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義縣建縣于1517年,是王陽明以“崇尚禮義”之意取其名。位于江西省西南邊陲,章江源頭,隸屬贛州市。介于東徑113°55′~114°38′,北緯25°24′~25°55′之間。東與南康區接壤,南與大余縣和廣東省仁化縣相交,西與湖南省汝城縣、桂東縣毗鄰,北與上猶縣交界。東西長約73公里,南北寬約59公里,總面積2206.27平方公里。距贛州市90公里。
崇義縣先后被評為全國重點林業縣、全國山區綜合開發示范縣、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林業分類經營試點縣、全國文化工作先進縣、全國村民自治模范縣、全國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先進縣、中國魅力名縣。
2011年末,全縣人口總戶數64088戶,戶籍總人口209487人,其中,農業人口172134人,非農業人口37353人。[行政區劃
編輯
解放后廢除保甲制,分區、鄉,崇義縣設4個區,1個鎮,15個鄉。1958年11月12日,實行“人民公社”建制,崇義縣設8個人民公社,1個墾殖場,155個生產大隊,997個生產隊。
1982年12月,設立古亭鎮。1984年設鄉(鎮)、村,“以社建鄉,以大隊建村”。崇義縣劃為17個鄉、2個鎮,153個村民委員會、3個居委會。1987年1月6日,過埠鄉改為鎮的建制。1988年12月10日,撤銷橫水鄉,其行政區域分別劃歸橫水鎮管轄。1989年11月23日,撤銷揚眉鄉,設立揚眉鎮。1990年5月,樂洞鄉高奢村劃為高奢、高洞兩個行政村。
1994年8月18日,撤銷長龍鄉、關田鄉、鉛廠鄉,設立長龍鎮、關田鎮、鉛廠鎮。1998年,將縣城4個居民委員會調整為5個居民委員會。
崇義縣行政區域圖2000年,崇義縣轄7個鎮、11個鄉:橫水鎮、古亭鎮、過埠鎮、揚眉鎮、鉛廠鎮、關田鎮、長龍鎮、龍勾鄉、茶灘鄉、杰壩鄉、金坑鄉、思順鄉、麟潭鄉、上堡鄉、聶都鄉、文英鄉、樂洞鄉、豐州鄉。
2003年10月21日,撤銷茶灘鄉,成建制劃歸橫水鎮管轄;撤銷古亭鎮,成建制劃歸豐洲鄉管轄。2003年底,崇義縣總人口19.7萬人。2004年底,崇義縣轄6鎮10鄉,共有123個村、5個居委會。
2011年崇義縣轄6個鎮、10個鄉、6個居民委員會、124個行政村。各鄉(鎮):橫水鎮、揚眉鎮、過埠鎮、鉛廠鎮、長龍鎮、關田鎮、龍勾鄉、杰壩鄉、金坑鄉、思順鄉、麟潭鄉、上堡鄉、聶都鄉、文英鄉、樂洞鄉、豐州鄉。[自然環境
編輯
地形
崇義縣境內山脈縱橫交錯,群峰起伏連綿,中部陽嶺海拔1259.5米,北部石牙頭海拔1333米,東部牛軛潭海拔140米,西部諸廣山脈齊云山海拔2061.3米,西南花皮山海拔1581米,東北部陡水水庫,水域海拔170米,崇義縣地勢由西南向東北方向傾斜。
出口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崇義縣
地貌
按地貌特征,崇義縣大致可分為中山、低山、
崇義縣丘陵地貌高丘陵、河谷階地四種類型。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占土地總面積47.67%;高丘(海拔300~500米)占45.06%;低丘及河谷階地(海拔300米以下)占7.27%。崇義縣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32座。其中西北部思順鄉的齊云山海拔2061.3米,為境內最高點,也是贛南最高的山。
河流
崇義縣的
陽嶺風光照片江河屬長江流域贛江水系,是章水干流重要的支流。河流以大江、小江、揚眉江為主,文英、上堡、思順、金坑、聶都、義安、新溪等河次之,累計有大小河流83條,其中流域面積大于20平方公里的有30條,小于20平方公里而大于5平方公里的有53條,總長度980.9公里。平均河流密度每平方公里0.441公里。
氣候
崇義縣地處中低緯度,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區,冬夏兩季盛
崇義聶都溶洞景觀(2張)
行季風,全年熱量豐富,四季分明,霧日多,日照偏少,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無霜期長。但由于地形復雜,垂直高度差異大,山上山下,向陽面和背陽面,氣候差異十分明顯?!∧昃鶞?span style="font-family:Calibri;">17.8℃,年降水量1615.2毫米。
自然資源
編輯
水資源
崇義縣上堡鄉拍攝的霧中梯田景觀崇義雨量充沛,溪流縱橫,河床比降大,無論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均較豐富。經統計,縣境年平均徑流總量為225654萬立方米。地下水儲量為27100萬立方米。崇義縣水資源共有232600萬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19.8879萬千瓦。年電能17.4億千瓦時。年均理論密度每平方公里90瓦。
礦產資源
崇義礦藏資源豐富,有鐵、銅、鉛、鎢、錫、鉬、鉍、鈹、金、銀、鋰、銣、鉭、稀土、鈾等金屬礦;有水晶、冰州石、螢石、瓷土、磷、大理石、花崗石、硅石、石灰巖、白云巖等非金屬礦;有燃料礦——煤。已開發利用的有鉛、鋅、鎢、錫、鉬、鈹、金、鈾、熒石、大理石、石灰巖、煤,其中鎢錫為尤盛。
植物資源
崇義縣森林資源得天獨厚。崇義縣“九分山、半分田、半分道路、
崇義風光(18張)
水面和莊園”人均擁有林地16.5畝,崇義縣活立木蓄積量1023萬立方米,活立竹株數5994萬株,森林覆蓋率85%。
崇義屬常綠闊葉林生物氣候帶,適宜各種植物的繁衍。至今保留白堊紀末和第四紀冰期后孑遺的單科單屬單種樹種銀杏。此外,國家一級保護樹種有銀杏、南方紅豆杉、伯樂樹、水杉、禿杉。國家二級保護樹種有長苞鐵杉、閩楠、浙江楠、楠木、花櫚木、厚樸、野茶樹、杜仲、福建柏、觀光木、鵝掌楸11種;國家三級保護樹種有穗花杉、油杉、凹葉厚樸、紅花木蓮、黃山木蘭、天竺桂、沉水樟、半楓荷、白桂木、白辛樹、華南栲、青鉤栲等14種。崇義縣森林資源豐富,樹木種類繁多。林木樹種有123科,892種,有“江西省綠色寶庫”之稱。
動物資源
崇義森林茂密,氣候溫暖,適宜各種動物的生存和繁衍。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南方花鹿、蟒、黃腹角雉等;二級國家保護動物有金貓、獐、鷹、貓頭鷹、蘇門羚、毛冠鹿、山黑鹿、水黑鹿、穿山甲、水獺、小靈貓、大靈貓、白鷴、紅腹錦雞、娃娃魚15種。
經濟
編輯
2004年,崇義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2.55億元,其中礦業、林業、水電三大支柱產業拉動崇義縣工業增加值增長11.6個百分點。榮獲“江西工業崛起年度貢獻獎”。耀升工貿、章源鎢業列入全市40家超千萬元稅收企業,章源鎢業被評為江西省先進私營企業,并被列入中國鎢產品技術標準示范企業。2010年3月章源鎢業成功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
第一產業
農業
崇義縣的農業在維持傳統水稻主產的基礎上,1990年以后,逐步加大了結構調整的力度。重點發展特色農業、訂單農業和含稅農業,農村經濟穩步發展。2004年,實現農業總產值47689萬元,糧食總產量53845噸,增長5.7%,扭轉了糧食產量連續5年下滑的局面。
2010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21679畝,蔬菜面積2644
崇義梯田油菜花開1畝,油料面積8409畝,瓜果面積1598畝。全年糧食總產量48162噸,基本與上年持平。其中稻谷產量45617噸,雜谷產量286噸,豆類產量663噸,薯類產量(折糧計算)1882噸。
2011年崇義縣實現農業總產值10.8億元,增長8.9%。投入1000萬元扶持發展農業優勢產業,成功爭取新一輪中央財政支持現代農業(柑橘)發展項目,培植了君子谷、萬長山等5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君子谷被確定為江西省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其“刺葡萄栽培及產品開發”成果通過省級科技鑒定。高山茶研討會圓滿舉行,新增茶園5000畝,“馨陽嶺”被認定為江西省著名商標,被評為全國重點產茶縣。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2家 。
林業
崇義縣林業生產以保護生態環境、實行封山育林為主。據1998年統計,崇義縣活立木蓄積量1023.7萬立方米,活立竹蓄積為5993.98萬根,森林覆蓋率為85%。崇義縣擁有較豐富的竹林資源。占林地面積的17.24%,已成為全國6個毛竹生產大縣之一。1996年3月,國家林業部授予崇義縣“中國竹子之鄉”稱號。2004年,又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南酸棗之鄉”稱號。2010年崇義縣各類山地面積259.2萬畝,其中有林面積197.97萬畝,占76.4%。
第二產業
至2000年,崇義縣初步形成了礦產品加工、采掘、森林、化學、食品加工、二輕機械、糧食加工、建材等工業。“章源”牌鎢系列產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遠銷日本、西歐等國家。華森集團公司是中國人造板行業中最早“五板”(膠合板、刨花板、中密度纖維板、高強度復塑竹膠合板、竹木刨花板)齊全的大中型企業。“華森王”牌人造板產品獲97-99江西省質量免檢產品。以崇義山區特有的天然野生南酸棗為原料,采用特殊工藝加工而成,含有豐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的南酸棗糕,暢銷國內外。
2011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1.8億元,增長15.7%;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9.4億元,稅金及附加2.6億元,分別增長66.4%和64.1%,榮獲江西省加快工業發展加速工業崛起年度貢獻獎 。
社會
編輯
城建
1999年,投資1200萬元,在縣城中心建有占地40800平方米的人民廣
王爾琢烈士墓場。該廣場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集會廣場,由世界十大名雕、表演臺、象征18個鄉鎮的18對柱廊、園林凳及花帶組成;第二部分為音樂程控彩色噴泉,由1248個噴嘴、250盞彩燈組成;第三部分為園林綠化區,由體現竹鄉特色的各類竹種、樹種和休閑草場組成。在廣場正中安裝了大型電子顯示屏幕,整個廣場體現了“中國竹鄉之形象,世界文明之聚焦,新世紀之氣派,休閑旅游之結合”的主題。
2000年的崇義縣城,面積已發展至5.2平方公里。建有東西兩條主干縱向大街,與橫向的沿江路、中山路、南新路、廣場南路形成“目”字型。西大街為混凝土路面,長1552米,寬34米;東大街與西大街平行并列,全長1500米,寬34.6米。
2004年,改建贛豐線竣工通車,新二渡水大橋到新北門大橋作為景觀公路與東大街相連,向南延伸到崇寡公路陽嶺森林公園腳下,全程 4.8 公里??h城面積擴大至5.8公里。
教育
2011年,崇義縣普通高中2所,職業高中1所,普通初中1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小學106所,幼兒園48所。崇義縣有中小學生26531人,其中,普通高中學生2865人,職業高中學生2258人,初中學生6768人,小學生14640人。幼兒園在園人數98402人。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99.4%,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0% 。
衛生
2011年末,崇義縣共有衛生機構25所,其中,醫院2所,鄉鎮衛生院18所,衛生監督所1所,婦幼保健院1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所,皮膚病防治所1所,農醫中心1所。衛生技術人員705人,其中執業醫師176人、執業助理醫師57人,注冊護士346人,藥劑人員86人,檢驗人員40人。病床總數414床,其中醫院253床,鄉鎮衛生院161床。
文化
編輯
三節龍是光緒年間便盛行在崇義縣關田鎮田心村的一種民間燈彩,至2013年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當地農民把這種三節龍稱為“泥鰍沾灰”,亦即形容三節龍舞動起來猶如肥短的泥鰍沾了香灰一般活蹦亂跳。“三節龍”比較突出的特點是:龍由3節組成,分龍頭、龍身、龍尾三部分,由紅綢串成,龍頭上繪有八仙、灶神等圖案。4人執牌燈,牌燈上寫明姓氏堂名。3個舞龍者站在僅有0.64平方米的八仙桌上,動作可分兩種:桌上舞龍和地面舞龍(桌上舞龍有騰云駕霧、高車搖水、穿龍、團龍、左右舞龍;地面舞龍有舉龍、參拜、龍擺尾、左右舞龍、行步舞龍、正面舞龍、穿龍)。三人輕捷自如地騰挪跳躍,舞動龍身,凌空穿插翻飛。
崇義當地的風俗習慣是每年初二、三扎好龍燈,初四開始“出龍”,先在本村圩鎮玩耍然后到附近鄉村。舞龍時每個方向穿插一次算一門。一般到庵堂廟宇打八門,到祠堂打九門,較大的廳堂便打十二門。先由一個提香火籃的“管事人”對當年建新房或者添男丁或者做大壽的家庭發賀帖,各家各戶準備好爆竹,煙酒茶點。凡點燃爆竹的人家,則表示“接龍”,龍燈就進這戶人家進行表演,表演的程序是先參神、再舞龍,表演完畢,主人將“紅包”送給“管事人”,同時請“龍燈”的表演者喝酒、吃茶,然后再到下一家表演。每年是年初四“出龍”一直玩到,元宵節“散龍”。
三節龍的音樂伴奏充滿節日的歡樂氣氛,伴奏音樂隨著舞龍的變化,不斷換音樂、曲牌,起了烘托氣氛作用,伴奏樂器是兩支鎖吶,打擊樂有小鼓、大鑼、鈸、小鑼等。吹奏的曲牌有“拜將臺”、“朝陽歌”、“巴山”等音樂充滿著濃厚的鄉土風味。
至2013年, “三節龍”現已時隔三十年沒有耍過了,這種瀕臨失傳的客家民間燈彩,迫切需要加以保護 。
旅游
編輯
陽嶺森林公園(2張)
崇義縣自然人文景觀廣布。有陽嶺省級自然保護區,有聶都溶洞群、上堡梯田,此外,還有王爾琢烈士墓、王陽明茶寮碑等人文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