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圖縣在遼寧鐵嶺市最北部的縣,是遼寧省擴權強縣制度試點單位,是全國著名的農業大縣,東北最大的花生集散地,全國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畜禽生產加工基地。昌圖縣交通便利,境內有哈大鐵路、平齊鐵路兩條鐵路及哈大高鐵,102國道、303國道、 沈哈高速公路從境內穿過。昌圖縣工業基礎雄厚。以建材、化工、機械、紡織、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現代工業格局正在形成。
地理位置
昌圖縣位于遼寧省最北部,松遼平原南端,遼、吉、蒙三省(區)交界處,北與吉林省的四平市、梨樹縣、雙遼縣接壤,西與沈陽市的法庫縣、康平縣,內蒙古的科左后旗隔遼河相望。地處東經123°32′——124°26′,北緯42°33′——43°29′,區域總面積431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全縣地貌由東部低山丘陵向西部遼河平原過渡,土壤類型由東至西分布為暗棕壤、黑土或草甸土、風沙土。根據境內的地形、地貌、土壤類型和利用方式的不同,大體可劃分為四個區。東部低山丘陵區:本區為低山丘陵,海拔在200米以上;春來層巒疊嶂,青翠欲滴,群峰聳峙,林壑幽美;盛產名貴的中草藥及山貨野果;該區多為棕壤性土壤,適于農果木綜合利用,多種經營,全方位發展。中部漫崗平原區:本區地處漫崗平原,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土地利用率高,農業產業發達,是縣內重點產糧區之一。西部沿河區:本區分布在遼河、招蘇太河沖積平原上,地勢平坦,土壤深厚,肥力較高,水利條件較好,適于稻麥生產。西北風沙區:本區因受內蒙風沙影響,多為風沙土壤。土質瘠薄,地力貧瘠,是縣內低產區;該區未利用地較多,適宜發展林牧業;在種植業方面適于發展花生、地瓜等經濟作物。
氣候條件
昌圖縣屬于中溫帶亞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明顯,雨熱同期。春季氣溫回升較快,多為降水少,春風大,空氣干燥;夏季天氣多為悶熱多雨,最高氣溫可達36℃;秋季多是天高云淡、秋高氣爽的好天,氣溫迅速下降;冬季多是天氣寒冷,最低氣溫可達-33℃。
水文情況
昌圖縣西部是遼河沖積平原,西北為風沙區,河流除遼河外,主要支流有招蘇臺河、二道河、亮子河等,均屬遼河水系。境內有遼河、東遼河、招蘇臺河、二道河、亮子河、馬仲河等流域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的大中河流15條,已建成中小水庫64座,可開發利用的水資源總量達6.1億立方米。
行政區劃編輯
昌圖縣隸屬于遼寧省鐵嶺市,區域總面積4317平方公里,下轄39個鄉鎮(場),43個社區,450個行政村,總人口為104萬人。其中,所轄鎮有26個,分別為八面城鎮、昌圖鎮、老城鎮、毛家店鎮、寶力鎮、亮中橋鎮、三江口鎮、雙廟子鎮、泉頭鎮、金家鎮、朝陽鎮、頭道鎮、馬仲河鎮、此路樹鎮、老四平鎮、大洼鎮、傅家鎮、四合鎮、古榆樹鎮、七家子鎮、前雙井子鎮、四面城鎮、東嘎鎮、曲家店鎮、通江口鎮、大四家子鎮;所轄鄉有7個,分別為下二臺鄉、平安堡鄉、十八家子鄉、長發鄉、太平鄉、大興鄉、后窯鄉;所轄農林場有4個,分別為寶力農場、傅家林場、新鄉農場、虻牛馬場;所轄農場辦事處有2個,分別為兩家子農場辦事處和三江口農場辦事處。
交通運輸編輯
昌圖位于沈陽、長春兩個省會城市的中心點和交通干線的交匯點上,交通四通八達。京哈電氣化鐵路、籌建中的京哈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平齊鐵路,102國道、303國道,京哈高速公路、鐵阜高速公路,構成了橫跨東西,縱貫南北的交通網絡。驅車向北,40分鐘可抵達四平市,2個小時可抵達長春市;向南,35分鐘到達鐵嶺市,一個半小時可到達沈陽桃仙機場,4個小時到達大連港,7個小時可到達首都北京。
全縣450個行政村,實現了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實現了村村通客車。形成了以鄉鎮為中心,延伸村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公路運輸網絡。
到2010年末,全縣境內擁有公路601條,公路里程達到3798.83公里,其中國道2條(即102、303線)120.1公里,全部達到二級路以上標準;省級路3條(即昌法、彰桓、新梨)142.898公里,都已達到二級路標準以上,縣級路13條387.322公里(即昌北、昌付、八亮、雙八、老老、昌威、東德、滿四、高雙、高昌、七三、寶曲、昌關)都已達到三級路標準;鄉級公路112條1208.757公里,其中黑色路面里程達到了871.995公里;村屯道路471條1939.753公里;全縣擁有橋梁419座11508.26延米;全縣公路密度達到了90.89公里/百平
昌圖西站 (2張)
方公里。今后幾年,在公路建設方面,全縣將逐步對縣級公路進行全面改造,逐步提高技術等級和技術標準,全部實現黑色化。在“十二五”期內逐步向村屯公路水泥化延伸。
到2010年末,全縣共有營運車輛4200臺(其中:貨運汽車3000臺、柴油五輪車1200臺);出租車899臺;營運大客車116臺、中巴112臺;全縣渡口5處,4座浮橋;配貨和物流中心15家;維修廠家112家其中二類10家,三類102家;A級檢測線一個,全縣擁有客運線路129條,其中跨縣線路9條。為適應經濟發展需要,逐步使全縣客貨運輸行業集約化、規范化管理,全縣先后成立6家客運線路公司、4家出租車公司、3家貨運公司。新建了寶力、古于、三江口、付家、東噶、泉頭、通江口、老城8個四級站,雙井子、此路、雙廟子、十八家子4個五級鄉鎮客運站。
旅游名勝編輯
昌圖縣境內旅游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天橋山、太陽山風景區均距縣城9公里。天橋山屬長白山余脈,山姿俏麗,風光秀美。自然形成南北二峰,雙峰對峙,險峻凌空,兩峰山腰山
昌圖景色
脊相連,削壁懸崖,宛如天橋,行至橋上,目?;牦@。登峰遠眺,群山環抱,郁郁蔥蔥;令人心曠神恰。天橋山腳溪水潺潺,有天然溶洞可供游人納涼,是一處游覽勝境。太陽山山勢綿亙婉蜒,大小山峰十余座,山體植被豐茂,樹木品種繁多。碧波瀲滟的太陽山水庫宛若一顆鑲嵌在群山環抱中的璀璨明珠,構成了一幅山水相連、風光旖旎的優美畫卷。坐落在太陽山腳下的常泰寺背山面水,聞名遐邇,吸引數萬游客流連忘返。位于此路樹鎮的此路湖風景區,是著名作家、紅學家端木蕻良的家鄉,這里因水草豐美,樹密林茂,常有鷺鷥棲息而得名,景區內碧水蕩漾,鳥語花香,處處顯現出回歸自然的景象。位于泉頭鎮境內的蕭家溝和傅家鎮樟子松母樹林,已被列為國家級重點自然保護區,景區內林木茂盛,喬灌叢雜,古木幽深,各界游客嘆為觀止。
太陽山
太陽山風景區位于昌圖鎮太陽山村距縣城7公里,境內有昌威公路橫穿而過。風景區山勢綿亙蜿蜒,有大小山峰10余座,最高山峰海拔306米,最低山峰208米。風光旖旎,碧波瀲滟的太陽湖仿佛像一顆明珠鑲嵌在群山之中,構成一幅幅山水畫卷。風景區地處中溫帶亞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內,山體自然植樹被良好,樹木種類繁多,主要樹種有松樹、楊樹、柞樹、槐樹、楱樹、山楂樹等二十余種。依山傍水而復建的常泰寺,更使風景區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兼收并蓄。是昌圖得天獨厚的旅游風景區。
天橋山
天橋山北靠昌圖鎮東明村劉家屯,南鄰天橋山村。距縣城9公里。是昌圖第三高峰。山姿俏麗,風光秀美。山有南北二峰,相距百余米。南峰日天橋峰,山體怪石嶙峋,狀如蜘蛛,亦稱蜘蛛峰。海拔457米,相對高度230米。北峰山形凹陷,日大洼峰(大架子峰),海報468米,雙峰對峙,險峻凌空。兩峰山腰處有橋形山脊相連,削壁懸崖,宛然天橋,故稱天橋山。
北山公園
北山公園位于昌圖城區北端,依北山而建。東臨站前大街。西臨文化大街,南靠北環路,北接迎賓路,規劃占地面積1.03平方公里。是縣城人們休閑、娛樂、晨練的主要場所,登北山可縱觀昌圖縣城全景。公園內植被良好,樹木茂盛,主是樹種有黑松、樟子松、冷松、檜柏、新疆楊、刺槐、楓樹等十余種?;ㄩ_似錦、姹紫嫣紅,主要花卉有紅刺玫、黃刺玫、忍冬、連翹、樹錦雞、接骨木、萬壽菊、孔雀草、美女櫻、景天等。公園內配有仿古牌,仿古亭、石桌石凳、甬路等設施,突出了以人為本、人文合一。娛樂項目有人工湖、水船、賽車、射擊、健身房等。北山公園最高日游量達數千人,已具綜合性公園雛型。
大架子山自然風景區
大架子山位于下二臺鄉艾家村。大架子山亦稱光頂子山或稱廟嶺(因山口處曾有三處仙廟)是遼吉兩省界山。三峰并列巍然壯觀。主峰光頂子山海拔532米,相對高度300米,是昌圖縣最高山
合并圖冊 (4張)
峰,因山勢磅礴陡峭,峰頂巖石裸露而得名。
峰頂的“人立石”遠望之如人立,別有情趣。山北側有清泉,長年噴涌,注入忙牛南河。峰頂有三角形木架,是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沙俄侵占東北時,設立的軍事標志。因此人們稱為大架子山,日本侵占時,又豎旗于架上,人們又稱旗架子山,記錄首帝國主義的罪惡史。建國以來通過封山育林,禿山變綠,樹木成林。山角周圍奇石隨處可見,是藏石愛好者的旅游勝地。
昌圖榆城公園
榆城公園位于昌圖縣內老城鎮內,始建于1913年。日寇入侵后公園被破壞,便成了“花園大坑”。1992年老城鎮政府在原址復建。公園占地面積一萬二千平方米,園內有湖面1000平方米,湖內建有仿古水榭一座高5米,建筑面積30平方米。園內東南方建有四角涼亭一座,占地20平方米,高3米。四周楊柳錯落有致。公園正門為仿古大門,門楣上有昌圖籍的全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著名書法家佟韋所書的“榆城公園”。整個公園小巧玲瓏,布局合理。山水亭榭落戶園內,形成一幅精美的山水畫卷,是老城人民休閑娛樂的主要場所。
昌圖太平寺
太平寺位于昌圖縣毛家店太陽村的太平寺,建于1796年的清嘉慶年間。原有三層殿,文革期間被毀。二十世紀90年代重新復建。寺院占地3000余平方米,有二層殿,天王殿和大雄寶殿,正門兩側建有鐘樓、鼓樓,有齋房7間,僧舍面積近1000平方米。監院1人,出家僧人近二十人,居士十幾人寺院外正門右側有一棵與寺院同齡的柳樹,這棵神奇的古樹根部空心,在空心內每年自燃幾次,每次燃燒幾天后自滅,雖然樹內被火燒空心,但仍然枝繁葉茂,生生不息。當地百姓每逢孩子有病將紅布條掛在樹上,燒香拜樹便大病痊愈,雖然帶有封建迷信色彩,但此習俗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