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縣,河北省廊坊市下轄縣,地處華北平原中部,廊坊市南端,扼守京津走廊,距離天津70公里,距離北京160公里。大城古稱徐州,地處齊、燕、趙三國交界處。戰國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年)燕伐齊,徐州由齊國改屬燕國,更名平舒。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設東平舒縣,北魏時去“東”字為平舒,至五代后周時改稱大城。大城縣有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名人輩出,有著名愛國總理張紹曾,民族英雄張學良,胡子將軍孫毅等。中國綠色保溫建材之都、中國京作古典家具之鄉。
2000年,面積903.67平方千米,下轄8鎮2鄉:平舒鎮、旺村鎮、南趙扶鎮、大尚屯鎮、留各莊鎮、權村鎮、里坦鎮、廣安鎮、臧屯鄉、北魏鄉。23個社區居委會、394個村委會??h政府駐于平舒鎮。
地理環境編輯地理位置
大城縣地處河北省東中部,廊坊市最南端,子牙河下游。東北毗鄰天津市,東南面和西面與滄州市連接。距天津70公里,距廊坊90公里,距北京160公里。
地勢地貌
大城縣位于河北省中部偏東,廊坊市最南端。屬海河流域,臨近渤海灣。地處冀中平原腹地,全境地勢平坦,自西南向東北逐漸降低,海拔3~10米。
氣候氣溫
大城縣地處中緯度地帶,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風沙,秋季秋高氣爽,冷熱適宜。
自然資源編輯煤炭資源
大城縣自然資源豐富。境內煤炭儲量190.1億噸,煤質優良,是全國奇缺的“氣肥煤”礦藏之一,大城煤田是中國東部地區規模較大的整裝煤田,初步探明2000米以淺煤炭儲量190.1億噸,煤層氣儲量2051.9億立方米?!洞蟪强h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2010-2020)》已經河北省國土資源廳批復,實現了全縣所有可利用地向園區集中,為項目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從1983年開始,華北油田和河北省煤田地質局對大城含煤區進行了多次勘探。省委、省政府和廊坊市委、市政府對大城煤田開發工作高度重視,省煤田地質局已將大城煤田作為重點資源勘查項目。大城縣積極推進煤田開發進程,大力引進戰略投資者,與中煤能源集團、開灤集團深入開展戰略合作洽談,并初步達成意向?!笆濉逼陂g,煤和煤層氣資源的實質開發已成為現實,預計年產500萬噸冀中煤礦1號井可建成投產。大城縣煤炭資源質量優良,為優質氣肥煤(國家奇缺資源),市場前景廣闊。隨著煤田開發,將有力帶動電力、建材、化工、機械、運輸與煤礦生產和產業延伸有關的產業發展。
地熱資源
大城縣地熱異常區面積為526.162平方公里,具雙層熱儲。上部為上第三系孔隙熱儲,下部為寒武—奧陶系基巖裂隙巖溶熱儲。上第三系孔隙熱儲全區均有分布,按單井涌水量每小時47立方米計算可布井30眼,井距4.73平方公里、井深600—1000米、可獲32—45攝氏度熱水。由于水溫較底、其熱水只能用于種植、養殖等。大城縣屬于經濟較落后區,如開發利用這層水用于種植、養殖還需大量資金扶持。下部為寒武—奧陶系巖溶熱儲,根據資料分析本次3000米以淺圈定面積155.16平方公里按單井涌水量每小時33立方米計算可布井8眼、井距4.97平方公里、井深2000—2800米可獲60—75攝氏度熱水。大城縣城已開發一地熱井(廊178井)其熱水礦化度為7.612GJL,可用于供暖、洗浴等。大城地熱異常區有效利用地熱資源折合熱能388.152MW??刹傻責崃黧w有效熱資源折合熱能19.143MW,為中型地熱田。
人口民族編輯截止2012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46577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平舒鎮 61359、旺村鎮42082、大尚屯鎮 70031、南趙扶鎮 43046、留各莊鎮 41149、權村鎮 37450、里坦鎮 23430、北魏鄉42478、大廣安鄉 38797、臧屯鄉 46755。
交通運輸編輯大城縣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
大城圖騰說明距京滬鐵路、京滬高速公路均為8公里,距京九鐵路15公里。建國以來大城縣的交通事業飛速發展,根據公路發展規劃,建成了津保公路、廊泊公路為主骨架,連通全縣的公路網,并于2006年,實現了“村村通油路”。截至2006年底,大城縣實現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778.67公里,其中省道76.6公里,農村公路702.07公里,公路網密度達到85.6公里/百平方公里,群眾通行環境進一步好轉。為徹底打破交通對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促進全縣經濟更快、更好發展,2007年初,縣委、縣政府確定了交通優先發展戰略,并明確了“連結沿海、對接天津、暢通物流、
大城縣做大交通”的交通發展目標?!笆晃濉逼陂g,將開工建設的路線有廊滄高速公路、京滬高速公路連接線大城段、津淶線、廊滄高速公路龍街連接線、大城縣城連接線等重要干線公路。屆時,我縣將形成以廊滄高速公路、廊泊路、津淶線、津保路、京滬高速公路連接線大城段、廊滄高速公路龍街連接線為主骨架“三橫三縱”的公路網,必將進一步拉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從2008年開始,大城縣委、縣政府全力構建“五橫五縱”交通大路網框架(五橫:廊滄高速龍街連接線、津保南線、大石線、京滬高速連接線大城段、津石高速,五縱:廊滄高速、廊泊線、津淶線、采留線、司于線),全面融入全國交通大動脈。京滬高速連接線大城段已竣工通車;廊滄高速公路貫穿大城南北,2011年7月建成通車,通車后與北京五環相接,到達北京機場僅需1小時;廊滄高速龍街連接線正在建設,津石高速已謀劃啟動,建成通車后,將使大城到天津市區的時間縮短到半小時。
經濟概況編輯發展綜述
2010年擁有各類工商企業1.2萬多家,從業人員15萬人,年營業收入170多億元,連續多年進入全省民營經濟30強?!笆濉逼陂g,大城將實施“雙輪驅動”,即改造提升保溫建材、化工等內部傳統產業和引進外部重點戰略產 業,加快煤炭、煤層氣開發,吸引煤化工、煤機械產業,調優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 大城縣非公經濟發達,特色突出?,F已形成保溫建材、有色金屬、化工、摩配、食品、古典家具等特色行業。其中,保溫建材行業規模居全國之最,被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命名為“國家火炬計劃大城保溫建材特色產業基地”、被全國高科技建筑建材產業委員會授予“中國綠色保溫建材之都”、被河北省科技廳命名為“河北省保溫建材特色產業基地”;有色金屬行業列為“河北省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基地”;摩配行業被中國汽車銷售總公司稱為“全國最大的摩托配件專業市場”。2010年,大城縣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態勢良好,步伐加快。主要經濟指標平穩較快增長,財政總收入達到5.30億元,同比增長20%,比2005年翻了一番。園區建設:異地擴區獲省政府批復,招商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投入建設資金5億多元,主要路網竣工,水、電、通訊、燃氣等“八通一平”目標基本實現。全年共實施千萬元以上項目247個,投資89.8億元,完成投資50.6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4個,總投資54.6億元,完成投資26.6億元。
工業經濟
大城環境優越,經濟堅實。大城縣委、縣政府全面加強軟硬環境建設。城市容貌全面提升,連續兩年城市化水平位居河北省30強,多次被河北省評為“文明縣城”和“衛生縣城”;程控電話全部實現與國內和世界各地直撥;城市供水很好的保障生產生活需要;縣鄉村三級公路四通八達,所有村街全部實現“村村通油路”和“村村通客車”;全縣變電站總變電容量達68萬千瓦,能夠滿足所有企業用電需求;銀行實現了京津冀跨區域票據自動清分系統聯網和大小額支付系統全國聯網,資金交易方便快捷。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行政審批制度全面改革,全程跟蹤服務、一站式服務在全縣大力推廣,招商、引商、安商、富商的氛圍空前濃厚,縣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國內生產總值由2000年的26.9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46.3億元,增長72.2%;全部財政收入由2000年的1.1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2.64億元,增長140.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2000年的7.9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18.9億元,增長139.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00年的7.97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15.2億元,增長90.3%。大城煤田勘探區走向為西南—東北,西南至河間束城、南召,東北至靜海東子牙、王口,主要分布在留各莊鎮、大廣安鄉、平舒鎮、旺村鎮四個鄉鎮,地理坐標為北緯38°28′00″—38°51′30″、東經116°18′00″—116°47′00″。根據已獲得的10個煤層,13個煤芯煤樣化驗資料,初步確定該煤田的煤類為氣煤—肥煤,部分為焦煤。原煤灰分10.81—25.25%,平均16.62%,原煤硫分0.75—2.93%,平均1.21%,屬于中低灰硫煤,是良好的配焦用煤。煤田煤系基底碳酸鹽巖為強含水層,水質類型為Na2SO4型水。新生界下部砂礫層也發現強含水層。石碳二迭系地層為弱含水層。主要可采煤層與上下含水層之間有較厚的多層隔水層相隔,推測水文地質條件可能比較復雜。煤田上覆地層屬新生界中的第三系地層,抗壓強度不高,堅實性較差,對今后礦井建設不利;煤系地層及煤層頂底板巖石的巖性均比較堅實;煤系地層地溫梯度大,約為6度/100米,地溫大于44度,屬于二級熱害區。該煤田是華北平原地熱田之一。根據采集的13個樣本測定的煤層瓦斯含量為4.92—14.85m3/t,平均10.79 m3/t,屬高瓦斯煤田。煤田2000米以淺,含煤面積為1108平方公里,其中垂深〈1000米,含煤面積12平方公里,煤炭資源量5億噸;1000—1200米埋深含煤面積142.5平方公里,煤炭資源量17.5億噸;1200—1500米埋深含煤面積203.5平方公里,煤炭資源量25.7億噸;1500—2000米埋深含煤面積750平方公里,煤炭資源量142.5億噸。
農業經濟
全縣未利用土地(其它用地)近9萬畝,勞動力資源豐富,可隨時滿足各類項目建設用地和務工需求。大城縣基礎設施完善,功能健全。大城縣不斷強化各項畜牧業服務措施,規范畜禽養殖小區管理,加快畜牧業標準化建設,完善防疫體系,預防和控制重大動物疫情。全縣畜牧業得到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1、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至2007年6月初全縣大牲畜、羊、豬、禽飼養量分別達到6.7(其中奶牛1.12萬頭)、7.1萬頭、19.1萬只、530萬只,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1.1038萬噸、0.76萬噸、1.3萬噸 。2、畜牧規?;潭冗M一步提高,大城縣發展標準化奶牛飼養小區3家,共入區農戶72戶,存欄奶牛3000頭,日產鮮奶25.5噸。其中流標奶牛養殖小區已入區農戶23戶,存欄奶牛920頭;祖寺奶牛養殖小區已入區農戶25戶,存欄奶牛1100頭;小木橋奶牛養殖小區已入區農戶24戶,存欄奶牛980頭,其中流標和祖寺2家奶牛養殖小區已通過無公害產品產地認證。畜牧飼養小區將原始的戶養、散養變為集約化養殖,畜產品質量大大提高。3、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能力不斷強化。大城縣堅持抓好基礎免疫工作,強化五項措施:即強化宣傳、強化監督、強化消毒、強化監測、強化疫情報告和處置。重點抓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畜禽免疫率達到100%。重點推進基層動物防疫體制改革,完善疫情監測網絡,已建立了縣、鄉、村(組)三位一體的防疫監控體系和動物疫病追溯制度,重點實施動物免疫標識制度、疫情監測制度、應急預備隊定期演練制度。 桑蠶養殖大城縣于2005年成功引進了河北桑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十萬畝飼料?;亟ㄔO項目,并在當年廊坊“5?18”東北亞暨環渤海國際商務節上正式簽約。計劃投資2.6億元種植10萬畝優質飼料桑,建設包括綜合研發中心、采穗圃、擴繁區、生產區和飼料加工廠在內的五大區域,總占地面積10萬畝。1、綜合研究開發中心(2006年籌建):占地面積50畝,為基地的辦公管理及銷售系統,同時承擔新產品、新技術的技術研究。2、采穗圃(2005年建成):占地面積5000畝,用于飼料桑、果桑及喬木桑等新品種的系統收集和桑苗規?;庇?。3、擴繁區(2005—2006年建成):占地面積1000畝,用于飼料桑及果桑的工廠化育苗。4、大田生產區(2006—2008年建成):占地面積9.5萬畝,用于飼料桑的規?;a。5、飼料加工廠(2006—2007年建成):占地面積450畝,可年產20萬噸高效飼料添加劑。10萬畝飼料桑園區建成后,將成為世界最大的飼料桑生產加工基地,可年產飼料添加劑18.5萬噸,產品以銷往韓國、日本等飼料進口大國為主,另外供應國內飼料市場,可年創產值4億元,上繳利稅5000萬元。該基地不但將成為全縣農業產業化建設的龍頭,更是一項富民惠民工程,可吸納8萬名勞動力就業,其中可安置1400人長期就業,相關群眾年可增收7000元,不但將進一步促進大城林業發展,加快改善生態環境,而且將有力推動農林牧結構調整進程,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從而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豐收。該項目進展順利,完成人工種植3.2萬畝,已成為國際最大的飼料桑生產基地。
社會事業編輯市政建設經河北省政府批準,大城工業園區異地擴區成功,大城現代制造業工業園升級為省級工業園區。園區位于廊泊路以西、廊滄高速以東,龍街連接線以南,381線以北,規劃總面積100平方公里,一期起步區規劃建設12平方公里。按照“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高效能管理”的原則,采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經營”的方式,全力打造北方地區具有相當規模和實力的工業新城。 電力供應電力已完成農網一、二、三期改造工程,可滿足工業及居民生活用電需求。擁有220千伏變電站1座、110千伏變電站5座、35千伏變電站11座; 移動通訊通訊事業發達,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擁有量達到10萬部和15.2萬部;城市建設市場化運作資金47.4億元,實施了白馬河改造、燃氣管道入戶、主次干道改造、迎賓大道建設、體育中心升級改造等“城區十大工程”,居民生活環境明顯改善。城市環境和衛生水平逐年提高,連續多年被評為“文明縣城”和“衛生縣城”;招商引資服務環境不斷優化,成立了行政服務中心,對各類項目實行“一站式”服務,“一條龍”審批;成立了企業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全方位高質量服務,建立了全程手續代辦機制。教育醫療全縣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共639家,衛生技術人員1500多人。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共118所,在校學生近7.6萬人,全縣在職教師6886人。其中縣一中為省級示范性高中,高考成績連續多年在全市重點中學名列前茅。 新農村建設投入資金近4000萬元,深入實施了土地綜合治理、旱作農業示范基地、水廠建設等工程,農業基礎設施水平進一步提高。投資1.7億元,啟動24個村新民居建設,建成多層住宅樓23棟,別墅19棟,農民居住環境不斷改善 。
地方特產編輯大城鴨梨大城鴨梨、雪花梨 大城縣西部地區盛產鴨梨、雪花梨,在全國很有名氣,產品曾出口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全縣共有結果期梨樹4萬畝,年產量1億公斤。雪花梨是一種優質、多糖、多粉高汁的水果。它的特點是優質、個大、色鮮、耐儲存,最大的果實可達1500克,一般果重500-600克。鴨梨單個重300-400克,顏色鮮艷,汁多爽口,有補腎解渴利尿消暑的功效,是饋贈親友的上等佳品。 金絲小棗金絲小棗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棗樹種植面積迅速擴大。全縣金絲小棗種植面積已達13.74萬畝,進入盛果期的棗樹3.2萬畝,金絲小棗產量達800萬公斤,銷往全國各地和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大城縣所產的金絲小棗1997年被國家綠色食品檢測中心確定為無毒、無公害的綠色食品,被河北省第一屆農博會確定為名優產品。
歷史文化編輯境內古文化遺跡燕趙古長城、秦始皇幼子墓、故城遺址、龍冢古墓、齊圪垯漢墓、姜太公釣魚臺和現代祖寺生態旅游觀光園、青州神農果園、平原森林觀光園交相輝映于城里鄉間 。
風景名勝編輯大城縣祖寺生態農業觀光園祖寺村位于大城縣北部,毗鄰文安洼,全村現有580戶,11000畝耕地。2008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達1.6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6407元。祖寺村連續多年被省、市、縣命名為“小康村”、“文明村”、“十強村街”和“農業結構調整先進村”。為了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祖寺村在工業搞起來、集體富起來后,堅持走“以工補農,走產業化之路”。先后投資600多萬元,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實現了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使過去的鹽堿薄地變成了穩產高產田。按照土地利用規劃和萬畝生態林建設計劃,實行退耕還林,采取林草間作、棗糧間作、棗樹進田的種植方式,走集約化種植養殖,產業化經營之路。全村新增甜瓜2000畝,棉花4000畝,棗樹進田2000畝,育樹苗500畝,速生楊3000畝、12萬株,紫花苜蓿2000畝;牛200頭,羊800只,豬1500頭,雞、鴨、鵝2萬只,水產養殖400畝,放養了魚、白對蝦和河蟹。祖寺垂釣園開業以來,吸引來的釣魚愛好者越來越多。祖寺村聘請了城建、農林、旅游等各方面的專家,經過可行性研究和規劃設計,投資10850萬元建設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工程:即六千畝速生豐產林立體種植,養殖基地建設工程,村莊綠化美化工程,坑塘水面改造工程,村南村北花園工程,鐵欄豬場建設工程,人文大觀藝術館工程和餐飲、住宿、娛樂工程,真正把祖寺建成為“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綜合配套的產業體系,形成觀光旅游、度假旅游、娛樂休閑為一體的特色旅游景區。 大城縣神農果園旅游觀光農業園大城縣神農果園位于縣城西部十公里處的西青州村北,該處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果園總占地面積2000畝,總投資2200萬元。在種養模式上 ,以優質梨、葡萄等果品為主,實施果草(苜蓿草)間作,種養結合,實行科學管理,農戶提供勞務,科研單位做服務保障。在技術特點上,依靠與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合作的優勢,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主要采用高檔梨密植豐產栽培技術、無公害水果生態促控管理技術、梨樹快速高效無風險生產技術,從而保證了果品的質量和產量?,F果園已種植了黃金梨、水晶梨等優質水果1000畝,紫花苜蓿草800畝;飼養優質柴雞8000只、放養野兔500只;育成優質果樹苗13個品種,14萬株;育杜樹苗、海棠苗200萬株。面對我國加入WTO給農業帶來的沖擊日趨顯現,面對部分先富裕起來的群眾娛樂休閑心理的不斷增長,我們決定走出一條依托本地資源,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發展旅游觀光農業,實現企業、群眾共同富裕的特色之路??傮w設想:按照上級關于加快農村農業結構調整的實施意見,以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千畝果園為載體,發揮本地資源優勢,本著適度超前的原則,利用三年時間,重點實施六個項目,建成集休閑、旅游、渡假、觀光于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農業企業園區??傮w規劃:依托現有2000畝果園,重點規劃建設兩區、四園、兩個項目。即規劃種養區和旅游區;實施狩獵園、采摘園、垂釣園、觀賞園四個工程;建設野生動物飯店和休閑洗浴中心兩個項目。 南趙扶鎮古典家具觀光園南趙扶鎮家具制造業早在元、明時期就相當發達,民間大量木匠師傅在宮廷內從事家具制作,是明清紅木家具制作發祥地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南趙扶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施“科教興鎮、開放興鎮”戰略,充分發揮毗鄰京津的區位優勢?,F形成了以馮莊村為中心,輻射全鎮30個村街,企業攤點600家,從業人員2.5萬人,年創產值10億元的全鎮第一大主導行業。南趙扶鎮生產的古典家具產品原料采用越南、柬埔寨、印度、馬達加斯加等地進口的紫檀、花梨等名貴木材,生產工藝采用原汁原味的明清宮廷技法,從大料到小結、從原料到成品,不使用油漆、膩子,是真正的綠色環保產品。繼承傳統家具巧妙、精確、榫卯結構和精湛雕刻、拋光技巧,一件家具沒有一根釘子,但牢固無比;沒有任何防腐劑,但百年不朽;沒有任何涂料,但光艷奪目,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產品有椅凳、桌案、床榻、柜櫥、雜項等5大類40余種,銷往廣州、北京、上海等國內各大城市和港澳臺等地區,并出口美國、德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家。為規范古典家具行業的發展,該鎮于2001年成立了古典家具協會,協會在做好行業自律和技術交流的同時,與中國家具協會、國家林科院、河北省家具協會進行了廣泛接觸,就紅木標準和紅木家具發展方向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并積極參與有關行業標準、規范的制定,河北省家具協會古典家具專業委員會在該鎮掛牌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