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拉特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黃河南岸,北與包頭市隔河相望,是鄂爾多斯市的北大門。全旗總面積8200平方公里,轄8個蘇木鎮,總人口34萬。旗內交通便捷,包(包頭)神(神木)鐵路、210國道、109國道及包(包頭)東(東勝)高速公路貫穿旗境,旗府所在地樹林召鎮距包頭機場21公里。
行政區劃 編輯
2000年,達拉特旗轄9個鎮、13個鄉、1個蘇木。
2004年,達拉特旗轄20個蘇木鄉鎮,其中蘇木1個、鄉10個、鎮9個??側丝?2.6萬,有蒙古、漢、滿、回、藏、壯、達斡爾等11個民族。城鎮人口為9.5萬人,城鎮人口密度為6 333人/平方千米;農村人口為23.09萬,密度為28人/平方千米。(數據來源《鄂爾多斯市2005年鑒》)
2005年,全旗撤鄉設鎮,全旗轄8個蘇木鎮,其中蘇木1個、鎮7個。包括吉格斯太鎮、白泥井鎮、王愛召鎮、樹林召鎮、昭君鎮、恩格貝鎮、中和西鎮和展旦召蘇木。
達拉特旗轄6個街道、7個鎮、1個蘇木:工業街道、昭君街道、錫尼街道、白塔街道、西園街道、平原街道、樹林召鎮、白泥井鎮、中和西鎮、吉格斯太鎮、王愛召鎮、昭君鎮、恩格貝鎮、展旦召蘇木。旗政府駐樹林召鎮。
位置境域
達拉特位于自治區西南部,黃河中游南岸,鄂爾多斯高原北端。東西長133公里,南北寬66公里,總面積為8188平方公里。地理坐標:東經109°100″— 110°45″,北緯40 °00″—40°30″。北與國家鋼鐵稀土基地—包頭市隔河相望,東南西分別與準格爾旗、東勝區、杭錦旗接壤。地處蒙中經濟區,內蒙古自治區最主要的“呼和浩特—包頭—烏?!碑a業帶 與連通中國中西部的神華鐵路產業帶的“T”字型結合部。也是內蒙呼包鄂經濟區地理中心。旗人民政府樹林召鎮,是包頭—西安210國道和包神鐵路線上的重鎮,是包頭通往鄂爾多斯市、陜西、山西等地的交通要道,是鄂爾多斯市的北大門。
地形地勢
達拉特旗地形南高北低,海拔高度由1500米降至1000米。分三大自然類區,南部屬鄂爾多斯臺地北端,占總面積的24%,系丘陵土石山區,土壤屬栗鈣土類,礦藏豐富,地勢起伏 較大,水土流失嚴重,分布有7個鎮、1個蘇木,130個村;中部為庫布其沙帶,占總面積的49%,土壤屬沙壤土,宜林宜牧;北部為黃河沖積平原,占總面積的27%,地勢平坦 ,土壤屬灌淤草甸土類。
氣候類型
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大陸度75%,干燥少雨,冬寒夏熱,晝夜溫差大, 年均日照時數約3000小時,年均氣溫6.1—7.1°C,無霜期135—150天,太陽能、風能資源充 裕。年均降水量240—360毫米,主要集中在7—9月份。
人口民族 編輯
2010年末,達拉
達拉特廣場
特旗常住人口為322101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人相比,十年共增加4278人,增 長1.35%。年平均增長率為0.13%。共有家庭戶114580戶,家庭戶人口為292202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5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16人減少0.61人。
男性人口為172294人,占53.49%;女性人口為149807人,占46.51%。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15.5下降為115.01。
0-14歲人口為48728人,占15.13%;15-64歲人口為246643人,占76.57%;65歲及以上人口為26730人,占8.3%。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5.97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4.59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38個百分點。
達拉特旗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占大多數的多民族雜居區。漢族人口為307810人,占95.56%;蒙古族人口為12651人,占3.93%;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1640人,占0.51%。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1714人,增長0.56%;蒙古族人口增加1851人,增長17.14%;其他少數民族人口增加713人,增長76.91%。
經濟 編輯
綜述
2013年達拉特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0.30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1.20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297.81億元,增長12.0%,其中工業增加值274.52億元,增長12.2%,建筑業增加值23.29億元,增長10.2%;第三產業增加值151.29億元,增長8.2%。第一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3%,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6.1%,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5.6%。地區生產總值中第一、二、三產業比例由上年的6.4:63.7:29.9調整為6.5:62.0:31.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45943元,同比增長6.1%。
第一產業
2013年達拉特農作物總播面積127100公頃,比上年下降4.9%。糧食作物播種面積81620公頃,比上年增加0.2%。2013年糧食產量609500噸,同比增加7.9%。
2013年牧業年度牲畜存欄307.4萬頭(只),比上年下降5.4%。其中:大小畜合計293.2萬頭(只),下降5.3%;年末牲畜頭數存欄206.4萬頭(只),比上年增加3.1%。其中,大小畜合計200.3萬頭(只),增長3.2%。
2013年肉類總產量35761噸,比上年增產1.4%。其中,豬肉12076噸,增產0.6%;牛肉3296噸,增產10.0%;羊肉20058噸,增產2.3%,羊肉中山羊肉11414噸,增產4.1%;禽肉產量331噸,增產1.8%。奶類產量198892噸,減產0.9%,其中牛奶189024,減產0.5%。
第二產業
2013年達拉特50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6098699萬元,同比增長15.4%。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完成產值1981868萬元,增長21.0%;重工業完成產值4116831萬元,增長12.8%。按經濟類型分:股份制企業、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其他經濟類型企業產值分別為4510820萬元、225634萬元、12883379萬元??傆嬛?,大中型企業產值2544666萬元,同比增長12.7%。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6084720萬元,同比增長15.1%。資產合計4371116萬元,負債合計2537839萬元,主營業務收入6081159萬元,主營業務成本3364575萬元,利潤總額1480532萬元,稅金總額366441萬元。
第三產業
2013年,達拉特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17戶,住宿餐飲企業6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0002萬元,比上年增長8.7%。其中城鎮314950萬元、鄉村185052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0.4%、5.9%。
2013年郵電業務收入33408萬元,其中:郵政業務收入1300萬元、電信業務收入32108萬元。發送特快專遞3萬件,訂銷報刊280萬份,雜志12.5萬份,包裹5.9萬件,辦理匯兌收入74.9萬元,郵路單程長度708.6公里。固定電話用戶2.4萬戶,移動電話用戶42.3萬戶,互聯網用戶2.0萬戶。
2013年達拉特共接待國內外過夜游客123.1萬人次,其中:響沙灣26.1萬人次、恩格貝4.0萬人次;過夜游客產生旅游收入31億元,其中:響沙灣2886萬元、恩格貝625萬元。
社會事業 編輯
文化事業
2013年末達拉特文化主管部門共有局屬二級單位6個,分別為文化館、烏蘭牧騎、圖書館、文物管理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和電影管理站。另外還有各蘇木鎮文化站8個、書店38家、廣播電視臺和報社。文化系統從業人員共151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99人。2013年,烏蘭牧騎演出120場次,電影管理站放映電影1700余場。圖書館總藏量20.5萬冊(件),其中圖書14.1萬冊、報刊1.3萬件、視聽文獻0.3萬件(套)、其他4.8萬冊,總藏量中兒童文獻近3萬冊。文物藏品497件(套),其中二級品1件(套)、三級品22件(套),達拉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自治區級項目3個、市級項目5個、旗級項目11個。蘇木鎮綜合文化站累計組織文藝活動158次,舉辦展覽16次,共有藏書4.88萬冊。達拉特城網有線電視用戶2.8萬戶,農網有線電視用戶6.5萬戶,廣播電視覆蓋率95%。
教育事業
2013年末達拉特擁有各類學校126所,其中初中5所、職業高中1所、小學23所(包括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特殊學校1所、幼兒園94所。普通中學中高中2所,班數115個,在校學生6720人,專任教師414人;初中5所,班數183個,在校學生9369人,專任教師675人。職業高中班數67個,在校學生3409人,專任教師84人。小學班數382個,在校學生19344人,專任教師1111人。特殊學校班數6個,在校學生35人,專任教師4人。另外,幼兒園班數504個,在園幼兒13956人,專任教師33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醫療事業
2013年末達拉特共有衛生機構294個,其中:公立醫院2個、民營醫院6個、疾控中心1個、婦幼保健所1個、衛生監督所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個、社區衛生服務站3個、衛生院22個、村衛生室136個、個體門診115個。床位總數1887張,其中:公立醫院670張、婦幼保健所84張、民營醫院309張、基層衛生院440張、其他醫療衛生機構(個體門診和村衛生室)384張;衛生技術人員1850人,其中執業醫師743人;執業助理醫師227人;注冊護士584人。
科技事業
2013年達拉特申請實用新型專利19項、授權14項;申請發明專利7項;申請外觀設計專利15項。
社會保障
2013年末達拉特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人數16300人,離退休(職)人數6286人,實收養老保險費24670萬元,實發養老金15125萬元。城鎮無業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661人,退休人數1294人,實收養老保險費316萬元,基金當年支出809萬元。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49088人,退休人數47292人,實收養老保險費5672萬元,基金當年支出17003萬元。
旅游景點 編輯
響沙灣
國家AAAAA級景區。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中部。從呼和浩特到包頭轉包東高速可達,南距包頭市區50公里。屬于沙漠類自然風景區,為新月形丘鏈或格狀丘地貌。1984年1月被內蒙古自治區辟為旅游景點,1991年被國家旅游局列為國線景點,2002年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4A級旅游景區。2009年被評為5A級景區。
景點具有沙漠住宿體驗、“鄂爾多斯婚禮”表演、大型的沙漠歌舞晚會、大漠篝火晚會、原生態火文化表演以及敖包相會、祭敖包等深度體驗類活動。
展旦召草原旅游區
展旦召草原:展旦召草原是鄂爾多斯市面積最大、保持原始植被最完整的天然牧場之一。
展旦召大圐圙:大圐圙位于庫布其沙漠腹地,有“沙漠綠洲”之稱,距響沙灣西4公里,屬達拉特旗展旦召蘇木。大圐圙東西長4公里,南北長1.5公里。在大圐圙東南3.5公里處是當地最大的敖包——銀肯敖包,每年陰歷五月十三日為敖包祭祀日,活動場面宏大威嚴。
大樹灣黃河漁村
“打魚劃劃渡口船,魚米之鄉大樹灣”。大樹灣漁村現已初具景區樣式,另外還成立了養魚協會,對“大樹灣”黃河魚的規范經營、品牌保護有了相應的保證。
昭君城
昭君城占地為1000畝,其中人工湖為230畝。城內的主要景點為昭君墳,它是一座高80米,直徑約210米的自然山丘。
沙漠綠洲--恩格貝
恩格貝地處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庫布其沙漠腹地達拉特旗烏蘭鄉鎮內,總面積30萬畝,過去全部是荒漠化土地。被國家環保局命名為國家級生態建設示范區。
地方特產 編輯
發菜
是宴席上貴重的菜肴。白居易寫道:“仰窺不見人,石發垂如鬟?!崩铙椅淘谄洹堕e 情偶集. 飲饌部》中稱:“菜有色相最奇,而為本草食物志諸書之所為載者,則西秦所產之頭發菜也?!碧旌店栐飼r它便處于休眠狀態,絲狀體不分枝,絲弱體細。由于發菜營養價值高,被譽為“荒漠之珍”、“高原之珍”、“戈壁之珍”。
紅蔥
紅蔥,因表皮呈紅色,故名。鄂爾多斯人愛吃紅蔥,農民也愛種紅蔥。
葵花籽
是鄂爾多斯的特產。主產區達拉特旗,以盛產粒大、仁滿的葵花籽而聞名。達拉特旗以星火葵花為主,播種面積為23668公頃,年產量41537噸。
枸杞
枸杞肉厚、皮薄、籽少,口感純正甘甜而無苦澀味,果實呈紅色或紫紅色,果型或橄圓形且扁長,或呈長型
且扁大部瘦,果臍白色,果臍明顯,果身先端有小尖,果內含鐵、鋅、鋰、硒、等十八種氨基酸和豐富的“枸杞多糖”。
炒米
炒米,蒙古語稱:“蒙古勒巴達”,意為“蒙古米”。它是糜子經煮、炒、碾等工序加工而成的。便于攜帶,易于保存,
奶食
蒙語叫“查干伊德”是純潔吉祥的意思。奶食品主要有六種:
1、白油。將鮮奶放入桶內,攪拌后,使其發酵等脂肪在上面呈白色,即成白油。
2、黃油。將白油用紗布過濾,然后倒入鍋中加溫火煉,用勺頻頻攪動,待色澤微黃,即成黃油。
3、奶皮子。夏秋季將鮮奶放在鍋中,用小火烘,稍滾,用勺揚,使奶泡沫在上面,同時點上生奶,奶上即成皮一層,用筷子挑起,放在通風處陰干就是奶皮子。
4、奶豆腐有兩種做法:將出白油后的酸奶子,經慢火熬煮,放入布袋壓榨成為酸奶豆腐;另一種是,將奶放入器皿中發酵,將上面一層“卓口”取出后,再放入鍋中煮沸將酸奶湯拋出,經多次攪拌后,再倒入木模中,便成各種型塊,然后切成長條或小放塊,在太陽下吹曬、晾干,即成為奶豆腐。是牧民冬季的奶食品。
5、奶酪通常做法是:將黃油所余下的奶水放到熱處,待其發酵、沉淀,把沉淀下的粉塊裝入布袋壓榨,捏成各種形狀,晾干后即成奶酪。
6、奶果子。以白面和鮮奶糖混起來,做成餅或其他形狀,用油炸即成。黃油、白油、奶皮子為牛奶中的精華,具有獨特的純香味,營養豐富,最為貴重,吃用時,再加奶茶、奶果子、炒米,常是招待貴賓的佳品。奶豆腐,奶酪是奶制品中最普通的食品。
通行語言 編輯
達拉特旗的官方語言是蒙古語和漢語普通話,使用于正式場合。但達拉特旗的漢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語言為晉語,達拉特話屬于晉語的大同-包頭片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