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陽,宜昌市下轄市,位于湖北省中部,西鄰三峽宜昌,東連荊州古城,北通襄陽隆中。1988年10月,撤縣建市。轄7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國土面積215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6萬畝,總人口48.58萬人。政府駐地當陽市子龍路4號。當陽古為權國。戰國時,秦始建當陽縣,屬南郡,距今2200多年歷史,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境內有號稱“天下四絕”之一的佛教圣地玉泉寺和中國三大關廟之一的關陵廟,有聞名天下的長坂坡以及太子橋、當陽橋、錦屏山等三國古跡。地理環境編輯位置
當陽位于湖北省中西部,地處沮漳河中下游,大巴山脈東麓,荊山山脈以南,是鄂西山地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鐤|經111°32′-112°04′,北緯30°30′-31°11′。當陽市東起陳場孫家灣,西抵棗林曹家崗,東西最大橫距51公里。東部與荊門市交界。自正北漳河入市境處起,向東北,經鷹子崖,楊家灣,沿漳河庫區主航道南下,再經觀音大壩、馬家店、店子崗、孫家灣,至市東南邊境漢宜公路,與荊門市山水相連。南部鄰荊州市江陵區、枝江縣境。由東南漢宜公路起,向西,經高家竹園,穿越菱角湖,至肖家灣,再沿邊界向北,經王家灣、吳家干河,抵楊家灘,與荊州市江陵區為鄰;由楊家灘向西北,經沈家坡、鄭家灣、石子嶺水庫,至正西北白虎包,與枝江縣毗鄰。西部接宜昌縣界。由白虎包北上,經阮家沖、破山口、界碑埡,至曹家崗,與宜昌縣接壤。北部與遠安縣接壤。由曹家崗向東北,經南包、肖家畈、汪家垴、剝刀嶺、荊當寨,抵正北漳河入境處西岸,與遠安縣為鄰。
氣候
當陽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為濕潤區,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平均日照時數為1850小時,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為16.4℃。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20天,常年平均降雨量在936-1048毫米之間,降雨多集中于夏季。歷史上最高降雨量1544毫米(1983年),最少降雨量539.1毫米(1966年)。
土壤
當陽土壤類型復雜多樣。全市有黃棕壤、紫色土、白灰(巖)土、潮土、水稻土5個土類、12個亞類、36個土屬、83個土種和16個變種,受地形、地貌影響,呈明顯的水平及垂直地帶性分布規律。自然資源編輯林業當陽市林業用地面積120.48萬畝,其中,森林面積104.9萬畝,疏林地1.06萬畝。森林覆蓋率為39.53%。森林總蓄積156萬m3,其中,中幼林面積100萬畝,中幼林蓄積151.6萬m3,可采伐利用的近成熟林蓄積9.8萬m3。水產當陽市是湖北省漁業十強縣(市)。全市有魚類13科、54種,經濟魚類中,以青魚、草魚、鰱魚、鯉魚、鯽魚、鳊魚、魴魚等為主,名貴稀有魚類有鱖魚、團頭魴、鳥鱧等。漁業養殖除常規的四大家魚外,還有黃鱔、黃顙、七星才魚、加州鱸、大口鯰、云斑鮰等。礦產當陽市地處鄂西山地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位于揚子準克拉通一級構造單元內,發育二疊系至第四系地質時期地層,曾發生多期巖漿活動,有較優越的沉積型和熱液型礦床的成礦地質條件。已發現并探明儲量的礦種有共有7類、20種,其中,鉈礦、石膏、玻璃用砂巖、水泥用灰巖、建筑石料用灰巖、高嶺土等6種礦產已被查明或初步查明為大型礦床,其余礦產為小型礦床。礦產儲量:鉈110噸,居中國前10位;玻璃用砂巖2048萬噸,高嶺土392.8萬噸,石膏礦9448.7萬噸,水泥用灰巖7788萬噸。當陽煤炭、高嶺土分布在西部部分山地和北部山地,金屬、貴重金屬、稀有元素礦產、化工原料和石膏礦分布在東部漳河以東的丘陵崗地,水泥用灰巖、制灰用灰巖、建筑石料用灰巖、玻璃用砂巖、方解石分布在西部沮河以西山地和丘陵山地。水利當陽有水庫126座,堰塘23539口,蓄水能力達3.85億立方米。已建成東風、漳河、五七、百里四大引水灌溉工程。有大中型引水渠6條,干支渠11條長637公里。有沮漳河、人工河、菱角湖、新港等堤防221.5公里。全市基本形成了以沮漳河、人工河堤防為主體,大中型水庫為骨干,小型工程為補充的防洪、排澇、灌溉三大工程體系??傂钏?、引水、提水能力達4.65億方。農田灌溉面積達到54.04萬畝,旱澇保收面積達到39.35萬畝,排澇面積達19.5萬畝。
行政區劃編輯當陽市國土面積2159平方公里。全市轄7個鎮、3個辦事處,下轄158個村民委員會,1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人口民族編輯2010年,當陽市常住人口為468293人。常住人口共有家庭戶148834戶,家庭戶人口為449220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02人,常住人口中,男性為236455人,女性為231838人,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中國人口普查的104.24%下降為101.99%。2012年,當陽市戶籍總人口為48.58萬人,常住人口為46.66萬元。出生人口3871人,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2.14。當陽散居少數民族18個,有土家族、回族、苗族、滿族、蒙古族、侗族、壯族、彝族、朝鮮族、藏族、土族、布依族、瑤族、仡佬族、仫佬族、高山族、羌族。
經濟社會編輯綜合
2012年,當陽市實現生產總值3022343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3.9%;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623078萬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620449萬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778816萬元,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20.6%、53.6%和25.8%。
第一產業
2012年,當陽市農業總產值為1050681萬元,比上年增長27.5%。糧食種植面積103.0萬畝,總產量511316噸,棉花種植面積8.7萬畝,總產量9707噸,油料種植面積46.8萬畝,總產量68672噸,蔬菜種植總面積29.7萬畝,總產量889615噸,年末果園面積33.46萬畝,園林水果總產量458556噸,當年完成造林面積1.5萬畝,森林覆蓋率為38.3%。全年生豬出欄100.03萬頭,家禽出籠1054.2萬只,羊出欄11.63萬只,水產品產量達到56025噸,全市農用拖拉機達到40793臺,聯合收割機達到1415臺,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56.10萬千瓦。
第二產業
2012年末,當陽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03家,全年共完成工業總產值4595079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595165萬元,完成工業銷售產值4452549萬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421502萬元,利稅總額317342萬元,平板玻璃1792萬重量箱,水泥246.1萬噸,瓷磚23269萬平方米,紗36183噸,乳制品57917噸,白酒6357千升,啤酒70520千升,罐頭82797噸,冷凍飲品56911噸,服裝1013萬件,下降16.4%;發電量40938萬千瓦時,合成氨(折純)49.9萬噸,全社會用電量達189266萬千瓦時,其中工業用電162671萬千瓦時。
第三產業
2012年,當陽市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2130937萬元,其中:城鎮5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1617902萬元,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98256萬元,農村非農戶5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349779萬元,農村農戶完成投資65000萬元。2012年,當陽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97511萬元,分城鄉看,城鎮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558258萬元,農村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39253萬元。2012年,當陽市完成財政總收入226054萬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50218萬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109936萬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77.0%;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15758萬元。
社會事業編輯科技
2012年,當陽獲批宜昌市級以上科技項目11項,其中:湖北省級7項,宜昌市級4項。獲得宜昌市級及以上科技成果登記34項,科技成果獎勵1項。申報國家專利335件;其中申報國家發明專利95件。
教育
截至2012年,當陽市有各類中小學校56所,其中:小學32所,初中14所,普通高中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職業學校1所,特殊學校1所。幼兒園37所。在校學生37060人,比上年減少1754人;其中:小學在校學生18249人,比上年減少236人;初中在校學生10231人,比上年減少556人;普通高中在校學生6642人,比上年減少704人;職業高中1938人,比上年減少258人;特殊學校在校學生64人。幼兒園在園幼兒8982人,比上年減少257人。全市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97.4%,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達99.8%。
文體
當陽市有廣播電臺、電視臺,已通廣播村155個,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8.91%。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站)11個、博物館2個、公共圖書館2個,圖書館館藏圖書13.8萬冊。體育運動員年內在省級各類比賽中共獲得金牌5枚、銀牌1枚,銅牌3枚。全民健身運動蓬勃發展,參加體育鍛煉人數達到23萬人。
衛生
2012年,當陽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78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2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個,衛生監督機構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村衛生室145個,個體診所103個。衛生機構共有床位1410張。衛生技術人員1945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助理執業醫師857人,注冊護士896人。
交通
2012年,當陽市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879.69公里,比年初增加32.75公里,其中等級公路達到2122.16公里。全年完成貨運量2254萬噸,比上年增長45.0%;貨物周轉量380866萬噸公里,增長39.2%;完成客運量801萬人,旅客周轉量120900萬人公里。
郵電
當陽市電信固定電話用戶達到61905戶,其中:農村電話用戶40983戶。小靈通用戶2428戶,移動電話用戶達到35.21萬戶,比年初增加2.99萬戶。寬帶網絡用戶達到50256戶,比年初增加10376戶。
社會保障
2012年,當陽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43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445元,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8891元,比上年增長13.0%2012年,當陽市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為1845人;參加城鎮失業保險人數28386人;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89371人,其中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84747人;參加城鎮醫療保險人數129509人,其中: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人數60048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人數69461人;參加城鎮職工工傷保險人數28460人;參加城鎮職工生育保險人數23756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數352322人。2012年,當陽市共有各類社會福利收養床位1477張,收養各類人員1324人。城鎮建立各種社區服務設施18個,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1個。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4431戶8566人,累計發放城鎮最低生活保障金1970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7574戶11684人,累計發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262萬元。
交通編輯當陽境內已形成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管道5種運輸方式并存的綜合運輸體系。公路運輸當陽市公路總里程達2846.939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31.86公里。境內有荊宜高速公路1條,當陽段全長45.81公里;有遠當一級公路,漢宜、窯馬、兩江、分當二級公路5條省道,全長156.299公里;縣道7條全長134.067公里;鄉道68條全長581.209公里;村道全長1948.171公里。158個村全部通達汽車,155個村開通客運班車,班車通達率98%。當陽擁有營運客車166輛,2917客位,年客運量735萬人/次,客運周轉量61040萬人/公里。貨物運輸實現市場化運輸。大宗貨物運輸車輛重型化、廂式化、專業化日趨明顯,大噸位、低油耗貨車逐年遞增;零擔、危險品運輸、散裝等專用車輛發展較快。擁有貨車3194輛8445噸,年貨運量1553萬噸,貨運周轉量170670萬噸/公里。鐵路運輸焦柳鐵路當陽段54.5公里,從育溪鎮謝花橋入境斜穿中部廟前、壩陵、玉泉、王店五個鎮處,境內設有5個車站、7條貨運專用線,市三峽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專用鐵路1條1720米??瓦\、貨運業務輻射周邊縣市,是當陽大宗貨物運入輸出的重要交通線。水路運輸境內沮漳河有航道40公里,有利行船,中洪水期百噸級船舶由長江上溯可達兩河口;枯水季節15噸以下船舶可視水受載。漳河水庫內當陽段航道65.5公里,水庫水域寬闊、水深可航行百噸級船舶,沿途自然坡岸船舶??糠奖?,設簡易港口25處。鞏河水庫通航里程10公里,20噸位以下船舶可常年通航。官道河有宜航航道5公里。當陽離長江宜昌港、枝江港僅45公里。航空運輸境內航空貨運可選擇就近包機運輸或選擇三峽國際機場航空快運。當陽距三峽國際機場僅50公里,報關商檢方便快捷,緊急物資運輸選擇航空運輸是客戶最佳方案。
風景名勝編輯玉泉山玉泉山為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區面積有69平方公里。玉泉山是景區的主峰,是歷史上著名的佛教名山,三國圣地,素有“三楚名山”之稱?!叭健彼淖质窃鸾虆f會會長趙樸初的題詞。玉泉寺依玉泉山修建,為“天下叢林四絕”之一、“荊楚叢林”之冠。關陵關陵位于當陽市城區西2公里處,是中國歷史上蜀漢名將關羽的陵墓。關陵,原稱“大王?!?,墓建于東漢末年。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襄陽太守王銖在墓前修筑祭亭。明代成化三年(1467年)始建廟宇。群體建筑則落成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占地45000平方米。正殿大門上方有清同治皇帝御筆“威震華夏”金字匾額一塊。關公文化園關公文化園原名“當陽市長坂坡公園”,建立于1992年,位于當陽市城區西南部長坂坡上,是利用長坂水庫(偃月湖)建設的一個以自然風景為主,融入關公文化的集文化、休憩、游覽于一體的綜合公園。面積987畝,園內景觀分一城三區,即關公影視城、關公朝圣區、游樂觀賞區和休閑別墅區。園內還有原國家主席李先念題詞的“襄西革命烈士紀念碑”。度門寺度門寺位于當陽市王店鎮度門寺村境內,距當陽市城區10公里。度門寺是唐朝武則天為了表彰佛教禪宗北派始祖神秀大師的功德而赦建的,宋元以后,幾經興廢,民國時期。寺內尚存一座六角形九層樓閣式磚石塔,20世紀60年代被毀,存神秀國師墳及兩通殘碑等。遺址上可見各種磚瓦殘片及碑刻殘片。周倉廟周倉廟位于當陽市兩河鎮境內,距當陽市城區20公里。周倉墳原為一荒冢,坐北朝南,底徑7米,高2米,面積70平方米,經勘探為一磚室墓。墓碑正面陰刻“漢武烈侯周將軍諱倉之墓”,為抗日戰爭時期重立,通高1.5米,寬0.72米,厚0.22米,碑后面有“同治”字樣,應為故碑新刻。鬼谷洞鬼谷洞位于當陽市玉泉辦事處三橋村,距當陽市城區22公里,坐落在青溪山脈一峽谷的半山腰上。山洞系石灰溶洞,坐南朝北,洞口略向東偏。洞口高3米,寬4米,深約300米。洞內幽密深長,左彎右曲,玉泉交流,小窟旁生,傳為鬼谷子隱居處。故曰鬼谷洞,也稱大仙洞。鬼谷子,即王利。后人稱為“縱橫家的先師、兵家的師祖”。百寶寨風景區百寶寨風景區位于當陽育溪鎮與遠安花林寺鎮的交界處,離市中心23公里。 山上原有古寨堡,這里的景區,以寨得名,它的中心景區,北至四沖,東至金牛嶺,西至徐家灣,南至喬家湖,范圍包括干溪青 龍、白虎、楊林、綠水四個村,約11平方公里。當陽八景之一的“金嶺朝煙”在其中心景區內,由青龍湖乘船南下,可到向家草大壩。古巖屋
百寶寨旅游區多處絕壁上鑿有高1.5米、寬約0.8米的方孔,那是古巖居的門,屋內或三間、五間,多則達數十間,金沙鋪一處稱為“百家洞”。位于青龍湖一側的巖屋群,分上下三層十八間,間間相通。儲藏室、廚房、衛生間、下水道、客房、臥室一應俱全。
清溪寺
始建于東晉,歷代均有擴建,民國年間廢毀。唐代大詩人李白有《宿清溪主人》詩。月亮河旅游度假區月亮河旅游度假區位于當陽市育溪鎮漳河之濱月潭河半島,是漳河旅游的重要部分,南距當陽城區50公里,東距荊門20公里。漳河水庫水面達104平方公里,庫中有孤島72個、半島200多個。月亮河旅游度假區還有為修建漳河水庫光榮犧牲的159烈士塔、五峰寨。
歷史遺存編輯麥城遺址麥城在當陽市兩河鄉麥城村境內,距平陽鎮20余公里。為東周時楚國重要城邑,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3年)昭丘縣治所在地。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蜀將關羽失守荊州,退守麥城,麥城因此聞名。麥城南北長600米,寬100米,高30米,周圍采集陶片以泥質紅陶為主,泥質灰陶次之,紋飾有繩紋,器形有鬲、盂、罐等。馮山遺址馮山遺址位于當陽市玉陽辦事處馮山村境內,面積約20萬平方米。該遺址地層堆積厚度約2米,遺物分石、陶、骨三類,石器斧、鏟、刮削器等,骨器有骨鏃;陶器以泥質黑陶和灰陶為主,夾砂紅陶和黑皮陶次之,紋飾有弦紋、鏤孔、附加堆紋、篦紋、藍紋、菱形紋,還發現有較多彩陶,一般飾黑、紅、黑褐、褐紅等幾種,器類有甑、碗、豆、盆、杯、罐、鼎、缸、環、球、丸、紡輪等。糜城遺址糜城遺址位于當陽市兩河鎮糜城村境內,距當陽市城區20公里。相傳為蜀將糜芳守江陵所筑。城墻周長約1670米,城址總面積約174000平方米。城垣成橢圓形,墻底寬約18米,頂寬5-10米,高6米,墻基均為夯土所筑。城的東、北、西三面,與城墻三個土臺遙相對稱的,有三座營盤故址。。季家湖城址季家湖城址位于當陽市草埠湖鎮季家湖村南,為東周(前770年-前256年)文化遺存。2001年6月25日,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處江漢沖積平原西端、沮漳河流域西側,位于宜昌、當陽、枝江、荊州四市交界處。城址南北長1600米,東西寬1400米,疊壓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之上。一號臺基位于城址北部中間,曾出土“秦王卑命竟坪王之定救秦戎”銅鐘和大型青銅構件及繩紋筒瓦、板瓦。城北楊家山子遺址發掘出新石器晚期地層與東周地層的疊壓關系,發現有東周時期房基、制陶作坊、窖穴和墓葬。磨盤山遺址磨盤山遺址位于當陽市河溶鎮前進村境內,距當陽市城區25公里。面積約6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1.5米。1982年試掘,出土陶器以泥質紅褐陶為主,泥質紅陶次之,有少量泥質灰陶,紋飾有繩紋、弦紋、附加堆紋、圓窩紋及鏤孔,器形有鬲、盂、豆、罐及筒瓦、板瓦等,為西周時期遺物。2001年,磨盤山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趙家湖古墓群趙家湖古墓群分布在當陽市河溶鎮趙家湖周圍的山崗地帶。距當陽市城區25公里,東離楚都紀南城30公里。面積約2平方公里,由趙家墓群、全家山墓群、鄭家洼子墓群、李家洼子墓群、楊家山墓群組成。自1975年以來,先后發掘315座古墓葬,出土文物萬余件,有兵器、車馬器、佩器、盛食器,多為銅器、陶器和玉器,其時代上限可達西周晚期,下限至戰國晚期。百寶寨巖屋群百寶寨巖屋群位于當陽市西北,遠當交界處,距當陽市城區18公里。巖屋群由百寶寨、青龍巖屋、白虎巖屋、折船山巖屋、百家洞巖屋、鐘家巖屋、黃鵠灘巖屋及一些零散巖屋組成,數量近200座,依山崖開鑿而成,面向沮河,分布在沿沮河兩岸10多公里的山體上,素有“小桂林”之稱。
地方特產編輯金水柑當陽金水柑,又稱椪柑,被譽為“遠東柑桔之王”。其味酸甜適中,食后味濃甜,花渣爽口,糖酸比值高達15-24.1,含維生素和胡蘿卜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可食率高,一般單果重120-140G,果蒂具放射溝,果形高樁或扁圓,以高樁形為佳,其果形指數為0.8-1,皮橙紅或橙黃色,果皮蠟質層厚,皮松易剝,椪柑樹形高大、緊湊,主枝直立,枝條削尖度小。雙蓮荸薺雙蓮荸薺最早產于雙蓮鄉境內的雙蓮寺廟東南面的兩畈水田里,后來逐步發展到雙蓮集鎮以東的雙蓮村和白河村為主的集中產區。雙蓮荸薺屬地方小氣候型優質品種,區域性較強,主產雙蓮荸薺的雙蓮鄉位于當陽市西南邊陲,雙蓮荸薺屬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其外形橢圓,皮薄呈紅褐色,上部頂端有數個聚生芽,比一般普通荸薺要長一些,芽長約3-4cm,下端臍部較平或凸出,味甜肉質脆嫩,細嚼無渣,單個重20克左右。關公李關公李是本地麥黃李的雜交后代,由我地果樹科技人員歷經15年選育而成。它保留了麥黃李子豐產穩產的特性,具有了果大、早熟、質優的特征,是一個特早熟大果李新品種,填補了中國李樹品種中果大早熟的空白。雙蓮雞雙蓮雞因產于雙蓮一帶而得名,1958年雙蓮雞送中國農業展覽館,1981年全國畜禽品種資源調查,被定為地方優良雞種,1985年錄入《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種志》。雙蓮雞,屬卵肉兼用型雞種。公雞羽毛多為褐色或淺褐色,母雞則以麻黃色或黃色居多,生長發育一般良好,公雞138天開啼,母雞210天開產,平均產蛋163枚,蛋重50余克。成年公雞體重2-2.4公斤,成年母雞體重1.7-2.2公斤。清平豬當陽清平豬是中國國家級地方豬保護品種之一,2000年被列入《國家級家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2006年被農業部錄入662號公告,是湖北省內僅有的兩個國家級保護品種之一。清平豬因主產于湖北當陽清平河沿岸而得名。背毛全黑。2009年獲得了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仙人掌茶仙人掌茶產于湖北當陽境內的玉泉山。仙人掌茶榮獲首屆“三峽杯”名優茶銀獎、首屆“鄂茶杯”金獎,在中國茶葉學會舉辦的《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中被評為“湖北名茶”。2009年被政府公布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同年獲得國家有機茶認證。
著名人物編輯聶豫、盧雅卿、朱紹裔、羅福祥、李超然、李煉青、傅子和、劉寶田、任光椿、胡國瑞、陳光勛、張道槐、朱正明、周友金、馮國楠、魯昌鑒、朱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