碭山,古稱下邑,別名梨都,宿州市轄縣,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地處皖、蘇、魯、豫四省七縣交界處,東連本省蕭縣,由南到西部分別與河南省永城市、夏邑縣、虞城縣毗鄰;西北部與山東省單縣相連,東北部與江蘇省豐縣接壤。碭山東距徐州市84公里, 西接古都商丘市72公里,芒碭山雄峙于前,黃河襟帶于后,古為汴京齒唇,徐淮門戶,素有九州通衢、天下要沖之稱。今是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經濟區、徐州都市圈重要節點城市。碭山歷史悠久、資源富集,自秦置碭郡,至今已有2227年建城史。是“中國武術之鄉”、“中國嗩吶之鄉”、“中國長壽之鄉”,是后梁開國皇帝朱溫故里,有齊白石、傅友德、申屠、劉墉等歷史名人。碭山素有“世界梨都”美譽,被稱為“中國酥梨之鄉”、"中國西甜瓜之鄉",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綠化工作先進縣、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縣 ,是國務院公布的對外開放縣,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命名的“首批平安縣”。2010年4月被吉尼斯紀錄認定為世界最大的連片果園產區。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
清朝末年,全縣劃分4坊21社,后改為25里。 民國元年(1912年),廢除里,全縣劃為3個市4個鄉,人口不足4萬者為鄉,人口大于4萬者稱市。民國18年廢市、鄉,改設為7個區,下轄118個鄉鎮。民國23年,將一、七區合并為一區,五、六區合并為五區,全縣劃分為5個區,69個鄉鎮。建立了保甲制度,全縣有271個保,3828個甲。 民國37年(1948年)11月7日碭城解放。1949年1月,廢除保甲制度,全縣設唐寨、范寨、卞樓、邵樓、新興、雨亭、周集、吳集、城廂9個區,72個鄉鎮,1446個村。 1950年7月,撤消卞樓區,設立城西區,城廂區改稱城關鎮(區級),全縣9個區(鎮)100個鄉(鎮)。1952年2月,新興、雨亭兩區劃為河南省永城縣管轄。固口橋、陳堤口、胡屯、后謝油坊等莊仍由碭山縣管轄,全縣調整為唐寨、范寨、城關、闞寨、陳寨、周集、吳集、城西8個區,84個鄉(鎮),1592個行政村。1953年8月6日,華山縣撤消,將原來屬碭山縣故黃河北(即華山縣六、七區)的20個鄉,255個自然村劃碭山縣管轄。仍稱六、七區,后改為高寨、周寨區。 1953年9月2日,改名范集區為一區,闞寨區為二區,陳寨區為三區,周集區為四區,唐寨區為五區,高寨區為六區,周寨區為七區,吳集區為八區,城西區為九區,所轄鄉未動。 1953年10月17日,山東省單縣第六區8個整鄉和3個半鄉計96個自然村劃歸碭山管轄,改設成9個鄉(馬良、王范莊、陳莊、劉莊、吳樓、羅寨、汪莊、陳集、玄廟),稱第十區。按舊治系一村兩省的馬良、盧王莊、楊莊集、賈莊、姜庵等5村劃歸碭山。另有單縣胡楊莊、董臺子兩村經雙方縣政府與當地干部協商亦劃歸碭山,這時碭山原界一體,全縣計有10個區,112個鄉、鎮,1373個行政村。 1954年8月27日,撤銷第二區建制,原第九區改名為第二區。 1956年3月,撤區并鄉,成立唐寨、良梨、豐棉、程莊、趙樓、卞樓、范集、邵樓、回龍、鄭屯、朱莊、城南、碭北、劉集、紅山、吳集、官莊、謝集、曹莊、產棉、竇集、孟樓、高寨、玄廟、胡莊、馬良26個鄉和城關鎮。 1958年9月,全縣劃為河北鄉周寨、城西鄉碭城、中心鄉隴海、唐寨鄉唐寨、李莊鄉良梨、陳寨鄉陳寨六個人民公社(鄉),實行“政社合一”的管理體制。 1959年6月,城西鄉碭城人民公社分為城關鎮碭城人民公社、城西鄉東風人民公社。 1961年9月,原來的7個公社(陳寨、周寨、城西、唐寨、隴海、李莊、碭城)劃為15個公社。陳寨公社劃分關帝廟、黃樓、回龍3個公社;周寨公社劃分周寨、高寨、大寨3個公社;城西公社劃分官莊、曹莊、陳莊3個公社;唐寨公社劃分唐寨、趙樓2個公社;隴海公社劃分隴海、權集2個公社。李莊、碭城兩個公社規模不變(碭城公社包括城關鎮)。 1964年2月,碭城公社公為城關鎮和碭城公社,城關鎮轄城鎮居民和四關生產大隊,碭城公社轄屈樓、劉閣、毛園、曾莊、馮園、土山等生產大隊。碭城公社后改稱城郊公社。 1964年4月11日,為利于解決水利糾紛,經安徽、河南兩省商定,將本縣東南邊沿地區,即黃樓公社所轄的胡屯、胡老莊、盧屯、李莊、鏘屯、汪莊6個行政村劃歸河南省夏邑縣。 1965年5月,李莊公社分成李莊、良梨兩個公社。全縣設16個公社,1個鎮,下轄224個生產大隊,3043個生產隊。 1980年2月,設區劃社,全縣設高寨、周寨、大寨、官莊、趙屯、關帝廟、梁寨、唐寨、李莊、朱寨11個區,1個城關鎮,改劃為63個公社,349個生產大隊,4558個生產隊。 1984年,撤銷公社體制,設立鄉政府,鄉下設行政村。鄉的名稱只是將原公社名稱中的“公社”改成“鄉”,隸屬關系及行政區劃不變,全縣共11個區,1個鎮,63個鄉,584個行政村。 1988年2月,撤區并鄉,全縣設趙樓、黃樓、隴海、良梨、趙屯、權集、劉暗樓7個鄉,李莊、關帝廟、玄廟、周寨、葛集、唐寨、朱樓、官莊壩、西南門、城關11個鎮。 1992年2月,設立文莊鎮,將唐寨鎮的毛堂、東汪莊、侯口、文莊4個行政村和趙樓鄉的段樓、倪莊、劉莊、王寨4個行政村劃歸文莊鎮,鎮政府駐文莊。 1996年5月,趙樓鄉改設程莊鎮。良梨鄉改設良梨鎮,鎮政府駐于樓。 2000年4月,隴海鄉的楊樓、屈樓、土山、七神廟、毛園、劉閣、馮園7個行政村和趙屯鄉的葦子園、于樓2個行政村劃歸城關鎮。 2001年,全縣設:趙屯、隴海、黃樓、權集、劉暗樓5個鄉,城關、李莊、文莊、程莊、唐寨、葛集、周寨、玄廟、西南門、官莊壩、曹莊、關帝廟、朱樓14個鎮,共383個行政村。 2004年12月,城關鎮更名碭城鎮,隴海鄉整建制并入碭城鎮。全縣共置18全鄉鎮、394個村民委員會。 2005年,全縣進行部分村委會合并調整,年末村民委員會由原來的394個調整為358個。 2007年月12月,撤消西南門鎮、文莊鎮、黃樓鄉、權集鄉、劉暗樓鄉,并分別整建制并入碭城鎮、唐寨鎮、關帝廟鎮、玄廟鎮、周寨鎮;改設趙屯鄉為趙屯鎮。全縣原來18個鄉鎮混合型區劃體系調整為13個鎮級區劃體系,由原來358個村民委員會調整合并為155個村民委員會,10個社區居委會。將原西南門鎮整建制并入碭城鎮,鎮政府為原碭城鎮駐地(西河北路1號)。將原文莊鎮整建制并入唐寨鎮,鎮政府為原唐寨鎮駐地(局子街)。將原劉暗樓鄉整建制并入周寨鎮,鎮政府為原周寨鎮駐地(周寨村)。將原黃樓鄉整建制并入關帝廟鎮,鎮政府為原關帝廟鎮駐地(關帝廟)。將原權集鄉整建制并入玄廟鎮,鎮政府為原玄廟鎮駐地(碭山縣果園場場部所在地)。同時還將趙屯鄉撤銷,設立趙屯鎮,行政區劃范圍不變,鎮政府為原趙屯鄉駐地(陳莊村)。保留葛集鎮、李莊鎮、良梨鎮、程莊鎮、朱樓鎮、曹莊鎮、官莊壩鎮7個鎮,行政區劃范圍、鎮政府駐地不變。
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碭山縣轄13個鎮、1個經濟開發區(碭山經濟開發區)、1個高鐵新區和薛樓板材加工園:碭城鎮、李莊鎮、唐寨鎮、葛集鎮、周寨鎮、玄廟鎮、官莊壩鎮、曹莊鎮、關帝廟鎮、朱樓鎮、程莊鎮、良梨鎮、趙屯鎮。
地理環境編輯境域
東連安徽省蕭縣,東南部、南部、西南部、西部分別與河南省永城市、夏邑縣、虞城縣接壤;西北部與山東省單縣,東北部與江蘇省豐縣毗鄰??偯娣e1193平方千米,總人口96萬人,但是實際人口接近100萬。(2007年末)。 縣境地處北緯34°16′~34°39′,東經116°29′~116°38′。隴海鐵路、310國道貫穿全境,京九、京滬鐵路,105、206國道擦肩而過。百里黃河故道橫臥其間。鄭徐客運專線,濟祁高速十字交匯貫穿全境,構成了碭山新的交通格局??h城東距歷史名城徐州市84公里,西接古都商丘市72公里,芒碭山雄峙于前,黃河襟帶于后,古為汴京齒唇,徐淮門戶,素有九州通衢、天下要沖之稱,是安徽省連接歐亞大陸橋的唯一通道。
水文
碭山縣地處新汴河、南四湖兩大水系,同屬淮河流域。兩水系以故黃河南堤為分水嶺,以北為南四湖水系,流域面積440.3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36.9%,主要河流有故黃河、復新河;以南為新汴河水系,匯水面積752.84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63.1%,主要河流有大沙河、巴清河、利民河、東洪河、文家河等。 碭山縣地表水主要來源為大氣降水,縣境內降水總量豐水年為13.41億立方米,平水年為9.32億立方米,枯水年為6.2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9.51億立方米。碭山縣境內河流均系雨源型間歇性河道,地表水徑流年際變化較大,年份內分配不均,大部分降水集中在汛期,其中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7%。多年平均徑流深為92.5毫米,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為1.1億立方米;最大量(1963年)徑流深為373.3毫米,年徑流量4.45億立方米;最小年徑流深為16.2毫米,年徑流量0.19億立方米。正常年全縣地表蓄水量為4829.5萬立方米。 碭山縣地下水屬入滲-蒸發-開采型。主要來源是大氣降水的入滲,側向補給及越流補給微弱。在揭露深度范圍內為孔隙水。依據埋藏條件、水力性質劃分為0-50米的淺層孔隙水含水巖組和大于50米的中、深孔隙含水巖組,根據區域地下水動態監測資料分析,兩組之間水力聯系微弱。富水性按勘探鉆孔成井砂層累計度(細砂、粉砂、亞砂土)劃為富水區、中等富水區、弱水區三個類區。全縣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2.01億立方米,可開采模數16.84萬立方米/平方公里。
氣候
碭山縣位于黃淮海平原的南部,氣候界于暖溫帶和北亞熱帶之間,屬于季風半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溫度14.1℃(1955-2000年),極端最高溫度41.6℃(1966年),極端最低溫度-19.9℃(1955年);平均年降水743.3毫米,最多年降水1333.4毫米(2003年),最少415.0毫米(1966年);年日照時數2219.1小時。四季最多風向:秋、冬季偏北風,春、夏季偏東風。全年無霜期201天,主要有“旱、澇、霜、風、雹、大霧”等氣象災害影響當地農業生產。
地貌
碭山縣境地勢平坦,系黃河沖積而成,境內中部略高,南北稍低。黃河故道以北平均海拔47.8米,以南平均海拔44米,縣西北最高處海拔54.8米,縣東南最低處海拔40.4米。由于黃河屢次泛濫及改道,中小地勢起伏,崗、坡、洼相間,這種微域地形的地貌變化,使水、鹽重新分配,形成碭山縣的廢黃河高灘地,決口扇形地,緩平坡地,淺平洼地,背河洼地五種地貌類型。碭山縣地處山東臺背斜徐蚌拗折帶,沉積了巨厚的第四系地層,其厚度至東向西逐漸增大??h境南部的程莊、王灣、陳莊、關帝廟一帶,第四系厚度為318.15米~456.77米。下伏基巖為古生代二迭系砂頁巖。碭城南4里王莊鉆孔打至500米尚未穿過第四系地層。 交通編輯碭山縣位于皖、蘇、魯、豫四省七縣交界處,隴海鐵路、
碭山縣旅游交通圖310國道貫穿全境,黃河故道橫臥其間。大京九、京滬鐵路、連霍高速、105、206國道擦肩而過。鄭徐客運專線,濟祁高速十字交匯貫穿全境,構成了碭山新的交通格局??h城東距歷史名城徐州市84公里,西接古都商丘市72公里,芒碭山雄峙于前,黃河襟帶于后,古為汴京齒唇,徐淮門戶,素有九州通衢、天下要沖之稱,是安徽省連接歐亞大陸橋的唯一通道。 高速鐵路:鄭徐高鐵鄭徐客運專線碭山段正在建設,新建碭山南站,預計2016年完工運行。鐵路:隴海鐵路國家東西大動脈隴海鐵路經過碭山設碭山站,碭山是安徽省連接歐亞大陸橋的唯一通道。高速公路:濟祁高速濟祁高速公路碭山段也已進入實質性建設,建成后將與連霍高速、泗許高速公路連接。公路:310國道、S101、S223碭山縣縣道13條共計254公里,“十二五”期間將全部改造完成,縣鄉公路依照“十二五”規劃進行修建。“村村通”工程現已經全面完成。 公交1 路(雙向發車)火車站--黨校—西城中學—疾控中心—碭山二中—時代廣場—城關分局—香港商城—隅子口東—閘門橋—碭中—國土局—陽光花園—金馬龍園-光彩批發市場-宴喜臺酒廠-同泰食品-碭山汽車總站-開發區政府—光大集團—東城麗景—中糧果業—李莊工業園—海升集團 2 路(雙向發車)匯源集團—金碭山—碭山四中-銘家花園—公安局—檢察院-政務新區—梨都明珠—金利安置小區—金利工業園—上?;ㄔ?/span>—北關楊樓橋—隅子口北—附小—民族中學—教體局—公路局—火車站3 路(雙向發車)李屯—汽修廠—北關稽查站—金利工業園—上?;ㄔ?/span>—北關楊樓橋—隅子口北-香港商城—城關分局-時代廣場—縣醫院—公路局—火車站—葦子園東—金山實驗小學—葦子園—葦子園西 4 路(雙向發車)汽車南站—早城—法院—附小—隅子口東—閘門橋—御都星城南—御都星城北—市民廣場—政務新區—檢察院—公安局 5 路(雙向發車)火車站—公路局—教體局—民族中學—汽運分公司—濱河新城—交通局—路橋公司—針織廠—惠豐市場-供電公司-同泰食品-碭山汽車總站-華潤燃氣-光彩批發市場-金馬龍園—陽光花園—碭山四中—銘家花園—新一小—萬景觀邸—梨都華庭—金利安置小區—金利工業園—梨都風景—新縣醫院—新二中北門-新二中西門—華迪時代廣場-西城中學—黨校—火車站 6 路(雙向發車)碭山汽車總站―同泰食品-供電公司-惠豐市場-針織廠—路橋公司-交通運輸局-濱河新城-汽運分公司-附小-隅子口北—北關楊樓橋—上?;ㄔ?/span>—金利工業園-梨都風景—新縣醫院-新二中北門—巴黎春天—華迪時代廣場-西城中學—黨校—火車站 7 路(雙向發車)高鐵站-潤達紡織廠-交警隊-西關地下道-公路局-火車站-黨校—西城中學-疾控中心-碭山二中-時代廣場—城關分局-香港商城-隅子口東—閘門橋—御都星城南-御都星城北-市民廣場-政務新區-檢察院-公安局-銘家花園-碭山四中-陽光花園-惠豐市場-供電公司-同泰食品-碭山汽車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