墊江縣,位于長江上游地區,重慶東北部,距重慶主城九區120公里,是重慶1小時經濟圈和渝東北翼的重要接點,渝川東部的陸上交通樞紐,為渝東北地區重要的商貿流通、物資集散地。 墊江縣東鄰豐都縣、忠縣,南連涪陵區、長壽區,西靠四川大竹縣、鄰水縣,北與梁平縣接壤。截止2013年,墊江縣幅員面積1518平方公里。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墊江縣常住人口為70.45萬人。墊江縣是重慶市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示范縣、市級山水園林城市、市級衛生城市、市級森林城市,素有“牡丹故里”、“千年古縣”的美稱。
墊江縣在重慶市的位置(紅色處)唐初,析臨江縣地置清水縣,后改名為桂溪縣。 宋時,省入墊江縣。元代,省墊江入豐都縣,置臨江巡檢司。元末復置,直至清代,先后隸重慶府忠州和忠州直隸州。 民國時期,墊江先后隸東川道和第十行政督察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后,1950年墊江縣屬川東區行政公屬大竹專區。1953年3月大竹專區撤消,改隸屬涪陵專區。1968年,屬四川省涪陵地區。1996年涪陵設市,屬地級涪陵市。1997年12月,墊江縣正式隸屬重慶直轄市。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
墊江縣位于重慶市東北部,處于東經107°13′~107°40′、北緯29°38′~30°31′之間。東鄰豐都、忠縣,南連涪陵、長壽,西倚四川省大竹縣、鄰水,北與梁平接壤。
地質
墊江縣地層從新至老依次為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統、中生界侏羅系上、中、下統及中生界三疊系上、中、下統。境內從北西至南東依次發育四個背斜和三個向斜,它們分別是:明月峽背斜、墊梁向斜、臥龍河背斜、高峰向斜、黃泥塘背斜、拔山寺向斜、茍家場背斜。
地貌
墊江縣行政區劃圖墊江縣地處華鎣山脈東部,地貌以丘陵為主。東西部山嶺聳峙,山間槽地交錯;中部高灘河縱慣縣境,溪河、小溝沖、平壩鑲嵌其中。墊江縣最高海拔1183米,最抵海拔320米,地勢北高南低??h境地貌成因復雜,從結構和組合來看,以構造地貌為主,背斜軸翼為山,向斜軸翼大部為丘,按高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邊緣局部中低山區,明月山、精華山的11處主峰地段,多懸崖絕壁,以中山為主,山高谷深,地勢險峻,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切割深度400~600米,坡角大于30°,呈棱角狀形態;西南局部及邊緣低山區,峰頂山南北段、精華山南段、黃草山北段以及大梨山一帶,以低山為主,山體頂脊平緩,山間多切割成“V”型谷,海拔在500~1000米,切割深入100~300米,坡角30~50°,呈鋸齒狀形態;中部丘陵河谷,高灘河、大沙河兩岸地帶,多丘陵,沿河流分布有串珠狀河谷平壩和緩坡地帶,地面起伏平緩,坡頂呈渾圓狀或平頂狀,地方多為緩傾斜平壩,海拔均在500米以下,相對高差30~100米,呈饅頭狀形態。
水系
墊江縣地處低山丘陵,境內溪河縱橫,溝渠密布。流域長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1條,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5條。按其所歸,可分為高灘河、大沙河、龍溪河三個流域,均屬長江水系。
氣候
墊江縣全景圖墊江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早冷暖多變,夏熱常有干旱發生,秋涼多連綿陰雨,冬冷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7.0攝氏度,無霜期289天。
自然資源編輯礦產
墊江縣天然氣資源豐富,為國家重點開發地區,主要有臥龍河氣田、沙坪場氣田等。石灰巖、巖鹽、煤、鐵、陶瓷粘土等礦產資源也較豐富。
水能
墊江縣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71733萬立方米,人均占有量為796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1199毫米,龍溪河流域墊江境內年平均流量146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深為472.4毫米,年徑流總量4.59億立方米。
人口編輯2014年末全縣總人口97.57萬人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墊江縣常住人口為70.45萬人。
性別構成
2014年末全縣總人口97.5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3.29萬人,比上年增加681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73‰(戶籍),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為100.48:100(戶籍)。
年齡構成
黃沙白柚生態園2010年,墊江縣常住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16.75萬人,占總人口的23.8%;15-64歲的人口為44.65萬人,占總人口的63.4%;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9.05萬人,占總人口的12.8%。
教育程度
2010年,墊江縣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程度的3.04萬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7.76萬人;具有初中程度的22.94萬人;具有小學程度的25.28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經濟發展編輯
東印茶山風景區2014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40941萬元 。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323139萬元、1272890萬元、644912萬元,分別增長5.4%、13%、7.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9%、71.0%、22.1%,拉動GDP分別增長0.7、7.4、2.3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5.5:55.0:29.5調整為14.5:57.0:28.5,與以往年份相比結構更優、更合理,第一產業占比逐漸降低,二產業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強了。
第一產業
墊江縣地圖2014年,全縣農村經濟工作緊緊圍繞中央、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農村經濟實現了平穩較快的發展。2014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495696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85940萬元、林業總產值9061萬元、牧業總產值161313萬元、漁業總產值27308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12074萬元;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完成331469萬元,可比價增長5.4%,其中:農業增加值207878萬元、林業增加值6608萬元、牧業增加值86752萬元、漁業增加值21901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8331萬元。在穩定糧食作物面積的前提下,不斷優化結構,發展優質、高效、特色農作物,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132299畝,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986626畝。 全年糧食總產量392227噸;蔬菜產量404680噸;油料產量20193噸;肉豬出欄頭數814142頭;牛奶產量2389噸;禽蛋產量19377噸。
第二產業
墊江牡丹生態旅游區 (2張)
2014年,在天圣制藥、捷力輪轂、鼎發公司、供電公司、富源化工等重點工業企業的帶動下,全縣完成工業總產值2891847萬元,其中:96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575254萬元;規模以下工業完成總產值1316593萬元。實現增加值1082989萬元。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65.9%;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8.2%;實現利稅總額152853萬元,實現利潤92021萬元;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500658萬元。2014年,全縣在地建筑業實現總產值1336758萬元。注冊地建筑業總產值1261483萬元。按注冊地看,全縣建筑企業房屋施工面積712.6萬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積450.8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積為415.4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墊江城區 (2張)
2014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7299萬元。按地區分,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37545萬元;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69751萬元。按行業分,批發業零售額70733萬元;零售業零售額537545萬元;住宿業營業額24755萬元;餐飲業營業額74266萬元。2014年,全縣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47957萬元,全年地方財政支出531492萬元年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2348359萬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806350萬元。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1147632萬元。其中:短期貸款336123萬元,增長47.2%。 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收入5962萬元,電信業務總收入28307萬元。全年接待國內旅游人數150萬人、實現旅游收入29092萬元。
社會事業編輯城建
2014年,全縣道路長度79.83公里。至2014年末,城市排水管道長度12.42公里,供水管道長度130公里。園林綠地面積694公頃,公共綠地面積250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743公頃,建成區綠化面積覆蓋率35.4%。
教育
墊江中學截止2014年末全縣學校共計98所,其中普通中學21所,小學74所,中等職業學校3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專任教師總數7203人,其中普通中學教師3110人,小學教師3765人,中等職業學校教師328人。
衛生
2014年末衛生機構306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3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醫院和衛生院床位3430張,同比增長2.76%。衛生技術人員2867人,增長8.59%;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010人,同比增長6.65%,注冊護師、護士1032人,增長8.75%。
文化
2014年末廣播覆蓋率99.2%,電視覆蓋率100%,有線電視入戶率65%,公共圖書館藏書3萬冊。
交通
墊江縣大石鄉政府 (2張)
2014年,全縣公路通車里程2656公里。其中等級公路2570公里。全社會公路客運總量1100萬人,全社會公路客運周轉量66028萬人公里;全社會公路貨運量1031萬噸,全社會貨運周轉量84462萬噸。2014年末全縣非營運汽車擁有量達到132817輛;年末實有公交車50輛,出租車255輛。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新增50輛出租車后,今年205輛舊出租車全部更換為新車。 G50滬渝高速、G42滬蓉高速過經過墊江縣,另外,S102、S203、S302、S303等省道也經過墊江縣。建設中的渝萬城際鐵路在此設有墊江站。