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洼縣名取自大洼鎮,因地勢低洼而得名,隸屬于遼寧省盤錦市,于1975年建縣,198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沿海開放縣,是遼寧省15個縣域經濟發展重點縣之一,是遼寧沿海經濟帶主軸與渤海翼上的重要節點。
大洼縣總面積1387平方公里,下轄15個鎮,總人口43萬(2010年)。2010年大洼縣進入全國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行列。
行政區劃編輯
截至2012年,大洼縣下轄大洼鎮、田莊臺鎮、二界溝鎮、田家鎮、新開鎮、東風鎮、西安鎮、清水鎮、新立鎮、新興鎮、唐家鎮、平安鎮、榮興鎮、王家鎮、趙圈河鎮等15個鎮,共計45個社區,124個行政村。
位置境域
大洼縣位于遼寧省的西南部、大遼河及雙臺子河(遼河)下游的入???、遼東灣的東北岸。東南與海城市、大石橋市隔大遼河相望,南渡大遼河可直進營口市區,東西與盤山縣接壤,北與盤錦市區相毗連,西南臨遼東灣。行政區域總面積1683平方公里,有海岸線68公里。
地形地貌
大洼的地形很單一,以平原為主,多灘涂濕地。地勢低洼平
大洼縣地理位置
坦,平均海拔2.7米,由東北向西南以二萬分之一的坡度,傾斜于渤海遼東灣。全縣境內系沉積性退海平原,無山多水。
氣候特征
大洼縣屬于北溫帶亞濕潤區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
大洼縣
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長。春季,多西南風,氣溫回升快;夏季,氣溫高,但無酷熱;秋季,多晴朗天氣,氣溫明顯下降,雨量驟減,北風漸多;冬季,嚴寒季節,多西北風。年平均氣溫8.3℃。一月平均氣溫-10.2℃,最低氣溫-27.3℃;七月平均氣溫24.6℃,最高氣溫35℃。年平均降水量645毫米,多集中在七、八月份,無霜期175天左右。
交通運輸編輯
大洼縣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距大連3小時路程,境內有盤錦港和二界溝漁港,地處環渤海經濟圈東北部,是聯結遼南、遼西與遼中三大經濟板塊的重要節點,與遼寧省內各大城市構成“2小時經濟圈”。沈大、京沈、盤海營高速公路,沈山鐵路、溝海鐵路和京沈高速鐵路、疏港鐵路,305國道以及跨越環渤海六市的濱海公路、東北第一景觀橋——跨遼河大橋、年吞吐量億噸的盤錦新港,構成了縣域主要交通網絡。大洼縣距沈陽桃仙國際機場1.5小時路程,靠近營口機場,構成了水陸空綜合交通體系。
旅游資源編輯
大洼縣依托雙臺子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發建設了集濕地風光、生態旅游、農業觀光、溫泉洗浴、休閑娛樂等多功能于一體的遼河三角洲濕地風光旅游產業。濕地生態體系完備,是國家級一類生態示范區,境內的遼河三角洲濕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被評為中國最美麗的六大沼澤濕地之一。
渤海金灘蛤蜊崗
蛤蜊崗風景區位于大洼縣二界溝鎮西南渤海灣,距鎮區15公里。沿雙臺河由北向南延伸,景區面積漲潮時為15萬畝,落潮時達18萬畝,有漲潮為海、落潮為灘的獨特景觀。景區有豐富的貝類:文蛤、泥螺、蜆子、黑蛤、海螺等,并以盛產有“天下第一鮮”之稱的海上黑珍珠—文蛤(文蛤儲量達5000-6000噸)而享譽中外,風景區遍布二十多個崗區,崗上有十余條海溝和整體連片的灘涂,系天然形成。
張學良將軍故里
張氏墓地
東風鎮張學良將軍紀念地地處大洼縣西南部的東風鎮,由張氏墓園、張氏祖宅和駕掌寺新民小學校遺址三部分組成。其中張氏墓園和張氏祖宅均為實際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氏墓園地處東風鎮葉家村鏡內,占地面積25畝。張學良高祖張永貴、曾祖張發、祖父張有財、二伯父張作孚均葬于此。張氏故居系張學良的祖居之地,故居分東西兩處,相距1米左右。東西各5間正房?!熬拧ひ话恕笔伦兒?,故居被日寇拆毀,至今為一片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