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縣位于山東省西南部,蘇魯豫皖四省八縣交界處,人口139.76萬(2013年),總面積1702平方公里。單縣因舜帝之師單卷在此居住而得名,是漢朝女政治家呂后的故里。李白、杜甫、高適、陶沔四君子在單縣留下了大量詩篇?!鞍侏{坊”、“百壽坊”氣勢雄渾、透雕石刻精美。單縣地處華北平原中心地帶,是國家商品糧棉基地縣、油料基地縣、平原綠化標準縣,單縣是武術之鄉、楹聯之鄉、中國西紅柿之鄉、中國青山羊之鄉 。2013年,被評為“中國長壽之鄉”。單縣古稱單父,舜帝的老師單卷居住地,因而得名。周成王封少子臻于此,為單子國。東周春秋初期,屬宋國,后為魯國單父邑。戰國初期,復屬宋國。宋滅,改屬齊國。秦置單父縣,屬碭郡,此為單縣建縣之始。漢代三次為縣侯國,一次為縣王國。隋朝恢復單父縣。唐末置輝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撤單父縣,其地直屬單州。次年7月,降單州為單縣,單縣由此定名,一直沿用至今。民國期間,先后屬濟寧道、曹濮道和國民黨山東省第二專署、第十一專署。1939年,日本侵略軍建偽單縣公署。1940年3月,共產黨在單縣東南部張寨一帶建立單縣抗日政府。1943年7月,在單縣東北部建立金曹縣抗日政府。1944年6月,在單縣西南部建立臨河縣抗日政府;9月以單縣東南蔡堂、吳溜地區為依據建立碭山縣(1947年曾一度改為華碭縣)。1945年12月,臨河縣改為單虞縣。1946年2月,撤銷金曹縣。1949年2月,碭山、虞城(東虞城)兩縣黃河故道以北地區,劃歸單虞縣。1949年8月,平原省湖西專署機關進駐單縣城,同時,撤銷單虞縣,恢復原建置,統稱單縣。1952年11月,隨湖西專區改屬山東省。1953年8月湖西專區撤銷,單縣歸屬菏澤專區。1958年12月,菏澤專區撤銷,改屬濟寧地區。1959年7月,菏澤專區恢復,復屬菏澤專區,現屬菏澤市。
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
1994年12月29日,撤銷浮崗集鄉、李新莊鄉,設立浮崗集鎮、李新莊鎮(魯政函民字[1996]67號)。1998年11月9日,撤銷李半莊鄉,設立萊河鎮。1998年底,單縣轄37個鄉鎮。 1999年12月22日,撤銷楊樓鄉,設立楊樓鎮。2001年,單縣轄14個鎮、6個鄉:時樓鎮、單城鎮、萊河鎮、孫溜鎮、郭村鎮、高韋莊鎮、浮崗鎮、黃崗鎮、楊樓鎮、蔡堂鎮、朱集鎮、終興鎮、徐寨鎮、李新莊鎮、謝集鄉、高老家鄉、曹莊鄉、龍王廟鄉、張集鄉、李田樓鄉。2002年5月14日,省政府批復同意:單縣撤銷龍王廟鄉,設立龍王廟鎮,其行
單縣風光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截至2002年12月31日,單縣轄16個鎮、4個鄉??h政府駐地原單城鎮于2007年撤銷,現設為南城、北城、東城、園藝四個街道辦事處。截至2013年縣城區面積126.2平方公里,人口61.8萬人,其中非農產業人口57萬人。2010年10月撤銷李田樓鄉,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李田樓鎮,鎮政府駐原李田樓鄉政府駐地;撤銷謝集鄉,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謝集鎮,鎮政府駐原謝集鄉政府駐地;撤銷孫溜鎮,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東城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孫溜鎮政府駐地。
轄區詳情
單縣共轄4個街道辦事處、16個鎮、2個鄉:南城街道辦事處、北城街道辦事處、園藝街道辦事處、東城街道辦事處、時樓鎮、萊河鎮、郭村鎮、高韋莊鎮、浮崗鎮、黃崗鎮、楊樓鎮、蔡堂鎮、朱集鎮、終興鎮、徐寨鎮、李新莊鎮、謝集鎮、龍王廟鎮、張集鎮、李田樓鎮、高老家鄉、曹莊鄉??h委、縣政府駐地是園藝街道湖西大廈 。風景名勝編輯浮龍水庫
浮龍湖景區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省級旅游度假區,位于單縣的西南部,距單縣城15公里,現屬單縣浮崗鎮管轄。由浮龍湖和月牙潭兩部分組成。浮龍湖呈東西狹長形狀,東西長約1⒉5公里,南北寬⒉5公里,面積3⒈26平方公里,水深約⒊5-5米,月牙潭呈狹長形狀,面積約5平方公里。
烈士陵園
湖西革命烈士陵園湖西革命烈士陵園:為國家級革命紀念地湖西革命烈士陵園原名湖西區抗日烈士陵園。湖西革命烈士陵園北依護城堤,南臨單豐路,共占地150畝,安葬著2641名革命烈士。
黃河故道
單縣風光在單縣境內西起高韋莊鎮二郎廟南,向東經浮崗鎮、黃崗鎮、楊樓鎮至蔡堂鎮義和村南,途經五個鄉鎮,長51公里,平均寬五公里,橫貫單縣南境,形成與安徽碭山縣、河南商丘市、虞城縣的自然分界線,森林覆蓋率在70%左右,黃河故道地形地貌獨特,自然環境優美,是開發生態林業、生態農業旅游的最佳場所,現正在申請為國家級濕地保護區。
千山公園
千山公園千山公園位于單縣開發區內,是單縣在建的大型園林工程。該公園以東溝河為依托,南臨舜師路,北靠向陽路,東接園藝路,占地面積470畝。園內分開山湖、青少年樂園、千山古韻、春華秋實園等多個景區。千山公園集中反應了單縣“單父”、“呂后”、“崮堆”、“包公捉妖”和“四君子”等地域文化,突出了地域文化的內涵同自然景觀特色的全面融合。景區內有千山湖、景觀跌水、花壇、廊架、單縣展覽館主體、捉妖洞、人物雕塑、四君子文化園和廣場道路。千山公園極大改善單縣群眾居住環境和開發區投資發展的環境,也將為單縣群眾的業余文化需求提供一個全新的休閑娛樂場所。
牌坊
單縣牌坊:
百獅坊從宋朝開始至清朝,有記載的達百余座,單縣因此榮享“牌坊縣”。牌坊又名牌樓,是一種門洞式紀念性建筑物,舊時用以宣揚封建禮教、標榜公德。清末民初,單縣還存有“節孝坊”三十余座,可惜這些精美的石刻在十年浩劫中被拉倒砸碎。值得慶幸的是,尊居群坊之冠的百獅坊和百壽坊,在有識之士和群眾的保護下才幸免于難,現仍巍然屹立于藍天白云之下,目睹著人世間的滄桑之變。一九七七年被列入省級重點保護文物。百獅坊:因坊體夾柱上精雕百個石獅,故名。百獅坊原名節孝坊,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為贈文林郎張蒲妻朱氏建,因此又稱“張家牌坊”。她坐落于縣城北部牌坊街,高約十四米,寬約九米,石構,通體雕刻,正間單檐,次間重檐,歇山頂。正間前后坊心鐫有“節孝坊”三個楷書大字。百獅坊均為透雕和浮雕,因為百個獅子雕刻精致,形無同者而居群坊之首,名揚海內。全坊結構嚴謹勻稱、氣勢宏偉、雕鏤精美、物象生動,玲瓏剔透,繁而和諧,令人一賞三嘆。百壽坊:
百壽坊因其正間前后上坊心環雕百個變形篆體“壽”字,故名。百壽坊原名“敕褒節孝坊”,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為翰林孔目朱淑琪妾孔氏建,又名朱家牌坊。百壽坊高約十三米、寬八米,其建筑宏偉與雕刻精致可與百獅坊媲美。雕刻內容有:獅子、龍鳳、仙鶴,還有牡丹、梅花、松石、竹蘭、寶象花、唐蔓草,以及商周秦漢時的金石圖案,二方四方連續等。這些,都深刻表現了我國古代石工匠心獨運的藝術構思和精美華茂,爐火純青的建筑,雕刻工藝。百獅坊雄偉高大,以透雕取勝;百壽坊規模略小,但各種紋樣、圖案配置的嚴謹無暇,二坊各有千秋,這對中國建筑、雕刻史上的孿生姐妹為后代所瞻仰。
八景
01.琴臺夜月:
井寒泉位于古單城南堤之上,春秋時單父宰宓子賤曾在此撫琴,留下《鳴琴而治》的佳話。后人在原址修筑琴臺,以示懷念之情。臺高數丈,呈半月形,每當皓月當空,登臺遠眺,銀輝灑處,朦朧如水,令人心曠神怡,有置身仙境之感。古人曾題詩一首,描繪出一幅琴臺夜月圖。詩日:高高城上臺,皎皎空中月。臺空中正明,瑩若冰壺潔。宰邑宓子賤,事簡人和悅?,幥贂r復彈,陽春飄白雪。悠悠千載間,蟾光共清澈?!?2.呂井寒泉:
單縣夜景單父城內,水井雖多,但多為苦水,居民百姓,要到城外擔水吃。但今城南關(古城則是屬于北關),護城堤內卻有一口古井,水是甜的,群眾叫它“仙人井”。 03.棲霞晚照:古單城護城堤西南角有一土臺叫棲霞山,又名老山堤頂。每當夕陽西下,臺上余輝燦然,繽紛如錦,蔚為壯觀。明代夏維藩曾題詩日:有山不數仞,乃近城南堤。秋崖生紫翠,林樾蕩煙霓。夕陽透錦梭,掩映相低迷。迥無塵埃擾,而有幽人棲。我來聊乘暇,披云一攀躋。安得謝輪鞅,鹿豕同招攜。04.玕山積雪:古單城東南有張堌堆,土臺高聳,柏樹成蔭,野棗叢生
單縣風光,人稱玕山。寒冬時節,大雪初霽,玕山冰雕玉琢。踏雪登高,觀賞古城雪景,另有一番景象。古人曾題詩,描繪玕山積雪。詩日:玕山名亦奇,而況冬疊雪。高處不勝寒,崚嶒生玉屑。人在水晶宮, 天空鳥飛絕。銀海眩生花,玉樓起寒裂。05.淶河歸帆:淶河穿古單城北堤而過,向東北方向流去。劉邦起義時曾從此經過,歇馬飲水,所以又稱漢王河。當時河身廣闊,大水浩渺,碧波千頃。每當夕陽西下,歸帆點點,舟楫相連,頗富詩情畫意。明代夏維藩曾題詩贊日:漢祖曾經此,河流自得名。千年余王氣,一脈抱山城。況復通南北,鱗鱗賈舶輕。歸帆殘雨外,沙溆夕陽明。樹色連豐沛,年光老杜衡。今人徒延佇,馳景系幽情。06.青冢暮云:古單城西南隅有一片荒冢,青草覆蓋,翠綠蔥籠,人稱青冢。傍晚在此觀云,青煙紫氣皆呈龍鳳之形。古人曾題詩贊日:瞻彼原上冢,草色何青青。中藏誰氏骨,而以昭君名。惟進日將暮,但見閑云橫。悠悠本無意,卷舒若有情。愁恨幾時消,行人感慨增。07.普照晨鐘:古單城西北有大佛寺,又名普照寺,為單父最大廟宇。寺內藏經閣,有明代大書法家雷鯉所書藏經閣碑文、“藏經閣”石匾。每當曙光初現,寺里鐘聲陣陣,傳聞數里,聞者有超凡脫谷之感。古人有詩日:曙色晃招提,鯨鳴自相應。幾杵徹云衢,幾杵墮鶴徑。催飛天上鳥,驚破人間夢。擾擾五更寒,倚枕先時聽。卻輸老衲間,蒲團方入定。08.仙橋流水:
單縣老城區古單城北堤有石拱橋,相傳為呂洞賓、藍采和所建,故名仙人橋。橋下流水潺潺,碧波蕩漾,水橋相映成趣。古人有詩相贊。詩日:誰把長虹腰,跨此漢王河? 底事聞故老,昔有仙人過。仙人去不返,名因流素波。瓢瓢仙子裳,水光憶青羅。何時重歸來,破此千古訛。光陰流逝,時過境遷,古單城八景,多已不復存在。但流傳下來的詩篇,卻把古單城的美景展現在今人面前,令人向往,令人留戀。
歷史文化編輯地方名產
羊肉湯
羊肉湯單縣羊肉湯: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是單縣最有代表性的傳統名吃。單縣羊肉湯的的特是:“色澤光亮,呈乳白色;湯質優美,營養豐富;不膻不腥,味道鮮美異?!?。四君子酒
四君子酒四君子酒:因唐天寶年間,著名詩人李白、杜甫、高適、陶沔聯袂登單縣古跡半月臺,被后人譽為“半月臺四君子”。蜜三刀
蜜三刀單縣蜜三刀:始創于明朝末年,因色、香、味、型俱佳而久負盛名,深受魯、豫、皖、蘇四省群眾的喜愛。它采用精細面粉、植物油、白糖、蜂蜜、桂花、芝麻仁等為原料,經和面、成型、油炸、過漿等一系列工序精制而成。該產品呈長方型,中間有兩條刀痕,掛漿和粘附芝麻均勻,表面光亮晶瑩,呈棕黃色。食之香甜可口,綿酥細膩。油煎包
油煎包油煎包:是單縣名吃之一,數縣城劉隅首駱家的最好。它分葷素兩種。葷餡包以羊肉泥為主餡,配以各種輔料,包成月牙形。素餡包用韭菜、雞蛋、豆腐片調餡,包成橢圓形。葷素兩種包子,都是用發酵的面做皮。包好餡后,擺在平底鍋內,澆上水糊,用火燒開熬干后,加上香油煎成,外表油光發亮,入口焦香酥軟。吊爐燒餅
吊爐燒餅單縣徐家吊爐燒餅:因其用具、做工、造型。胃口與其它“面食”類不同,而被工商部門命名為“傳統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