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多縣,隸屬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中部。北部、西部與曲麻萊縣接壤,東南和四川省石渠縣毗鄰,西南和玉樹縣隔通天河相望。東西寬160公里,南北長209余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土地總面積1.5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為6.3萬人(2013年)。有文保族,拉布族、卡納族,休馬族、白日麥馬族,阿尼族等少數民族。
稱多縣有尕藏寺、色航寺、拉布寺、賽巴寺等旅游景點。2013年,稱多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2.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8.1%。
歷史沿革
古為羌地。
魏晉南北朝,屬蘇毗國。
唐,為吐蕃轄地。
元屬“朵甘”地域,隸吐蕃等路宣慰使司。
明,屬朵甘思宣慰使司。
明清,屬和碩特蒙古政權轄地,后歸欽差總理青海蒙古蕃子事務大臣衙門管理。
民國初隸青海辦事長官和西寧鎮總兵,旋改隸蒙蕃宣慰使和甘邊寧海鎮守使。
民國六年(1917年),屬玉樹理事,后歸玉樹縣轄。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由玉樹縣析置稱多縣。
1951年,成立稱多縣政府,隸玉樹藏族自治州。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1年3月,稱多縣召開了第一次各族各界代表會議成立了人民政府。
1952年,經玉樹專署批準,稱多縣建立了第一個區一級肖格政,稱拉文肖格政府,駐地拉司通,轄稱多族,文保族、拉布族、卡納族等。次年改名為朵改肖格。
1953年7月,增建了扎朵肖格,(駐地竹節寺、轄休馬族、白日多馬族、阿尼族、永夏族)朵朵肖格(駐地卓毛、轄固察族、下年錯族、上年錯族)。
1954年治多縣建縣時,上年錯族劃給了該縣,稱多縣所轄剩下朵改、朵朵、扎朵三個肖格共十一族份。
1954年11月23日增建了珍秦肖格,駐地竹節寺、轄白日多馬族和阿尼族。
1956年,增建了稱文肖格。
1959年10月,天河縣成立,原扎朵、朵朵兩肖格大部分地區劃歸該縣。
1962年7月,天河縣撤銷后,扎朵、朵朵兩社又劃歸稱多縣。
區劃詳情
截至2012年,稱多縣轄4個鎮、3個鄉:稱文鎮、歇武鎮、清水河鎮、扎朵鎮、尕朵鄉、拉布鄉、珍秦鄉。
位置
稱多縣隸屬于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東經97°6′40″北緯33°22″。北部、西部與曲麻萊縣接壤,東南和四川省石渠縣毗鄰,西南和玉樹縣隔通天河相望。東西寬160公里。
地貌
稱多縣整個地形多山,間有灘地,通天河從西南邊切成深谷,眾多小河流也在多處切成不谷,從稱多縣看,由西北方向向東南方逐漸傾斜,形成中間低,周圍高、起伏不平的山間盆地。
氣候
稱多縣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早晚溫差大,春季風大,夏季溫和多雨,秋季涼爽,冬季較長??偟臍鉁仄?,年平均─1.6℃,無霜期較短,93─126天左右。
水文
黃河水系:
多曲西源源于日吉山北部,稱洛曲,南源源于董切山,稱貝敏曲,合流后從加塔斜瑪翁突附近出縣境,在扎陵湖,鄂湖中間入黃河。境內河長128.9公里,支流共29條。
拉浪情曲在稱多縣西北角部,由扎根加隴水、熱核樣鄂水、那扎仁水、那扎隴查河等大小支流16條匯成,是卡日曲的重要支流。
通天河水系:
德曲為稱多縣與曲麻萊縣的界河,發源于加隴查河,從卡龍固山附近入通天河,作為稱曲縣界的一段河道總長90.9公里,從稱多一方西入德曲和支流大小共22條。
治曲江長上游宜賓以上,主要是玉樹州境內,藏語稱治曲,蒙語稱南源為木魯烏河,漢語稱此段為通天河,通天河(治曲)為稱多縣西角與玉樹縣的界河,從不由莊附近至真達莊。全長121.5公里,稱多一方大小支流計42條,
細曲發源于賽柴曲四娜娜哈,流經扎朵、尕朵兩社、全長73公里,上游換達切、東西各有一小水注入,向南、西有達瓊注入,東有洛切水隴注入,西北又有曬曬扎母水注入,斷續南流,東有洛瓊隴。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3年,稱多縣有山地面積6500平方公里,宜耕荒地125.1萬畝,耕地面積45萬畝。
礦產資源
2013年,稱多縣有砂金、銻、錳、銅等礦產資源。
生物資源
2013年,稱多縣有馬鹿、白唇鹿、黑頸鶴、雪雞、巖羊、雪蓮、冬蟲夏草、黨參、綿羊、牦牛、山羊、馬、驢等生物資源。
人口民族
2013年,稱多縣總人口為6.3萬人,其中有文保族、拉布族、卡納族、休馬族、白日麥馬族、阿尼族、永夏族、白日多馬族、固察族、上年錯族、下處錯族等少數民族。
交通
稱多縣以214國道為主骨架,可直達西寧,或進入四川到達成都,南及西部可直達州藏公路213線上的甘孜,北面同國道109線接通。
經濟
綜述
2013年,稱多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26857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實現64188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5.3%,第二產業實現17357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16.5%,第三產業實現45312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8.4%。三次產業結構為50.5:13.7:35.8,與2012年相比分別下降0.1個百分點、下降0.4個百分點、增長0.5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2年稱多縣農業總產值為2.4億元,比2011年增長1.24%??偛シN面積1.54萬畝,比2011年增長3.1%。糧食總產量1586噸,比2011年下降10%。
第二產業
2013年,稱多縣實現工業總產值1.08億元,比2012年增長7%。工業銷售產值1.1億元,比2012年增長9%。工業增加值4796萬元,比2012年增長5%。
第三產業
2012年稱多縣各項存款余額174981萬元,同比2011年下降0.52%。單位存款余額133075萬元,個人儲蓄存款35377萬元,財政性存款6442萬元。各項貸款余額7869萬元,同比2011年增長5.11%。短期貸款2335萬元,中長期貸款5533萬元。完成郵政業務總量884.87萬元,同比2011年下降32%。電信業務總量867.5萬元,比2011年增加58%。移動業務總量890萬元,比2011年增長14.1%。聯通業務總量450萬元,比2011年增長2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715萬元,比2011年增長10.1%。
2013年,稱多縣接待游客1367萬人次,同比2012年增長20.4%。旅游業收入達6350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25.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到2014年9月,稱多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3所。其中縣級民族中學1所(稱多縣民族中學),縣級小學3所(稱多縣完全小學,稱多縣民族實驗學校,稱多縣文樂中心寄校),鎮中心寄校7所。
稱多縣各級各類中小學在校生人數為7904人,其中小學6258人,初中1646人,民族學生占在校生總數的99%,中小學有各類教師,職工821人,其中在編專任教師520人,初中專任教師95名,初中專任教師平均年齡在35周歲左右,小學專任教師平均年齡在31周歲左右,初中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在99%,小學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在99.5%。稱多縣中小學學生均享受兩免一補和學生營養膳食計劃,三江源補償資金等相關政策。
城市建設
到2013年,稱多縣相繼實施了縣城、扎朵和歇武、清水河等4個小城鎮的規劃建設與改造,累計完成投資1.3億元。重點建設了內外交通系統、供應系統、環保系統、防災系統、生態系統和市場體系建設、社會服務體系建設等“五大系統兩個體系”。建成了縣城、歇武、清水河給排水系統。改擴建了4個小城鎮的學校、衛生院的硬件和軟件建設。
環境保護
到2013年,稱多縣投資4872萬元清水河鎮退牧還草工程,共落實禁牧面積258.93萬畝,減畜6.63萬頭只,完成了420戶以草定畜定戶的定居房屋建設與355戶的草地圍欄建設,共安置生態移民戶387戶、1548人。投資4875萬元的扎朵鎮退牧還草工程正式啟動實施。對1314畝的砂金開采區進行了圍欄種草,完成了320萬畝的天保工程滅鼠任務,圍欄封育種草42314畝,整修河道166公里,土地復坑296畝,表土回填1319畝。完成退耕還林9000萬畝,荒山種草32048畝,并及時兌現了補助款糧。結合長防林二期工程義務植樹35萬余株,人工成片造林1200畝。
醫療衛生
稱多縣“十五”期間,建成藏醫院門診樓、藥浴住院部和藏藥加工車間、縣醫院住院部、傳染病科和門診樓改造、縣疾控中心。到2013年,稱多縣共有衛生機構8個,擁有病床872張(套),從業人員172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854人,執業醫師29名,助理醫師139人。
歷史文化
稱多縣地名有藏語名稱,漢語名稱,蒙語名稱三種。地名可分十一類:
方位:上莊、下莊、河東八莊。
傳說:稱多、曾托、毛拉、孔雀、朵哇、鄧柯。
物產:引白隴、朵熱隴、安周茸保、賽巴、勒尺隴。
山石土色:阿朵隴、拉扎仁、科馬。
地理僧:達巴、雪吾、丁布。
比喻:年治隴巴、宗宗、熱香。
渡口:卓毛其、直門達。
人數:木許、毛故、卡吉。
政治:紅旗、革新、向陽、東方紅。
風景名勝
尕藏寺:尕藏寺是稱多境內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薩迦派寺院。尕藏寺藏語稱“尕藏班覺楞”,意思是“善緣富樂洲”,位于稱文鄉境內,距縣城5公里。
色航寺:色航寺位于扎朵鄉柯慶溝的賽嘎達則山下,去鄉11公里。寺東有賽念日山,寺西是尕朵覺悟山,西北則為賽嘎達則山,寺處三山交界處交通要道。是稱多縣境內規模最大、影響面最廣的格魯派寺院。
拉布寺:拉布寺位于縣治南20公里處,在今拉布鄉拉司通學群溝口的嘉日僧格昂卻山山麓。溝腦有格拉山,寺后有葉熱公嘉山,寺前有瑪嘉山,均為該寺神山。拉布寺玉樹地區的格魯派大寺之一。
塞巴寺:賽巴寺主要建有名俗宗教文化展覽館。有青藏高原珍稀動物的標本和康巴名俗用品及各種宗教文物等收藏的各種物品近萬件,對考察和研究康巴地區藏族文化歷史及名俗風情等有一定幫助,并具有較高的參考和科研價。
尕朵覺臥神山:尕朵覺臥神山位于離稱多縣城約140公里的尕朵鄉境內,尕朵覺臥由28個環繞的山峰組成,主峰海拔高達539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