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縣隸屬于浙江省湖州市,地處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地理位置處于北緯30°43′-31°11′,東經119°33′-120°06′之間。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太湖西南岸,與該省安吉縣、湖州市吳興區和安徽省廣德縣、江蘇的宜興市接壤,蘇浙皖三省交界。長興縣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長興縣區域面積1430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戶籍人口約64萬。2014年長興縣地區生產總值(GDP)438.72億元。 長興縣地質構造復雜,礦產資源豐富。 長興縣旅游資源豐富,其中有大唐貢茶院、 金釘子遠古世界景區 等旅游景點。
地貌地質
長興縣位居浙北低山丘陵向太湖西岸平原過渡的地區,地勢西高東低。 長興縣的地質構造復雜,境內地層從志留系(除三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
氣候
長興縣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總特征是: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雨
齊山植物園熱同季、溫光協調,適宜農作物的生長。歷年平均氣溫15.6℃,氣溫年際間變幅在± 0.5~0.7℃ 之間,年際氣溫極差為1.2℃。歷年月際間的氣溫變化幅度要比年氣溫波動大得多,其中以1月份氣溫年際變差最大。年降水量:年均1309mm。其中3~9月是全年降水集中期,占年雨量的75%以上。降水季節分布特點: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季多于秋季。年平均雨日為144天,占全年天數的39.6%。由于境內地形的不同,降水地理分布也存在著明顯差異。冬季除部分山區地帶外,基本無降雪。年均日照時數1810.3小時,歷年平均日照百分率為41%,光照分配較均勻。
水文
長興縣屬太湖流域,平原河港交織,蕩漾密布,山區為溪澗及山塘水庫,長興主要水系有西苕溪水系、長興平原水系、東部平原河網與運河。長興縣的水系主要有西苕溪、泗安溪、箬溪和烏溪。除西苕溪、泗安溪為跨省、縣河流以外,其余皆在長興縣境內。長興縣域內北部水系發源于西部山區,由西向東入太湖。北部干流水系有合溪港、長興港、泗安塘等31條,全長417.4km,流域面積約為1735平方千米,南部水系有西苕溪等5條,全長59km,流域面積2275平方千米。境內的20條河能通航,全長59km,河泊有盛家漾等20個,面積約6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
1956年撤區并鄉,全縣劃分為雉城和泗安2鎮,以及30大鄉。1958年10月,在人民公社化運動中撤銷鄉鎮建制,實行政社合一。1961年底和1962年春,在調整公社規模中,撤銷大公社,以原管理區為基礎,長興縣劃分為32個人民公社,并恢復雉城、泗安鎮建制。1967年11月,成立長興縣革命委員會,屬嘉興地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4月,將管埭人民公社劃分為泗安、管埭二公社。7月,恢復長興縣人民政府,隸屬于嘉興地區專員公署。1981年2月,撤銷李家巷人民公社建制,將所屬大隊劃歸李家巷鎮。至此,長興縣為32個公社3個建制鎮。1982年1月,經地區行署批準,將重名的大云、港口兩公社,改名為太傅、觀音橋公社。1983年10月,撤專署實行市管縣,隸屬于湖州市。1983年,長興縣改 “人民公社”為 “鄉人民政府”,從天平橋鄉劃出畎橋鄉。1984年7月,將城郊鄉、泗安鄉分別并入雉城鎮、泗安鎮。1985年9月,和平、煤山、小浦,改鄉為鎮。1986年7月,林城、虹星橋、洪橋,改鄉為鎮。1987年,長興縣設9鎮 (雉城鎮、洪橋鎮、李家巷鎮、林城鎮、泗安鎮、虹星橋鎮、和平鎮、小浦鎮、煤山鎮),25個鄉 (新塘鄉、橫山鄉、下箬寺鄉、丁甲橋鄉、水口鄉、后漾鄉、夾浦鄉、天平橋鄉、畎橋鄉、太傅鄉、仙山鄉、二界嶺鄉、長潮鄉、管埭鄉、里塘鄉、觀音橋鄉、呂山鄉、包橋鄉、長城鄉、便民橋鄉、吳山鄉、長橋鄉、白阜鄉、白峴鄉、槐坎鄉),450個行政村,36個居民委員會。1992年,長興縣轄10鎮10鄉。2000年12月27日,浙政發[2000]288號批復同意長興縣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撤銷雉城鎮、新塘鄉、長橋鄉建制,合并設立新的雉城鎮;撤銷泗安鎮、長潮鄉建制,合并設立新的泗安鎮;撤銷林城鎮、太傅鄉建制,合并設立新的林城鎮。至此,長興縣轄10鎮6鄉。2012年6月,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長興縣行政區劃進行了調整:撤銷吳山鄉建制,將其行政區域并入和平鎮;撤銷二界嶺鄉建制,并入泗安鎮;撤銷雉城鎮建制,其行政區域改由縣政府直轄,在此行政區域內設立雉城、畫溪、太湖3個街道辦事處。
區劃詳情
2014年長興縣隸屬于湖州市,轄3街道9鎮4鄉:雉城街道、畫溪街道、太湖街道、煤山鎮、夾浦鎮、李家巷鎮、洪橋鎮、泗安鎮、和平鎮、小浦鎮、林城鎮、虹星橋鎮、水口鄉、槐坎鄉、白峴鄉、呂山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