了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經過建設者9年的奮戰,昔日的荒山已變成了樓宇成群、道路縱橫、燈火通明、綠樹成萌的現代化新城。如今,在先期開發的14平方公里上,已完成基礎設施投資8.5億元。2010年,長沙縣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0億元,增長17.9%,自2004年以來連續7年保持17%以上的增速。增速排名九區縣(市)第一,分別高于全國、全省、全市7.6、3.4、2.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2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446.9億元,增長21.4%,第三產業增加值140.9億元,增長11.7%。全年經濟呈不規則“V”字走勢。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7.7:68.5:23.8調整為6.7:70.9:22.4。一、三產業分別下降1、1.4個百分點,二產業提高2.4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1.1%、82.3%、16.6%,分別拉動GDP增長0.2、14.7、3個百分點。交通編輯長沙縣已構筑水、陸、空交互的立體化交通網絡。
長沙縣交通水運湘江、瀏陽河通江達海;兩千噸級深水碼頭霞凝新港吞吐有序。航空黃花國際機場已開通國內外航線近百條,可通往溫哥華、紐約、洛杉磯、墨爾本、法蘭克福、巴黎、倫敦、香港、澳門、臺灣、大阪、曼谷、首爾、吉隆坡等國內外90余個大中城市。鐵路京廣鐵路、武廣高鐵和正在興建的滬長昆高速鐵路貫穿縣境。長株潭城鐵在暮云鎮設站,建設中的地鐵二號線在黃興鎮設站并考慮東延,年內將開工的地鐵三號線由張公塘經星沙和主城區,直通大河西坪塘鎮。公路107國道、319國道穿行其中;京珠高速、長永高速、機場高速、繞城高速、長株高速縱橫交錯;全縣“三縱十二橫”骨干道路網架全面拉通;縣域內已有28個現代化交通接口與長沙市區實現無縫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