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古稱蜀州,四川省縣級市,地處成都平原西部,東距成都繞城高速公路25公里,離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約35公里,位于天府之國的腹心。全市面積1090平方公里,平壩區占總面積的52%,山區占總面積的43%,丘陵區占總面積的5%。轄3個區,8個縣,市政府駐崇陽區街道辦事處。核心理念為“山水田園 生命崇州”。
中
州市歷史悠久,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元年)置江原縣;公元686年(唐武則天垂拱二年)置蜀州,領晉原、唐隆、青城、新津四縣;公元1144年(南宋紹興十四年)升為崇慶府,亦領數縣;公元1283年(元代至元二十年)改為崇慶州;公元1913年(民國二年)廢州改為崇慶縣;1994年撤縣設崇州市。1913年(民國二年),民國政府廢除清朝設置的府、州、廳。崇慶州因此而改為崇慶縣,先后隸川西道、西川道、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崇慶縣屬川西行署溫江專員公署管轄,1952年后屬四川省溫江專員公署管轄。1983年7月,溫江地區行政公署撤銷,崇慶縣劃歸成都市管轄。1994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設市,“崇慶縣”之名自此成為歷史。
行政區劃編輯崇州市轄3區(崇陽區)8個縣(羊馬、街子、懷遠、元通、榿泉、大劃、三江、、王場。 崇州市人民政府駐崇陽區街道辦事處。
崇州市地理位置
崇州市位于四川省岷江中上游川西平原西部,坐落于東經103°07'~103°49'、北緯30°30'~30°53'之間。面積1090.17平方公里。東鄰溫江、雙流,西與大邑相接,南同新津毗連,北與都江堰市相依,西北部與汶川縣接壤,東距成都(成溫邛高速公路)25公里。
地形地貌
崇州市境內屬山地、丘陵、平原兼有的地貌類型,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中山區占了崇州市總面積的38.4%,低山和丘陵為8.7%,平壩為52.9%。地勢從東南到西北逐漸升高。西北部多有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海拔最高處為茍家鄉境內極西處之大雪塘主峰,達5364米。丘陵和平原地區的平均海拔高度為560米,最低點為三江鎮境內之蒙渡,海拔高度僅480米。
水文
崇州崇州市境內主要河流有3條:西河、黑石河和金馬河。西河發源于茍家鄉內火燒營北麓,向東流自鷂子巖出山口入平原,至元通與味江、干五里河、泊江匯合。元通以上又稱文井江。自元通以下轉向東南流,有沙溝河、向陽河、白馬河流入。再向南流經三江鎮的蒙渡入新津縣境。全長109公里,市境內長96.8公里,流經14個鄉鎮,為崇州市最長河流。黑石河又稱“黑石大江”,于都江堰市柳街鄉流入市境,向南流經9個鄉鎮,于三江大橋處與羊馬河匯合流入新津縣,總長65公里,市境內長32.15公里。金馬河系岷江之正流,自都江堰市沿江鄉流入市境,沿市東界,斷續為崇州與溫江、雙流的界河。市內河岸(右岸)全長10公里。上述3條主要河流同市境內180多條大小支流相聯結,在崇州市構成水道網,至新津縣境內匯入岷江。
氣候
崇州屬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長,雨量充沛,日照偏少,無霜期較長。年平均氣溫15.9℃,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為25℃,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為5.4℃溫差為19.7℃。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161.5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012.4mm,雨日和雨量均為夏多冬少,春季為176.1mm,夏季為588.0mm,秋季218.4mm,冬季為29.9mm。風向頻率以靜風最多,占全年的37%;其次是北風,占9%。年平均風速為1.3m/s。平均霜日19天,平均無霜期為285天。年平均雪日3天,且雪量較小。主要災害性天氣為連續性陰雨、洪澇、干旱、大風、冰雹、寒潮、霜凍等。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崇州市總土地面積為1090.17k㎡。其中,山地面積471.52 k㎡,丘陵面積54.95 k㎡,平原面積563.7 k㎡。山、丘、壩內共有水域10萬畝,崇州市大體形成“四山一水五分田”的土地結構。
礦產資源
崇州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現已發現的有14種,其中探明儲量的5種:煤、鉛、鋅、石灰石和泥炭;尚未查明儲量的9種:硫鐵礦、銀、金、云母、雄黃、石膏、鋁、鹽和天然氣。礦點分布于茍家、萬家、毛郎、懷遠、街子、公議、王場、道明和隆興等鄉鎮。其中,以煤、石灰石儲量最多,正開采的礦種有3個:煤、石灰石和金。曾開采過的礦種有6個:泥炭、鋅、硫鐵礦和石膏。
水資源
除降水外,崇州市年河川徑流總量為157074萬立方米。其中都江堰輸水量80511萬立方米,本地河流水量73952萬立方米,山丘塘庫蓄水、機電提水、山溪溝引水和可利用的淺層地下水計2611萬立方米。農業生產可利用水量為67648萬立方米,平均每畝有水1090立方米。崇州市水力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總計為110900kW,可開發量為53605kW。崇州市由河流、池塘、水庫、水凼等構成水面共計10萬畝,可供養殖的水面為3807畝。尚有可開發水面3500余畝。
生物資源
崇州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宜于生物生長。植物方面樹種繁多,遍布山、丘、壩的喬、灌木,主要有65科300余種,藥用植物占120余種。屬國家保護的珍貴稀有樹木5種:紅豆樹、水杉、珙桐、羅漢松和紫檀。野生動物種類繁多,哺乳類、鳥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昆蟲類以及軟體類、節肢類、環節類等動物達數百種,珍稀動物有金絲猴、巖驢、獐子、扭角羚(即野牛)、大熊貓、小熊貓。名貴鳥類有相思鳥、百靈鳥、野雉、鸚鵡、貝母雞等。此外,還有罕見的大鯢(娃娃魚)和雪豹、梆梆魚(俗名)等。
林木資源
元通古鎮崇州地處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林中。森林植被類型豐富,樹種繁多,共有65科200余種。喬、灌、針、闊葉林木皆有。崇州市森林覆蓋率為42.1%,分為高山水杉涵養區,中山用材、經濟林區,丘陵薪炭、經濟林區和平壩路旁綜合區。崇州市活立木總蓄積量近百萬立方米。
交通編輯崇州位于川藏公路干線上,已實現鄉鄉通車,截至2006年崇州市有國道1條,省道1條,成溫邛高速公路貫穿崇州全境,通車里程共244.2km。 已建設的川西旅游環線、懷華路崇州段、崇雙貨運大道、以及光華大道大邑延伸線崇州段,規劃和正在建設的有成都第二繞城高速公路、成溫邛快速通道、成蒲快鐵。建設中的成蒲鐵路在這里設有崇州站,通車后只需15分鐘便可抵達成都市區。
人口編輯2012年末,崇州市戶籍總人口665787人,其中男性334075人,女性331712人。全市常住人口66.23萬人。
經濟編輯綜述
2010年,崇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15.5億元,是2005年的1.97倍;地方財政收入46.5億元,是2005年的26.3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10億元,是2005年的4.78倍;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億元,是2005年的2.10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9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246元,分別是2005年的1.80倍和1.70倍;各項存款余額達到218億元,是2005年的3.6倍。
第一產業
2012年崇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3.4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1%,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7.57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8.44億元,增長18.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57.42億元,增長10.6%。一、二、三產業結構比為16.87:48.00:35.13。
第二產業
2000年底,崇州市工業總產值78.7億元,比1986年增長30倍。產品由傳統工業、重工業向輕工轉移,重、輕工業產值比例由1986年的75:25轉變為38.5:61.5。2012年,崇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6家,實現增加值45.07億元,增長19.4%;規模工業實現利稅17.85億元,增長76.2%,利潤總額12.94億元,增長101.8%。2012年鋼材11.9萬噸,增長58.1%;皮革鞋靴459.8萬雙,增長65.7%;飼料19.38萬噸,增長6.5%;蓄電池188.79萬千伏安時,增長19.4%;輕革1101.9萬平方米,增長6.9%;人造板9.9萬立方米,增長10.5%;家具399.7萬件,增長10.9%;玻璃包裝容器18.6萬噸,增長15.3%。
第三產業
崇州 (3張)
2012年崇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58億元,增長12.0%,其中零售業營業額43.29億元,增長10.9%;餐飲業營業額8.65億元,增長17.1%。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49.38億元,增長11.7%,農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3.20億元,增長15.3%。
文化習俗編輯崇州市金雞鄉是中國最大的風箏制作基地,以技術精湛、種類繁多而聞名國內外,享風箏之鄉的美譽。一年一度的"崇州金雞風箏節"是中國風箏的盛會,四川省風箏比賽、全國風箏精英賽經常在此舉行。每年3月,春風和煦的崇州上空風箏飛舞,來自海內外的游客盡享放飛的樂趣?;顒觾热荩簴|西部風箏對抗賽,川西風箏精英賽,國內著名風箏放飛表演隊表演,大型、超大型、微型、精品、收藏品風箏展覽,蘭花展,川劇、京劇表演,烙鐵畫、奇石、根藝、道明竹編展和大型文藝節目;游覽金雞風箏之鄉,群眾性自由放飛希望活動,風箏制作表演,游客親手制作風箏;品崇州名小吃查渣面、天主堂雞片、王雞肉、留客雞、懷遠三絕等。習俗崇州人在祝壽時,凡年歲不滿50的只能做生或過生期,生日一般吃壽面,祈求長壽。條件較好的家庭,辦壽品,備宴席,賀客盈門,鳴炮送禮,時辰一到,舉行儀式,祈禱福祿壽喜,禮畢大宴賓客。如今,雖也有大操大辦者,但更多的人的則是以吃蛋糕、吹蠟燭、唱生日歌來取而代之了。 崇州素以“禮儀之邦“馳名,東晉《華陽國志》對此大加贊譽,清光緒《崇慶州志》記載:“外鄰成都,學者文質彬彬,詩禮相尚,弦誦之聲,達于四境?!睘榇ㄎ魅怂灀P備至。生活在這塊熱土上的崇州人,從生到死,都有禮俗相伴,有誕生禮(含壽禮)、冠禮、婚禮、葬禮四大禮儀;有各種祭祀和祝賀禮俗,也有無數的禁忌禮俗,禮俗之多如歲日一般。崇州市中習俗,每年除夕到翌年元宵盛行燈耍,元宵之夜達于高潮,城關、懷遠、元通、三江等場鎮最為熱鬧。燈分吊燈和游燈兩類。吊燈,即家家門前檐下所吊之燈,彩紙糊貼,有圓形、方形、菱形、扁形、花樣繁多;魚燈、蝦燈、瓜燈、宮燈,形態各異。尤以走馬燈最為矚目,它融雕刻、裱糊、剪紙、詩書畫等多種藝術于一體。一般為柱形,高1米左右,中置轉架,燃燈后因空氣流動而使轉架旋轉,轉架上所貼山水人物、飛禽走獸便周而復始,變換不止。龍燈每年春節,市內城鄉有龍燈出游,兆吉祥,慶新春,破五出燈,十五收燈。城關、濟協、大劃、三江等鄉鎮的龍燈品種尤多,舞龍、彩龍、火龍,五花八門,競相媲美。舞龍精巧,黃布飾身,5至7節,6至8人揮舞。龍寶飾金,懸穿桿頂,轉動自如,1人舉逗。一般7節或9節,以各色軟緞為龍皮,造型逼真。出游時配以魚、蝦、螺、蚌、龜、鱉等燈作,在“滾繡球”“龍擺尾”等吹打樂或川劇鑼鼓聲中表演各種動作。除春節和元宵外,也?;钴S于大型廟會中。元通清明會曾出現過99節彩龍。獅燈市內以西山、懷遠、三江、羊馬、王場、東關、萬家等鄉鎮的獅燈技藝精絕。懷遠獅燈尤為有名,民國時期,曾舞于成都、溫江、新津和樂山等地。這些鄉鎮的獅燈分“文獅”和“武獅”兩種。文獅重于表情,如搔癢、舐毛、打滾、抖毛等。武獅長于技巧,與雜技糅合,跳躍、翻滾、騰轉,健壯勇猛,有翻五臺山等高架陣式多達百種。崇州獅燈的“破陣”尤為精彩,賞燈主家用曬簟、桌、凳搭成高架,將賞錢喜封置于頂端斗筐中,讓伴舞的“猴子”上去自取,集戲劇、雜耍和舞蹈諸藝于其中;還有的讓“獅子”也上高架,展現獅子為獸中王的機靈威武的性格。建國后獅燈表演時興時廢。80年代以來,每年春節期間,重新活躍于市內城鄉。牛燈白頭、聽江、道明、羊馬等鄉農民善舞牛燈,用撮箕裝飾制作牛頭,用麻布連接頭尾,以示牛身。一人頂頭,一人執尾,一人扮牧童,燈會中,常尾隨龍燈之后。行進時,表演飼牛、牽牛、吆牛等情狀;耍燈時,有殺牛、打圈、困沱等節目。質樸風趣,鄉土味濃。幺妹燈市中幺妹燈分車、船兩類,均以唱為主,幺妹乘彩車或采蓮船而舞。乘彩車時,有車夫推車,雙手各執一幅繪有車輪的方旗,示車;以彩綢拴車杠套掛肩頭,示推車。幺妹則雙手扶旗配合表演。乘采蓮船者,幺妹站船中,船側一艄公同行。演唱時另有“連廂隊”執金錢棍踩十字步在前領路,一人領唱,大家幫腔,鼓樂伴奏,沿街起舞。領唱多為“十二月”傳統歌詞,也有即興創作者,靈活多變;幫腔者以“柳呀得(兒)柳連柳呀”,“荷花一朵蓮得(兒)海棠花”相和,有聲有色。幺妹在歌樂聲中踏丁字步舞進,多為男扮女裝,身著艷裝,鼻架墨鏡,貌極引人。燈所至處,常引人云集,爭相談論,猜測扮者為誰。
旅游景點編輯街子古鎮四川省成都市崇州的街子鎮,在崇州城西北25公里的鳳棲山下,與青城后山連接。它既得山靈水秀之惠,又有以唐代古剎光嚴禪院為中心的32座寺廟等古跡。 街子是個歷史悠久的古鎮,五代時名“橫渠鎮”,因橫于味江河畔而得名。境內有晉代古剎———光嚴禪院,鳳棲山旅游風景區,千畝原始森林,千年銀杏、千年古楠、清代古塔,清末民初古建一條街,宋代民族英雄王小波起義遺址,唐代一瓢詩人,唐求故居,有神奇傳說的古龍潭、五柜沱、云霧洞等,全鎮各種文物古跡二十余處。街子古鎮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在2010第三屆中國(四川)名城古鎮文化旅游節上,崇州街子古鎮、被評為”2010年度四川最美古鎮”。在2011四川最美村落評選公益活動中,成都崇州市街子古鎮獲評“十大四川最具旅游價值村落”稱號。鳳棲山鳳棲山位于著名“一瓢詩人”唐求故里街子鎮境。山中深藏古寺,因留下明代皇帝出家蹤跡,曾擁有曠世珍寶《洪武南藏》而享“西川第一天”之譽。景區內擁有千畝古森林和梅花寨。
鳳棲山罨畫池罨畫池位于城區中心,占地約38畝,素有川西名園之稱,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九龍溝四川省級風景名勝區九龍溝位于崇州市西北三郎鎮,因“九溝九槽九條龍”的神話傳說而得名。這一地區為龍門山脈口段前斷裂帶,地質構造復雜,群山在海拔700米到3868米之間起伏變化,相對高差懸殊較大,懸崖陡峭,多飛瀑迭湍、深溝狹谷。雞冠山省級森林公園雞冠山地處“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西部邊緣,崇州市西北隅,總面積約90平方公里的純原始狀態的無人煙地區。雞冠山天然公園位于“大熊貓故鄉”鞍子河自然保護區內,除大熊貓外,還有云豹等一級保護動物7種,二級保護動物11種及大量其它珍稀野生動物。文錦江溫泉文錦江溫泉旅游度假區是一個具有日式建筑風格,集休閑、度假、娛樂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生態型、園林式旅游度假區;坐落于崇州雞冠山風景區外圍,距成都市61公里。 文廟四川省境內保存最完好的四座文廟之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西部孔子文化中心。位于成都罨畫池附近。占地十余畝,現有建筑面積約兩千四百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