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縣隸屬河北省邯鄲市,西依太行,北靠古趙,東臨鄴城,位于中原經濟協作區中心地帶,為晉、冀、魯、豫四省通衢。磁縣轄19個鄉鎮,376個行政村,地域面積1015平方公里,2013年,磁縣總人口65萬。地勢西高東低,西部屬太行山東麓,東部為山前沖積平原,山區、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 磁縣有煙煤、石灰石、耐火粘土、陶土、紅砂土、膨潤土、上水石等礦產20多種礦產資源。 磁縣的旅游景點有鼓樓、賀蘭山、河北紙馬、磁州窯博物館等旅游景點。磁縣盛產柿子、花椒、核桃、松花蛋等特產。
2013年,磁縣轄19個鄉鎮,376個行政村
磁縣位于河北省南端漳河之濱,東113°53′-114°31′,北緯36°14′-36°35′之間。東與成安縣、臨漳縣接壤;北部、西部分別與邯鄲縣、武安市、涉縣和峰峰礦區相連接,南部和西南部分別與河南省安陽縣、林州市毗鄰。地形西高東低,自西向東漸次平緩,總面積1034.87平方公里。
地貌
磁縣東部為海拔低于200米的平原,有些地方甚至低于100米,為平原地形;中部大致從岳城水庫往西海拔200米至500米,為起伏和緩的山地;西部大致從賈壁往西海拔大都在800米以上,有些地方高于1500米,為太行山區。
氣候
磁縣屬于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冬季這里受來自高緯內陸偏北風的影響,盛行極地大陸氣團,寒冷干燥極地海洋氣團或變性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盛行東和東南風,暖熱多雨,雨熱同季。年降水量500~600mm,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全年四季分明,天氣多變,隨著緯度的增高,冬、夏氣溫變幅相應增大,而降水逐漸減少。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2013年,磁縣有耕地70萬畝,宜林山場24萬畝,淡水養殖面積5萬畝,是河北省糧食集地和農業開發縣。
礦產資源
2013年,磁縣有煙煤、石灰石、耐火粘土、陶土、紅砂土、膨潤土、上水石等礦產20多種礦產資源。
水資源
2013年,磁縣有漳河、滏陽河、芒牛河三大河流穿境而過,躍峰渠、民有渠支流密布;水利資源較為豐富,磁縣水資源16億立方米,漳河平均流量19.22億立方米,滏陽河為4.12億立方米,牤牛河水量由降水形成;岳城水庫是國家大型水庫,總庫容12.2億立方米,為邯鄲市水源地,常年水質保持在二級以上;東武仕水庫為中型水庫,距縣城僅4公里,總庫容1.52億立方米;地下水總補給量約7263萬立方米。
人文環境編輯人口
磁縣2013年總人口65萬,縣城總人口12.06萬人,農業人口50余萬人。
風景名勝
鼓樓鼓樓位于縣城中心,因其宏偉的主樓兩旁各建有一間鐘鼓樓而得名。故名鼓樓,又名天下第一樓,畿南第一樓。建于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樓基呈長方形,樓基高8米,面積為1380平方米,中間有一條南北拱券,北石拱門上書“雄鎮滏陽”,南石拱門上刻有“景嵩”二字,字體端正,遒勁有力,磁州古代為 中原嵩山地區,有宣傳嵩山景色秀麗的美意。臺基上有鋸齒磚墻一道,環四周有陴垛48個,樓建其中,上下共分三層,每層高一丈有余,下兩層均是外柱內墻,墻柱間隔數尺成為走廊,頂上有琉璃筒瓦覆蓋,下有華麗門窗,四角飛檐突起,最上層為南北人字形構造,縣內的鼓樓為1993年重建。 賀蘭山賀蘭山距磁縣城西北30華里,今林峰村南。據載,宋代有一位名叫賀蘭的道人在此修煉,故為賀蘭山。另有一說,因山上長有一種花叫賀蘭而得名。此山高約五丈左右,由鵝卵石堆成,蜿蜒十余華里。河北紙馬河北紙馬是1987年發現共70余塊原版,正反兩面都刻有畫面,可印140幅。幅面多為正方形,長寬25厘米左右。所刻神像很多,大致分五部分:(一)諸天上各星座神。如金、木、水、火、德星、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等;(二)佛教神。有佛祖釋迦牟尼及十大弟子、彌勒佛、布袋和尚等;(三)道教神。有太上三清、玉皇大帝、三山圣母、土父土母、送子娘娘、直符使者等;(四)民間諸神。有三皇圣祖十代明醫、左右門神、馬王牛王、圈神、廁神、土地、南極壽星、鐘馗、皮傷、眼光、齊天大圣、天地全神、家堂等;(五)其他神。有春分侯管生瘟案神悟計使者,驚蟄侯管月疾時病主使者等,以及二十四節氣神。磁州窯博物館磁州窯博物館位于磁縣城內磁州路中段路北磁州窯博物館廣場中心地帶,是我國縣級較大的專題博物館。占地7.8畝,建設總面積5000平方米。2006年12月竣工并開館。該設計充分抓住磁州窯的特點,在建筑形制上以“窯”為中心,以“弧”為展線,上下分兩層,內設四個大展廳。 蘭陵王墓蘭陵王墓位于河北省邯鄲正南偏西60公里處的磁縣城南5公里處,是北齊神武帝高歡之孫高肅之墓。墓冢高大,周圍建有透花圍墻,墓地建有碑亭。1988年,蘭陵王碑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地方特產
特產介紹
柿子產區在磁縣西部山區,品種繁多,有“滿天紅”、“牛筋”、“綿柿”等,不僅個頭大,而且汁多甘甜。它可以生食、熟食,也可用來釀酒、做醬,還可以同糧食加工成炒面,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佳品。每到秋天柿子收獲季節,各地客商接踵而至,供不應求。
柿餅柿餅也叫柿牛,由磁縣西部山區柿子加工而成。其制作方法是將柿子削皮晾曬,至柿面結霜再壓制而成。其特點是口感綿甜,霜如銀粉,入口即化。是人們春節饋贈親友的上好禮品,也是醫治兒童口瘡的特效藥。
花椒主要產于縣西部山區,其特點是粒大、皮厚、味濃,即可直接作烹飪佐料,也可制成花椒油作佐料。
核桃產于縣西部山區,其特色是外殼皮薄,仁多香脆,其營養價值高,可補腦補腎等。它除可直接食用外,還可以制成罐頭等。此外,因它含油量高,還可用以榨油,其油是上等食用油。
野韭菜野韭菜為自然生成,主要產于縣西部山區,其狀與人工種植的韭花無甚差別,唯花朵略微小一些,但其味比種植的韭花更濃更烈,且帶香味,可直接食用,也可制成罐頭。
水石盆景磁州水石盆景使用的石料為當地地下一種天然資源。此石大部分為管狀,中空條紋式,具有自然形狀獨特,能將盆中水自動吸到頂端之特點。經南京古生物研究所鑒定,此水石為一億八千萬年前侏羅紀”苔蘚蟲”化石。此水石經過藝人的精心雕刻,生動地把祖國的名山大川、亭臺樓榭濃縮在咫尺盆中,不僅能美化環境,還有較高的考古價值。石上還可種植谷物或小型花卉。磁州水石盆景自生產以來,先后銷往日本、美國等6個國家和地區,并榮獲全國旅游產品紀念獎。成為饋贈好友的佳品。
陶泉焰火磁縣陶泉生產焰火有百余年歷史,家家戶戶差不多都能加工幾種鞭炮。他們生產的焰火特點是響聲亮、不熄火、品種多,如高空起火、小型焰火、高空禮炮,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并多次到各地承辦大型晚會,深受歡迎。
陶瓷磁縣陶瓷業發達,瓷窯遍布西部山區和丘陵地帶。生產的瓷器品種多、種類全,銷往全國各地。早在公元550年北齊時期,磁州窯已開始興起,到宋代窯業興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磁州窯是中國北方民間藝術的杰出代表,被譽為“磁州窯型”或“磁州窯系”。
大理石磁縣西部山區大理石儲量豐富。此地的大理石色質純正,紋理清晰,質地堅硬,是廣泛用于建筑的好材料。尤以陶泉鄉的大理石著名。
剪紙又名窗花,流傳于磁縣農村,以紅色窗花為主,后來又發展了以刀代剪的新方法。染色少用重色,顏色鮮艷透明,作品多為花、鳥、蟲,魚等動植物。以張揚莊最為馳名,多年來被譽為”剪紙村”。
面塑磁縣面塑藝術多為民俗節日日用品、玩具和欣賞品。春節,送羊節,以及結婚祝壽的喜慶日子里,食品常常變為藝術品。農歷臘月三十,農家把已蒸好的各種面食花樣擺在諸神面前,其中有“花糕”、“棗花”等等,形式多樣,大都在當中夾上大紅棗。用麥面做的各種動物、佛手、壽桃等等,通稱”面花”。白事也少不了面塑藝術品,出嫁的女兒要給去世的父母親擺大供,用面捏成魚、蓮花,稱為有名的魚拱蓮。磁縣一帶還流行著農歷七月十三舅舅家給外甥送面羊的習俗,稱”送羊節”。其面塑形象,除羊之外,還有種種象征吉祥的動植物,一般三、四厘米,給孩子們掛在脖子上玩耍,一部分掛在墻上,留在來年以新換舊;大的七、八十厘米,以贈送鄰居們分享。
松花蛋松花蛋,即皮蛋,磁縣特產,是傳統的大眾食品之一,已有三百年歷史。它色香味形俱佳,其剖面呈墨綠或草綠、暗綠、茶綠、茶色、橙紅等多種色層,有松枝狀花紋。食時清涼爽口,在獨特的醇香味,深受國內外消費者歡迎。
熏雞熏雞也是磁縣酒席上的必備品種之一,與別的地方所不同的是,主要突出了熏的工藝,就是將雞配上各種原料煮好后,再把柳樹鋸沫放到鐵鍋里點燃,把雞放在鐵蓖上熏騰,這樣加工出的雞,色澤黃里帶紅,外焦里嫩,味道鮮美。深受來磁客人的歡迎。1987年,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袁世海來磁演出時,主動要求每天午晚食用,回京時還帶走數只讓親朋好友品嘗。
鮮粉皮鮮粉皮為磁縣特產,用綠豆淀粉做成,再用國產槐樹上結的豆角汁染成黃色。厚度有一指,用刀切成菱形、長方形等,放在盛著水的桶里去賣。它的特點是鮮嫩、口感好,是當地宴席上主要飯菜之一。
酸醬菜磁縣西部山區和丘陵地區冬季食用的一種別具風味的菜肴。其味微酸,爽口,食之助消化。其制作方法是:霜期過后,采摘山上一種叫黑葉子的菜葉、花椒樹葉和紅薯秧葉、白蘿卜等上鍋燙制,然后放入用米面制成的漿里漚制而成。
經濟概況編輯綜合
2013年,磁縣生產總值完成240億元,增長8.5%;全部財政收入完成25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3.8億元,增長1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58億元,增長14%;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3億元,增長11.2%;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20422元、10780元,增長10%、12%。
農林牧漁業
2008年,全縣農林牧漁總產值達2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600元。全年糧食種植面積達5.8萬公頃,總產31萬噸。肉、蛋、奶產量分別達4萬噸、6.4萬噸、1.3萬噸,水產品產量3萬噸。磁縣年生豬存欄30萬頭左右。2013年,耕地面積70.6萬畝,宜林山場24萬畝,淡水養殖面積5萬畝,漁、林、牧資源得天獨厚,主要農副產品有小麥、水稻、玉米、棉花、各種無公害蔬菜和雜糧等,干果有花椒、柿子、核桃,水產有鯉魚、大銀魚、非洲鯽魚、鰱魚、甲魚等,養殖業以瘦肉型豬、蛋雞、奶牛為主,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和瘦肉型豬養殖基地縣。
工業
2008年,磁縣入統工業企業實現產值75億元,增加值25.4億元,利潤14.7億元。工業生產門類較全,已形成煤炭、鑄造、化工、陶瓷、醫藥、童裝、釀造、農副產品加工等八大支柱產業。主要產品有原煤、焦碳、水泥、耐火材料、民用炸藥、勞保用品、糠醛、氰尿酸、傳動件、鈦白粉、白酒、不粘鍋等??啡?、糠醇、傳動件、不粘鍋等產品遠銷德國、美國、日本、韓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創匯2237萬美元。磁縣產業優勢明顯。其中尤以煤化工、裝備制造業、服裝業、勞保產業發展勢頭迅猛。童裝產業已有20多年歷史,目前有商戶200多家,日產童裝20余萬件。全縣服裝產業從業人員5萬多人,年產值10多億元,遠銷歐洲、中東、非洲、東南亞等地。2013年,磁縣共有規模以上企業60家,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17家,民營企業43家。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事業
2009年磁縣直屬教育單位五個:教研室、教師進修學校、電大站、儀器站、信息中心。2009年磁縣有各類學校229所,其中高中3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小學198所,初中25所,特殊學校1所。
衛生事業
2007年磁縣下屬醫療衛生單位28個,其中縣直醫療衛生單位8個,中心衛生院5所,鄉(鎮)衛生院15所。分別是:縣醫院、中醫院、腫瘤防治研究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所、衛生監督所、衛生學校、白土醫院;磁州中心衛生院、岳城中心衛生院、高臾中心衛生院、林壇中心衛生院、白土中心衛生院;磁州鎮來村衛生院、西固義鄉衛生院、路村營鄉衛生院、講武城鎮衛生院、時村營鄉衛生院、觀臺鎮衛生院、光祿鎮衛生院、辛莊營鄉衛生院、花官營鄉衛生院、南城鄉衛生院、臺城鄉衛生院、北賈壁鄉衛生院、陶泉鄉衛生院、都黨鄉衛生院、黃沙鎮衛生院
文化事業
2011年磁縣開展了文藝作品原創、書畫攝影征集等活動,先后創作小品、相聲、歌曲等作品100多個;征集書畫、攝影作品300余幅,分別在磁州窯博物館、鼓樓舉辦“書畫、攝影藝術作品展”。2011年磁縣以西小屋中共直南第一黨支部、賈璧抗日民主政府為題材制作了電教宣傳片《星火燎原》。2011年磁縣在農村(社區)用剪紙、訝鼓、抬閣等創作了《黑與白》、《家和萬事興》等作品。
基礎建設
2011年榮獲“省級園林縣城”,2012年榮獲“省人居環境進步獎”和“省級文明縣城”稱號。2013年磁縣累計實施城建項目282項,完成投資340億元,建成區面積達28.9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積27.1平方米;公園綠地面積達到445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59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52.31%,綠地率達到44.5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4.9平方米;供水普及率100%,燃氣普及率87%;集中供熱普及率86%;污水處理率達到98%,垃圾處理率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