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順縣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縣政府駐長寨鎮,位于貴州省中南部,黔南州西部。長順縣總面積1565.03平方千米??h城距省城貴陽市84公里,至州府都勻市178公里,到安順市85公里,在貴陽1小時經濟圈輻射范圍內。轄7個鎮、10個鄉、148個行政村、5個居民委員會,1634個村民組,總人口25.71萬人(2007年末),少數民族人口占56%,主要以布依族、苗族為主。戰國至秦漢時期屬夜郎古國,自古被稱為“夜郎故地,杜鵑之鄉”。長順縣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縣,境內有漢,布依,苗等20個民族,地質構造和地層結構都較為復雜,山脈屬苗嶺山系,苗嶺分水嶺橫亙縣的北部,地勢呈北高南低,地貌類型北部為丘原區,西部為丘陵區,中南部為巖溶中低山,東部為峰叢谷地,河流分屬長江,珠江兩大水系。工業有采煤、化肥、建材、飼料加工。農業以種植油菜為主,是黔中地區“糧倉”之一。歷史沿革編輯遠古時期,長順開始有人類活動,東漢,蜀漢時期,長順為牂牁郡夜郎 縣治地,晉、宋、齊、梁、陳,為夜郎郡廣談,談指二縣間地。隋為牂牁郡西邊下段地,唐為羈縻鄉州,今州地。宋依唐舊,但領于紹慶府。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八月,以金竹寨(今廣順鎮)置金竹府,為長順建制之始。金竹府轄11個州,3個縣及16個長官司,隸順元路。明洪武五年(1372)三月,改金竹府為金筑長官司。洪武八年,升金筑長官司為金筑安撫司,隸貴州衛,洪武十九年,改隸廣西布政司,洪武二十七年,隸四川布政司。正統三年(1433)隸貴州布政司,成化十二年(1476)屬程番府,隆慶三年(1569)屬貴陽府,萬歷四十年(1612)三月金筑安撫司土舍金大章奏請朝廷改土歸流,朝廷準奏,設官建治,欽定改金筑安撫司置廣順州,屬貴陽軍民府,并授金大章土知州世襲,不許管事。清雍正五年(1727)三月,置長寨廳。光緒七年(1881)三月,長寨廳同知移駐羅斛(今羅甸),改長寨廳為廣順州長寨州判。民國二年(1913)年9月,順州為廣順縣,改長寨州判為長寨縣,屬黔中道。民國9年廢黔中道,直屬于省。民國26年,屬第一行政督察區。民國30年(1941)10月,廣順縣與長寨縣合并為長順縣。1949年12月21日,長順縣解放。解放初期,長順縣隸屬貴陽專區。1952年改屬貴定專區,爾后又改屬于安順專區。1956年4月,劃屬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00年,長順縣轄7個鎮、10個鄉。2003年,長順縣轄7個鎮、10個鄉,148個村委會、5個居委會。年末總人口24.6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9萬人;少數民族13.85萬人,占總人口的56.16%。
行政區劃編輯2014年,撤銷長順縣長寨鎮、威遠鎮、廣順鎮、擺所鎮、鼓揚鎮、代化鎮、種獲鄉、擺塘鄉、馬路鄉、凱佐鄉、新寨鄉、營盤鄉、中壩鄉、交麻鄉、睦化鄉等15個鄉(鎮)建制,設置新的長寨鎮、廣順鎮、擺所鎮、鼓揚鎮、代化鎮。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
長順縣,中華人民共和國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管轄下的一個縣,縣政府駐長寨鎮。位于貴州省中南部,黔南州西部。長順縣距省城貴陽市84公里,至州府都勻市178公里,到安順市85公里,經度為東經:106.45;緯度為北緯:26.03。
氣候
長順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雨熱同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溫13.5—18.5℃,年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15.5℃,極端最高氣溫為40.7℃。相對濕度81%。無霜期275天,年降雨量1250——1400毫米。
地貌
長順縣地處黔中兩級剝夷向廣西丘陵傾斜的斜面上,分屬苗嶺山系,苗嶺分水嶺橫亙縣的北部。長順縣地貌分為巖溶中山、巖溶中低山、峰叢陸地、峰叢谷地、孤峰波地、中山峽谷、溶丘洼地、中低山河谷、丘陵寬谷、丘陵谷地類型。長順縣按海撥的高度,可分為三級梯地。一級梯地,安樂、新寨、種獲、擺塘以北一線,海撥1250-1579.5米,一級梯地以南簡慶、擺茶、格冗、簡面以北為二級梯地,海撥1100-1400米。東部的威遠、長坡、付家院、冗雷及代化大部地區為三級梯地,海撥660-1200米。南部邊緣格凸河谷與羅甸交界處的河邊,是長順縣最低處,海撥660米。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2008年,長順縣耕地面積3.87萬公頃,耕地中水田占33.8%,其中萬畝以上的壩子2個,千畝以上的壩子29個,500畝以上的田壩占稻田的52.4%;林地面積3.65萬公頃,活力木總蓄積74.1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7.2%;長順縣有各種草場資源1.92萬公頃(其中成片草場0.39萬公頃);待開發的非耕地資源1.28萬公頃。
生物資源
長順縣生物資源有水稻、玉米、烤煙、茶葉、黃姜、半夏、天麻、生姜、生漆、辣椒、豆腐皮、核桃、板栗、香蕉、梨、米花糖等。
礦產資源
長順縣礦產以非金屬礦產為主,主要有石灰石、硅石、耐火粘土、方解石、熒石、大理石、原煤等,其中硅礦儲量在1000萬噸以上,其二氧化硅含量在98%以上,品位居全省第一;石灰石儲量在10億噸以上。其中可作大理石代用品的儲量在1000萬噸以上;方解石儲量在500萬噸以上;原煤儲量在663.8萬噸以上。
水資源
長順有大小河流9條,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93597千瓦,可開發利用75970千瓦。其中縣南部的格凸河水量大、落差大、地質條件好,是長順縣電力附帶漂流旅游開發建設產業帶。長順縣可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潛力共有5.88萬千瓦。
人口民族編輯長順縣人口25.71萬人(2007年末),主要以布依族、苗族為主。其中非農業人口2.28萬人,占總人口的8.87%,少數民族14.61萬人,占總人口的56.83%。
經濟概況編輯綜述
國民經濟由于受歷史等因素的制約,長順是國家“八七”扶貧攻堅重點扶持的貧困縣之一,其中縣南部是有名的麻山極貧地區。改革后22年年均經濟增長率9.02%,其中“九五”期高達15.18%,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1998年實現了面上脫貧越縣,被國家批準為對外開放縣。2007年,長順縣國內生產總值9.7億元,人均3840元。
第一產業
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210元。引導農民發展菜、畜、茶、果等特色產業,著力打造“一鄉一品”特色經濟,推進現代農業進程。在推行“一鄉一品”特色經濟進程中,長順縣根據各區域、各鄉鎮種養業發展優勢,緊緊圍繞“開發北部、帶動中部、扶持南部”的戰略思路,按照推進“4321”的經濟發展格局和“北糧果、中蔬菜、南林畜”的產業規劃布局,積極爭取國家及省州的項目支持,以“果、畜、藥、菜等為重點,集中力量扶持農戶發展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水平的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在畜牧養殖方面重點以生豬和南江黃羊為主,家禽方面以綠殼蛋雞為主,種植方面重點以蘑菇、生姜、西紅柿、蘋果為主的特色農業經濟產業鏈。隨著“一鄉一品”特色經濟的縱深推進。雙苞蘑菇1200畝,共飼養蛋雞64824羽,南江黃羊存欄1.62萬只。
第二產業
2013年1-9月,長順縣生產總值完成15.16億元,同比增長20.40%;規模工業產值完成16.2億元,同比增長73.3%。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長順工業園區簽約企業43個,入駐企業28個,簽約投資總額為50.51億元,已完成投資23.7億元。
交通編輯320國道橫穿長順縣境北部(41公里),縣城至貴陽87公里油路全程貫通,320國道和縣道惠狗線在北部和中部橫貫東西,縣道“中廣線”、“擺代線”和“三代線”縱貫南北,構成了以國道、縣道為框架,鄉村道為網絡的公路交通體系,長順縣通車里程625.5公里,另有惠水-興仁省級高速公路(惠興高速)貫穿長順縣境內,惠水至興仁高速公路路線全長203.053km;采用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設計時速80km/h,路基寬度21.50m。
旅游資源編輯杏王山紅色旅游度假區杏王山紅軍標語紀念館杏王山紅軍標語紀念館位于長順縣種獲鄉生聯村內,是杏王山紅色旅游度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杜鵑湖國家水利風景區2002年9月15日,杜鵑湖風景區成為第二批國家水利風景區 。杜鵑湖景區位于長順縣城西北18公里,距省會貴陽及安順市分別為102公里、92公里,是集山、水、鳥、林、泉、洞、寨為一體的貴州唯一水上杜鵑花景區。因湖岸嶺崗上大紅、粉紅、白色杜鵑花密布叢生,綿延數十里而得名。敦操苦李沖溶洞敦操苦李沖溶洞坐落在長順縣敦操鄉打召村,距鄉政府所在地9.5公里。敦操苦李沖溶洞是天然水溶洞。白云山位于長順縣白云鎮北部,海拔1462m,東暖夏涼,氣候宜人,景區面積約20km2,北起平山(壩乃),南至花芽,西起保合營,東至土地關,位于東徑106°28′55″—106°36′43″,北緯26°14′39″—26°10′12″。白云山風景名勝區旅游資源比較豐富,但比較分散,共有景物景觀14個,面積20平方公里。白云山已被列為貴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貴州歷史上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天子洞“天子洞”位于潛龍閣左側,為一天然洞。沿中一巨石平臥,傳建文帝在此下塌,石床右端登七級出一洞口至山絕頂處,稱白云蓋頂,此洞口也稱望天洞,傳為建文帝登機遙望京城(今南京)思鄉之處。
名優特產編輯建材、冶金、生豬、黃羊、蛋雞(綠殼蛋雞)、水稻、玉米、烤煙、茶葉(貴燕牌茶葉)、蘑菇、生姜、西紅柿、蘋果、中藥材(黃姜、半夏、天麻)、生漆、辣椒、豆腐皮、核桃、板栗、香蕉梨、米花糖、石灰石、硅石、耐火粘土、方解石、熒石、大理石、原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