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橋市位于營口市的東北部,遼河下游左岸,地理坐標介于東經122°07ˊ~122°59",北緯40°18ˊ~40°56ˊ之間。東與海城市、岫巖滿族自治縣相毗鄰,南與蓋州市接壤,西臨營口市老邊區,西北與大洼縣隔河相望。其鎂礦總探明儲量44.56億噸,保有儲量43.63億噸,是世界“四大鎂礦產地”之一,素有“中國鎂都”之稱 。2012年,大石橋市鎂制品出口創匯額占中國總額的42%,位居中國第一。
2012年,大石橋市被列入全國百強縣(市),位居第42位。
建制沿革
大石橋市所在地,戰國時期為幽州屬地,秦屬遼東郡,漢屬元菟郡,唐屬安東都護府,民國初始建營口縣,1938年撤消營口縣,分屬海城、蓋縣兩縣所轄,1946年4月成立營口縣,1992年11月28日撤消營口縣設大石橋市(縣級市)。
大石橋市1992年撤縣設市。2013年,大石橋市總人口73萬,其中農村人口51萬,城市人口22萬,下轄2個省級開發區和1個省級工業園區,13個鎮,4個管理區,253個行政村。
位置境域
大石橋市位于遼東半島南部,營口市的東北部,遼河下游左岸,總面積1610平方公里。大石橋市西臨老邊區,西北與大洼縣隔河相望,南與蓋州市相接壤,東與海城市、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相毗鄰。地理坐標介于東經122°07ˊ~122°59",北緯40°18ˊ~40°56ˊ之間。
地貌
大石橋市西部是一望無垠的遼河沖積平原,最低海拔僅2米左右。中部為平原和丘陵緩沖地帶。東部為千山余脈,有金牛山、豬龍山、秀才嶺、迷鎮山、海龍川、蟠龍山等。東部邊境的老轎頂山海拔1033米。
氣候
大石橋市地處南溫帶亞濕潤區內,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8℃-9℃,一月平均氣溫-10.6℃,最低氣溫-30℃;七月平均氣溫24.6℃,最高氣溫35℃。全年平均日照為2500-2800小時,4至9月份≥10℃積溫為3353℃,無霜期為151-168天。年平均降雨量640-750毫米。
水文
大石橋市的主要河流除西部邊境的大遼河外,還有貫穿東部和中部的大清河及其支流。大石橋市境內的大清河屬于大清河的上游,按流域分為東大清河,西大清河。東大清河發源于呂王、建一、黃土嶺鎮的虎皮峪,三支流交匯于黃土嶺后淌入石門水庫,在蓋州匯入大清河主流,再入西海。東大清河上有廂房水庫、虎皮峪水庫。西大清河發源于周家鎮的大金寺、猞猁溝、瓦房溝等,上游有周家水庫和三道嶺水庫,兩股水匯于湯池,從湯池東經下湯池、茨溝出境,流入蓋州大清河主流。
交通運輸
大石橋市距營口港僅22公里,距鞍山68公里,距沈陽157公里,距大連240公里。沈大高速公路、沈大和京沈連線高速公路、哈大公路、哈大鐵路縱貫全境,驅車到沈陽、大連機場只需一個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