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惠市隸屬于吉林省長春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松遼平原中部腹地,處于長春市、哈爾濱市之間,東隔松花江與榆樹市、舒蘭市相望;西與農安縣接壤;南與九臺市、長春市相連;北與扶余市毗鄰。轄4個街道10個鎮4個鄉,幅員面積3435平方公里(2009年),人口943695人(2009年)。2013年,德惠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9.7億元。
東北面積最大的物流總部坐落于此,京哈線上重要的節點城市,國家級生態示范先進市,吉林省省級衛生城市。
區劃詳情
截止2013年,德惠市轄4個街道:惠發街道、建設街道、勝利街道、夏家店街道,10個鎮:大青咀鎮、郭家鎮、松花江鎮、達家溝鎮、大房身鎮、岔路口鎮、朱城子鎮、布海鎮、天臺鎮、菜園子鎮,4個鄉:同太鄉、邊崗鄉、五臺鄉、朝陽鄉。
地理環境編輯
位置境域
吉林省德惠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松遼平原腹地。地處北緯44°02"~44°53″,東經125°14″~126°24″之間。東隔松花江與榆樹市、舒蘭縣相望;西與農安縣接壤;南與九臺市、長春市相連;北與扶余縣毗鄰。地處長春、吉林、松原、哈爾濱四大城市之間。按軸向距離,東西寬93.7公里,南北長94.5公里(含米沙子鎮、萬寶鎮),幅員面積3435平方公里(2009年)。
地形
德惠市位于興安嶺地槽褶皺南緣。德惠市地貌分為剝蝕堆積地貌和堆積地貌。剝蝕堆積地貌分布在飲馬河東岸的松花江、楊樹、達家溝、夏家店、大青咀一帶;堆積地貌主要是分布在相對下降的各河床兩側的河谷平原,有漫灘和一級階地。形成了海拔200米左右的波狀起伏沖積臺地地形,屬于東北平原東部山前沖洪積臺地的一部分。
氣候
德惠市屬季風區溫帶半濕潤地區,自1958年有觀測記錄以來,多年平均溫度4.9℃,多年平均白照為2580.8小時,年日照2609.7小時。溫度5~9月份,積溫年平均為2916.2℃。多年平均降水量(1915~2005年)為520.13毫米。年極度最低氣溫為值-39.92℃(2001年),年極端最高氣溫值39.82℃(2001年)。2009年太陽輻射量為118.7千卡/平方厘米,5月份最多,為14.2千卡/平方厘米,12月份最少,為4.6千卡/平方厘米,2009年光合有效輻射為58.1千卡/平方厘米。全年無霜期114天。
水文
德惠市的水環境可分為地表水、地下水和濕地三大類型。地表水,主要有一江(松花江)、四河(飲馬河、伊通河、沐石河、霧開河)。這些江河在境內除松花江處于中游外,其余均為下游或末端,都屬于松花江水系。飲馬河、沐石河是松花江的一級支流,伊通河、霧開河則是飲馬河的支流,還有三級以上支流40余條,縱橫分布于全境。2009年,德惠市有百畝以上湖泊55處,面積958公頃。其余大小坑塘數百處。地下水,水量極豐的全新統沖積砂、砂礫石孔隙含水層,分布于松花江漫灘階地。水量豐富的全新統沖積砂、砂礫石孔隙潛水含水層,分布在飲馬河、伊通河漫灘階地。水量較豐富的晚更新統沖積砂礫石承壓水區,分布在哈拉哈至邊崗高平原邊部及霧開河的崗地上,呈半球狀分布在高平原的周圍。水量下等的全新統、下更新統沖積,冰水砂、砂礫石孔隙微承壓水區,分布在高平原谷地及低丘陵谷地區。
交通編輯
京哈鐵路、京哈公路(102國道)、海南三亞至黑龍江同江高速公路、大連(北京)至哈爾濱高速鐵路平行縱貫德惠市境內100余公里,京哈公路與九條縣級公路和156條鄉級公路連接成網,海南三亞至黑龍江同江高速公路在德惠境內留有3個出口。德惠市區距長春機場85公里、哈爾濱機場173公里。沿松花江航道,可上溯吉林市,下經哈爾濱市、佳木斯市至同江口岸。距營口鲅魚圈港500公里,大連港700公里。
旅游資源編輯
東正教堂
東正教堂俗稱“喇嘛臺”的東正教堂,地處德惠市和平街(原站前街)東北部約百余米處,北哈鐵路大動脈德惠站南側近200米處,教堂坐北朝南,正門在教堂的北面,下有大廳。大廳北側上部為鐘樓,鐘樓高4米有余,每
德惠市風光 (8張)
面都有拱式窗口,樓檐四面為縵圓形角端微翹,由圓柱托起,頂呈半圓穹頂,頂部又有一小半圓,外觀像一壓腰葫蘆上涂綠漆。教堂為一不規則長方形,南面無門,各門屋頂均由兩根磚砌圓柱擎起個半圓形,凸起的半圓飾有桃花瓣樣的半雕絞飾。門斗凸出于主體建筑2米許,與教學圍墻毗連,門框上部為“十字架”浮雕飾件,各門前均筑有三層臺階,建筑上部屋脊為黑漆鐵瓦蓋。
貢江碑
清代貢江碑位于吉林省德惠市朝陽鄉朱家坨子東0.5公里黃魚圈。同時是榆樹、舒蘭、九臺和德惠等四市交界處。此碑質料為漢白玉石。碑首高為0.90米,寬為0.76米,厚0.223米,碑身高1.72米。碑身正背兩旁上下雕刻二龍戲珠,中間是斜刻的字組成的圖案,背面是不同形狀的卷云紋浪花紋圖案。碑身正面陰刻楷書碑文719個字??瑫拌F案千秋”四字,碑座正面是雕刻的牡丹花紋圖案,背面是整齊小卷云連臺圖案,碑身外是用青磚砌成的拱形碑坊。
攬頭窩堡
攬頭窩堡遺址位于吉林省德惠市邊崗鄉丹城子村攬頭窩堡屯。遺址地表散布著大量古代磚瓦、陶器、瓷器的殘片和各種建筑構件等。分布的范圍北邊可達1.5公里之外的雙城子古城城下,南邊與2公里遠的丹城子古城相接,東西跨度1公里。文化層厚達1.5米左右。陶器,均為灰色泥質,有罐、翁等大型器,并有釉陶器。瓷器,多為碗、盤等小型器。建筑構件,除布紋瓦、青磚外,還有瓦當、勾滴等。 攬頭窩堡遺址是以金代依存為主的重要遺址。遺址面積較大,遺物豐密文化層厚,又與丹城子、雙城子兩處古城為鄰。2007年5月認定為吉林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