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區,隸屬于遼寧省沈陽市,是沈陽市市內五區之一,位于沈陽市東部,東與棋盤山開發區為鄰,東南、南、西南三面被沈河區環繞,西與皇姑區接壤,北與沈北新區相接。
2012年,大東區面積100平方公里,總人口696405人,下轄14街道。2012年,大東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21.4億元,比2011年同期增長10.2%。大東區有八王寺、萬泉公園、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等旅游景點。
位置境域
大東區位于沈陽市東部,東、南、北與東陵區為鄰,西和西南與沈河區相連,西北與于洪區接壤。
地形地貌
大東區地處渾河沖積平原,地勢北高南低,由北向南緩緩傾斜,地勢平坦。據沈陽市地形圖標示:東北部大二臺子最高處海拔為65米,南部小河沿最低處海拔為44米,全區海拔高低差19.2米。
大東區地處渾河沖積平原。地質結構絕大部分為第四紀平原沖積層,由亞粘土、砂礫石混合等組成。地表浮土為人工土和粘土層,表土層以下為河沙與粘土層。由于區內北部早年為渾河故道,土質多沙松軟。
水系
大東區境內有兩條人工河流,即南運河和北運河(新開河)。
氣候
大東區位于沈陽城區的東部和東北部,位于北溫帶亞洲季風氣候區的北緣,屬受季風影響的溫帶半濕潤氣候。其氣候主要特征是:冬寒時間較長少雪,夏季時間較短多雨,春秋兩季氣溫變化迅速,春季多風,秋季晴朗。據氣象臺1951年至1981年累計,市內區最高氣溫年平均為13.7℃,最低氣溫年平均為2.6℃,全年平均溫度為7.9℃。市內平均降雨量為734.5毫米,最多年降水量1055.3毫米(1953年),最少為445毫米(1965年),降水日數歷年平均是92.8天,日最大降水量為215.4毫米(1973年8月21日),霜期開始于10上旬,結束于4月下旬,平均210天左右,無霜期平均155天左右。
行政區劃
截至2010年,大東區轄14個街道:長安街道、萬泉街道、小東街道、東塔街道、新東街道、津橋街道、大北街道、東站街道、洮昌街道、北海街道、上園街道、二臺子街道、文官街道、前進街道。
交通
大東區所在地沈陽市是中國交通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東北地區最大的交通樞紐。以沈陽為中心,至北京、大連、哈爾濱、撫順、丹東高速公路網已經建成。距營口港200公里,距大連港400公里,可與世界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港口通航。連接山海關、大連、丹東、長春、哈爾濱等地6條鐵路干線匯集于此,并且與朝鮮、蒙古、俄羅斯直接相通。沈陽桃仙國際機場,是東北地區最大的樞紐機場,距大東區20公里。沈陽東站坐落在區內,101條鐵路專用線構成發達的貨運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