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豐區,是江蘇省鹽城市下轄市轄區,地處江蘇省東部、黃海之濱,位于北緯32°56′~33°36′,東經120°13′~120°56′,東臨黃海,西連興化市,南與東臺市接壤,北與鹽城市亭湖區交界,擁有112公里長的海岸線,總面積3059平方千米。大豐區1942年5月始設縣,因時為東臺屬地,由東臺北部析出,故命名為臺北縣,后因與臺灣省臺北市、臺北縣(今新北市)重名,于1951年8月更名為大豐縣。1996年8月撤銷大豐縣,設立縣級大豐市。2015年8月,撤銷縣級大豐市,設立鹽城市大豐區。 大豐區為中國麋鹿之鄉,區內總面積3059平方公里,總人口72.54萬人(2013年末)。轄12個鎮、兩個省級開發區,境內有省屬農場和滬屬農場各3個。大豐區是全國縣域經濟百強市 、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江蘇省文明城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末,大豐區轄大中鎮、新豐鎮、草堰鎮、白駒鎮、劉莊鎮、西團鎮、小海鎮、大橋鎮、草廟鎮、萬盈鎮、南陽鎮、三龍鎮12個鎮,另有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海洋經濟綜合開發區。境內有上海農場、川東農場、海豐農場等上海市屬農場3家和東壩頭農場、大中農場、方強農場等江蘇省屬農場3家。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豐區是江蘇東部、上海北翼的沿海城市。北緯32°56′~33°36′,東經120°13′~120°56′,東臨黃海,有112公里海岸線,南與東臺市接壤,西與興化市毗鄰,北與鹽城市亭湖區交界,南北長63公里,東西寬44公里,總面積305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大豐區是淤積平原,地形南寬北窄,呈不規則的三角形,似葫蘆。地面真高1.9~4.5米,高低相差2.6米。除沿海灘涂外,全區地勢東高(2.8~3.5米)西低(2.4~2.8),南高(3.3~4.5)北低(1.8~2.2)。中部老斗龍港兩側為槽形洼地,寬3~6公里,自西南向東北縱貫全市,地面真高一般在2.2~2.8米之間。東南部川東港以南地區為高亢地,地面真高在3.5~4.5之間。
氣候
大豐區屬于亞熱帶與暖濕帶的過渡地帶,四季分明,氣溫適中,雨量充沛,適宜喜濕作物的生長。年平均氣溫14.1℃,無霜期213天,常年降水量1042.2毫米,日照2238.9小時。
交通
海港
大豐港,是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大陸地區首批對臺直航港口,是江蘇省委省政府重點建設的三大深水海港之一,是承接長三角,特別是上海向北輻射的重要節點,已開通日韓、歐美等多條國際航線。大豐港碼頭經過10年的建設,一期、二期工程相繼建成,三期工程進展迅速,即將投入使用。截至2013年末,有萬噸級以上泊位8個,2012年貨物吞吐量突破2000萬噸。
空港
大豐距一類開放口岸——鹽城南洋國際機場20分鐘車程,可直航韓國、香港、北京、廣州、昆明等地;距上海虹橋機場2小時車程;距上海浦東和南京祿口國際機場2.5小時車程。
鐵路
2014年末,大豐區公路里程308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8.75公里。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7.1萬輛,凈增1.2萬輛,同比增長20.3%。私人汽車擁有量5.8萬輛,凈增1.45萬輛,同比增長33.3%。 新長鐵路縱貫大豐境內,北與歐亞動脈隴海線接軌,南與滬寧、宣杭線相連。
公路
從港口可直通沿海高速、大徐高速、寧靖鹽高速、滬寧高速、204國道;沈海高速公路緊靠大豐區區,距上海僅有210公里車程,已經融入上海兩小時經濟圈。
內河
港口5級疏港航道可通過通榆運河直達長江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