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是湖北省宜昌市所轄的一個自治縣。位于鄂西南山區、長江和清江中下游,是一個集老、少、山、窮、庫于一體的特殊縣份。1984年7月,經中國國務院批準設立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偯娣e3424平方公里,2009年戶籍人口為42萬人。境內有土家族、漢族、苗族、滿族、蒙古族、侗族、壯族等23個民族,其中土家族約占51%??h政府駐地在龍舟坪鎮。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位于鄂西南山區、長江——清江中下游,地跨東經110°21’至111°21’、北緯30°12’至30°46’;東鄰宜都,南交五峰土家族自治縣,西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巴東縣傍長江三峽,北接秭歸和宜昌市。距省會武漢320多公里、三峽機場32公里、長江水運碼頭紅花套28公里?,F有318國道 縱貫全境,交通十分方便。地勢西高東低,東西長94.5公里,南北寬63公里。國土總面積3430平方公里。轄8鎮(龍舟坪鎮、磨市鎮、都鎮灣鎮、資丘鎮、漁峽口鎮、榔坪鎮、賀家坪鎮、高家堰鎮)3鄉(大堰鄉、鴨子口鄉、火燒坪鄉)、154個行政村、4個居民委員會、97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2萬。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居于湖北省承東啟西的地理位置,地處鄂西南清江中下游,云貴高原東延尾部,武陵山余脈。東連宜都市,西接巴東縣,南抵五峰縣,北鄰秭歸縣和宜昌市。位于東徑110°22′-110°20′北緯30°12′-30°46′之間。東西長94.5公里,南北寬63公里,總面積342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東高西低。最高點崩尖子海拔2259.1m,最低點向溪口48.7m。長陽地屬長江上游的清江流域,境內有小流域85條。據1999年湖北省衛星遙感普查資料顯示,全縣水土流失面積1685平方公里,占縣域總面積的49.12%。清江橫貫長陽全境148公里,是長江在湖北境內第二大支流,匯入清江的大小溪河共428條。
氣候特征
長陽屬亞熱帶大陸性夏熱潮濕氣候區,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雨熱同季,四季分明。年日照時數1500-1900小時,太陽輻射量96-102千卡/平方厘米,年均降雨量1366.2mm,年均氣溫16.5℃,無霜期250-290天。長陽的氣候以其獨特的“立體型”氣候而著名,全縣海拔高度從48.7-2259.1米,使氣候呈“立體型”多樣性分布。低山河谷地區(海拔500米以下),終年無雪無霜,熱量資源豐富;中山(海拔500-1200米)地區為典型的溫帶氣候,復季不太熱,冬季不太冷;高山(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區為典型的寒帶氣候,冬季寒冷,冰雪覆蓋,夏季溫涼。氣候的多樣性決定了農作物生長的多樣性,溫涼的高山氣候使其出產的農產品都具有反季節的特性,“火燒坪球白菜”就是利用高山獨特的氣候特點生產的反季節蔬菜。自然資源編輯礦產資源
長陽已探明礦產地70余處,礦種30余種,占湖北省發現礦種的57%,不少礦藏儲量豐富,品位高,地質條件優越,易于勘探和開采。已發現開采和預開采的主要礦種有煤炭、硅石、石灰石、重晶石、頁巖、錳礦、鐵礦、汞礦、白云巖礦、硫鐵礦、釩鉬礦、銀釩礦、鉛鋅礦和磷礦等14種。其中煤炭地質儲量13700萬噸,主礦區面積250平方公里,適宜中小規模開采;硅石地質儲量18200萬噸,儲藏面積340平方公里,埋藏淺,可露天開采;石灰石地質儲量10億噸,是建材工業的良好材料;重晶石地質儲量350萬噸,硫酸鋇含量在95%以上,礦床集中,適宜剝離開采;錳礦儲量3700萬噸,屬全國八大錳田之一;鐵礦儲量54800萬噸,極具潛在開發價值。
煤炭資源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煤炭已探明儲量1.3億多噸,煤炭業一直是長陽工業經濟的重要支柱。1989年,長陽被納入中國一百個重點產煤縣之一。煤炭資源分布較廣,全縣11個鄉鎮中有9個鄉鎮盛產煤炭,且開采歷史悠久。據縣志記載,清朝乾隆19年,長陽就有了煤炭開采記錄。新中國成立以后,長陽煤炭工業在1997年達到頂峰,全縣煤炭產量首次突破百萬噸大關,達到138萬噸,礦井總數達到216處。1997年,關閉和取締了一批不具備基本安全生產條件的礦井,全縣煤礦礦井總數下降到55處,全縣共投入整改資金1300余萬元,55處礦井全部配置了系統完備的安全設施。2002年,全縣煤礦行業生產時間不足8個月,生產原煤70萬噸。
漁業資源
長陽有70多種經濟魚類,有白甲、烏鱗、鯉魚、季花魚(鱖)、楊魚 、黃骨頭 、鲇、青魚、麻古丁、魚勺子、鯽魚、赤眼鱒、黃鱔、泥鰍、火燒翁、甲魚、烏龜、巖蛙。名貴稀有魚類有:銀魚、美國叉尾回魚等。
水電資源
長陽年降水量達45億立方米。長江在湖北省境內的第二大支流清江自西向東流經全縣148公里,縣境內433條大小溪河自南北方向匯入清江,年均徑流量427立方米/秒??h域內水能理論儲量158萬瓦,已建成隔河巖大型水利樞紐工程,電站總裝機120萬千瓦,年發電量30.4億千瓦小時,清江航道可適航300噸級船舶。此外,全境433條溪河中,流域面積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2 條,常年流量在0.5秒立方米以上有的17條,小水電理論蘊藏量達339萬千瓦,已開3.42萬千瓦。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水電理論總蘊藏量為400萬千瓦,其中小流域33.9萬千瓦。1983年,長陽被列為全國100個水電初級電氣化試點之一。20世紀90年代,是長陽初級農村電氣化建設試點縣鞏固階段。先后新建了黃柏山竹元坪電站、鴨子口東流溪電站、資丘鎮關門巖電站、三背河水庫電站、洞灣電站、酒甄子水電站。2001年12月8日,全縣有史以來最大的自建工程招徠河水電站正式動工興建。該水電站設計裝機3×12000KW,設計年發電量1.2億KW·H,工程總投資3.7億元。該電站建成投運后,全縣小水電裝機總容量可達到76308KW,年均發電量可達到2.3至2.5億度,除供給縣內自用外,將有余電輸出縣外,不需大電網對全縣進行枯水期的電量調節。至2002年,全縣已建成大型水電站1座、中小型水電站49座,總裝機124.03萬KW,年發電25億度,其中縣內開發小水電4萬KW,年發電1.3億度,年售電1.11億度以上,97.9%的裝機容量實現聯網運行。
動植物資源
長陽的野生哺乳動物有野豬、野羊、豪豬、獾、麂、獐、猴、果子貍、豸由、獺、野兔及虎、豹等。家畜家禽有豬、牛、羊、雞、鴨、兔等。其中鄂西大黑豬、清江白山羊為地方優良品種。長陽的山地地貌和立體氣候,適宜于多種生 物繁育生長,從河谷到高山、亞熱帶和溫帶的 各種動植物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物鏈。天然植被以森林植被為主,植物種類繁多。 按林木分類有90科253屬561種;林木主要 品種有松、杉、櫟、柏、梧桐。麻池和樂園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尚存28種古生珍稀樹種珙桐、 水杉、水青、銀鵲、天獅栗、巴山榧、鐵堅杉、金錢柳等。藥用植物有850多種,產量4萬多擔。
行政區劃編輯截至2012年12月31日,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轄8個鎮、3個鄉,共有5個居委會、154個村委會。龍舟坪鎮人口82494人,面積340.1平方千米;轄5個居委會、21個村委會:湖口、龍門、四沖灣、花坪、楓竹園、津洋口、劉家沖、白氏坪、劉家坳、朱津灘、何家坪、龍舟坪、鄧家壩、黃家坪、王子石、合子坳、胡家棚、三漁沖、曬鼓坪、厚豐溪、兩河口、王家棚、土地坡、全伏山、鄭家榜、西寺坪。磨市鎮人口33386人,面積220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2個村委會:馬磨河、救師口、三口堰、蘆溪、磨市、黃荊莊、柳津灘、多寶寺、花橋、馬安山、烏缽池、豐山、玉寶。都鎮灣鎮人口55961人,面積518.3平方千米;轄26個村委會:莊溪、五尖山、嵩水坪、楊柘坪、豐巖、水竹園、向王橋、沙堤、麻池、璞嶺、朱栗山、城五河、響石、塘坊河、樟木壘、高橋、曉溪、金福、十五溪、橫山、龍潭坪、立志坪、雪山河、杜家沖、重溪、西灣。資丘鎮人口41132人,面積383.3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19 個村委會:資丘、水連、九龍、天池口、市貝、天河坪、楊家橋、柳松坪、五房嶺、泉水灣、涼水寺、萬里城、西陽坡、資丘、淋湘溪、陳家坪、竹園坪、黃柏山、對舞溪、中溪。漁峽口鎮人口37410人,面積294.3平方千米;轄16個村委會:漁坪、施坪、高峰、沿坪、布政、西坪、雙龍、招徠河、龍池、趙家灣、枝柘坪、梁山壩、青龍、板凳坳、龍坪、巖松坪。榔坪鎮人口42151人,面積512.5平方千米;轄12個村委會:榔坪、社坪、關口埡、茶園、樟榔坪、馬坪、長豐、文家坪、秀峰橋、八角廟、沙地、樂園。賀家坪鎮人口29624人,面積345.2平方千米;轄9個村委會:賀家坪、漁泉溪、堡鎮、紫臺、中嶺、白咸池、龍王沖、蔡家灣、七里坪。高家堰鎮人口21760人,面積210平方千米;轄11個村委會:高家堰、魏家洲、木橋溪、界嶺、流溪、向日嶺、古城、彭家河、佑溪、金盆、青巖。大堰鄉人口37047人,面積237.2平方千米;轄15個村委會:大堰、三洞水、曉麻溪、松元坪、居溪、邊家坪、桂花園、蔡家坪、趙家堰、石滾埫、鐘家灣、清水堰、九柳坪、鄧家沖、千丈坑。鴨子口鄉人口24075人,面積220.7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10個村委會:楊家槽、厚浪沱、鴨子口、劉坪、天柱山、楠木坪、楊溪、古坪、馬連坪、靜安、巴山?;馃亨l人口8005人,面積105平方千米;轄3個村委會:青樹包、黍子嶺、溜沙口。
人口編輯2014年末全縣戶籍總戶數150471戶,總人口為402492人,其中男性人口211257人,女性人口191235人,人口性別比為110.47%;按戶口性質分,農業人口338904人,非農業人口63588人。全年出生人口4930人,死亡人口3320人。 2012年末全縣戶籍總戶數149223戶,總人口為406384人,其中男性人口213107人,女性人口193277人,人口性別比為110.26%;按戶口性質分,農業人口340227人,非農業人口66157人;全縣鄉村戶數108346戶,鄉村人口362684人。全年出生人口4283人,死亡人口3703人。
經濟編輯綜述
2014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09.88億元,按照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14億元,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33.61億元,增長12.7%;第三產業增加值42.13億元,增長13%。三次產業結構由2013年的32.43:30.74:36.83調整為31.07:30.59:38.3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27298元。 2012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8.26億元,按照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61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25.77億元,增長13.3%;第三產業增加值32.88億元,增長11%。三次產業結構由2011年的31.2:29.5:39.3調整為33.5:29.2:37.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21650元。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103.4%,其中食品價格指數106.7%,商品零售價格指數103.4%,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105.6%。 2012長陽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62380萬元,增長23.14%,其中實現稅收總收入50771萬元,增長16.19%。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3496萬元,增長27.9%,其中稅收收入31887萬元,增長17.9%;全年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85835萬元,比上年增長12.91%。
第一產業
2012年全年長陽農作物總播種面積71.23千公頃,增加1.79千公頃。糧食種植面積39.27千公傾,其中玉米種植面積16.27千公頃,增加0.27千公頃,水稻面積2.29千公頃,減少0.21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4.27千公頃,增加4.4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20.41千公頃,增加0.39千公傾;煙葉面積1.06千公頃,增加0.14千公頃;年末果園面積8.82千公頃,減少0.22千公頃,其中柑桔園面積7.92千公頃,減少0.1千公頃;年末茶園面積5.45千公頃,增加0.37千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量102190噸,增產4337噸,增長4.43%。夏糧產量29559噸,其中小麥產量3635噸;秋糧產量70631噸,其中玉米產量40657噸,水稻產量14485噸。油料總產量14271噸,增長364噸,增長2.26%,其中油菜籽11804噸;煙葉產量4144噸;柑桔產量57493噸,增長7.33%;茶葉產量1583噸,增長0.05%;蔬菜產量514891噸,增長10.88%。全年牲豬出欄65.81萬頭,增長1.23%;山羊出欄51.63萬只,增長2.17%;家禽出籠87.6萬只,增長3%。全年肉類總產量7.93萬噸,其中豬肉產量6.92萬噸。全年水產品產量達到21594噸,增長2.83%。全年木材產量14927立方米,增長12.78%,當年人工造林面積2436公頃,增長25.69%。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19.43萬千瓦,增長10.2%。農村用電量6031萬千瓦時,減少2.3%。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2.59萬噸,增長6.15%。
第二產業
2012年長陽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17230萬元,同比增長25.8%,其中重工業完成274621萬元,占44.5%,輕工業完成342609萬元,占55.5%;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82455萬元,按可比價增長16.7%。年末全縣規模工業企業達到33家,其中內資企業33家。規模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94917萬元;利稅總額43723萬元,增長27.6%;工業產品銷售率97.9%,總資產貢獻率10.78%,資產負債率61.51%,虧損企業虧損總額7645萬元,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55.34%。規模以上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原煤18.82萬噸,同比增長61.5%;機制紙及紙板6.16萬噸,減少1%;農用化肥(折純)1.39萬噸,下降27.4%;水泥76.84萬噸,下降6.6%;鐵合金6.9萬噸,增長29.8%;錳礦(含錳礦粉)43.59萬噸,增長12.3%。
第三產業
內外貿易和旅游2014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2108萬元,增長14.5%。分城鄉看,城鎮實現零售額358030萬元,增長14.5%;縣及縣以下實現零售額24078萬元,增長15.2%。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銷售額78896萬元,增長18.6%;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260066萬元,增長17.4%;住宿業9133萬元,下降16%,餐飲業34014萬元,下降2.5%。 2012年長陽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8923萬元,增長15.5%。分城鄉看,城鎮實現零售額246497萬元,增長14.2%;縣及縣以下實現零售額42426萬元,增長23.2%。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銷售額53508萬元,增長145.8%;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194344萬元,增長3.9%;住宿和餐飲業41071萬元,增長2%。生態文化旅游業得到了長足發展。2012年,清江畫廊景區被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成功入選首批“全國智慧旅游景區試點單位”, 長陽清江水利風景區獲批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旅游業全年接待游客302萬人次,同比增長33.51%;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8.1億元,同比增長41.88%。全年外貿出口總額4682萬美元,增長5.6%。 金融2012年末長陽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747349萬元,比年初增加112333萬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537848萬元,比年初增加98235萬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390685萬元,比年初增加43878萬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145901萬元,比年初增加26195萬元;中長期貸款244683萬元,比年初增加20248萬元。人壽、財保全年實現保費收入12705萬元,增長20.22%。其中,財保保費收入3071萬元,增長12.86%;人壽保費收入9634萬元,增長22.77%。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6706萬元,增長58.2%,其中,財產險賠款2400萬元,壽險賠款及給付4306萬元。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科學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較好地實現了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全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順利通過省驗收。2012年末全縣擁有各級各類學校97所,教職工合計2850人;其中高中3所,(教職工368人),初中15所(教職工967人),小學42所(教職工1035人),幼兒園35所(教職工467人),職業高中1所(教職工270人),特殊學校1所(教職工13人)。高中在校生4904人,畢業生1641人;初中在校生9453人,畢業生3481人;小學在校生14966人,畢業生2991人;學前教育幼兒數5679人;特殊教育在校生65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數4810人,中等職業學校畢業學生數1448人,均獲得職業資格證書。2012全年完成專利申請145件,其中15項科技成果被鑒定為國內領先重大科技成果。大力實施“十百千人才計劃”,引進選拔各類人才1200多名,選派儲備人才駐企業幫助工作。年末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634人,其中中級職稱2534人,農業專業技術人員251人。
文體衛生
文化強縣建設邁出重要步伐,“土家源”文化工程深入推進,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級“農家書屋”建設全覆蓋,《巴土戀歌》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土家撒葉兒嗬”獲得全國第九屆民間文化藝術節廣場舞金獎;大型原創民族史詩歌舞劇《江山美人》隆重上演,巴土文化產業園被表彰為全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和省級現代服務業示范園區,文化、旅游產業進一步融合;深入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為邊遠農村發放安裝7335套直播衛星接收設備;縣城區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工程基本完成。年末,全縣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為98.4%和99.21%。年末全縣共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體育館1個,電影放映管理機構1個,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藝術表演團體 從業人員60人,國內演出282場,觀眾28萬人次;公共圖書館總藏書量10.54萬冊,博物館文物藏品0.34萬件。擁有專職體育教練5人,各級裁判員296人;參加省級以上體育賽事8次,參加人數78人,獲金牌總數9枚,銀牌15枚,銅牌12枚。向省優秀運動隊輸送運動員2人。進一步轉換運行機制,優化管理模式,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持續健康發展,長陽縣被表彰為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先進集體。發放合作醫療基金補償7643萬元,2012年,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人數為311295人、參合率99.3%。全縣11個鄉鎮衛生院和154個行政村衛生室全面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大病關愛壹佰基金全年直接募集資金342萬元,資助大病患者220人次,發放救助資金192萬元;化解鄉鎮衛生院債務1382萬元,占總債務的70%。年末全縣共有衛生機構518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3個,衛生防疫、防治保健機構2個,衛生技術人員1431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助理執業醫師579人,注冊護士543人。
社會保障
2014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40元,同比增長11.5%;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80元,比上年增長9.6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48元,比上年增長13.35%。全縣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4378人,比上年增加231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9363人,增加117人;職工醫療保險人數31289人,增加1378人;居民醫療保險人數43745人,減少1106人。 2012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87元,比2011年增長13.5%;人均消費支出10092元,比2011年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4819元,比2011年增長15.03%。城鎮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費支出的比重(恩格爾系數)為37.78%,比2011年增加1.38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6.87%,比2011年下降3.23個百分點。2012年長陽縣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達到21.1萬人,綜合參保率達到95%,有6.26萬人享受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全年共發放4120萬元;年末全縣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3397人,比上年增加693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8601人,增加483人;職工醫療保險人數29679人,增加85人;居民醫療保險人數44457人,增加6126人。加大社會弱勢群體救助力度,社會救助制度不斷完善,2012年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數38295人,其中農村33221人,城鎮居民5074人;全年發放低保補助金3500萬元。就業扶持政策全面落實,城鄉就業創業培訓5578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75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1%以內。
郵電通訊
截至2012年,長陽郵(政)電通信業(郵政、電信、移動、聯通)完成郵(政)電通信業務總收入1.86億元,同比增長9.2%。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3530戶,下降8.2%,農話用戶(村村通)達12289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達255632戶,同比增長6.9%。計算機互聯網用戶達26715戶,同比增長35.4%。全年函件總數35.2萬件,特快專遞1.82萬件,訂閱報紙478.56萬份,雜志46.32萬份。
交通編輯公路截至2012年,長陽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100%;全縣納入登記管理的民用汽車15797輛,同比2011年增長15.98%;摩托車70527輛,同比2011年增長5.98%;全年客運量704萬人,同比2011年增長12.82%,旅客周轉量45074萬人公里,同比2011年增長16.28%;貨運量571萬噸,同比2011年增長20.46%,貨物周轉量41604萬噸公里,同比2011年增長36.36%。長陽縣境內有“龍五”一級公路(橋隧工程),總投資11.83億元,起于長陽龍舟坪鎮觀音閣,接324省道,向南跨越清江,經磨市、蘆溪、三口堰,止于宜都市五眼泉鎮廟崗村,接陸漁一級公路,全長18.2公里,采用設計時速每小時60公里、路基寬23米的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全線有特大橋1座、大橋4座、分離式隧道2座、涵洞39道、連接線2條。該項目是國家武陵山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交通建設的重要項目之一,也是構建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和武陵山區域性大旅游的重要交通干道,建成后將使滬渝、宜張兩條高等級公路連為一體,并與陸漁一級公路貫通,推動湖南、湖北長江三峽庫區、武陵山區等區域交通路網更加暢達以及三峽大壩、清江畫廊、張家界等景區串珠發展,形成武陵山區域旅游經濟鏈,加快集中連片貧困區域發展步伐。
除此之外,滬渝高速公路也從長陽縣境內通過。鐵路宜萬鐵路從長陽縣境內穿過,并在賀家坪鎮三友坪村設置了長陽站。水運長陽縣境內的清江航道可適航300噸級船舶。
歷史文化編輯長陽素有“歌舞之鄉”之稱,長陽山歌、長陽南曲、巴山舞被譽為“長陽文化三件寶”,奇石、盆景、根藝被譽為“長陽文化產業三件寶”。長陽巴山舞曾獲全國廣場舞比賽“群星獎”金獎,大型土家婚俗歌舞劇《土里巴人》曾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2006年,土家族“撒葉兒嗬”入選國家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并在2007年十四屆全國廣場舞蹈比賽中榮膺群星獎。長陽山歌、南曲、長陽薅草鑼鼓和都鎮灣故事入選省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8年,由長陽縣“農民兄弟”王愛民、王愛華與苗族姑娘組成的“土苗兄妹”組合在央視第13屆青年歌手大獎賽原生態唱法中榮獲金獎。長陽山歌長陽山歌以其豐富的演唱內容,靈活的歌唱形式,高亢嘹亮、熱烈奔放的演唱風格,與南曲、巴山舞并譽為長陽文化“三件寶” 。長陽山歌主要有勞動歌、情歌等。勞動歌產生于勞動中,又在勞動中歌唱。不同的勞動方式和自然環境,形成了勞動歌的不同風格。如清江船工和排工就有雄壯有力的號子歌,田間鋤草有鑼鼓歌。演唱時,由兩人或三人、四人在田頭按照一定曲牌一邊鳴鑼擊鼓,一邊與 田間鋤草人唱和,但演唱內容和順序靈活,沒有嚴格的規定,大多為即興創作。長陽的山歌有獨唱、對唱、一人領眾人和等多種演唱形式。五句子山歌是長陽山歌、民歌中特別發達的樣式,它以七言五句為基本格,五句為一段,有一段獨立成章。也有若干段五句子聯綴(最長有32段),稱為“趕五句”或“排子歌”。五句子山歌的第五句往往是意境升華,藝術情趣之所在,故有“五句山歌五句單,四句容易五句難”的說法。由此,五句子要求第四句要能結束,第五句要奇峰突起,畫龍點睛。南曲南曲又稱之為“絲弦班”。它是湖北古老的地方曲種,詞曲豐富,優美動聽。解放前,此曲逐漸衰落,很多人只知南曲之名,而未聞南曲之音。1961年至1964年,省、專、縣文化主管部門先后組織專門班子,對南曲進行挖掘整理,計訪問六十多位南曲老藝 人,搜集傳統曲目140多個(不包括曲目同而文詞不同部分),曲牌32個,尚有[水葫蘆]、[火葫蘆]、[肩背玉]等曲牌,老藝人們只知其名,而唱腔失傳。南曲主要流傳于長陽、五峰境內,據文詞分析,與其它曲種有相似之處,但具有獨特之點,雖非土生土長,但與長陽地方語言、民歌小調頗有結合,因是長陽首先挖掘整理出來的,故定名為《長陽南曲》?,F己載入曲藝大辭典。巴山舞巴山舞又名“巴渝舞”,本地土家族又叫“撒憂兒嗬”,其特點是:伐鼓以祭祀,叫嘯以興衰,唱腔高亢,舞姿粗獷,體現了土家兒女的淳樸和憨厚;其形式為:一人掌鼓,眾人對跳,由掌鼓者領唱,對舞者邊唱邊舞。遠在殷商時期,巴人助武伐約前戈后舞,以凜殷人紛紛倒戈。漢高祖劉邦數觀其舞,樂其猛銳,令樂師習之引入宮廷,響為“巴渝舞”。近代挖掘巴楚文化,將其提煉升華,命名為“巴山舞”、“跳喪舞”之美稱,名揚五湖四海。1986年在新疆烏魯木齊舉行的全國少數民族體育盛會上,“撒憂兒嗬”被譽為“東方迪斯科”。土家四道茶四道茶具有獨特的喻意。一道茶——“罐罐茶”,用來招待日常來客。二道茶——雞蛋茶,是用來招待“嘎嘎客”的。也就是家中添小孩后,整“祝米酒”時才上雞蛋茶。三道茶——陰米茶,是用在婚宴酒席前食用。四道茶——酥茶湯,在冬季用來御寒取暖。西蘭卡普西蘭卡普可以上溯到古代巴人時期。作為土家族先民的古代巴人,除從事農業生產外,還善于紡織,其“桑蠶、麻”成為貢品。因而“禹會諸侯于會稽,執玉帛者萬國,巴蜀往焉?!?《華陽國志·巴志》)秦漢時期,土家族地區的紡織業有所發展,所職的“布”成為納貢之名品。三國時期,在蜀國諸葛亮“今民貧國虛,決敵不資唯仰錦耳”的決策下,土家族地區的人民逐步掌握了漢族先進的染色技術,編織出五彩斑斕的“土錦”。唐宋時期,隨著土家族地區與漢族經濟交流的增多,土家族地區的紡織業有了進一步發展,出現了“女勤于織,戶多機聲”的社會風氣。改土歸流后,土家族西蘭卡普的挑織技藝進一步提高,尤其是土家族姑娘,從不便隨其母操習挑織技藝,姑娘長大出嫁時,還必須有自己親手編織的西蘭卡普作品作陪嫁品,因而這種工藝得以發揚光大。填房“填房”是中國通行的一種再婚俗,在鄂西地區卻流行著幾種特殊關系的填房習俗:一為“叔就嫂”,即親兄死后,其單身弟(嫂稱其弟為“小叔子”)可同親嫂結婚。在長陽后河一帶,又有不同的習俗,視“叔就嫂”婚俗為不端;二為“伯就弟”,伯指伯哥,弟指弟媳,即弟弟死了,單身哥哥可與弟媳成婚;三為“姐死妹繼”,即出嫁的同胞姐姐死了,其妹可與姐夫結為夫妻。新婚三天無大小在清江兩岸,公公與兒媳、伯哥與弟媳在平時是互相戒備的,飯不同桌,行不同路,坐不同凳,言不對答,否則會引人笑話。但在婚期三天內,卻無此禁忌,公公、伯哥均可參加鬧新房,可向新姑娘討煙討糖討荷包,互相說笑話,打嘴仗,勿拘勿束。這就是所說的“三天無大小”的規矩。新媳婦三天以內,不做家務,不下廚房,如賓客一般,“三天下廚房”以后,就不能隨便了,一切按在娘屋里受過的家教行事。此習俗今在鄂西地區仍有遺存。香爐石古巴國遺址香爐石遺址位于鄂西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漁峽口鎮東南0.5公里的清江 北岸,東距長陽縣城97公里,地處清江中游。遺址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呈斜坡狀,西南面臨清江,下距清江河面約30余米。地理環境十分獨特,屬典型的河旁山寨型文化遺址。該遺址為1983年發現,面積3萬多平方米,但遺物暴露較多的面積只有700多平方米。1988、1989、和1995年先后三次進行考古發掘,在遺址中心地區共挖掘400余平方米,獲得夏、商、周時期的石器、陶器、骨器和銅 器等文化遺物近萬件及一批早商時期的巴人墓葬。還發現大批商、周時期的甲骨和兩枚商末周初時期的陶印章(璽印)。相關叢書《巴土文化叢書》(第二輯)和《土家族文學原創叢書》共20冊、450多萬字,這些生動的文字,講述了從古“長陽人”到巴人,再到現代的土家人所經歷的艱難與曲折,揭開了一批“千古之謎”?!栋屯廖幕瘏矔?,內涵縱貫古今,涉及長陽土家族的歷史、文化遺存及土家族的發展,是對土家族歷史和人文精神的一次全方位解讀。全套《叢書》約300萬字,由《廩君》、《長陽土司源流研究》、《巴地域研究》、《巴人源流研究》、《村落空間與民間敘事邏輯》、《長陽近代兵事史話》、《長陽名人傳略》、《土家族撒葉兒嗬》等10冊組成。其中《長陽文藝搜存集(初編)》、《長陽文藝搜存集(續編)》兩部,是長陽歷史上自明清以來之集大成的文化藝術資料總匯?!锻良易逦膶W原創叢書》,這是多角度記錄巴人后裔生存狀態、深度抒寫土家人時代精神的一部“文學史傳”。由《老巴子》、《巴人第一君》、《黃學儒的故事》、《天河坪檔案》、《汪洋莊》、《至愛親情》、《跟著太陽走》、《沒有聲音的叫喊》、《如期之約》、《孩子和風箏》等10冊組成,約150萬字。其中,“土家寓言大王”蕭國松創作的土家族長篇敘事史詩《老巴子》共23章、14000行、約70萬字,內容涵蓋了土家族起源、歷史英雄人物、主要節日民俗及由來傳說等方面。
旅游編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湖北省對清江流域進行梯級開 發,長陽境內形成了“一壩(隔河巖大壩)兩庫(隔河巖水庫、高壩洲水庫)”的獨特景觀,清江已變成綿延數百公里的梯級長湖,與神農架、武當山、長江三峽齊名,并稱為湖北四大甲級旅游資源區。長陽清江畫廊旅游度假區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長陽被命名為“湖北旅游強縣”。長陽旅游資源以清江為軸呈線狀分布,由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特殊的人文資源共同構成。清江中下游隔河巖、高壩洲兩座大型水電站的建成,使長陽形成了20萬畝水面和108個島嶼,展現出了“高峽出平湖”的自然景觀??h內有眾多的山川、洞穴、溫泉,森林覆蓋率達65%以上,有各類植物1400多種,在《中國旅游普查規范》列出的6類74種基本旅游資源類型中,長陽就有6類45種?!伴L陽人”遺址、清江百島湖、中武當天柱山、武落鐘離山、麻池古寨、巴王洞、香爐石夷城、鹽池溫泉以及傳承久遠的巴土文化和民俗風情,構成了長陽的旅游資源特色?,F已形成九大特色資源景區,長陽民俗有傳說故事、吹打樂、哭嫁歌、薅草鑼鼓、花鼓子、土家菜肴等?,F已形成九大特色資源景區,是宜昌市“一體兩翼”旅游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清江畫廊風景區清江畫廊風景區是國家AAAAA級景區,國家森林公園,2008年榮膺全國民族文化旅游十大新興品牌。長陽是巴人發祥地、土家族的搖籃、“長陽人”的故鄉。清江,古稱“夷水”,《水經注》云:“夷水,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因名清江也”。清江流域總長428公里?!鞍税倮锴褰廊绠?,三百里畫廊在長陽”。武落鐘離山武落鐘離山又名佷山,距清江畫廊門樓處25公里。整個山體若浮湖面,主峰海拔397.5米。巴人首領廩君就誕生在這里。向王廟凌空高懸,祀奉著廩君的塑像;石神臺供奉著兩具天然橢圓形石器,印記著古代巴族生殖崇拜的遺痕;鹽女巖酷似土家族少婦,傳說是廩君的妻子——鹽水女神的化身;白虎堂臨水而筑,堂內真實地展示出土家族的歷史;純木結構的山門懸掛著“民族之源”的匾額。倒影峽倒影峽景點是進入清江畫廊風景區的第一個主要景點,位于隔河巖大壩北側。其峽長5公里,水靜谷幽,山峰陡峭,處處皆畫。她以“魚游枝頭鳥宿水”的倒影勝景著稱。兩岸的巖石群,形成獨秀的天然山石景觀 。山間林木蔥翠,樹影婆娑,清泉潺潺,波回水轉,是一處融山、水、峽、洞、林木為一體的極富自然質樸氣息的佳境。其景觀清江大佛山,天然彌勒佛,高278米,底寬144米,比四川樂山大佛還大二倍。還有孔雀開屏山等,形態逼真,氣勢磅礴。倒影峽,可謂是清江畫廊中的點睛之筆!北緯30度島北緯30度島位于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磨市鎮花橋村,因北緯三十度線從島上腹地通過而得名,全島面積500余畝。天柱山天柱山位于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清江北岸,距縣城37公里。是以道教文化與險山幽谷為特色的宗教朝拜旅游區,與土家族的發祥地——武落鐘離山南北遙相對應。天柱山——中武當海拔1445米,南臨清江水庫,北望長江三峽,四周群山拱手環抱。麻池古寨長陽有鄂西保存最為完好的革命舊址群——麻池蘇區革命舊址。賀龍元帥先后5次到長陽指導革命,在這里建立了鄂西最早的紅色革命政權之一。李勛、李子駿、李步云等革命先行者引領土家兒女發起中國革命史上著名的“西灣起義”,創建了全國少數民族地區以軍為建制的第一支紅色武裝——中國工農革命軍第 六軍。2009年,縣委縣政府按照4A景區標準正式啟動“麻池古寨”景區建設。4年累計投入2000多萬元,修繕保護了“中共長陽縣委員會”、“長陽縣蘇維埃政府”、“長陽縣軍事委員會”和“長陽縣婦女委員會”四處革命舊址,復建了“紅六軍”軍部,擴寬改造麻池至西灣旅游公路,興建了李步云碑亭、長陽革命戰爭史陳列館、賀龍廣場等景點,完成了旅游碼頭、停車場等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任務,還改造了近百戶土家民居,收集展出了赤衛隊用過的土銃、花櫟樹炮等散落在民間的革命文物300余件。2012年12月19日,清江畫廊旅游度假區收到國家旅游局景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函件,確認該景區成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地方特產編輯長陽主要名特產有清江魚、巖松坪椏柑、火燒坪高山無公害蔬菜、茶葉、煙葉、資丘獨活、資丘木瓜、火麻仁、杜仲、黃柏、梔果、油桐、烏桕、柑桔、生漆、高家堰根藝盆景等。其中:木瓜面積已達 1.68萬畝,年產1000噸,產量占全國皺皮木瓜的70%以上;獨活種植面積5000畝,年產250噸;梔果面積20000畝,無公害純天然梔子黃色素產量達35噸。清江銀魚由于清江中下游隔河巖、高壩洲兩座大型水電站的建成,形成20萬畝水面。清江水質和環境適宜銀魚生長。清江銀魚是從太湖引進的魚種,成魚體長一般在90--200毫米,其最大體長達到224毫米。清江銀魚是銀魚科中較大的一種,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尼克酸、維生素等多種營養,被譽為淡水魚之王,具有“利尿、潤肺、止咳”等功能。長陽清江庫區銀魚載魚量可達1050噸,可實現年收入2000萬元以上,創稅收500萬元。清江椪柑清江椪柑屬桔類,蕓香科植物,主產于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漁峽口鎮巖松坪村。因清江河谷地帶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平均氣溫17.5℃,最低氣溫-3℃,年有效積溫5500℃,在這種獨特氣候條件下生長的清江椪柑果形端正、色澤鮮艷、香甜可口、脆嫩化渣,單果重130克以上,可溶性固形物達到達13.5%以上,是長陽柑桔中的極品,分別于1985年、1987年、2000年三次獲得湖北省優質水果稱號,2002年又取得了國家農業部A級綠色食品證書。清江奇石清江奇石,孕育于八百里清江。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化石》主編劉時藩教授在《萬里長江源何處》一文中對長江及清江等支流的考證,清江始于中生代的三疊紀,即一億七、八千萬年前,在北京大學徐欽琦教授所繪制的《地質歷史上兩個宏年的黃道斜傾變化示意圖》上顯示,正值地質歷史上第二個宏年,是時水往西流,新生代的第三紀的漸新世約三千年前的一次大的造山運動,使清江改西向東流至今,所形成的武陵山余脈縱貫古“長楊”。清江的內力地質作用和風雨、冰川、溫度等外力地質作用,將山巖逐漸沖成千姿態百態的奇石。清江肉羊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是“宜昌白山羊”的中心產區,擁有中南地區最大的天然草場,可開發草場面積53萬畝,載畜能力大。1997年,長陽被納入國家“清江流域商品肉羊生產基地”項目縣之一。2002年,全縣山羊飼養量達到30.9萬只,出欄了17.05萬只,實現收入3012萬元。 從新西蘭引進的波爾山羊,與本地白山羊雜交,形成具有較強生長優勢和獨具特色的清江肉羊。 從四川引進人工種植皇竹草(一畝可產皇竹草5噸),可供10只羊食用。全縣已種植皇竹草1萬畝,建氨化窖2萬立方米,興建山羊欄圈18萬平方米。盆景根藝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的根藝盆景,主要以高家堰鎮為代表。高家堰鎮的根藝盆景生產起步于1981年,經過2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以高家堰村白果坪為中心、沿318國道近2000米長的盆景根藝專業市場。高家堰村從事盆景根藝生產的農戶有50多家。盆景一級保護品種以銀杏、小葉中華蚊母、紅豆杉為主;二級保護品種有中華蚊母、對接白臘、珙桐、紅花矩木、紫薇。上等品種以開花、掛果、葉小、四季常青為特征,主要有金彈子、火炬、矮塔、矩木、杜鵑、水臘、遲蘭等。高家堰盆景根藝以中華蚊母為主,產品主要銷往武漢、荊沙、宜昌等地,部分遠銷到廣州、上海、北京等地,年銷售額達250萬。全村已有43人被吸納為湖北省盆景根藝協會會員。中央電視臺和湖北電視臺多次報道了高家堰鎮盆景根藝盛況。2000年,東南亞14國農業部的高級官員來長陽參觀。金福紅梔金福紅梔是茜草科常綠灌木植物梔子的果實,它是藥用和提取天然色素的梔子果。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都鎮灣鎮是“金福紅梔”之鄉,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在種植方法上采用農家肥培育,果實質地優良,含有較高的營養成份和色素率。梔果分為山梔、黃梔、水梔。在醫藥用途中,具有清熱、消炎、止血、利膽、降血壓之保健功效。梔果果實實在、色鮮,稱為水梔子,主要用于提取食用色素。梔果也是一種優良的綠化苗木,梔子花鮮艷、爛漫。金福紅梔基地主要分布在長陽都鎮灣和鴨子口兩個鄉鎮。都鎮灣鎮楊柘坪村現已建成梔 果專業村,梔果面積達到了1200畝。2002年末,長陽已建成梔果面積2萬畝。其中受益面積達1萬畝,年產鮮梔500萬公斤。僅此一項,每年為當地農民收入1000余萬元。皺皮木瓜木瓜屬薔薇科,是植物貼梗海棠的果實,“皺皮木瓜”是其果實加工而形成的產品?!百Y丘皺皮木瓜”籽少、色正、皮皺,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和保健功能。是傳統名貴中藥材,《本草綱目》等許多醫藥學資料均有關于“資丘皺皮木瓜”的記載。經化驗分析,“資丘皺皮木瓜”含大量有機酸、維生素和多種蛋白酶,具有平肝舒筋、和腎化濕、抗炎抑菌、降低血脂等功效?!百Y丘皺皮木瓜”被廣泛用于臨床配方生產妙濟丸、木瓜丸、風絡痛片、骨刺消痛液、參茸木瓜酒等多種中成藥品,以及木瓜護膚品、木瓜香皂、洗面奶、沐浴露等化妝洗浴用品。清江名茶長陽境內云霧繚繞,雨量充足,氣候溫和。清江隔河巖大壩建成后,形成了眾多的湖泊,,使庫區周圍氣候變曖,云霧天氣增多,獨特的氣候和適宜土壤環境,形成了清江茶持嫩性強、氨基酸豐富、清香四溢、滋味鮮爽回甘、經久耐沖泡等優良的內質?!皝渖杰濉?、“佷山貢珍”獲全國“中茶杯”一等獎;“靜安移尖”、“霧沖劍毫”、“霧沖茗峰”獲“中茶杯”優質獎;“柳林劍”、“天柱玉葉”、“佷山箭毫”獲湖北省“鄂茶杯”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