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嶺區為黑龍江省伊春市下轄區,也是黑龍江省森林工業總局直屬實驗局,體制為政企合一。帶嶺區位于小興安嶺南麓,地處低山丘陵帶。至2008年,帶嶺區全區設有3個街道、1個鄉鎮以及5個行政村,共有企事業單位77家。2012年,帶嶺總面積為1041平方公里,人口為39134人,區域內有滿族、回族、蒙古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 。區政府和帶嶺林業局駐地帶嶺街道。 2012年帶嶺生產總值實現117985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8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600元。
行政區劃編輯
帶嶺區是伊春市的一個行政區,又是黑龍江省森林工業總局直屬實驗局,體制為政企合一。至2008年,帶嶺區全區設有帶嶺街道、大青川街道、省帶嶺林業實驗局虛擬街道3個街道和大興鄉1個鄉鎮,以及5個行政村,共有企事業單位77家。
地理環境編輯
區域位置
帶嶺區隸屬伊春市,帶嶺林業實驗局是黑龍江省森林工業總局的一個直屬企業。帶嶺區位于伊春市南部,小興安嶺南麓。地理坐標為東經128°37′46″~129°17′50″,北緯46°50′8″~47°21′32″。版圖大體呈紡錘形。帶嶺區東南與西北方向長達78公里,西南與東北方向窄,僅為8公里,平均寬12公里。截止2012年,帶嶺區行政區劃面積為1041平方公里,林業施業區面積96742公頃。
地形地貌
帶嶺早在遠古時期(約八億年前),就已變為陸地。后經多次地殼升降運動,海陸變遷,在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之后,形成的地貌輪廓。
帶嶺地質構造多為折皺;從橫斷剖面看,折曲線多是北東——西南向,西南局部地區有微型斷層。
帶嶺分為永翠河流域的北部山地和大青川河流域南部山地。按地貌成因類型可分為剝蝕——堆積地形,坡積裙和堆積地形,河漫灘。本地均為第四紀地層覆蓋。上部以亞粘土為主,下部碎石增多。該層與花崗巖為假整合接觸,分布于河漫灘地帶的巖層,分為亞粘土、中細砂、礫石和卵石。
帶嶺北部山地河深、溝窄、地勢平緩。有一座海拔1090米的蘆吹山,山地起伏量120——173.2米,5度以下的平坡為10.8%,緩坡為88.4%,陡險坡為0.8%。南部山地溝寬河淺,地勢高低相差懸殊,海拔1000米以上的有大箐山、老荒山等四座高山。山地起伏量143.8米——182.2米,5度以下的平坡占17.2%,緩坡占74.6%,陡險被占8.2%。雖有多處高坡地段,但未形成中高山區域。
氣候特征
帶嶺地處中溫帶,屬于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受西伯利亞冷空氣和太平洋季風
帶嶺區
的雙重影響,冬季長且干燥、寒冷、多雪;夏季濕潤而溫曖。
氣溫
帶嶺年氣溫變化較大,全年平均氣溫1.4℃,月平均最低氣溫為-19.4℃,年最低氣溫天氣在1月份,最低可達-40℃,月平均最高氣溫為20.9℃,年最高氣溫天氣在7月份,最高可達37℃。全年無霜期115天左右。一般初霜在9月14日以后,終霜在翌年5月20日前。但也有到5月末還發生凍害的年頭。
雨雪量
帶嶺全年平均降雨量為661毫米,年降雨量最大值836.5毫米。降雨期全年為130天左右,多集中在7、8、9三個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一半以上。1至2月份降水量偏少,一般在44--46毫米,7至8月份降水量偏大,一般在160.5——174.8毫米。冬季多雪,積雪層從11月份逐漸加厚,翌年3月末開始融化。最大積雪厚度有時超過100厘米。
風向
帶嶺冬季多刮西北風,春夏多刮西南風。平均風速每秒1.38米,最大風速每秒10米。刮
帶嶺風景
大風的季節,多為春季的4、5月份。
日照
帶嶺全年日照時間為2156小時,6月份日照時間最長,1月份日照時間最短。
土壤
帶嶺由于冬季寒冷,每年土壤11月中旬封凍,翌年4月中旬解凍。1月份凍層最厚,最深達2.15米,4月上旬開始解凍。因受氣溫與深層地溫影響,凍土上層與下層同時解凍,但上層解凍速度較快。到6月份,大部分地區解凍完畢。有一部分陰坡和塔頭樺林地帶,出現島狀多年凍土。
旅游景區編輯
帶嶺涼水國家自然保護區
涼水國家自然保護區地處小興安嶺南麓,占地面積6394公頃,南北長11公里,東西寬6.25公里,系東北林業大學的實驗基地和教學、科研實驗區,是中國現存紅松原始林基地之一,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帶嶺大青山
大青山,位于帶嶺城東西南約10公里處。主峰海拔1203米,為小興安嶺的第二高峰。東西寬7公里,南北長7.5公里,山上樹木茂密,上部生長亞高山岳樺林,下部生長針闊混交林。
帶嶺碧水森林公園
碧水森林公園位于碧水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區內。公園內設有涼亭、長廊、游藝廳、中華秋沙鴨展覽廳、野餐廳,月牙島,九曲回廊和林中別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