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區隸屬廣東省汕尾市。汕尾市城區地處廣東省東南沿海,位于東經115°10’~115°37’,北緯22°36’~22°54’,東臨碣石灣與陸豐市金廂相望,北與海豐縣接壤,西隔麗江與鲘門對望,南瀕紅海灣。城區下轄7個街道和3個鎮,面積302.11平方千米,2012年,總人口36.26萬人,海外僑胞和港澳臺胞11.5萬人。2014年,城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86億元,完成預算任務的100.02%,同比2013年調減26%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0年東涌鎮建政,屬海豐縣第五區、第七區。1953年分屬紅草區、東涌區。1957年撒區,分設東涌、品清、流安3個鄉,1958年合并成立東涌人民公社。1984年廢社置區。1987年4月改區為鎮。1988年3月,汕尾市設城區,東涌鎮隸屬汕尾市城區。鳳山街道舊屬海豐縣汕尾鎮,1988年1月,撤銷原汕尾鎮,建市設區,分設三個街道辦事處,1989年2月12日成立鳳山街道。香洲街道于1989年5月建立香洲公社,位于市區中心地帶,依山臨海,東連東涌鎮、鳳山街道,南鄰新港街道,西接馬宮街道,北與紅草鎮交界。汕尾市城區新港街道成立于1989年4月,范圍以二馬路、通航路、汕馬公路為界,沿汕尾港東西兩岸分。
區劃詳情
2008年,廣東省汕尾市城區轄4個街道、3個鎮。
位置境域
汕尾市城區地處廣東省東南沿海,位于東經115°10’~115°37’,北緯22°36’~22°54’,東臨碣石灣與陸豐市金廂相望,北與海豐縣接壤,西隔麗江與鲘門對望,南瀕紅海灣??偯娣e302.11平方千米。
氣候特征
汕尾市城區屬于亞熱帶海洋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1.1℃,年平均最高氣溫38.5℃,年平均最低氣溫1.6℃,境內雨量充沛,最高降雨量為475.7毫米,年平均降雨量1029.6毫米。一年四季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
汕尾港海洋資源富饒。盛產鮑魚、龍蝦、石斑、鯧魚、海膽等100多種優質高檔的水產品。汕尾港、馬宮港、捷勝港都是天然的優良漁港。
生物資源
城區有傳統漁場3萬平方千米,盛產鮑魚、龍蝦、石斑、鯧魚、海膽等100多種優質高檔的水產品;沿海灘涂66.66平方千米,適宜開發對蝦、鮑魚等海養基地,物產豐富,盛產荔枝、龍眼、芒果等優質水果。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有錫、鋯、鈦、鎢、石英砂、玻璃砂等。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12年汕尾市城區總人口36.26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486人。
民族
分屬于24個民族,常住人口除漢族外,還有壯族、畬族、黎族、土家族、瑤族、苗族,壯族等23個少數民族人口成份486人,約占全區總人口的1‰。
社會事業編輯文化事業
2012年,城區文化產業發展,全力打造媽祖文化產業園區和坎下城文化創意園區。2011年上半年增加申報省級非遺項目2項。創作了一批民間民俗文化戲劇、歌曲等作品,如西秦戲劇《觀音得道》、《棋盤會》、《漁歌大聯唱——娶新娘》《漁家新婚曲》等。對白字戲、西秦戲等稀有劇種和汕尾漁歌、錢鼓舞、舞獅、龍舟賽、臉譜、泥塑、木雕等民間藝術的保護和發展力度。利用春節、元宵、端午、媽祖誕辰等傳統節日,組織舉辦象棋圍棋比賽、燈謎競猜以及白字戲、正字戲、西秦戲、漁歌演出等系列文體活動,2011年上半年,城區共開展各種形式文藝活動26場次,各藝術團體下基層表演60多場,送電影下鄉1100多場次,組織書法愛好者到農村為4000多戶群眾義務寫春聯。
教育事業
2014年,汕尾市城區教育局是汕尾市城區政府主管全區教育工作的職能部門,內設10個股(室、站)。主管普通中小學校103所,其中完全中學5所、初級中學14所(其中民辦初中4所)、小學83所(其中民辦小學10所),職業技術學校1所。全區在校生人87430,其中高中生6451人、初中生24346人、小學生55291人。在職教職工3476人,其中中學教職工1373人、小學教職工2103人。
醫療衛生
2014年來,城區著力提升醫療應急水平,改善群眾就醫環境。該區已基本實現“小病在社區、治病在社區、健康在社區”的目標。
城區先后投入160萬元,改建紅草鎮中心衛生院危房;投入60萬元,修建新港街道衛生服務中心綜合大樓;投入50萬元,建設馬宮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住院大樓。該區東涌鎮衛生院新擇了院址,新院址計劃分期建設,首期投建一幢三層、占地600平方米的門診綜合樓,建筑面積約為2000平方米,使用面積達到鎮級衛生院的標準。2014年來,該區未發生重大傳染病疫情,人感染禽流感、肺結核等傳染病情得到有效的防控。
基礎設施
公路:深汕高速公路和即將開工建設的廈深鐵路貫穿全境,區內設有兩個高速路出入口,國道、省道各等級公路連通全境,實現了村村通水泥公路。港口:擁有汕尾、馬宮、捷勝3個天然優良漁港,其中汕尾港是全國一類通商口岸和一等漁港。通訊:已建成先進的通訊網絡,電訊實現電話交換程序化、傳輸數據化,并提供移動通訊、數據業務(DDN)和寬帶業務(ADSL、ADSL、HOMEPNA等),能滿足語音通訊、數據交換和寬帶上網等要求。供電:已建成以大電網為主,多層次、多形式的供電網絡,投資280億元紅海灣480萬千瓦火力發電廠將于2006年底投產,投資500億元的大華1兆千瓦火力發電廠也已簽約。供水:供水系統納入市供水網,日供水能力16萬噸。
交通
汕尾市城區水陸交通方便,廣汕公路橫貫境內,籌建中的深汕高速公路將通過市區。市區距廣州市316.5千米、汕頭市207千米、深圳市224千米;海運四通八達,往返快捷,汕尾港距香港僅40.5千米,往廣州、汕頭、廈門港也十分方便,成為粵西與粵東、香港與內地之間經濟聯系的重要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