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縣,別稱“巖城”,福建省三明市轄縣,位于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脈西側。介于北緯25°29′-26°10′,東經117°29′-118°03′之間。東鄰德化,西靠永安,南連永春、漳平,北與三明、沙縣、尤溪毗連。明嘉靖十四年(1535)建縣,從尤溪、德化、永安和漳平各劃一部而成。初名節愛、新民,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改名為大田縣。1949年9月解放,隸屬永安專區,1950年9月劃歸晉江專區,1963年3月改屬三明。
境內有礦藏三十多種,其中煤、鐵、硫磺產量居三明首位。石灰礦儲量占全市一半,有“閩中寶庫”之美稱。大田山多田少,有大體“九山、半水、半田”之稱,遍地峰巒溝壑,千米以上高峰107座,最高的大仙峰海拔1553米。河水東西流向,南部均溪與北部文江溪匯合尤溪流入閩江;西南桃源溪、上京溪經漳平長潭匯入九龍江。境內有“白鶴洞”、“空洞山”、“黃巖洞”等石灰巖洞。
該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常青,溫濕適中。年平均氣溫15.3--19.6℃,無霜期280~300天,年降水量1491~1809毫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適于發展農、林和畜牧業。農作物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茶葉、大豆、甘蔗、花生;林以松杉為主。
國土面積2294平方公里,占福建省的1.89%,占三明市的9.91%。1993年,全縣設5個鎮、13個鄉、265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2003年末,戶籍人口45.76萬人,漢族占絕大多數,有回、滿、畬等13個少數民族。閩南方言大田話。自然環境
編輯
地形地貌
自然條件為“九山半水半分田”。地形屬山區丘陵地帶,
中國高山茶之鄉---大田歡迎您山巒蜿蜒,高峰峻立,溝澗密布。地勢大致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東西寬57公里,南北長75公里。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75座,最高處為南端的大仙峰,海拔1553.4米,最低處為北部的文江溪下游河谷,海拔不到200米。境內溪流縱橫,河網密布,是閩江、九龍江、晉江三大水系支流的發源地之一。
氣候
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3~19.6℃,年平均降雨量1491.7~1809.6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723.8小時,無霜期297天,適宜農作物生長。1993年,全縣有耕地225202畝(其中水田199599畝),人均耕地0.67畝,高于全省的0.59畝、低于三明市的0.99畝水平。耕地中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山垅田、梯田占71%,農地坡度在15%以上的占60%。多數耕地畦面小、坡度大、土層薄,是較典型的山區縣。[旅游資源
編輯
大田地處福建省地理中心,全境面積2294平方公里,與七個縣市接壤,分別是永春縣、安溪縣、尤溪縣、德化縣、永安市、漳平市、三元區?,F有人口36.8萬,城區人口約11萬,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9℃。省道306、307線貫穿全境,泉三高速貫穿全境分別在桃源、石牌、吳山三處設立互通,鷹廈鐵路穿過境內的桃源鎮,縣城距泉州196公里,至廈門262公里,到福州334公里。是閩西北連接閩南沿海地區的重要通道。
大田境內山巒疊翠,云峰聳峙,林茂草豐,生態旅游資源好。昔有“田陽八景”,現開發建設的景點有白巖公園、仙亭山森林公園,福建省最大的內陸草場、有“南方天山”之稱的——象山生態旅游區,大仙峰省級自然保護區、大鼓山和一頂尖省級森林公園、中國第一座碾壓混凝土壩、全省第二大的水庫——七星湖,古堡、古寨、寺廟,古瓷窯、冶煉遺址、古民居建筑等物質文化遺產。有石牌上坡、太華湯泉和桃源廣湯等山地高溫溫泉,旅游商品主要有石牌骨頭肉、武陵烤兔、九層粿、山寶臘鴨、白斬太監雞、紅菇、絞股蘭、阿佳苦菜、黃花菜、雪山蘿卜、水粉等。
文昌閣 位于大田一中校園內,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先民為供奉祭祀文昌帝君,在城南郊赤巖的重樓之間建文昌閣。清康熙六年,移建于鳳凰山南麓的明倫堂前泮池只東南隅。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進行重修。閣內供奉文昌帝君、魁星、朱熹神像。1984年8月,政府把文昌閣遷建于大田一中科學樓前泮池之北。文昌閣“毓秀園”。
革命烈士陵園 建國初期,縣政府在原體育場(現文山路)建一座4層木質結構的烈士紀念亭。1958年拆遷,并于城關東北側新建烈士紀念碑,正面鐫刻朱德親筆題詞“為革命事業而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碑座正面刻有中共大田縣委和縣人民委員會題寫的碑文,兩側刻有大田地下黨林大蕃等65位烈士英名。1988年遷建于白巖公園西側仙跳侖。碑體呈方柱形,高12米,碑頂豎立著鋁合金鑄成的緊握步槍的革命戰士形象。碑身正面鐫刻朱德題詞,座基兩側刻有烈士英名,碑座正面刻有中共、大田縣委和縣人民政府題詞。
通駟橋 早興鄉杞溪村永尾的通駟橋,明弘治9年(1497)建。全長2 4米,寬5.3米,高8米。橋基原用全木重疊,相對伸進,平鋪而越,因年久腐朽,1980年改用水泥拱徹。橋上亭閣,原貌不動,重檐歇山式木結構,底層排立四行,每行十柱,中道寬3.3米,兩側各1米。第二層全部原斗拱承托,依次升高,疊成圓尖藻井,雀替雕動物像,頂部繪有龍鳳呈祥,四周雕花鳥、人物,造工精細,栩栩如生。橋頭古樹蒼蒼,橋下幾口浮潭,綠水波粼,游魚悠悠,構成一幅優美天然畫圖。交通
大田縣處于閩西北通往閩南沿海“金三角”的陸路要沖,是三明市的南大門。省道205線、305線二級水泥路直貫全境。泉三高速貫穿全境??h城距福州340公里、廈門262公里、泉州196公里、三明129公里、永安97公里。鷹廈鐵路的嶺頭火車站與省道305干線相交,距大田縣城62公里。開發中的菜坂洋新城區,把大田縣城與省道205線、305線交會處的石牌鄉連為一體。
長泉鐵路(長汀至泉州)由贛龍鐵路既有長汀車站引出,經連城—永安—大田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